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江镇

畲江镇 梅县畲江镇 畲江镇村镇动态 畲江镇自然环境 畲江镇行政区划 畲江镇经济 畲江镇基础设施 畲江镇文化 畲江镇特产


畲江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地处区域西南部,位于 梅县区、 兴宁市、 丰顺县、 五华县等四市区县交界处,毗邻13个镇,是客家先民的发源地之一、省立的中心镇之一。总人口40520人(2017年),面积176.7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23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民委员会。地理位置优越,206国道贯穿全镇,广梅汕铁路在畲江设立货运站, 汕梅高速、 梅河高速公路在畲江交汇。该镇以发展工艺编织业为龙头,保持工业、农业、林业快速稳定发展;也是乡镇信息化建设较早的镇之一。1998年,该镇被区委、区政府授予“三级文明圩镇”称号;2001年被授予“广东省卫生先进镇”;2002年获“广东省卫生先进镇"称号;2004年被评为“梅州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镇文化站被评为“省一级文化站”;2005年,畲江镇被区委评为“五好”镇党委,被省科技厅评为广东省工艺专业镇科技创新试点单位,被区委、区政府...

详情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所有镇乡结合区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介绍

畲江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地处区域西南部,位于 梅县区、 兴宁市、 丰顺县、 五华县等四市区县交界处,毗邻13个镇,是客家先民的发源地之一、省立的中心镇之一。

总人口40520人(2017年),面积176.7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23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民委员会。地理位置优越,206国道贯穿全镇,广梅汕铁路在畲江设立货运站, 汕梅高速、 梅河高速公路在畲江交汇。该镇以发展工艺编织业为龙头,保持工业、农业、林业快速稳定发展;也是乡镇信息化建设较早的镇之一。1998年,该镇被区委、区政府授予“三级文明圩镇”称号;2001年被授予“广东省卫生先进镇”;2002年获“广东省卫生先进镇"称号;2004年被评为“梅州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镇文化站被评为“省一级文化站”;2005年,畲江镇被区委评为“五好”镇党委,被省科技厅评为广东省工艺专业镇科技创新试点单位,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机关作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3年4月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联合区司法局邀请律师为镇村干部作 《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专场讲座。律师结合农村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农村建房管理、土地争议调解、征地拆迁等法律实务,让镇村干部进一步掌握法律知识,引导他们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更好地服务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

自然条件好,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山地坡度小,是发展“三高”农业的宝地。

441421126001 121 畲江居委会

441421126002 220 径义社区居委会

441421126200 122 公和村委会

441421126201 122 红星村委会

441421126202 122 官铺村委会

441421126203 122 新化村委会

441421126204 220 太湖村委会 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

现有官铺拥塘千亩易地开发种养场、欧玛种植场、黄塘水库种养场等集观光、农业、养殖一体的农业开发。工业以工艺编织、建筑、食品为主。目前,全镇共有工艺编织企业18家,其中拥有自营出口权的12家,工艺已逐渐成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去年全镇工艺企业实现产值2.2亿元,占全镇GDP的七成,创外汇2000多万元,创税收1200多万元,占全镇总税收的八成,解决了我镇六成的劳动力。同时,亦带动了纸箱厂、印刷厂、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

畲江亦是 梅州市梅县区“文化之乡”组成部分, 梅州禅林寺是著名的名胜古迹。是梅县区“华侨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梅州市梅县区的革命老区之一。

随着圩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投资环境的日臻完善,一个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镇已初具模型,成为梅州山区一块热土,投资者纷纷看好。目前,在 梅汕高速公路畲江出口约1000米,206国道旁以及畲江新化火车站黄金地段,有一大片工业园区、商住用地,将成为投资的热土旺地。

截止至2002年年底,全镇共有工艺编织企业18家,其中拥有自营出口权的12家,工艺已逐渐成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2002年全镇工艺企业实现产值2.2亿元,占全镇GDP的七成,创外汇2000多万元,创税收1200多万元,占全镇总税收的八成,解决了我镇六成的劳动力。同时,亦带动了纸箱厂、印刷厂、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 。

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2%;工农业总产值3.21亿元,增长26%,农村人均收入4548元,增长3%,其中工艺总产值实现2.19亿元,比增33%;实现税收1000多万元。

