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寮村

徐寮村 徐寮村徐寮村简介 徐寮村地理交通 徐寮村徐寮村历史文化 徐寮村盛产 徐寮村发展现状 徐寮村客家人历史


徐寮村位于广东省 汕头市潮阳区 金灶镇,处于潮普揭三市交界,创建于1738年间,现有1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20户,现有总人口1862人。村党支部下设1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3名,其中正式党员32名、预备党员1名,支(村)委会成员6名。全村拥有耕地面积181亩,山林杨梅、橄榄、柿子种植面积共4000亩。 近年来,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主要出产杨梅、桑葚、橄榄、柿、油甘等本土特产,受到外界好评。二战时期小北山革命斗争的根据地,这里蕴含着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1926年,普宁农会领导人杨振世到徐寮组织农会,村中有许汉来等十多人参加;1930年,卢笃茂率领红军进驻徐寮村,并以徐寮为根据地开展工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赤卫队、儿童团等革命组织,领导周围11个乡;1931年,徐寮实行分田。徐寮人民在红军的领导下,同国民党反动军队开展了大小十三次的斗争...

详情

徐寮村地名网_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徐寮村资料简介
  徐寮村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051311021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40513。徐寮村与金玉、玉浦、金溪、灶市、竹桥村、新林村、新陈村、花园村、桥前村、桥陈村、宫山村、径头村、潮美村、鼓美村、柳岗村、大吴村、舒荣村、邹阳村、东坑村、芦塘村、官安村、下寮村、波头村、金沟村、大联村、新寨头村、东仓村、新荣村、沟头村、灶内村、前洋村、玉路村、溪路村、港内村、旗头村、东里村、河下村、河尾村、新基洋村、人家头村、广美村、涂寨村、仙阳村、新庙村、华岗村相邻。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徐寮村介绍

徐寮村位于广东省 汕头市潮阳区 金灶镇,处于潮普揭三市交界,创建于1738年间,现有1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20户,现有总人口1862人。村党支部下设1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3名,其中正式党员32名、预备党员1名,支(村)委会成员6名。全村拥有耕地面积181亩,山林杨梅、橄榄、柿子种植面积共4000亩。 近年来,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主要出产杨梅、桑葚、橄榄、柿、油甘等本土特产,受到外界好评。

二战时期小北山革命斗争的根据地,这里蕴含着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1926年,普宁农会领导人杨振世到徐寮组织农会,村中有许汉来等十多人参加;1930年,卢笃茂率领红军进驻徐寮村,并以徐寮为根据地开展工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赤卫队、儿童团等革命组织,领导周围11个乡;1931年,徐寮实行分田。徐寮人民在红军的领导下,同国民党反动军队开展了大小十三次的斗争。在反“围剿”的斗争中,徐寮有二名红军牺牲,农会领导人和赤卫队员被枪毙的八人,在战斗中牺牲的有三十五人,受株连而妻离子散的不计其数。在此期间,徐寮先后被烧十三次,散寨十多年。

徐寮村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1.5摄氏度,日照数2138小时,降雨量2187mm,地质属沙质红壤土,pH值5.5-6.5,空气清新,半径60公里内没有污染源对土地、水源和大气污染,优越的自然环境蕴藏着开发生态农业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地理位置

徐寮村处于金灶镇山区乡村偏靠山位置,四周环山,风景靓丽,有世外桃源之称,房屋多少90年代房舍多为砖瓦木结构平房,以三层半混凝土楼房为主。以农为主,主种水稻、甘薯,大型水库二个,径门水库与寨背水库;营造薪炭林,间种杨梅、橄榄、油甘、香蕉、柿子等水果。,特色水果有杨梅,橄榄,香蕉,油甘,柿子,潮州柑.水果市场位于村新政府旁边,每年杨梅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贩人山人海,是金灶镇的重要水果交易市场;

现状交通

距谷饶十五公里,连接东坑至谷饶公路,东坑到金玉公路,是谷饶至揭阳一条捷径,交通方便,聚落呈块状,在村政府的带动下,在山林间开辟的新的道路,可直通山后其他村庄。

村内水果市场火热,政府投资建设,道路已和以往大不相同

村中老寨四处可见当时斗争所留下的痕迹,如:村政府所在地的右侧有一座老祠堂,墙上现存有“中南区惩治不法地主条例”(残文)、“清匪肃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宣传标语,是老一辈人上课学习的地方。

红军洞位于狮头山下,石板壁左侧,由三块天然的巨石所构筑而成,中有一缝,可容

进出,洞中深幽,乱石杂草充斥其中。这里原是红军的根据地,当时住有三个红军,当时由于叛徒的出卖,被白军所围剿。他们将洞口团团围住,逼令三位红军投降,但是红军临死不屈,最后竟然被活活烧死在洞中。当烈焰腾空而起,许汉来刚好从普宁翻山而来,他看见根据地烟火如荼,知道大事不好,心急鸣枪,敌人疑是大批红军到来,连忙撤退,只可惜等到许汉来赶来营救时三位红军已成焦炭……而今洞口香蕉弄影,杨梅成荫,回想英雄当年惨烈,令人不胜唏嘘。

