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城镇

紫城镇 紫城镇概况 紫城镇历史 紫城镇沿革 紫城镇地理 紫城镇工业 紫城镇农业 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紫城镇财税金融 紫城镇个体私营经济 紫城镇教育 紫城镇文化体育 紫城镇环境卫生 紫城镇卫生保健 紫城镇人民生活 紫城镇计划生育 紫城镇精神文明建设 紫城镇社会治安


紫城镇位于紫金县的东北部,是中共紫金县委、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紫城镇经济以工业为主,1997年后,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三高”农业发展较快,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98年在全县率先实现“吨谷镇”。 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社会秩序稳定, 计划生育年年完成县下达人口控制指标。位于紫金县东北部。中心坐标为东经115°11′,北纬23°39′, 海拔135米。是中共紫金县委、县政府的所在地。面积384.8平方千米,总人口174112人(2017年), 非农业人口95295人。辖12个 居委会、3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东风路135号。(注: 白溪水库管理处管理1个 行政村,人口计入紫城镇,面积0.42平方千米未计入紫城镇)境域置县后历为县治所在地。置县前属 归善县古名都乌石约,置县至清代直属县署。民国初属第一区,民国18年(192...

详情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介绍

紫城镇位于紫金县的东北部,是中共紫金县委、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紫城镇经济以工业为主,1997年后,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三高”农业发展较快,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98年在全县率先实现“吨谷镇”。 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社会秩序稳定, 计划生育年年完成县下达人口控制指标。

位于紫金县东北部。中心坐标为东经115°11′,北纬23°39′, 海拔135米。是中共紫金县委、县政府的所在地。面积384.8平方千米,总人口174112人(2017年), 非农业人口95295人。辖12个 居委会、3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东风路135号。(注: 白溪水库管理处管理1个 行政村,人口计入紫城镇,面积0.42平方千米未计入紫城镇)

境域置县后历为县治所在地。置县前属 归善县古名都乌石约,置县至清代直属县署。民国初属第一区,民国18年(1929年)属城郊乡,民国30年与黄花、樟村乡合并为新紫乡,民国36年改称金城镇。

建国初属附城区、第一区,1952年5月设第一区紫城镇,1957年12月成立 紫城镇人民委员会,1958年至1963年与附城公社几度分合,1964年恢复城镇人委会,1968年2月改为城镇公社,1981年1月复称紫城镇,至1988年镇府驻地东风路70号。

境域置县后历为县治所在地。置县前属归善县古名都乌石约,置县至清代直属县署。民国初属第一区,民国18年(1929年)属城郊乡,民国30年与黄花、樟村乡合并为新紫乡,民国36年改称金城镇。建国初属附城区、第一区,1952年5月设第一区紫城镇,1958年至1963年与附城公社几度分合,1964年恢复城镇公社。1981年1月复称紫城镇,镇府驻东风路70号。

1988年,紫城镇东与乌石接壤,西、南、北三面与附城乡毗连,总面积14.27平方千米,总人口9051户351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182人,辖安民(7个街道小组)、通惠(5个街道小组)2个 居委会、城东(长塘、荷下、 口、九田4个自然村)、城郊(北门、北外、东门、西门、镇郊5个 自然村)、西郊(安良、里仁、禾塘3个自然村)、城南(沙子坝、直径、教场3个自然村)4个行政村。

2004年,全镇总面积13.4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8.6平方千米,总人口132715人,其中 农村人口5000人,辖西城、安民、永安、通惠、城东、九田、上坝、城南、安良、新安10个 社区,26个居民小组(15个自然村?)。2009年7月,经省民政厅批准,紫城镇、附城镇、乌石镇合并设立紫城镇。。

