槐店回族镇

槐店回族镇 槐店回族镇发展成就 槐店回族镇行政区划 槐店回族镇地名由来 槐店回族镇建置沿革 槐店回族镇经济状况 槐店回族镇产业发展 槐店回族镇平安建设 槐店回族镇城镇建设 槐店回族镇计生工作


槐店回族镇位于 沈丘县境西北部, 沙颍河和 蔡河交汇处,是中共沈丘县委、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辖10个办事处、9个行政村。槐店回族镇总面积29.34平方公里,人口126614人(2017年)。槐店回族镇不仅是沈丘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豫东南与皖西北的交通要塞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漯(河)阜(阳)铁路、洛(阳)界(首)公路、项(城)界(首)公路和及漯(河)阜(阳)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商(丘)临(泉)公路纵贯南北,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基础设施完善,商贸繁荣,更兼有“清真名寺”,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槐店回族镇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州名镇之一,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区发展乡镇“十强乡镇”,连续五年获“全市社会治安模范乡镇”,并于1999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改革政策指引下,槐店回族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团结奋进,以建...

详情

槐店回族镇地名网_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槐店回族镇资料简介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槐店回族镇介绍

槐店回族镇位于 沈丘县境西北部, 沙颍河和 蔡河交汇处,是中共沈丘县委、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辖10个办事处、9个行政村。

槐店回族镇总面积29.34平方公里,人口126614人(2017年)。槐店回族镇不仅是沈丘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豫东南与皖西北的交通要塞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漯(河)阜(阳)铁路、洛(阳)界(首)公路、项(城)界(首)公路和及漯(河)阜(阳)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商(丘)临(泉)公路纵贯南北,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基础设施完善,商贸繁荣,更兼有“清真名寺”,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槐店回族镇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州名镇之一,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区发展乡镇“十强乡镇”,连续五年获“全市社会治安模范乡镇”,并于1999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改革政策指引下,槐店回族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团结奋进,以建设“工业大镇、农业强镇、商业重镇、财政富镇”为目标,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制革、矿山配件、纺织、造纸网业、畜牧养殖、交通运输等多业并举,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良好格局,带动全镇经济的迅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日益壮大。2001年,全镇个体工商户3896个,民营企业1700多家,上规模的近百家,从业万余人。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产值占全镇乡镇企业产值的60%以上。农业特种种植、养殖形成规模,形成了以丰产河、高营为中心的花木繁育专业区,面积达800多亩;以小王楼、马楼为中心的棚菜生产专业区,面积达1500多亩;以大王楼为中心的蛋鸡饲养专业区,养鸡场200多个,蛋鸡存栏量14万只;以马楼、海楼为中心的牛羊繁殖专业区,槐山羊存栏4000多只;以高营为中心的生猪饲养专业区,生猪存栏达8000余头。

2002年,该镇企业总产值达4.6亿元,销售收入4.51亿元,贡献国地两税1514.8万元。商业、财政、金融工作运行良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均为全县之首。

槐店回族镇有三千年文字可考的历史,西周时曾为 项子国都,历州县治所,得沙河 航运之利,自古商贸发达,素有“小上海”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槐店回族镇人民在党的英明正确领导下,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走过了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槐店回族镇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坚持经济建设主阵地,唱响加快发展主旋律,把握团结进步大 主题,推动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周口市沈丘县槐店回族镇

2006年,辖10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 东关居委会、南关居委会、中心居委会、北关居委会、蔡河居委会、西关居委会、沙南居委会、河南居委会、船民居委会、东城居委会、大王楼村、小王楼村、 刘楼村、海楼村、马楼村、 高营村、左庄村、丰产河村、 贾寨村。

