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林村
甘林村 甘林村历史由来 甘林村地理位置 甘林村发展历史 甘林村甘林梁氏 甘林村甘林夜校
甘林村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西北部,毗邻遂溪黄略镇,邻近325国道、疏港大道及渝湛高速公路湛江出口,更有粤海铁路贯穿其中,地理位置优越,是外地进入湛江市区和湛江港的交通要道。甘林村目前人口约5000人,是湛江地区人口较多的梁姓聚居村庄之一,同时也是解放后全国第一批被评为革命老区的村庄之一,它不但是粤桂边区闻名的红色抗日根据地,也是东区的革命中心,还享有“小延安”美称。甘霖人英勇的身影,他们当中涌现出闻名粤桂边区的“农民大王”梁汝新、“六朵英花”(梁玉英、梁月英、梁梅英、梁培英、梁兰英、梁才英)以及革命烈士梁有、梁彪等大批英雄豪杰。作为革命老区的甘霖村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甘霖夜校(梁氏宗祠)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老人的口中得知,在以前全村几千亩地种满甘蔗,一眼望去无边无际,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样一样,所以因此得名,甘蔗林村。后经历过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和日...
详情甘林村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西北部,毗邻遂溪黄略镇,邻近325国道、疏港大道及渝湛高速公路湛江出口,更有粤海铁路贯穿其中,地理位置优越,是外地进入湛江市区和湛江港的交通要道。甘林村目前人口约5000人,是湛江地区人口较多的梁姓聚居村庄之一,同时也是解放后全国第一批被评为革命老区的村庄之一,它不但是粤桂边区闻名的红色抗日根据地,也是东区的革命中心,还享有“小延安”美称。甘霖人英勇的身影,他们当中涌现出闻名粤桂边区的“农民大王”梁汝新、“六朵英花”(梁玉英、梁月英、梁梅英、梁培英、梁兰英、梁才英)以及革命烈士梁有、梁彪等大批英雄豪杰。作为革命老区的甘霖村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甘霖夜校(梁氏宗祠)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老人的口中得知,在以前全村几千亩地种满甘蔗,一眼望去无边无际,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样一样,所以因此得名,甘蔗林村。
后经历过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和日本的占领,此村成为当时的众多革命老区之首,当时党的根据地就落于梁氏宗祠中。
当时的梁氏宗祠还有另一个名称:“夜校”,从1995年开始已经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作为革命老区的甘霖村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甘霖夜校 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光是本村小孩子的课堂,还吸引了其它村子的孩子,他们成群结队前来参观、学习,我们似乎又见到了甘霖夜校昔日的火热与辉煌。
甘霖夜校 ,位于中国 广东省 湛江市湛江麻章镇甘林村(注:甘林村是甘霖村的简化),为湛江市的一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时间为1995年10月15日。
甘霖夜校的历史年代为1937。图中是于1995年新修建的梁氏宗祠 (甘霖夜校)
二战日本投降后,中国取得胜利,村中有识人士开始提出修改村名,此村因地而闻名,当时有人提出“雨露甘霖”。雨露甘霖,是个特殊的词语,其中的甘既修饰霖,又修饰雨和露,意思是甜美的雨水、甜美的露水。所以又作甘霖、甘露、甘雨。元 乃贤 《仙居县杜氏二真庙》诗:“衔香赤脚祷龙湫,秋日甘霖起枯朽。”
