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目桥村

盐目桥村 盐目桥村四至地貌 盐目桥村历史沿革 盐目桥村人口姓氏 盐目桥村建筑遗迹


盐目桥村隶属冷水滩区普利桥镇,距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普杨公路穿村而过。村委会驻中二组,共有老新塘、阳塘、学堂、新塘、善良、前进、老街、中一、中二、干屋、向阳、新街、老屋、新屋、花屋、正屋、长岭岐、阳家、周家19个村民小组。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有514户,1879人。全村有水田1423亩,旱土175亩,村级公路1.5公里,通组公路8公里,骨干山塘21口。2015年全村共有低保户74户、107人,贫困户30户、120人。东至石子塘、东南临腊子山、南接农科、西南界朱家洞、西面八井、西北连堆子头、北达小里桥,总面积4.6平方千米,耕地101.73公顷。村东部有板木山、玉眉山、长岭岐,因地势较高,每遇干旱,生产生活用水都不方便。山中土质贫瘠,多灌木杂草。村中部为石溪江流经的小河平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拉通水渠和机耕路后,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及特色化种植。村西部有燕...

详情

盐目桥村地名网_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普利桥镇盐目桥村资料简介
  盐目桥村是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普利桥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110310222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31103。盐目桥村与普利桥社区、杉木桥村、鲁头碑村、小江桥村、下叶塘村、荷塘村、力塘村、落刀塘村、竹家冲村、宽公村、楠木冲村、小水村、应塘村、雨塘村、石子塘村、小里桥村、朱家洞村、铁塘村、江子塘村、许家村、岐山村、拱桥村、八井村相邻。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普利桥镇盐目桥村介绍

盐目桥村隶属冷水滩区普利桥镇,距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普杨公路穿村而过。村委会驻中二组,共有老新塘、阳塘、学堂、新塘、善良、前进、老街、中一、中二、干屋、向阳、新街、老屋、新屋、花屋、正屋、长岭岐、阳家、周家19个村民小组。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有514户,1879人。全村有水田1423亩,旱土175亩,村级公路1.5公里,通组公路8公里,骨干山塘21口。2015年全村共有低保户74户、107人,贫困户30户、120人。

东至石子塘、东南临腊子山、南接农科、西南界朱家洞、西面八井、西北连堆子头、北达小里桥,总面积4.6平方千米,耕地101.73公顷。

村东部有板木山、玉眉山、长岭岐,因地势较高,每遇干旱,生产生活用水都不方便。山中土质贫瘠,多灌木杂草。村中部为石溪江流经的小河平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拉通水渠和机耕路后,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及特色化种植。村西部有燕子岭、龙子冲、石子冲,除学堂至阳门山一带为黄土,其余部分土质多为棕壤。退耕还林时所种树苗,如今十存一二,六七十年代开荒的旱土,现已长满茅草,全部荒芜。村西部灌溉用水有大盐巴塘、小盐巴塘、阳塘、杜塘、十二个箱子等骨干山塘。因交通不便,生产力低下,近年来盐巴甸、金木冲等处水田已基本抛荒。石子冲植被较好,有一泉眼,饮用灌溉皆倚靠之,山中盛产石灰岩,且石质优良。综览全村地貌,可以概括为东西高中间低的地形特征。

顺治4年属崇文乡,上里
  康熙23年属崇文乡,崇文里
  光绪34年属黄阳镇
  民国24年属第七区,堡里桥乡
  民国28年属第七区,人和乡
  民国36年属协和乡
  民国38年属第七区,人和乡
  1950年属第二区,定牌乡
  1952年属第二区,盐木桥乡
  1956年属普利桥乡
  1958年属和平公社
  1961年属普利桥区,普利桥公社
  1966年属普里桥区,普里桥公社
  1982年属普利桥区,普利桥公社
  1984年属普利桥区,普利桥乡
  1986年属普利桥区,普利桥镇
  1995年属普利桥镇至今

盐目桥最初有老新塘、太平庵、新新塘、老街、中街、新街、干屋、善良、老屋、新屋、板木山、长岭岐,共十二个生产队。之后老新塘析出阳塘,老街析出前进,中街分为中一、中二,干屋析出向阳、冯家,老屋析出花屋,新屋析出正屋,板木山分为阳家、周家,其余未变,共二十个村民小组。撤销冯家组后现有十九个村民小组。