原附城镇位于紫金县境东北部。明代属古名都林田、黄花社及宽得都埔尾社一部分。清代属古名都黄花樟村社、林田社、温子口社一部分及宽得都埔尾社一部分。民国18年(1929年)属附城区,民国26年分属第一区黄花、樟村、林田乡,民国30年起至建国初为两仪乡。1952年属第一区,1957年分属林田、黄花乡,1958年10月成立附城公社,1961年4月分设林田、黄花、乌石、士贵公社,1963年机构调整,林田、黄花合并为附城公社,1964年8月析置城镇公社,1983年9月改称附城区,1987年4月改为附城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接紫城镇、乌石、中坝,西连黄塘、青溪,南邻瓦溪,北与河源县交界。乡政府驻地紫城镇秋江路53号。1988年,附城乡总人口5191户2829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87人,总面积193.64平方千米,辖城西(新华、向阳、杨墩、围龙、井塘、竹园、庄寿、下河、简头、八岭10个自然村)、林田(爱上、爱下、上宝、下宝、双龙、山下、冷水坑7个自然村)、蓝坑(黄泥塘、高塘、湖洋角、榕树、坑尾5个自然村)、朗坑(上完、朗坑口、格口、格尾4个自然村)、中埔(中埔、田心、荷树坪、鸡公田、光巷、谢屋坑6个自然村)、中洞(上格、中格、下格、茜坑、盘安、小黄花、湖洋子7个自然村)、衙前(安宁、神光、田心、中心、中沙、竹场6个自然村)、水澄(南山、水美、青水、澄塘、上本、解湖、南洋7个自然村)、黄花(上排、上坪、龙光、坝心、沈荣、仓背、柏树、老屋、河背、陶前、塘角、岭头坪12个自然村)、璜径(田心、西湖、横径、井成、上高塘、澄田、下社、散滩、山下9个自然村)、新庄(脚锄布、下庄、唇子背、白书房、转水角5个自然村)、上庄(向阳、上坝、澄塘、岭背、留光、山下、官坑、贺屋、三坑、新光、黄屋11个自然村)12个行政村。2004年,撤销朗坑村并入蓝坑村;全镇总面积230.9平方千米(含白溪42.5平方千米),总人口39670人(含白溪),辖城西、林田、蓝坑、中洞、中埔、衙前、水澄、黄花、横径、上庄、新庄11个行政村,89个自然村;白溪水库管理处辖白溪行政村,6个自然村。2009年7月,经省民政厅批准,紫城镇、附城镇、乌石镇合并设立紫城镇。

原乌石镇位于紫金县城东南部。古称建兴约,后因巷子岗多黑色大石而易名乌石。明代属古名都火带、岩前社。清代属古名都乌石约、岩前约。民国18年(1929年)属附城区乌石、岩前乡,民国30年改为第一区石前乡。建国初属附城区、第一区,1957年12分属乌石、士贵两乡,1958年10月并入附城公社,1961年4月分为乌石、士贵两公社。1963年3月将乌石、士贵两公社合并为乌石公社,1983年9月设乌石区,1987年4月改称乡。位于县境东北部,秋香江上游。东接中坝、水墩,西连紫城镇、瓦溪,南邻龙窝、九树,北毗附城乡。乡政府驻地大坝塅,距紫城镇2千米。1988年,乌石乡总人口7126户380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65人,总面积138.83平方千米,辖乌石(大坝、石马、南屋村、 头布、巷子店、张公庙6个自然村)、石陂(石湖、大陂、荷树湾3个自然村)、龙鸣(龙岗、龙鸣、仙坑、大坑、墩下5个自然村)、荷岗(荷光、秋群、景联3个自然村)、南岗(永联、陶光、红旗、东升、雄卫、向阳、半坑、桂花树、东风9个自然村)、龙湖(省联、曾公坑、新田、秋河4个自然村)、龙径(龙潭、天坪、坪径3个自然村)、上书(赤树塘、上书、中书、白石坑4个自然村)、下书(三村、下村、增坑3个自然村)、中坑(岭下、红联、中坑墩、汶水坑4个自然村)、中澄(下澄田、锡坑、白水、棋坑4个自然村)、澄輋(上 、下岭、磜头坑、上澄田、吉塘5个自然村)、升车(岩前、 坑、车田、车洞4个自然村)、大水坑(下完、坑尾、斗方屋3个自然村)、升平(湖塘、径尾、下岩前3个自然村)、士贵(瓦陶下、茶光、士背3个自然村)、石坑(联和、联塘、联共3个自然村)、榕林(榕林下、罗湖、油田、中心、中径、长林6个自然村)、鹧鸪(坪上、合水、转水、宝贵4个自然村)、璜岗(油满街、璜光、象湖3个自然村)、璜坑(兰友路、桥头、湖坑3个自然村)21个行政村和张公庙居委会。2004年,撤销大水坑村并入升车村,中坑、中澄两村合并改名为仙湖村;全镇总面积140.5平方千米,总人口44923人,辖石陂、龙鸣、乌石、上书、下书、升车、升平、璜坑、璜光、仙湖、澄輋、石坑、鹧鸪、榕林、仕贵、龙湖、龙潭、南光、荷岗19个行政村和乌石1个居委会,85个自然村。2009年7月,经省民政厅批准,紫城镇、附城镇、乌石镇合并设立紫城镇。。

