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市镇
草市镇 草市 草市镇辖区 草市镇历史沿革 草市镇行政区划 草市镇经济发展 草市镇基础设施 草市镇名胜古迹 草市镇传统风俗 草市镇文化艺术 草市镇名优特产 草市镇能工巧匠 草市镇风流人物 草市镇历史事件 草市镇荣誉称号 草市镇镇村合并 草市镇各时期的地图 草市镇影视作品
草市镇位于衡东县洣水镇东南40公里处,地处洣水、永乐江交汇处西南部,东与攸县菜花坪镇、鸭塘镇接壤,南与南湾乡为邻,西连杨林镇,北接高湖镇。境内吴南公路与衡炎高速穿境而过。是沟通攸县、茶陵、安仁的交通要冲之地,属洣水流域重镇,是衡东县东南物资的集散地。草市镇历史悠久,明清两个朝代都曾设巡检司,以巡检司和练兵的草坪而名草司,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更名草市。2015年底,草市镇与高塘乡合并成立新的草市镇,经过乡镇区域规划调整成立新的草市镇。全镇面积143.93平方千米(2017年),辖18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人口48595人(2017年)。 ...
详情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草市镇有1个社区
草市镇位于衡东县洣水镇东南40公里处,地处洣水、永乐江交汇处西南部,东与攸县菜花坪镇、鸭塘镇接壤,南与南湾乡为邻,西连杨林镇,北接高湖镇。境内吴南公路与衡炎高速穿境而过。是沟通攸县、茶陵、安仁的交通要冲之地,属洣水流域重镇,是衡东县东南物资的集散地。
草市镇历史悠久,明清两个朝代都曾设巡检司,以巡检司和练兵的草坪而名草司,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更名草市。
2015年底,草市镇与高塘乡合并成立新的草市镇,经过乡镇区域规划调整成立新的草市镇。全镇面积143.93平方千米(2017年),辖18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人口48595人(2017年)。
原辖:灵山居委会;草市、江坪、江田、大对河、新洲、坪山、罗家寨、桐桥、油子塘、丫塘枯、白茅洲、
草市古称“容口”。据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洣水》的记载,容水从侯昙山到容口,汇入洣水。侯昙山在安仁和耒阳交接处,现在还是叫侯昙山。从安仁汇入洣水的河流只有永乐江一条,容水是永乐江的古名,可推断容口就是草市的古名。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分长沙定王之子刘福为容陵侯,设容陵侯国,国都在容口。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容陵侯被废。容陵侯国改为容陵县,县城设容口。
容陵县在三国东吴黄武年间(公元222—229年)被废。容口成为侯国都城和县城的历史约350年。容口后属于阴山县。
阴山县在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被废,之后容口属于衡山县。
《大明会典.嘉靖二十五年》记载,该年(公元1546年)设衡山县草市巡检司。
草市镇属洣水流域重镇,明清两个朝代都曾设巡检司,以巡检司和练兵的草坪而名草司,清咸丰三年(公元 草市镇地图 1853年)更名草市。草市巡检司直到辛亥革命前被废。
明代,草市地区属于衡山县兴乐乡永平里。
康熙四十三年(1704),废甲编区,衡山县的16里1坊改编为17字,437区。现草市镇大部分属于梦字和作字部分地区。
民国35年,现草市镇、高塘乡、南湾乡属于南市乡。
1949年7月,第四区人民政府和中共第四区分委会从高湖迁入草市。
1950年,衡山县设立七区,第四区设在草市。1952年,衡东县调整区乡镇机构,区人民政府改为 区公所。1954年6月,彭家园8个组由攸县划归衡山县草市区小河乡管辖。1958年,设人民公社,草市更名为燎原人民公社,后又改回草市人民公社。1961年8月,区公所由草市迁到杨林。但区办草市中学和区办草市医院(现名衡东县第四人民医院)还设在草市。