关于槐枋地名的由来,则与明初洪洞大槐树回族移民及古 项城县治所的废移有着直接关系。早在 元代就有穆斯林在此留居。1234年元太宗 窝阔台与宋联军灭金,命路府州县置达鲁花赤,以探马赤军镇戍中原,波斯人穆罕默德·阿李所率探马赤军被征签驻守在淮阳、沈丘(项城)、鱼同城一线。其中四个营队驻扎项城(今槐店回族镇),并在四营中间开凿一口四沿井,专供穆斯林官兵饮用和沐浴,古井至今保存完好,这批 波斯人可以称作是沈丘回族的早期先民。关于元代沈丘就有回民留居,有人对此有非议,认为无史可查。实际上早期回民是随蒙古军进入中原的,《新元史》220卷:“察罕帖木儿,曾祖阔阔台,祖乃蛮台,父阿鲁温,遂家河南,为颖州沈丘人,”察罕帖木儿系出北庭蒙古 王室。但《辞海》注:察罕帖木儿是畏吾儿人,“字廷瑞,曾祖时自蒙古随军入河南,家于沈丘”。上述记载与穆罕默德·阿李率部驻屯沈丘一带,在时间上大致吻合。察罕帖木儿府邸就在今安徽省临泉县城镇,该镇元代属沈丘,当时称?(音咒)阳城③。大概由于城后属 安徽省的缘故,才有人否认今沈丘元代有回族留居,而今日的城镇也是回族聚居的地方,且与沈丘回族有着宗亲关系,虽居两省,但往来密切。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作为项城县治所的秣陵镇被黄水淹没,民庐殆尽,项城县县署遂迁原南顿县殄寇镇(今项城市秣陵镇),并按原城区格局重建新治,治仍称秣陵镇。然旧城池则沦为废墟,人烟廖落,殊失昔日之旧矣。至明正统六年(1441),黄河北怀庆府桑家坡穆斯林逃荒者在此栖身,他们原是西北 枣林庄回民,明洪武、永乐年间不断地被官府集中到 洪洞县南门外广济寺内树身数围、荫蔽数亩的大槐树下,发“凭照川资”,被迁往豫北怀庆府孟州诸地,这棵大槐树就成了历次移民的历史见证。由于灾荒移民又南逃至此,发现此处有穆斯林居住和一座至元清真古寺,则围寺而居。因他们源自“大槐树下移民”,又围教坊(清真寺旧称教坊)而居,故把此地称做“槐坊”,意为住在教坊区的大槐树移民后裔。

地理上槐坊处于蔡河入的交汇处, 沙颖河中游,便于商贸往来,加之 回民有从商的习惯,一时间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漕运兴旺,逐渐恢复了古项昔日的繁华,成为豫东皖北商贸重镇。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在槐坊建分县衙门,设散厅建制,置槐坊厅(与县平级),析槐坊周围十里以内原属沈丘、项城、淮阳管辖区域并入散厅版图。民国成立后,废散厅,区域复归三县分管。民国17年(1928),在原槐坊厅区域上,划设特别行政区(即省直特别镇),成立公安局。 公安局直属河南省保安处,下设三个分局,一分局管理项城地段、二分局管理淮阳地段、三分局管理沈丘地段。民国28年(1939),改公安局为警察局。 民国32年(1943)2月,河南省第七区专员公署由秣陵镇迁入槐坊,10月初迁往淮阳。1947年2月设镇,属界首县。1948年5月,豫皖苏行政公署在此建槐店市。1949年3月撤市设沈丘县第五区。1950年10月沈丘县人民政府由城关镇移驻槐店,把原属项城、淮阳与沈接壤地段及飞地、 插花地并入沈丘县版图。1951年3月,建立槐店民族镇(包括槐店回民自治区和海楼回族乡)。1958年后,分别设槐店镇和槐店人民公社两个建制。1980年槐店人民公社更名北郊乡,1983年4月槐店镇改建槐店回族镇,即今沈丘县县城。

全镇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通过对12家集体 企业进行改制,使企业焕发了生机。2001年乡镇企业产值3.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入库税金1551万元,个体私营经济日益壮大。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引路,积极扶持,全力保护等措施,促进个体私营经济扩规上档,提质增效,初步形成了清真食品加工、牛羊 皮革加工、矿山 配件、针织内衣加工、网业产业、 交通运输等多业并举,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良好格局。2001年,全镇个体工商户3896户,民营企业1700多家,上规模的近百家,从业万余人,个体私营经济产值占全镇乡镇企业产值的60%以上。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初步形成了以丰产河、高营为中心的花木棚菜生长专业区,面积600多亩;以小王楼、马楼为中心的饲养专业区, 蛋鸡存栏14万只;以马楼、海楼为中心的牛羊繁殖专业区,槐山羊存栏8000余只。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33元,城市功能日臻完善,邮电、通讯设施齐全、商贸网点、文化娱乐场所布局合理。小街道路硬化率达95%以上,居民自来水供水率达80%以上,四层以上楼房50余幢,大型变电站2座,程控 电话扩容到万余门,电话入户率达95%以上,辖区开辟7个农贸市场,4个商品批零市场,5个客运市场,4个饮食专业市场,建成中小学幼儿园27所,私立 学校23所,在校学生2.7万人,兴建大型医院4家,床位1000余个,回汉两族群众和睦相处,互敬互助,形成了一种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氛围。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改革政策指引下,槐店回族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团结奋进,以建设“工业大镇、农业强镇、商业重镇、财政富镇”为 目标,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制革、矿山配件、纺织、造纸网业、畜牧养殖、交通运输等多业并举,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良好格局,带动全镇经济的迅速发展, 个体私营经济日益壮大。2001年,全镇个体工商户3896个,民营企业1700多家,上规模的近百家,从业万余人。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产值占全镇乡镇企业产值的60%以上。农业特种种植、养殖形成规模,形成了以丰产河、高营为中心的花木繁育专业区,面积达800多亩;以小王楼、马楼为中心的棚菜生产专业区,面积达1500多亩;以大王楼为中心的蛋鸡饲养专业区,养鸡场200多个,蛋鸡存栏量14万只;以马楼、海楼为中心的牛羊繁殖专业区, 槐山羊存栏4000多只;以高营为中心的生猪饲养专业区, 生猪存栏达8000余头。