中心坐标为东经115°11′,北纬23°39′;海拔135米。东与乌石接壤,西、南、北三面与附城毗连。全镇总面积13.4平方公里(据紫金县国土局1994年国土详查面积)。

地势东北高,西南稍低,四面环山。秋香江自东向西从中流过,支流有响水河和北门河。气候温暖湿润,常年气温20.5℃,雨量1765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

1989年镇办企业有算盘厂、纸箱厂、 印刷厂、农修厂、 紫金大厦、招待所等8家,共有员工319人,总产值1450万元。随着形势发展,企业不断扩大,1993年1月紫城镇金宝鞋厂建成投产,1995年全镇企业总产值增至2722万元,比1989年增长87.7%,上缴税费增至34.6万元,解决劳动就业259人。

紫城镇算盘厂主产品荷花牌硬木算盘,远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该厂1990年被县评为乡镇企业先进单位,厂长刘锡忠于1991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家”称号。1995年算盘产量达27万架。

1996年起,市场变化,企业管理滞后,加之缺乏更新改造资金,技术人员外流,产品积压,连年亏损,全镇企业多数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至1996年底企业负债813.74万元。其中,紫城镇纸箱厂负债210万元,厂房转给银行,还清债务,机械设备易地生产。

1998年紫城镇府加强了对企业的领导,转换经营机制,全面实行承包经营,企业有所好转,全年实现工业产值4691万元,扭亏6.2万元,并偿还债务10多万元。

紫城镇人多地少,从1989年起镇府积极实施基本农田保护措施,保证粮食生产面积,充实农技队伍,健全农技推广指导网络,大力宣传农业科技,推广杂优稻等优良品种和采用直播及塑料软盘抛锚技术。

1998年水稻平均1/15公顷产量1002公斤,比1989年增加314公斤,被河源市委、市政府授予“吨谷镇”称号。同时,大力发展“三高”农业,1997年起投入人力和资金,在城南教场创办近40公顷青榄示范场,在城东兴办苗圃场,清山、开带、打穴66.7公顷,规划建成133.3公顷的立体开发种养基地。此外,面向县城市场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和蔬菜种植。

1998年全镇有种养专业户10户,鱼塘面积12公顷,产鲜鱼288吨,饲养生猪12429头,种植蔬菜面积20.7公顷,产量2039吨,全镇农业总产值9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0.5%。

1991年10月经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城区面积从1988年的3.3平方公里扩大到8.6平方公里。按照扩大城区规划的要求,重点开发城南和西郊两个小区。经过几年的努力,投资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

1992~1998年县投资的永安大道、长安大道、安良大道和金山大道先后竣工;华侨宾馆、邮电大厦、龙腾宾馆等一批高层楼房相继建成,1992年10月开通了程控电话,1994年3月开通了移动电话。

1998年,镇府筹集资金50多万元,把老城区“七街四巷”铺上水泥路面,疏通排水沟26条,总长1091米,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改变了老城区面貌。同年县投资对永安大道等5条主要道路进行标准化改造,城区面貌有了较大改现。