1966年,国务院决定设立衡东县,草市公社属于衡东县杨林区管辖。
1982年撤销人民公社,分设草市镇、洣坪乡。洣坪乡位于现草市镇永乐江北岸,包括现洣坪村、田心村和横岭等地。1989年撤区并乡时,草市镇、洣坪乡重新合并设草市镇。
2015年12月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中,草市镇与南部的高塘乡进行了合并。2016年,高塘乡成建制并入草市镇。
辖江坪、大对河、桐桥、油子塘、丫塘、沙港、田心、横黎、山田、洣坪、山塘、福塘、石旺、高田、两路新、马脑寨、大洲、洲先18个行政村,1个社区(灵山社区)。
201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约3.9亿元,比2013年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4850元,人均增长350元,比2013年增长8.7%。201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约4.08亿元,比2014年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比2014年增长280元,增长率为6.6%。
草市镇耕地集中成片,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早在1990年全镇双季 水稻就已过吨粮。草市曾以“柑桔之乡”闻名遐迩。草市柑桔栽培始于南北朝,至今有1500余年的 历史,白茅洲广柑,曾为清代贡品,出口 苏联,用于国宴,受到周总理和外宾的好评。已基本形成了村村有桔场、户户有桔园的新格局。与此同时,全镇先后发展了瘦肉型 猪基地,小 水果开发基地和 荣桓水电站库区网箱养鱼基地。小城镇建设已具规模,征地五十亩,现已全部建成商品房和 市场。草市镇是个文明古镇,集镇功能完备、各项事业发展较快,镇内有供水厂,日供水量达3000吨-4000吨,望日岩、荣桓小水 电网络在此汇合,电力供应充足。邮电通讯条件优越, 医疗卫生机构健全,草市医院和草市镇卫生院合并为 衡东县第四人民 医院, 文化设施齐全。
草市境内有衡炎高速,县道吴南公路,草高公路2条。2014年,境内有客运汽车40台,720座位,年客运量10万人次;有货运汽车50辆,200吨位,年货运量15万吨。境内通航河道2条,总长12千米。2014年有客运船舶39艘,1200座位,年客运量15万人次。境内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线单程总长度50千米,投递点30个,乡村通邮率100%,有电信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000门,固定电话用户2900户,普及率达到33.6%,移动电话用户2.5万余户。
草市老街远,相传几千年。草市古镇是典型的山水型山乡古镇风貌,有资料显示,古镇最初形成于唐宋时期(907-960年),至今保存较好,其自然生态环境本底优越,地域文化底蕴丰厚,并具山、水、洲、镇等景观要素浑然一体,古镇、古庙、古林、古井、古码头各具神韵,历史古老、民风古朴,素有“湘南芙蓉镇”之美称。
历史时期的草市古镇最盛时有商360户,分别来自全国多个省市地区,经几代人逐步修建,渐成规模,棋盘街纵横深邃,青石板铺就的街面溜光,青砖青瓦式的小楼阁舍,杉木活板门式的铺面,整个古镇中心的建筑呈四方形,犹若一颗印,一切古色古香。天天赶集,至今商贸繁华。
草市境内有“灵山胜地”“八仙下棋”“猴子捞月”“合福林寺”等名胜古迹。古有灵山八景:双流漾月、峭壁回澜、云根仙座、水际石枰、神植楠荫、前洲橘色、滴响神泉、山市炊烟。另有民间传道十景:三步两搭桥、亲生马磴、桃花园、针线吊葫芦、象鼻子、线锯石、石猴子、两巷不见天、四四方方一颗印、三间半犁嘴屋。草市古镇,临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引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即景抒怀,写下诗文赞美。