未到红军洞,一路更有无穷胜景,如鸡蛋石,公鸡石,以及其它的异石怪卉,幽泉小瀑。过了红军洞,更有老虎洞,长生石,石板壁,十八娘子石,更有充满神奇色彩的仙人脚:相传下寮当时全村曾遭遇大难,在危险时刻恰好有一仙女从此经过,仙女救难心切,降下云端,一脚踩在上面,就留下了一个脚印,另一脚踩在徐寮村跟官母坑村交界的一块石头上,第三步就已经到了下寮村……而今两块石上却又无巧不巧地有两个脚印,而无巧不巧的刚好一个是左脚一个又是右脚,很是神奇。

杨梅

乌酥梅、流涎酥、福建红、浙江红、杉梅、青蒂、黑梅、酥仁梅等10多个品种。 杨梅 (2张)

每年杨梅时节,金灶镇有组织的举办杨梅文化节,以“红军洞前杨梅红”为主题的潮阳区金灶镇第七届杨梅文化节于5月27日在革命老区徐寮村开幕,吸引了不少周边城市游客前来采摘杨梅。

在村政府的带动下,对全村道路进行拓宽改造,进一步改善对外交通条件。同时计划整合地方特色文化、生态农业和旅游景点等资源,打造徐寮村特色文化、生态农业“一日游”,将杨梅文化节办出特色、办出精品、办成传统,使杨梅文化节成为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

橄榄

三捻橄榄(又名三棱橄榄)是我市潮阳金灶特产,是橄榄中的珍稀品种,栽培历史悠久,源于金玉瓠靴山一带,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金灶东坑、芦塘、官安、下寮、徐寮、高斗等村有较大规模栽培,经长期选优去劣,嫁接繁衍,全镇有三棱橄榄5000多亩,年产量150吨,年产值4500万元。

三棱橄榄其果形果色美观,成熟时略呈三棱状,果皮色金黄、光滑,倒卵形,果基较平钝,故而得名。平均单果重10克,果实横径2.2厘米、纵径3.7厘米,核肉较易分离。果肉白色、脆而化渣、榄香醇和淡雅、回味甘甜。民间认为:生食具有消食开胃,化痰止咳,平肝润肺,醒酒解毒等功效。该产品己获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中国绿色食品4级产品认证及地理标志保护。来有“世界果王”之称,金灶镇先后成功组织举办了“中国百年三棱橄榄认证暨拍卖会”及“中国三棱橄榄精品品尝节”,使三棱橄榄的市场知名度进一步提高,销售价格一路攀升。2008年9月5日“金玉三捻橄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顺利通过国家专家组的评审。

据市农业部门的相关专家签定及推测,日前金灶镇有百年以上的三棱橄榄古树约1000株,有相对保存完整的古树群落十多处。老丛三棱橄榄树,其老干虬枝,蔚为奇观,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老丛古树是一种活的文物标志,具有独特的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等方面的价值,而且也是一种独特的可替代的风景资源。金灶镇现已着手规划建设中国三棱橄榄古树群保护区,按照保护、发展、提高等原则,做强做活高效特色农业经济区。

桑葚

桑树的成熟 果实,桑葚又叫 桑果、桑泡儿,农人喜欢其 成熟的 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 糖分足者为佳。每年9~隔年5月 果实 成熟时 采收,去 杂质, 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也可来泡酒

徐寮村桑葚种植面积有300多亩,包括田园、山地,每年桑葚的产量较大,价格也比较好,平均价格约每公斤6元至7元左右。

主要以鲜果形式销往汕头、深圳、广州、厦门、南昌、郑州、西安、北京、乌鲁木齐等国内大中城市,部分出国销售,得到一度好评。

柿饼

柿饼,东坑本地人又称之为“柿钱”,这类传统手工食品如今开始进行现代化精加工及包装。从明末清初起,就有加工柿钱的传统工艺,一直至今,柿钱加工销售的生意越来越旺,柿钱已远近闻名,远销海内外,福建等省的生柿每年都运至本村加工。

“加工柿饼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这是祖辈传下来的一项工艺。”如今村里的柿饼加工能力不断提高,本地柿果根本无法满足加工需求,大部分靠福建和江西等地补充。由于柿饼有清热、润肺等功效,加上这里加工的柿饼卫生干净,清甜可口,产品不仅畅销本地,还远销到外省甚至泰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小小柿饼转出了一个大世界。”