《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吾求三尺甘霖,以救万民。” 峻青 《秋色赋·在干旱的日子里》:“天旱了,人们去求它普降甘霖。”甘美的露水。《老子》:“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宋 梅尧臣 《和永叔桐花》:“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峻青 《秋色赋·傲露篇》:“因为它有一种本事,能把下在它身上的霜变成甘露,来滋润它的枝叶。”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一·甘露》〔释名〕引《瑞应图》:“甘露,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故有甘、膏、酒、浆之名,如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其它文章所反映出来的多种知识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唯有博读,才能从书中饮其甘霖琼浆、尝其佳肴鲜羹,使思想得到教育、情操得到陶冶、知识得到增补。干旱了很久,忽然遇到一场好雨。形容盼望已久终于如愿的欣喜心情,象征一切都会向美好的景象发展,所以就保留甘林(甘霖)二字,取名甘林(甘霖)村,这就是甘林村村名的由来。(注:甘林村是甘霖村的简化)
甘林村(注:甘林村是甘霖村的简化)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 西北部, 与遂溪黄略镇交界,325国道、粤海铁路在这里交汇,是遂溪县到湛江市区的交通要道。是解放后第一批被评为革命老区的村庄之一。它不但是粤桂边区闻名的红色抗日根据地,也是东区的革命中心,还享有“小延安”美称。 早在1898年法国殖民者入侵广州湾、侵犯麻章时,甘霖村民与黄略村民一道,高举抗法大旗。1925年,麻章领导人、末代秀才梁墨斋发动绅民捐款建石桥,后改名“寸金桥”,寓意“寸土寸金”之意,第一个“寸金桥”三个大字就是他题上去的。他还修建了遂溪桥(如今的新桥大桥)、赤水桥、大路前桥以及麻章渔亭和遂溪七小(今麻章一小)。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甘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杀敌,浴血奋战,先后有98名优秀青年参加革命队伍,56人加入中国共产党,25名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的有19人。
掀起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8月,遂溪青年支仁山、何森、招离、王国强通过甘霖村人梁子端到甘霖村利用梁氏宗祠开办农民夜校,教群众识字,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甘霖夜校很快便发展到300多人,成为当时遂溪一间开办较早并且规模较大的夜校。接着,甘霖村相继成立了“遂溪青年抗日同志会甘霖通讯站”、“消费合作社”、“妇抗会”等抗日组织。1939年5月,中共甘霖党支部成立,是遂溪抗战时期最早成立的农村党支部之一。从此,甘霖的革命斗争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日益壮大,很快发展到周围的田寮、洋溢、水粉、九东等村庄,建立了以甘霖为中心的农村抗日阵营。
为了广泛宣传党的团结抗日主张和政策,甘霖党支部组织了一支由共产党员、青抗会员参加的“抗日救国宣传队”,经常在本村和周围村庄演出,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9年初,甘霖党支部执行上级指示,在甘霖和田寮两村联合成立不脱产的抗日自卫队,队员共有90人。自卫队成立后,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活动中。1939年9月下旬,甘霖党支部组队20多人参加了在遂溪中区麒麟山西田村召开的全县抗日自卫武装动员大会;同年11月,参加欢迎爱国将领张炎的大集会,表示对张炎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投降的拥护和支持;1940年4月4日傍晚,甘霖党支部组织100多人参加在国民党遂溪县政府所在地黄略村举行的声势浩大的“反汪”大会,愤怒声讨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的罪行,宣传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倒退的主张。“青抗会”的威力,引起国民党遂溪县当局的恐慌,国民党遂溪县当局勒令解散青抗会。青抗会被解散后,甘霖党支部立即在甘霖梁氏宗祠内开办武术馆,聘请武术师教授武功,吸引周围村庄一批青年前来参加,高峰时达300多人。甘霖党支部充分利用武术馆为为阵地,发展新党员、培养抗日武装骨干。