七二名峰外,灵山别有天。灵山名闻东南各省,位于草市街首,洣河、永乐江汇合处,高不过百余米,长不过百丈,山虽不高,因仙而名。据《灵山志》载:秦朝原名麟山,以“山如麟”得名。至汉三侯(绍德侯、衍德侯、协德侯均为中山靖王胄)为“免五季乱,奉母偕隐于此”,“兄弟坐石成真”,“邦人立庙以祀,祈无不应”,遂易名灵山。另一传说则是,早在远古时期,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南巡,沿洣水进入湘东山区,传播和发展农耕文明,最终“葬于茶乡之尾”,据《史记索隐·三皇本记》载,炎帝的3位大臣杨山、灵山和洪山为根治洣水泛洪而献身,分别葬于洣水河畔的吴集杨山、草市灵山和攸县洪山,洣水流域至今留有为祭祀炎帝及其荩臣的炎帝陵神庙、杨山祠、灵山庙及其祭祀活动等遗存,洣水也就被称为“圣水河”。
灵山山顶建有古寺庙,由三门、神厅、戏台、行宫、僧舍等组成,始建于唐同光年间(923-926年),千余年来,几毁几建,香火经久不衰。清末光绪中宏兴庙貌,增建嘉会堂,为湖湘中儒学耆老登临觞咏之所。原庙坐西向东,庙南建有灵山神行宫,行宫右侧为草市古戏台。灵山左侧有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由本地一谭姓举人创办的中洲书院。寺内雕梁画栋,翎毛花卉,栩栩如生。周围古木如盖,遮天蔽地。鸟瞰洣水,如白练飘落;南眺群山,似青屏叠起。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山有灵泉,清澈见底,群汲不干,旱年不涸。山上有一楠树,“传为三侯奉母命所种”。明代诗人张治在《草市灵山庙》一诗中咏道:“登临犹不倦,依杖更山扉;旧壁龙蛇落,空堂蝙蝠飞。云香流别涧,树影动深矶;便欲招山侣,青衣振羽衣。”
灵山存有一片原始次森林,是一个袖珍森林公园,据县林业部门普查,山上“现有木本植物28科50余种之多,且大多数为用材、观赏两用兼有的树种,如光皮树、黄连木、木荷等等,在衡东及周边县、市都是绝无仅有的。”
草市古镇民俗多样而古朴,其中最具影响的当属“赶分社”。赶分社即春分赶集的意思,明清时期(一说是清朝咸丰年间)的农官为“勤政亲民”,不误农事,使人民依时做好农具、耕牛、种籽的准备,指定春分节为交易日,习俗延续至今,成为了草市镇特有的盛况。每至春分时节,在油菜花绵延不断的洣水河畔,近至草市及附近各乡镇村民,远至周边衡山、攸县、安仁、茶陵、乃至江西等地,都有客商和顾客或乘船或赶陆路,带着自己的土产纷涌而至,交易的产品主要有农具、耕牛、饮食、服装、竹木器、中药材等,种类繁多,应有尽有。每逢分社,草市街头、戏坪乃至山坡上的空坪隙地,都被临时搭建的摊位、帐篷所占驻,鳞次栉比,人山人海,络绎不绝,一连三日,人声鼎沸,蔚为壮观!即便在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也雷打不动,未曾间断。发展到如今,交易的产品除了传统产品,五金交电、针织鞋袜、苗木种子、儿童玩具、各色小吃等也是遍布街头巷尾。一些地方性的文艺团体也来搭台唱戏,增添乐趣。
近千年来,在中国湖南草市镇一直延续着这个习俗,堪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灵魂之一。
五月五日,龙舟竞渡,振奋人心,盛况异常。是日,五龙下水,有朱家口的黄龙舟(插黄旗)、上街上的白龙舟(插白旗)、正街上的红龙舟(插红旗)、司门前的紫龙舟(插紫旗)、晏婆塘的乌龙舟(插黑旗),每条龙舟配鼓手、铜锣手、指挥各一人,划船力士20至24人。陆地上配铳手一人。岸上,一声铳响,五龙竞渡开始,指挥挥动小旗,众力士使劲划桨。每一轮竞赛结束,岸上鸣铳为胜利者庆贺,此时两岸的观众为之跳跃,掌声雷动。
与灵山庙同期形成的灵山庙会,也是热闹非凡。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是协应侯的生日(另一说是辅佐炎帝的重臣灵山侯的生日),乡人为了纪念他,而自发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如今,洣水、永乐江流域乡民每年都会自发献戏。从农历九月十三日起,举办为期十天半月的庙戏,唱戏在三十场以上,并有“抬故事”等文化活动,最后一晚的晚会往往会将庙会带入高潮。庙会期间,小镇热闹非凡,精彩的戏台,热闹的小摊,淳朴的草市乡民,千年古树枝繁叶茂,灵山泉水叮咚,山下渔舟唱晚,远眺群山叠翠,洣水如画,宛若现代清明上河图。