推行财政体制改革,规范财政管理,加大征管力度,严格把好收支关,确保收支平衡。1990年财政收入突破100万元大关,1998年全镇财政收入411.1万元,比1989年增长3.6倍。

1994年税务体制改革,紫城镇税务所划分为国家税务所和地方税务所,建立申报纳税、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制度,开展了税源调查和税收等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偷漏税行为,积极做好清理逾期税款入库工作。1998年全镇工商税收349万元,比1989年增长2倍。

镇内有5家金融机构,各自设立服务网点,努力提高服务质量。1998年城镇信用社储蓄存款余额5010.5万元,比1989年增长13倍,盈利60多万元。

1989年起,紫城镇政府根据人均耕地少、“农转非”人口多的特点,发挥个体劳动者协会的作用,积极引导、鼓励兴办企业或发展第三产业,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1988年紫城镇个体户987户,1998年发展到1815户,私营企业15户,从业人员3630人,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市场繁荣。个体私营主要行业有 商业、 电器、 五金、家私、 饮食、 服务、机械修理、 建筑、交通运输等。1998年上缴国家税收达349万元,占全镇税收98%,上缴工商管理和市场管理费204万元,占全县个体和私营企业上缴“两费”的37.7%。

镇办中学2所、小学4所,1989年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1997年经省、市验收,成为 “普九”达标镇、“燎原计划”示范达标镇。

1989~1998年,全镇共投入资金1460万元,新建校舍12幢,总建筑面积13635平方米,比1989年前增长70%,改造装修校舍1080平方米,全面实现校舍楼房标准化,并增置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中学有高标准实验楼,教学设备基本齐全,并设有音乐、图书阅览室。教师居住条件得以改善,1989~1998年全镇投入资金561万元,兴建教师宿舍楼22幢,总面积17145平方米。小学教师则给予建房补助,解决住房。

全镇有中、小学教师249人,其中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2.5%、100%。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尔崧中学1990年起高考成绩连续9年居市普中第一。城镇中学学生陈严阵1997年参加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获一等奖,邝茂环1998年参加全国物理竞赛获三等奖。

10年间,学生荣获全国竞赛一等奖9人次、二等奖18人次,获全省竞赛一等奖24人次。1994年镇二小陈新云的《异步扶放教学法》被省教育科学研究会评为科研成果三等奖。1998年尔崧中学钟保良撰写的《“兴趣导学教学法”实验报告》论文,被评为全国教育教学优秀论文。1993年尔崧中学钟保良被国家教委、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7年,城镇中学黄贤光被省评为南粤教书育人先进教师,镇二小范岁琼被省评为优秀班主任。1998年城镇中学被评为县一级学校。

镇建立了文化站,10个居委会都办有文化室,积极配合镇的中心工作,开展各项文艺活动,会同教育部门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县举办的书法比赛等。

镇公安和文化部门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1990年开通有线电视,至1998年入户率达97%,可收看14套电视节目。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镇有篮球场9个,乒乓球室5个、田径场2个,教场村有醒狮队和武术队。发动干部群众参加长跑、晨操、太极拳等健身活动。元旦或春节期间,组织篮球、乒乓球、拔河、象棋等竞赛,还组队参加县举办的各种体育运动会,并取得好成绩。

1989~1994年紫金县城环境卫生管理由紫城镇负责,1994年起移交县建委(建设局)管理。紫城镇政府按照1989年镇人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关于整治市容市貌搞好环境卫生的管理规定”,认真发动机关干部和群众整治城镇的环境卫生,同时,增加投入,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增加环卫设施。

环卫职工由1989年65人,增至1998年的170人。环卫设施,1989年仅有旧式自卸车1辆、手扶拖拉机2辆、木板斗车20辆。

10年来,县投资192万元,用于环卫设施购置和维修,至1998年,共有东风牌汽车4辆、多功能洒水车1辆、自卸拖拉机14辆、铁斗车75架,以及铁船、玻璃钢机动船各1艘。环卫工人管理,1994年起对环卫工人实行定员、定岗、定位管理,落实居民住宅、商铺、个体摊档“门前三包”制度。