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1943年2月,日军攻入海康城,进犯遂溪,雷州半岛沦陷。3月,共产党人梁甫、梁汝新接到上级指示回到甘霖村,发动群众破坏公路阻止日军进犯,开展策反日伪军、组织锄奸等活动,与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1943年6月某天晚上,党组织接到情报,设在黄略村王氏祠堂的黄略日伪乡公所有伪乡兵20多名,枪支弹药平时全集中在祠堂东边的房里,门口仅设一岗哨,伪乡长和乡兵每晚都回家吃饭,晚饭后大多数乡兵都集中在祠堂隔壁的一间小屋里赌钱,于是,决定由梁甫组织游击队袭击黄略伪乡公所。梁甫通过安排人侦察、化装行动后,带领10多名游击队员突然袭击,一枪不发便俘虏了据点内的10多名乡兵,并缴获了步枪20多枝,军毡20多张,以及子弹、药品一批。1944年2月,甘霖党组织利用这次缴获的武器弹药组建了一支70多人的抗日武装中队,黄桂任中队长,梁汝新任副中队长,廖华任指导员。1944年6月某天晚上,该中队袭击位于麻章冯家塘的日伪军税站,中队长黄桂和小队长梁友牺牲。
抗日战争时期,甘霖村先后有81人参加抗日武装队伍。
夺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双十协定”,全国内战爆发。由于甘霖群众基础好,在粤桂边区享有“小延安”的美称,国民党反动当局对其恨之入骨,1946年连续三次重点“清剿”洗劫甘霖村,妄图铲除甘霖党组织,扑灭革命烈火。三次洗劫,甘霖村被关押了150多名群众,被枪杀6人,整死1人,致残1人。但富于革命斗争精神的甘霖人民宁死不屈,在艰难困境中,坚持不渝进行革命斗争,保护了党的组织。由于敌人的疯狂洗劫,党组织迅速安排甘霖村被暴露身份的党员撤离,梁汝新、梁培英撤到新鹿区,梁甫、梁汝钦、皱沙莲撤到遂溪西北区,梁汝宏撤到南路,梁汝芳撤到海康,梁德庆安排到新一团军需处。
1947年3月8日,甘霖村游击队参加了在麻章大路前村附近的湛遂公路桥西北处伏击国民党陆军少将兼遂溪县长戴朝恩的伏击战,击毙“铁胆”戴朝恩及4名卫士。这一消息像春雷传遍南路各地,大大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斗志。
1947年11月4日,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新第一团、第十二团在笔架岭与敌军展开激战,歼敌100多人,我军伤亡48人。甘霖游击队员参加了此次战役。甘霖籍人梁彪(时任连长)、梁生、梁英隆等英勇牺牲。
1948年7月10日凌晨,我军袭击赤坎广荣声炮竹厂之敌保十团第二营营部,打死国民党琼湛工作站主任张辅森,毙敌八十多人,伤敌四十多人。我军突击队副队长梁太安(甘霖人)牺牲。甘霖村组织70多人的担架队参战。
1948年12月,甘霖村革命志士参加了吾良村战役,甘霖人民的好儿子、第二支队第八团第八连副连长梁铁王英勇牺牲。
1949年初,甘霖游击队参加了袭击敌赤坎调顺保公所战斗,俘敌10多人,缴获枪支弹药一批。
1949年10月16日,为策应西营国民党起义部队起义,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新一团在甘霖村后甘蔗园设伏,与从遂溪增兵支援西营国民党军的敌军展开激战,甘霖村游击队员勇敢参战。此役歼敌17人,打退援敌,使国民党起义部队成功起义。随后,起义部队在甘霖村整编为粤桂边纵队第六支队新编第十六团。
1949年12月18日,甘霖革命志士参加了解放湛江市的战斗,19日,全歼西营守敌,湛江市得到解放。
解放战争时期,甘霖村涌现出一位刘胡兰式的英雄——李兰。1947年底,在西区工作的李兰(原名皱沙莲)被捕。敌人对她威逼利诱,施行惨无人道的酷刑,割去双乳,撞烂阴部,但她像钢铁般坚强无比,使敌人束手无策,穷凶极恶的敌人在遂溪界炮圩的荒岭上杀害了她。195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追认李兰为革命烈士。
在整个革命战争时期,甘霖村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农民大王”梁汝新、党的好干部梁甫、革命战士简常、革命母亲吴森、勇敢连长梁彪、浑身是胆的梁培英、坚强的游击战士黄南保……
2005年,在全国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甘霖籍老同志简常、梁培英、梁宁、梁兰英、梁安、蔡南、梁发等七人荣获胡锦涛总书记签发的金质纪念章。
甘霖烽火碧云天!甘霖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永放光芒!