衡东向来被称为“鱼米之乡”“皮影戏之乡”“花鼓戏之乡”“剪纸之乡”“印章之乡”和“土菜之乡”,这些优秀的文化元素,均能在草市古镇窥见其缩影。解放前就有业余花鼓戏班、皮影戏班、锣鼓班、龙狮队等,镇上有书店、照相馆、绘画师艺馆等。解放后至今,文化事业更是蓬勃发展。草市向来文人墨客荟萃,文化底蕴深厚,诗词氛围浓郁,仅《灵山志》记载的旧体诗就有254首,后又增收录73首,其中共收录对联61副。2013年,草市镇荣获“湖南省诗词之乡”的美誉。
草市曾以“柑桔之乡”闻名遐迩。草市柑桔栽培始于南北朝,至今有1700余年的历史,白茅洲广柑,曾为清代贡品,出口苏联,用于国宴,受到周总理亲自赞誉和外宾的好评。全镇柑桔最高年产达5000吨,居衡阳各乡镇之首。每当金秋时节,这里漫山遍野黄橙橙的柑桔挂满枝头。桔园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车装船载,一片繁忙景象。悠久的栽培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白茅洲广柑、脐橙、血橙、冰糖柑、椪柑、印子橙(改良橙)、大红袍、哈姆林等许多优质高产的柑桔品种在此得以发展,草市柑桔因色泽鲜艳、皮薄汁多、果肉脆甜、香气浓郁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衡东土菜号称“一绝”,其继承了湘菜传统的烹饪技艺,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品味注重新鲜香辣、嫩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2006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衡东全国唯一的“中国土菜名县”奖牌。草市豆腐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道土菜之一,因其嫩白可口而远近驰名。诗曰:“西施豆腐有奇传,名远声高震八仙。白嫩非常添妙趣,原来草市隐灵泉。”
草市古镇虽没有工业规模的制造业,传统的手工艺却流存至今,而且工艺齐全,技艺精湛。所谓的九工十八匠或 三十六行,草市古镇样样齐全,各种工匠都有。如:铁匠宋春生、刘秋苟;银匠伍恒吉、陈满粒;铜匠罗武生;皮匠周雨林;铸匠何逢年;弹匠谭晚乃、刘晚苟;纸马匠工旷礼谋;木匠王中林、边四乃;砖匠单祖贵;石匠谭基禄;漆匠向松梅;补锅匠单贵仔;制秤工周德云、朱世清;推子工单三苟;制香烛工肖治生、刘雪梅;做饼干曹树大;豆腐作坊单元吉、苏恒昌;制雨伞、草席工高胜泰;兽医刘迪生;熬焦糖、制酱油朱甲林;造船工周杨基;理发工李金山;染布坊谭建民等。
草市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名不虚传。从中洲学院到现在的草市中心学校,尽管学校多次易名,校址几经搬迁,却文气贯通,人文荟萃。早年曾有谭克非是清康熙三十三年进士,“通经史、长于诗、廉政亲民”,当了五年地方官以后调任朝廷吏部主事,升郎中(吏部天官);还有谭丹麓兄弟都是进士,“主衡而持政柄”。创办于1951年的草市园艺场(原名省农业厅园艺场)的 五七干校也曾远近闻名,影响一时,原省长 刘正曾下放于此多年。
当代则有中科院院士 刘新垣(分子生物学家,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优秀发明家,先进工作者、优秀博导等,现为三个科学院的院士)、著名抗日英烈 刘阳生将军(国民党少将)等一大批名人、教授及国家工作人员,为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建设部副部级干部 屈飞,著名作家王蒙夫人 单三娅,“多四季论”创造人 董妙先,新闻诗人 张沐兴,台湾诗人旷中玉等都是草市人。