在汕头市委提出的“三大经济带”的战略构想环境带动下,大力发展以特色农业、旅游观光等为主的生态型产业的号召,2004年底至2005年初,金灶镇委、镇政府成功谋划、组织了“中国百年三棱橄榄精品认证暨拍卖会”,有力地促进本地区三棱橄榄的销售,大大提高了三棱橄榄种植的经济效益,并带动其他品种橄榄的销售,使农民尝到了甜头,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2005年至今,金灶镇每年举办杨梅节,通过游客自摘品尝、购买、游玩附近的风景名胜,吸引外地客商前来采购等多种渠道促进杨梅的销售,打响“金灶杨梅”的品牌知名度,提高杨梅的经济价值。当地杨梅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吸引了以毗邻的潮汕地区市民为主的大量周边民众到产梅区爬山摘梅,每年在杨梅盛产的5月中旬到6月底期间,每天上山的自驾车游客可达上百车次。更被授予了“广东旅游特色村”的称号。

乡村旅游消费群体相对集中,多以自助游为主。当地乡村旅游主要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毗邻的潮汕地区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历史由来

关于客家渊源的看法主要有三种:

北方南迁 汉人发展演变而来;

北方南迁汉人为主体融合华南少数民族土著发展演变而来;

华南少数民族土著为主体融合北方南迁汉人发展演变而来。

客家源流始于秦征 岭南融百越时期[2],历 魏晋 南北朝、唐宋,由于战乱等原因,他们逐步往 江南、再往 闽、 粤、 赣边,最迟在南宋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族群——客家人[3],然后又往南方各省乃至 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迁徙,并最终成为汉民族中一支遍布全球且人文特异的重要民系族群。

客家人自 秦朝至今在南方地区居住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一个重要群体,是 广东本地的主要族群(广府、客家、潮汕、粤西高凉、四邑、 海陆丰、 粤北少民等)之一,也是江西和福建本地的重要族群之一。广东的几大族群,都是混合同化了岭南最早的原住居民百越诸族而最终形成的。客家民系并不比广东其他民系形成的时间晚,因为客家语本是中原雅言,只是到了南方后吸收了一些土著语言,但其主体仍是中古雅韵。客家人也并不比其他族群晚来于广东,在广东的 河源、 惠州等地最早定居的就是糅合了原古越诸族的 客家先民。

风土人情

客家文化是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广东文化的重要支流。客家人非常团结合作,在中国大陆多居于闽粤赣地区,故有浓厚的丘陵文化。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集,艰苦创业,繁衍后代。

客家人的信仰多为 儒 道 释 三教奉祀之 神明。除了 释迦佛、 玉帝、 关帝、 玄帝、 妈祖、 城隍等等华人共通的神佛之外,各地有独特的乡土神祇。

观世音菩萨:为 汉人共通的信仰, 闽西 永定客家人视为乡土神。

天地父母:天父与地母,天父(天公)即“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地母即“承天效法后土皇地只”简称“后土娘娘”或者“后土夫人”

三界爷:为 汉人共通的信仰,即掌管天、地、水 三界的大神,三官大帝。

民主公王:是 客家人奉祀的乡土神,是客家村庄的守护神,相当于 城隍或 土地神之类。

土地伯公:为 汉人共通的信仰,即土地公。

龙神:守护 地脉之神,常与土地伯公并称。

汉帝: 赣南 宁都客家人的信仰,即 汉高帝 刘邦,或说是南汉高帝 刘岩,初为 刘姓宗亲之 祖先崇拜。

三山国王: 广东 潮州府——独山、明山、巾山的 山神信仰,亦有 潮州人信奉。

定光古佛: 闽西 汀州客家人的高僧信仰。

惭愧祖师: 潮州一带的高僧信仰,亦有潮州人信奉。

拜老爷

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客家人很重视年节,祭拜祖先,明代中期已成为一种固定的社会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老爷”本来是旧时对上司或主人的尊称,以之称神表明了普通百姓对神明的敬畏,所谓"拜老爷",多指拜这些地方神。"老爷"是所有各类神的统称。一心向善,希望通过“拜老爷”追求一份真善美,在一定程度上,也希望通过“拜老爷”得到的庇佑。在不同时间,拜的老爷也是不同的。

方言

客家人使用的方言,通常称为 客家话、 客家语、 客语、 土广东话,在广东西部和广西地区也叫作“ 涯话”、“ 麻介(gai)话”、“ 艾话”。在 台湾, 教育部命名为台湾客家语,亦是 台语之一。客家话在客家族群认同上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客家人素有“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的祖训,不会讲客家话又自称“客家人”曾被讥讽是“假客家人”。中华民国过去推动的 国语运动打压包含客家话的台湾本土方言,致使年轻一辈台湾民众能听说客家话的人数大幅降低。

周边政府机关

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邹阳村民委员会 地址:汕头市潮阳区

周边村民委员会

寮恁憎徐嵋村委会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周边乡镇

金灶镇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周边村庄

徐厝寮村 地址:汕头市潮阳区
汕头市潮阳区

下寮村 地址:汕头市潮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