(此栏资料来自湛江日报)
每年清明,来自粤西的遂溪、麻章、高州等地三十几条村庄的梁氏后裔子孙都要在一片墓园里举行祭祀活动,拜祭自己的祖先梁伯材。梁伯材是何许人也?史料记载,梁伯材一生的功绩大多与其率军缉捕海盗,抗击流寇有关,其生平事迹在高、雷、廉、琼四府(旧时称谓)极具影响力,并最终被明朝廷授予廉州守备六品忠武校尉的官职。梁伯材过世后,其后裔子孙择地隆葬,同时在大路前、甘霖等村庄建祠供奉纪念,使其为国建功立业的事迹广为流传。其中,甘霖梁伯材宗祠还于1995年被湛江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要了解梁伯材的生平,我们需要从他所处的时代出发,感受主人公一生走过的历程。15世纪,日本政权更迭,一些失志和没有出路的武士、浪人联合部分海盗,依靠盘踞的临海岛屿作为基地,做着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勾当,这一时期我国史称倭寇之乱。刚开始由于明朝建立不久,国力强盛,海防严密,他们只好择机进行小型骚扰。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朝政腐败,国力日下,海防松懈,倭寇认为时机已到,便大规模集结对我国沿海一带进行疯狂抢掠,百姓深受其害。
倭寇入侵的形势日益严峻,而廉州府作为抗倭的右路,朝廷对此当然是不会掉以轻心的。“尤为全广重轻,固则海北雄藩,失则门户无守”。1394年(洪武二十七年),为了防御倭寇入侵,朱元璋就下旨廉州府开始着手加强沿海防御设施的建设,除了调动军队集结在西场至山口一带沿海加强巡查之外,还将设在石康的永安千户防御所迁至山口海岸乡,并建永安城堡(山口永安因此而名),以作军事要塞。同时,令廉州府疏浚南流江,以利于加强勾通内陆漕运网络与海防的联系。此后这种海防的功能一直伸延至清代,形成了以海上丝路始发港乾江港为重要军事基地的海防体系,乾体军港也在明清之交盛极一时。
倭寇也深知廉州府重要的军事地位,于是结伙不断对廉州发起攻击骚扰,1349年(元惠宗至正九年),倭寇侵廉州,同知罗仕显战死;1410年(明永乐八年)十二月倭寇又攻陷廉州城,烧杀抢掠,教授(学官名)王翰惨遭杀害。 于此同时,朝廷为了加强海防,提高与海盗的战斗力,采取了强化备战措施,譬如:要求各千户所有战船加强海上巡捕,并于各重要港口驻兵防守。据《筹海图编》的记载,洪武时期,明代在沿海地方及长江两岸共建有54卫、99所、353巡检司、997烽堠,军队总数达40万左右,舰船1000余艘。
同时还向地方募集兵员,布衣出身的梁伯材就是从这时起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梁伯材戎马一生 子孙散布粤西各地 广东粤西梁伯材族理事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梁伯材生于洪武四年(1372年),终于天顺二年(1458年),享寿八十七岁,梁伯材一家兄弟五人,他们于永乐元年(1403年)从广州府南海县迁移到遂溪县开基(粤西始祖)。 梁伯材是布衣出身,根据《梁氏族谱》以及《广东通志》和《廉州府志》等记载,明朝洪武至永乐年期间,粤西及北部湾沿海海岸树高林密、人丁稀少、禽兽繁盛、海寇叠起,同时元朝遗寇盘踞云贵,苗寇横行,经常侵扰两广,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朝廷为了缉捕海盗,肃清流寇,安定社会,于是在潮州、雷州、廉州、琼州等地要塞增设军备,并招募兵员。时年已经36岁的梁伯材应征入伍。永乐八年(1410年),这时是梁伯材加入军队的第二年,倭寇再次进攻廉州府,因城防坚固,久攻不下,至廉州府疏散了城中军民等,才攻入空城,倭寇恼羞成怒,竟然将留守在城中的教授(明代府学负责人,九品官秩)王翰杀害。
这次的战役不久,梁伯材因在战场上作战勇敢而被记一等功,升授六品忠武校尉,负责督理廉州军务,任莆田县主事。其后,梁伯材在督理廉州军务期间,彻底清剿了北部湾的海盗,并修设防城海堤和炮台,同时还肃清了廉州境内的前朝遗寇,修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不但巩固了国家的海防,还增加了国家的税赋,维护社会的安定。而廉州古时有民谣唱到“不怕廉州人,最怕廉州城”。这就是指廉州古城的易守难攻,有相当一部分是梁伯材修设防城海堤和炮台的功劳。 梁伯材过世后,其后人将其葬于位于遂溪县黄略镇坑尾村的犁头岭(土名黑石),坟墓用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坟墓周围有石栏护基,从山脚至墓地约1500米保持原有古道。