2004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8亿元,比增22.7%,其中工业总产值为6.6亿元,全镇实现税收4011万元。建立起黄塘水库种养场、欧玛种养场、广东省果蔬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全镇共种植经济林5万多亩。小城镇建设取得较大成绩,圩镇建设面积达2.8平方公里,同时完善街道绿化、美化、净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园、文化活动中心、车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圩镇常住人口逾万人。

2005年,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市委“四个梅州”和区委“七大发展战略”,以“强班子、带队伍,抓落实、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抓好中心镇建设管理的同时,大力发展工艺编织支柱产业,“三个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8亿元,农业总产值1.2亿元),比增11%;村集体经济总收入81万元,比增5.2%;农村人平纯收入4824元,比增3%;镇级机动财力365万元,比增10.6%;完成税收2343万元,比增16.5%,其中,国税1714万元,地税629万元,分别比增8.51%和45.9%。

2015年,招商引资项目有5个,计划投资总额10.9亿元,已投入金额2.34亿元。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是梅州市中新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梅州市畲江镇力超页岩砖厂,另3个项目有梅州市德福源农林有限公司、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新辉兰花种植场、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金运来兰花种植场。较大规模企业有梅州市宏丰工艺有限公司、梅州市嘉兴工艺品有限公司、梅县嘉伟工艺制品厂、梅州市裔辉工业品有限公司、梅州市安吉工艺有限公司、梅县好彩工艺厂、梅州市春风工艺品有限公司等。抓好工艺编织产业发展,挖潜革新、升级改造,在红星村集约60多亩土地作为工艺研发用地,解决工艺企业扩产用地;充分利用“三旧改造”等政策,帮助宏丰工艺厂、裔辉工艺厂等企业办理相关证照,解决为企业发展所需的融资扩产。2015年,全镇工业产值33.95亿元。

畲江圩镇位于 梅江上游河畔,东面与 206国道相接,东北方向距离梅州市区的 梅城43公里,距梅汕高速公路畲江出口约1.5公里。由同济大学于1993年规划设计,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近几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在上级关心支持下,紧紧依托地缘优越,抓住大桥建设、铁路建设、圩镇开发、高速公路建设等机遇,科学规划、多方筹资、加快发展,推进圩镇建设。现已形成宽为24米、长度分别为3公里和3.6公里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的十字型主干架街道,五纵十横共15条商业街、1300多间门店和28栋厂房,圩镇面积由原来的0.6平方公里扩大至现在的2.8平方公里,初步建成北面的 畲江圩镇,完成首期“一江两岸”改造;南面正兴建占地约200亩的梅州(广州)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工业园区,首期130亩的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超过20家制造业企业进驻园区;西面广梅汕铁路畲江火车站称号。2001年被省授予“广东省卫生先进镇”称号。形成了行政区、工艺区、商住区和文化活动区。圩镇常住人口为1万多人。2003年9月份在市、区建设局、规划局的关心支持下,对畲江中心镇进行了第二次扩大修编规划,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2004年2月份,还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规划《纲要》进行研讨论证,以科学的态度,适度超前的意识,凸现畲江经济特色,合理布局圩镇位置,充分发挥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

畲江历史上称畲坑,以曾为畲族的聚居地而得名,是明清以来粤东地区著名的墟市,韩江上游梅江的重要商业码头。宋明以来为 梅县区、 兴宁市、 五华县、 丰顺县四县区市地区的货物集散地,也是闽、粤、赣连结潮汕地区的交通要道,是梅州市梅县区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传统墟市经济对传统宗族、族群关系、生计、习俗、民间信仰、教育等产生过深远影响。

南齐年间(479—502)置程乡县(即今 梅县区)后,畲坑属程乡县。唐宋时期,县以下行政区划称乡里,程乡县分为六乡,畲江未独立建制,属程乡县万安乡。元代,改乡、里为都图,畲江地属梅州万安都。明代县以下政区改设厢都制,厢都下为图、里,每图编户十里,畲江地属程乡县万安都二图。