清真特色

具有民族特色的清真食品:“红 牛肉、“熏羊肉”声名远播,皮革加工,牛、羊皮革制品享誉海内外。

2002年,该镇企业总产值达4.6亿元,销售收入4.51亿元,贡献国地两税1514.8万元。 商业、财政、金融工作运行良好,科技、教育、 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均为全县之首。

以“三队两网”建设为 标志,覆盖全镇的治安防范大网在沈丘县槐店回族镇的形成,让该镇群众在祥和的 气氛中喜迎“双节”的到来。

“三队两网”是在镇、村、自然村建立三级巡逻队,构建镇村联防、村村联防的治安防范网络。这一做法,是该镇党委以先进性教育为 契机,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树立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而推出的举措。

为做好这项工作,该镇建立健全了治安防范体系,吸纳身体 素质好、政治觉悟高的200名年轻村民为巡逻队员,通过完善巡逻队活动制度,强化巡逻队员培训,形成一支素质较高的治安防范组织。针对 冬季案件高发的特点,他们正确处理打击与防范的关系,做到打防结合,互为补充,实行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防范措施,广泛开展村庄巡逻、户户联防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一旦遇到 案件发生,各队员和联防组织便会紧急快速地集合,共同打击犯罪分子。同时,他们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不断加大安全防范检查 力度,要求巡逻队员有重点地查处非法使用、制造暴危 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防患于未然。

该镇建立的“三队两网”治安防范网络,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该镇由于治安防范工作做得好,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

沈丘县槐店回族镇在创建文明城镇工作中,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坚持以治理城镇脏、乱、差为主要任务,以营造优美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全镇党员干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人人参与,使城镇环境焕然一新。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该镇按照调优配强的原则,成立了创建文明 卫生城镇工作领导小组,镇主要领导带头参加创建队伍,班子成员实行分片包街负责制,细化任务,责任到人,集中时间,集中人力,治理城镇乱、脏、差,使城镇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积极宣传,营造氛围。该镇充分利用广播 电视、宣传专栏进行集中宣传,引导居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养成文明卫生习惯,同时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了“优化居住环境,创建文明城镇”教育活动,要求各 居委会、行政村按照创建文明城镇和建设新农村的标准整治城镇脏、乱、差,为创建文明城镇做贡献。

组建队伍,严格管理。该镇结合实际,成立了 垃圾清扫保洁队,创建了工作 执法管理队,实行分片包干,全力确保清运垃圾及时,不留卫生死角,达到街道美观、秩序井然的效果。

加大投资力度,服务广大群众。为进一步改善环卫环境,该镇进一步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投资20多万元,修建垃圾池85个,设置垃圾桶200个,并筹资6万元对地势低洼、交通偏僻、道路泥泞、夏季排水不畅的区域,进行整修、清淤,排查卫生死角32处,疏浚 沟渠16条,整修街巷道路1200米,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

加强督察,建立长效机制。在完善设施,抓好队伍建设的同时,该镇还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由镇党委牵头,城建、工商等部门配合,做到每天有专人对街上乱摆乱放、垃圾乱倒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集中清理 整顿,保证一天两次对小街小巷的保洁情况进行督察,严格奖罚兑现。

沈丘县槐店回族镇通过加大 宣传力度、优化工作环境、推行优质服务,使人口计生工作焕发蓬勃的生机和 活力。

加大宣传力度。该镇以“健康幸福”这一主题,以建设文明家庭为核心,开展计生宣传。

优化工作环境。该镇计生办规范药具展示橱窗、 宣传栏等,室内布置各种温馨的标语和 生殖保健科普知识挂图。温馨优美的环境极大地增强了人口计生工作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推行优质服务。该镇计生办设立咨询 门诊,专人接待上门咨询的群众,面对面地对群众释疑解惑。设立咨询电话,24小时提供咨询服务。制定定期随访服务制度,开展健康查体生殖保健服务。健全完善计生协会组织,发挥其职能作用,开展送信息、送技术、送健康、送温馨活动。

周边派出所

公安 地址:周口市沈丘县长安西路与西环路交叉路口往东约100米(河南省沈丘第一初级中学西南侧)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1:30;14:30-17:30
周口市沈丘县长安西路与西环路交叉路口往东约100米(河南省沈丘第一初级中学西南侧)

周边医疗

沈丘县槐店回族镇中心医院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新华大道南段东150米
营业时间:00:00-24:00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新华大道南段东150米

周边小学

沈丘县槐店回族镇第一小学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

周边乡镇

槐店回族镇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