支书:李升兵

村长:杨勇军

秘书:阳景孝

妇女主任:郭美兰

据村西部宋代遗址可知,盐目桥至迟在宋朝便有人类生产生活,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历经蒙古铁蹄的践踏后,社会发展反而倒退,元末明初统治腐败,民不聊生,揭竿而起者一呼百应。连年征战,生灵涂炭,至明太祖统一全国,零陵原住民基本殆尽。阙后,“扯江西,填湖南”的浩大移民工程拉开帷幕,经过有明一代的繁衍生息,盐目桥逐步形成一个自然村落。明朝末年烽烟四起,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陷零陵。清顺治四年孔有德兵入零陵,随后清军与南明政权在零陵展开拉锯式的争夺战。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反清,湖南成为主战场,到康熙十七年清军收复零陵,数十年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使零陵人口剧降。之后的湖广填川,零陵县又成为主要的移民输出地。经过康雍乾盛世的发展,盐目桥人口稳步增长,据零陵县志载:顺治十二年,零陵每平方公里约十人;同治九年,每平方公里约七十三人;民国三十年,每平方公里约九十三人;民国三十六年,每平方公里约七十五人。建国初期,盐目桥已成为一个数百人的大村。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盐目桥有1629人;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有469户、1825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有485户、1789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有514户、1879人。

欧阳氏自明初由宗德公从岭口迁入,后裔主要分居老新塘、新塘、盐目桥街,善良,板木山等处。字辈:运景昌辉映,清廉贻训在。族中贤达者有启炳公、字文明;有管公、字洪广,有元公、字程甫;有大义公、字存之、文名远播,有文君公、字春和;有开聘公、字介儒,有开玙公、字玉卿;有应第公、字杏春、主修族谱,有应文公、字斐成、出任绥宁县长。人才辈出,继往开来。
  杨氏自明初由本固公从马船埠迁入,后裔主要分居盐目桥街、新街、干屋、新屋、老屋等处。字辈:官清廉起家,骏惠赞前哲。族中贤达者有正龙公、字在天,有正儒公、字选玉;有春良公、字武文,有天魁公、字洪元;有玉琢公、字章甫,有玉芹公、字芝山;有顺悫公、字小宗、邑明经、创修族谱,有顺境公、字履斋、富甲一方;有官运公、字海南,有仁茂公、字荫松;有清果公、字秀山,有清岳公、字步云。诸如此者,不可胜记。
  李氏自清末由清云公从石子塘迁入,后裔住长岭岐。
  彭氏自清末从小水迁入,始祖不详,后裔住学堂。

盐目桥始建何年已难考证,位于盐目桥街口石溪江上。未建岭口水库时,河道蓄洪能力差,易发大水,盐目桥也屡毁屡建。而历代重修所立石碑在一九五八年全部运去修建岭口水库,桥上所建宝塔,也毁于此时。二〇一五年在埠头挖出石碑一块,上刻“重修盐目桥”及“重立太平桥碑”诸字,纪年不详,考据可知此碑立于顺治至康熙年间。现存东岸桥墩新而精,西岸两墩旧而糙,读欧阳氏族谱介儒公传始知,东岸一墩乃光绪二十一年重修,西岸两墩建于何年则不可知。一九八三年以前,盐目桥为石墩木梁桥,石墩间架设用杉木捆成的桥板。同年国家拨款改造盐目桥,每墩之间架三根钢筋混凝土梁,上铺预制板,共计五十四块。桥面竣工后,虽经一九九四年百年一遇的山洪亦稳如泰山。每年夏天,吃过晚饭人们就聚在桥上纳凉聊天,清风徐来,笑语欢声,数百年来莫不如此。

太平寺始建年代不详,位于学堂组,为欧阳氏供养,族中大事皆设局于此。民国初年因房屋陈旧,欧阳开瑄乃捐资主持维修扩建,用料考究,精工细作,以供族中子弟读书所用。而寺门对联,其字遒劲大方,观者莫不称赞。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拆寺中青砖砌炼铁火炉,数百年之古寺因此而毁。今已夷为平地,寺中旧物荡然无存。

观音桥凉亭建于清雍正二年,亭峙玉眉山下,泥江之畔。建国后被砸毁,今仅存石柱半节,因石质疏松,又遭人祸,石柱所刻碑文大多字迹漫灭,不易辩识,大意为乐善好施者捐资甃路及修建凉亭一事。凉亭原立石柱四根,高丈余,石柱上题联曰:道与青山永,功同流水长。亭边有一泉眼,泉水冬夏不竭,甘甜清冽,往来行人掬泉而饮,息肩而坐,故而有亭于此也。

西霖禅院,位于干屋组,清乾隆年间,由杨天魁等主持筹资修建,为杨姓供养。清光绪六年,因院宇狭隘,重修横屋一座并修葺佛龛,方便读书人及僧尼举行法会,共计用钱三十六串,并立碑记。民国三十年又重修,由杨清岳题写门联,联曰:院宇重新河山并永,禅门耸峙灯火常明。土解后分给农户,现如今破败不堪,除院门外其余房舍都已倒塌。

周边桥

盐目桥 地址:永州市冷水滩区
永州市冷水滩区

盐目桥村中梅簸组二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

盐目桥村阱炸阳组塘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

周边培训机构

盐目桥村学堂组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普利桥镇

周边交通设施

盐目桥村善良暂组氨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

盐目桥村向组阳烘魉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

盐目桥村中跣组一酆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

周边房地产

盐目桥村前进组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普利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