日前,当记者随广东粤西梁伯材族理事会工作人员前往这片墓地时看到,墓地上在清朝道光乙酉年间重修的碑记依然保护良好。而碑文上记载其后裔子孙分居于大路前、甘霖、龙湾、冷水坑、坭洋、北坡、下录、新桥等三十几条村庄,其子孙已逾万人,后裔子孙先后在大路前、甘霖村修建祠堂供奉纪念。 后世梁姓子孙 秉承报国之志 在梁伯材的家族中,其长子梁学参考取功名并中副榜,曾担任柳州府儒学,署理马平县正堂。梁伯材妻谭氏又先后送次子梁学深和三子梁学成到高州府从军,为国家建功立业。在丈夫与儿子一同报国期间,谭氏与儿媳一起,仍留守故地,维持家计,抚育孙儿,其孙梁万亨又考取功名担任典史,孙梁廷显考取功名乡进士(举人),修职文林郎。梁伯材去世后,朝廷没有忘记梁伯材一门,为表彰梁氏父子两代精忠报国的功绩,先后谥封其及后裔子孙多人。
时光辗转到了500余年后,上文提到的为梁伯材修建祠堂的麻章区甘霖村,目前已成为湛江境内一个梁氏聚居的大村庄,也是解放后第一批被评为革命老区的村庄之一。它不但是粤桂边区闻名的红色抗日根据地,也是东区的革命中心,还享有“小延安”美称。 早在1898年法国殖民者入侵广州湾、侵犯麻章时,甘霖村民与黄略村民一道,高举抗法大旗。1925年,麻章领导人、末代秀才梁墨斋发动绅民捐款建石桥,后改名“寸金桥”,寓意“寸土寸金”之意,第一个“寸金桥”三个大字就是他题上去的。他还修建了遂溪桥(即现在的新桥大桥)、赤水桥、大路前桥以及麻章渔亭和遂溪七小(今麻章一小)。
大革命时期,同盟会员梁德修、梁德彰等革命先驱回村传播革命火种。 1938年,在梁墨斋之子梁子端的协助下,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到甘霖利用梁氏祠堂开办农民夜校,开展宣传抗日革命活动,先后成立了“抗日宣传队”、“青抗会”、“妇抗会”等,次年还成立了中共甘霖党支部。1943年甘霖成立自卫队,在这基础上先后建立了两支游击队,袭击冯家塘日伪军据点、智取黄略日伪乡公所、甘霖阻击战、三次反击国民党反动派“清乡扫荡”。每一次战斗都有甘霖人英勇的身影,他们当中涌现出闻名粤桂边区的“农民大王”梁汝新、“六朵英花”(梁玉英、梁月英、梁梅英、梁培英、梁兰英、梁才英)以及革命烈士梁有、梁彪等大批英雄豪杰。
1937年“七·七”事变后,爱国师生支仁山、何森、招离等在遂溪县(现麻章区)甘霖办起了遂溪第一间农民夜校,以此为阵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经过多方努力,群众们由不理解、抵抗变为争先恐后入学,出现了夫妻同座、互相支持,兄弟同学、互帮互学,父教子、子教父、父子互学的动人场面。附近田寮、洋溢、大路前的群众也来参加夜校,高潮时学员达三四百人,成为当时规模较大的夜校和一个极好的抗日救亡宣传阵地。
几十年过去了,甘霖夜校依旧在倾诉着当时那满腔的爱国热情,只是学生们换成了麻章甘霖村的小孩子,老师则是村里见证了那个年月的古稀老人。甘霖游击队智取黄略日伪乡公所、国民党扫荡甘霖村、甘霖妇女参与抗战……每到晚上,甘霖夜校就开课了。老人们的故事从不重复,生动感人的事迹让农村孩子们知道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让他们为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而自豪。夜校对面还有一个戏台,每年村里都会在这里唱大戏。村委书记黄群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正以甘霖夜校的群众性活动和特色文化村建设为载体,争取用一至两年的时间将村容村貌彻底改变。
如今,作为革命老区的甘霖村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甘霖夜校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光是本村小孩子的课堂,还吸引了其它村子的孩子,他们成群结队前来参观、学习,我们似乎又见到了甘霖夜校昔日的火热与辉煌。 甘林图库 (10张)
周边建材店
杠杠建筑材料经营部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甘林村
周边家居建材
晟辉家具厂
地址: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甘林村20号
周边汽车服务
宝鼎挖掘机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甘林村瑞云北路
周边公司
广东京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镇甘林村
华群交通设施
地址:湛江市麻章区甘林村339号
周边幼儿园
喜洋洋幼儿园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甘林村
天天乐幼儿园
地址: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甘霖村
周边乡镇
麻章镇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
周边村庄
甘林村
地址:湛江市麻章区
甘霖村
地址:湛江市麻章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