义军进攻草市
南宋嘉定年间,广西苗峒起义军进攻草市(今草市镇),被守军击退。
兴建中洲书院
万历三十八年(1610),草市士绅捐银,在草市灵山庙左修建中洲书院,为衡东境内创办书院之始。
乾隆十年,草市巡检司戴天恩捐俸银和乡绅集资在草市改建中洲书院;衡山知县德贵拨学租66石作中洲书院的束脩和膏火费。
道光十八年,欧敬斋等人筹资建文炳书院于草市对河的三步岭。
水灾连绵
明万历十六年(1588),自农历三月起,阴雨连绵达100天,禾苗伤于淹渍,发生严重饥荒。
清康熙九年冬,先旱后雪,雪深数尺,不少畜牲冻毙,许多树竹被雪压断,洣水冰封。
清康熙五十二年,农历五月间,山洪爆发,洣水沿岸许多房屋倒塌,水稻被淹。
清道光六年(1826)大水灾。次年大饥荒。
清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水旱交作,连续三年大饥荒。
清同治六年(1867),洣水沿岸稻田遭山洪冲刷,田土多为沙砾所壅。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衡东境内特大旱灾,为湖南旱情最严重的地区。
清光绪三十二年,二三月间连降暴雨,湘江、洣水横流,发生“光绪丙午”特大水灾。
清宣统元年(1909),水、旱、虫灾交加,灾民靠树皮、野草充饥,成群结对外出乞讨,卖儿鬻女,死于沟壑者比比皆是。
民国7年7月,苦雨,兵灾水灾交加,农民苦不堪言,拖儿带女,外出逃难。
民国20年6月,大雨兼旬,山洪骤发。7~8月淫雨,洣水漫溢,粮食严重减产。
刘积厚起义
1854年(咸丰四年)草市巡检司刘积厚率兵起义,响应太平天国起义。其时,曾国藩正在衡阳练兵,连忙派兵镇压。此为曾国藩部的第一战。
真假农会斗争
1927年,大革命时期,由当地谭姓和单姓主导的真假农会之争斗,导致流血惨案。在湖南省引起轰动。后由衡山县农民协会派出农民自卫队,把单姓农会的头目抓获并镇压,才平息。历史上称“草市平叛”。草市人称“民国16年打农会”。此事件在中共湖南党史和衡阳党史上有详细记载。当时谭姓农会设在真人庙,单姓农会设在单姓祠堂。
专家来考察
1953年9月,苏联专家到草市白茅洲考察柑橘生产。
草市五七干校
1960年代,草市园艺场改为国家科委“五七”干校。很多名人和高级干部在此劳动。中共副主席陈云夫人于若木,著名作家康濯,国家科委副主任武衡都在草市劳动数年。后来任湖南省省长的 刘正也下放到此任县委副书记兼公社书记。
吴草公路通车
1971年,衡东县城至草市公路通车。
承包责任制
1979年,草市公社的一些生产队实行分户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大幅度增产。
吸管建成通水
1980年,永乐江桥式倒虹吸管建成通水,次年公路桥建成,1986年通车。
据 住建部网站消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2015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通知 》,在各省(区、市)推荐基础上,经专家委员会评审,拟将湖南省衡东县草市镇草市村等1602个村落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
2015年10月30日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了湖南首批最美“古村镇、老手艺”授牌仪式,草市镇获得了“湖南省最美古村镇”荣誉称号,充分认可了我镇集人文、历史、建筑、民俗多种文化于一体的古镇风貌。
2015年12月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中,草市镇与南部的高塘乡进行了合并。2016年,高塘乡成建制并入草市镇。之后,草市镇各行政村也进行合并精简。
原村名 | 人口 | 耕地面积 | 村民小组数 | 新村名 | 人口 | 耕地面积 | 村民小组数 | 村委驻地 |
---|---|---|---|---|---|---|---|---|