清康熙年间,程乡县属行政区划分36堡,今畲江地设畲坑、榄潭、柴黄三堡,堡以下设甲、约。畲坑堡属辖官铺、陈(澄)洞、松林、中坑四约,辖境包括今红星、官铺、新化、太湖、中坑、彰三、彰坑、双龙、松林九个管理区;榄潭堡辖双螺畲、双螺坑、杉里、莲塘排、和尚坑、咸和六甲,辖境包括今双螺、杉里、咸和三个管理区;柴黄堡辖熊公、印山、冈(江)头、双下、黄昏(芬)五约,[3]辖境包括今成山、上墩、莲江、双溪、松棚、公和六个管理区。

民国初年,畲坑三堡行政区划沿用清代的堡、甲、约制。民国二十年(1931年),梅州贯彻广东省实施的“地方自治”令,县以下行政区划由堡改为区乡。时全县划为14区,原畲坑三堡改设第九区,辖一镇(畲坑)22乡:宋坑、流鸡、汀乐、龙口、曾店、荷合、琛马、上中坑、下中坑、染蕉、岗和、杉里、黄芬、墩坝、成梅、印山、莲向、江头、双下、双坪、双螺。民国二十六年,缩编区乡,撤销第九区,设畲坑、柴榄乡,仍属梅县第二区,畲坑乡下辖15保、198甲;柴榄乡下辖15保、108甲。民国三十七年,县以下行政区划又进行缩编,畲坑、柴榄合并设立畲坑乡,直属县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畲江区。1953年合并于梅南区,不久复名畲江区。1956年实行撤区并乡后分设畲东乡和畲西乡。1958年取销乡的建制,成立畲江人民公社。1965年析出径义、赤岭、叶田、双坪四个大队及兴宁县属的叶华(叶畲)大队,不久置径义公社。1983年恢复畲江区,1987年改称畲镇,下辖红星、官铺、新化、太湖、中坑、彰三、彰坑、双龙、松林、双螺、杉里、咸和、成山、上墩、莲江、双溪、松棚、公和18个管理区、263个村民委员会和一个墟镇居民委员会。

畲坑各村聚族而居,姓氏甚为复杂,共有51个姓氏。除太湖洋刘姓于元代迁来外,其它都是明、清、民国时期迁来,其中明代迁来者约30%。多是从福建永定、上杭迁程乡松源蓝源畲,再迁程乡畲坑(蛇坑)。

畲坑墟市周围,以申、罗、赖、郭四姓人口较多,乡村中则以刘、李、杨、叶人口最多。其余咸和村卜姓,和顺坑徐姓,横岗岭与杉里林姓,双罗坑宋姓,义和楼、甲溪与熊屋坳的熊姓,莲塘、坪顶古姓,江头、虾公潭、墟尾下陈姓,黄塘肚、吴官塘、杨梅坑和禾园里的吴姓,墟尾下、朱屋坑、朱屋店、朱畲下和落湖坳的朱姓,张三塘北丐下、低垅坝和狗头岭下的张姓,人丁亦不算少。其它王、房、胡、邓、谢、丘、廖、彭、阙、温、马、侯、麦等姓,人丁较少。

李姓一支由李君用于明代从梅州市梅江区长沙墟迁今公和义和楼开基。派传松棚布、双下、双坪、陂头下、成全寨、中坑尾、彰三、彰坑李屋坑、双龙、松林、墟镇、,以及 梅州、 广州、 香港、 台湾、 南洋等地。另一支由李士福于明代从 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溪南洋坑围迁来本地今红星桥头开基,派传双龙沙堆下、韶关市等地 。

梅州禅林寺

远近闻名的 梅州禅林寺位于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松林村。禅林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粤东著名古刹。1999年,经政府批准决定把禅林寺迁建于畲江公园的东山上,新址周围众山环抱,坐北向南,两边操手平衡,形似大佛座坛,山前溪水绕流,犹如玉带缠腰,面朝大江,长乐江水顺来朝,远眺莲花山,山岚相叠,似片片莲瓣现眼前,是天然禅佛圣地。

畲江文化站有站舍16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6000平方米,活动中心有图书馆、阅览室、综合培训室、少儿培训室、老人活动室、文艺创作室,文艺活动室、办公室等及有价值15多万元的灯光音响和乐器等文化活动器材。全镇23个村3个居委均建立多功能文化活动室,订有报刊,成立有农家书屋,藏书1.5万册。开展文艺和送戏下乡活动,举办象棋、篮球、足球、文艺表演、邀请山歌剧团演出等;“畲江民间艺术团”和社区文艺队积极创作节目,在畲江公园或到各村进行巡回演出,全年送戏下乡20多场次,播放电影100多场次。