1998年开始实施袋装垃圾、定点堆放、定时收集办法,环境卫生面貌有较大改观。1992年成立县城绿化管理所,负责城区园林绿化工作。 1998年,实现了公路两旁种树、栽花,街道有花带,十字路中有花池,中山公园园林化,紫城绿化面积193.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4.1%,为创建文明卫生城镇打下了坚实基础。

镇有卫生院1所,下设卫生站15个。1989年有医务人员64人,1998年增至88人。

紫城镇卫生院,几年来投入资金79.5万元,在原有基础上,扩建1幢3层医务楼710平方米,设置科室13个、病床12张,并添置了X光机、心电图、B超、尿液分析仪、激光治疗仪等设备,卫技人员由1990年33人增至1998年的57人,其中主治医师5人,医护质量有较大提高。同时,抓好改水改厕工作,1991年全镇饮用清洁卫生水居民36765人,1998年达到94573人,其中饮用自来水的89992人;居民卫生厕所,由1991年的6563间增至1998年21071间,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参加计划免疫的儿童由1990年348人增至1998年814人。1998年经省检查验收,初级卫生保健达标。

1989年紫城镇农村人均纯收入690元,1998年提高到2916元,增长3.2倍。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根据对教场、北门外3个自然村农民住户实地调查,10年来新建楼房户数占78.2%,1998年人均占有建筑面积21.9平方米,农民家庭普遍拥有电视、程控电话、摩托车、洗衣机、液化气、炉具等(详见附表)。特困户3户,经过多年扶持,现已达到脱贫。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47户,115人,均已得到政府每月人平20元的补助。

镇成立了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人口目标责任制,加大投入,搞好基础设施,购置B超、电脑等设备,培训扩大技术人员队伍,完善“一卡八册”档案资料管理。建立了以计划生育办公室、计生协会、服务所、婚育学校、专业队为主体的综合管理系统,坚持“三为主”和日常工作与服务工作,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两结合的原则,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1989~1998年“四术”任务超额完成,完成县下达人口计划控制指标。1989年9月紫城镇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温云香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2月县委、县府授予城东管理区 “计划生育合格村”称号。1998年出生789人,出生率为15.46‰,自然增长率为13.74‰。1989~1998年全镇人口增长4854人,年均自然增长485人。

镇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1989年以来,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卫生镇和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活动。重点抓好遵纪守法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干部群众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社会主义文明新风进一步形成。

1991~1996年紫城镇连续6年被河源市委、市政府评为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1995年,城南教场村、西郊管理区、尔崧中学被市、县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西郊管理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文明单位”称号。1998年,紫城镇中学被市授予“文明学校”称号。

紫城镇现有公安分局1个,下辖4个派出所和城建规划管理执法中队,共有警力62人,警用装备基本齐全,具有较高效快速的反应能力。建立了镇、居委会、街组及各内保单位的治安防范网络,组建了8个警务区和11个安全文明小区。积极开展“便民、利民、为民”服务,坚持严打、严防、严管、严治并举,全面开展打击刑事犯罪和治安防范工作,有效地维护了治安秩序。

1998年发生刑事案件80宗,破案53宗,破案率为66.2%,其中大案21宗,破获15宗,破案率为71.4%, 1993年紫城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东城派出所1996年被省公安厅评为先进派出所,1998年被市公安局授予“文明单位”、被省公安厅授予“人民满意警队”称号。全镇公安干警中荣获三等功3人,被省、市公安部门评为先进工作者的3人5次。

周边中学

紫金中学 地址: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环城路43号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环城路43号

周边小学

紫金县城第一小学 地址: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米行街77号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米行街77号

周边综合医院

紫金县人民医院 地址: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金山大道西163号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金山大道西163号

周边乡镇

紫城镇 地址: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

周边紫金县

蜜语囚关茶言 地址: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荷树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