江坪 | 952 | 655 | 11 | 江坪 | 2084 | 1127 | 17 | 江坪 |
江田 | 1132 | 472 | 6 | |||||
大对河 | 1514 | 473 | 9 | 大对河村 | 3588 | 2143 | 23 | 新洲 |
新洲 | 1346 | 1014 | 8 | |||||
坪山 | 728 | 656 | 6 | |||||
桐桥 | 2475 | 1508.5 | 18 | 桐桥 | 3959 | 2242.5 | 31 | 桐桥 |
罗家寨 | 1484 | 734 | 13 | |||||
油子塘 | 1867 | 1214 | 13 | 油子塘 | 1867 | 1214 | 13 | 油子塘 |
丫塘 | 2251 | 1731 | 18 | 丫塘 | 2251 | 1731 | 18 | 丫塘 |
草市 | 1185 | 726.8 | 8 | 灵山社区 | 4385 | 1126.8 | 22 | 灵山社区 |
白茅洲 | 866 | 400 | 8 | |||||
灵山社区 | 2334 | 0 | 6 | |||||
沙港 | 2136 | 1203 | 13 | 沙港 | 3236 | 2303 | 27 | 沙港 |
彭家园 | 1765 | 1100 | 14 | |||||
香花 | 1397 | 864.6 | 11 | 洣坪 | 3882 | 2248.6 | 30 | 洣坪 |
洣坪 | 2485 | 1384 | 19 | |||||
田心 | 1841 | 964.3 | 13 | 田心 | 3463 | 1565.5 | 23 | 田心 |
吴家仓 | 1622 | 601 | 10 | |||||
横岭 | 2285 | 1066 | 14 | 横黎 | 4230 | 2203.3 | 26 | 横岭 |
黎明 | 1945 | 1137.8 | 12 | |||||
山田 | 2747 | 1860 | 12 | 山田 | 2747 | 1860 | 12 | 山田 |
高田 | 2157 | 1578 | 18 | 高田 | 3941 | 1954 | 34 | 毛坪 |
毛坪 | 1784 | 1376 | 16 | |||||
福塘 | 1825 | 1257.5 | 14 | 福塘 | 3726 | 2376 | 28 | 焕塘 |
焕塘 | 1901 | 1119 | 14 | |||||
山陂 | 1608 | 980 | 12 | 山塘 | 2537 | 1674 | 19 | 山陂 |
塘头 | 929 | 694 | 7 | |||||
两路 | 2215 | 1066 | 14 | 两路新 | 4625 | 2720 | 35 | 两路 |
怀碧 | 1014 | 804 | 9 | |||||
环山 | 1296 | 850 | 12 | |||||
龙塘 | 1903 | 1235 | 15 | 马脑寨 | 3316 | 2535 | 26 | 龙塘 |
石塘 | 1413 | 1300 | 11 | |||||
大洲 | 2356 | 1280 | 18 | 大洲 | 2356 | 1268 | 18 | 大洲 |
洲先 | 1258 | 1280 | 11 | 洲西 | 1969 | 1860 | 17 | 洲先 |
西石 | 711 | 580 | 6 | |||||
石旺 | 470 | 522 | 6 | 石旺 | 1549 | 1147 | 14 | 田花 |
田花 | 1079 | 625 | 8 | |||||
制表日期:2018年1月 | 数据来源:草市镇政府 | 制表人:刘旺亮 |
草市古镇为2009年央视胶片电影《感恩之旅》拍摄地。
周边政府机关
衡东县高塘乡委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草市镇委(高塘完小北150米)
周边汽车站
衡东草市汽车站
地址:衡阳市衡东县
周边乡镇
草市镇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
周边村庄
顺长沟
地址:衡阳市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