有完全中学1所(畲江中学);九年制学校1所(径义中学);完全小学2所(畲江镇中心小学、韬奋学校);小学教学点5个(太湖教学点、彰坑教学点、松林教学点、杉里教学点、韬奋分教学点);幼儿园7间,其中公办2间(畲江镇中心幼儿园、径义镇中心幼儿园)、民办5间。2015年投资3200万元,对畲江镇中心小学进行扩建。

畲江中学创办于1905年,原校名为“畲江三堡彬文公学”,创办者有刘清祥、刘云根、叶则愚等人,是市一级学校。2015年,占地面积103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有学生1480多人;有教职工178人,其中高级教师28人、中级教师102人。

径义中学前身是1966年秋创办的径义林业中学,校址设在叶华村寮子岗。1968年冬,由县政府拨款5000元,在径义村营盘岗建新校,更名为径义中学,1969年增办高中,1979年高中停办,为全日制初级中学。2006年径义镇中心小学并入中学,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15年,占地面积2.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46平方米。有学生210多人;有教职工30人,其中本科学历24人、中学高级教师5人、中级职称的教师16人、梅州市名教师2人。

畲江镇中心小学位于梅县区畲江镇红星村,原名彬文公学,创办于1928年。2015年,占地面积2.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有学生2105人;有教师109人,其中中级职称的96人、大专学历98人、本科学历41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畲江镇中心幼儿园位于梅县区畲江镇红星村,创办于1928年。2015年,占地面积2829平方米,建筑面积1741.9平方米。生均占地、建筑面积达到市一级幼儿园的标准。园内有2168.4多平方米的户外活动场地,设大、中、小共8个班,有幼儿517人;有幼师31人,其中大专学历15人、中专学历10人。

畲江是广东省中心镇,是广东省工艺编织专业镇,是梅州市重要的编织工艺生产出口基地。编织工艺是畲江的主导产业,始于1977年,现有工艺企业30多家,其中拥有私营出口权的企业21家,工艺品种从最初单一的竹制品发展到现在的藤、竹、木、铁、丝制品等五大类八万多个样式,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世界各国。经过近40年的发展,以畲江编织工艺为代表的梅州工艺品已发展成为广东省装饰品出口产值排名第三的产品,畲江工艺行业吸纳梅县南部2万多闲散劳动力在家从事编织业。

2002年畲江组建“梅县工艺品行业协会”,旨在做好加强技术、人才、信息、项目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工艺行业做大做强。通过集聚式发展,以宏丰工艺有限公司、锦芳工艺有限公司、安吉工艺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工艺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型企业发展。随着2008年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急剧变化,对畲江的工艺编织出口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镇党委、政府深入企业了解、调研实际情况,帮助企业妥善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畲江镇工艺行业的影响,一是引导企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管理体制,改变家族式管理体制,引进专业人才,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科技信息交流,增强工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是推动“产学研”联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联合。三是引导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做强做大的信心和决心。克服小富则安的小农意识,树立不进则退的发展理念,把畲江镇工艺企业的地缘优势、基础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等,转化成发展优势。2008—2015年间,在整体经济下行的不利形势下,畲江工艺总产值仍实现年均约2亿多元,实现税收年均约2867.9万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畲江的特产—— 菊花糕和 姜糖。

菊花糕形如菊花,质地软韧,香甜可口。菊花糕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问市,至今盛产不衰。它用糯米为原料,加上麦芽、白糖、榛糖、生油等,搓成糕坯,,成形蒸熟,冷却后即成。

姜糖亦已有百余年历史,中外驰名,远销国内外,选用优质嫩肉姜,经科学精制,具有蜜味可口,味道纯清,暖胃散寒,化痰止咳,顺气止喘,诚为居家旅游、老少均宜的必备食物。

周边中学

梅县区畲江中学 地址: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学前路畲江中学
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学前路畲江中学

周边桥

畲江大桥 地址: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进站东路(梅江内)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进站东路(梅江内)

周边景区,

畲江公园 地址: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畲北大道与968县道交汇处北200米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畲北大道与968县道交汇处北200米

周边乡镇

畲江镇 地址: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