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砂镇

上砂镇 上砂 上砂镇简介 上砂镇生态环境 上砂镇经济概况 上砂镇教育事业 上砂镇上砂镇特色


上砂镇位于揭西县境西北端,地处揭阳、梅州(五华)、汕尾(陆河)三市交界点。西南与陆河县螺溪镇毗邻,东南与五云镇相连,西北与五华县桥江镇、梅林镇、肖芳镇接壤。榕江支流的上砂河发源于上林村和新岭村,自西北向东南方向贯穿全境。镇区距县城27千米,区域总面积289.98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22个行政村,221个自然村。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51472人。土特产主要有油茶、上山茶。主要旅游景点有峰子岩佛门世界、开口石生态旅游风景区。2014年,上砂镇工农业总产值2.97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46.18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46.18万元,各项税收总额387.75万元,比2013年增长54%。镇内有农村商业银行1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上砂镇位于 揭西县境西北端,西南与陆河县的 螺溪镇毗邻,东、南与本县五云镇相连,西、北与五华县的桥江镇、梅林镇、肖...

详情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上砂镇所有特殊区域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上砂镇介绍

上砂镇位于揭西县境西北端,地处揭阳、梅州(五华)、汕尾(陆河)三市交界点。西南与陆河县螺溪镇毗邻,东南与五云镇相连,西北与五华县桥江镇、梅林镇、肖芳镇接壤。榕江支流的上砂河发源于上林村和新岭村,自西北向东南方向贯穿全境。镇区距县城27千米,区域总面积289.98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22个行政村,221个自然村。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51472人。土特产主要有油茶、上山茶。主要旅游景点有峰子岩佛门世界、开口石生态旅游风景区。

2014年,上砂镇工农业总产值2.97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46.18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46.18万元,各项税收总额387.75万元,比2013年增长54%。镇内有农村商业银行1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

上砂镇位于 揭西县境西北端,西南与陆河县的 螺溪镇毗邻,东、南与本县五云镇相连,西、北与五华县的桥江镇、梅林镇、肖芳镇接壤。区域面积289.98平方公里。距 县城27公里。下辖1个社区,22个行政村,有221个自然村。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51472人。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1.0523亿元,国税收入4.8万元,地税收入5万元,人年均收入2750元。外出 经商务工者有1.5万人。

印象上砂 (10张)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绿色广东”的战略部署下,上砂镇委、镇政府结合本镇实际情况,以发展绿色经济统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提出既要“繁荣上砂”,又要“绿色上砂”的发展目标,取得了良好成效。

结合区域实际,积极发展种植业。上砂镇积极引进资金,鼓励发展种植速生丰产林。目前,该镇共种植速生丰产林近2万亩,长势十分喜人,既增加了农民 收入,又绿化了荒山,真正体现了山地的价值,推动了山区经济发展,也为生态镇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该镇还根据山多田少的特点,积极引导农户,采取连片规划,分户种植的方式,发展种植 青梅、 青榄等周期短、效益高的经济作物,促进农户创收。现在的上砂,一副“翠竹绿树掩别墅,红花青果满庭芳;曲径通幽水泥路,六畜兴旺是农家”的生态美景已现出轮廓。

借创建揭阳市生态文明镇为契机,加大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加强绿化工程建设,该镇把上砂圩一河两岸整治建设作为工作重点。2006年初,投资20多万元,对河道进行了整治清淤;投资15万元,修筑了拦河坝1座。上砂还计划筹集资金2600多万元,聘请专业的设计机构规划设计蓝图,整治上砂河一河两岸,两旁植树,安装路灯。届时,上砂圩的交通将一路畅通,环境也将更加美丽,同时也会促进镇区市场的繁荣。

积极开展 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营造良好环保氛围。该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立了活动、美丰、上林三个示范村,以点促面,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步伐。在新农村建设建设的过程中,上砂镇还非常注重将环保宣传教育工作融入其中,一系列创建活动的开展,也提高了全镇居民的环保意识。

上砂镇是山区农业镇,2014年农业总产值1.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91元。粮食作物以水稻、番薯为主,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976公顷,粮食总产量1.06万吨;水果种植2503.87公顷,其中,青梅666.67公顷、青榄666.67公顷、香蕉333.33公顷,荔枝、龙眼等其他杂果837.2公顷;养殖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镇养猪场41个,生猪年饲养量4.3万头;鸡、鸭年饲养12.6万只;上山绿茶生产基地、美丰村三红蜜柚种植基地、三水沙糖桔种植基地,上联村、活西村油茶种植基地,联东村、美丰村沉香、松树等经济林种植基地巩固发展,向效益农业转变,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3年增加227元。

2014年,上砂镇工业经济发展疲软,镇内大大小小企业300多家,全年工业总产值0.98亿元。传统工业主要有镰刀打造、副食品加工、石材加工业行业。全镇有电站11个,总装机容量3200千瓦,年发电量430万千瓦时,不能满足村民的用电需求,经过农村电网改造,用电高峰期由南方电网输配送缺欠电量。

上砂镇中心幼儿园座落在上砂中心地段,是一所揭阳市示范性幼儿园。占地面积6003平方米,绿化面积950平方米,园舍优美、环境优雅,是“乐园、家园、花园”式的 幼儿园。

上砂镇第一小学位于揭西县上砂镇新东村,下辖上砂、华亭、林桥头、河西、横塘、横屿头、丁岙、学士前八个施教区,2004年9月因校网调整学校移至上砂华亭振华路。学校总投入达1000万元现有34个班,1598名学生,80名教职工,占地面积达2504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12241平方米,是上砂镇内办学规模最大的小学。

上砂镇中学创办于1956年,前身是三溪农中,校址设在上砂镇马桥村 天主教堂内。1962年学校迁至娄桥镇古岸头村,1965年又迁回上砂镇河西村上砂公社后院,此后正式改名为上砂中学。学校现有面积12206平方米,班级大约29个,学生数大约2000人,教职员工55人。学生在各项竞赛中频频获奖,中学生科技活动成为上砂镇中学一道颇具特色的亮丽的风景线。

擂茶是上砂人的必备饮品,其制作与风味别具特色。“擂”茶的用具是擂持和擂钵。前者取一握粗的樟、楠、枫、茶等可食杂木,长短2-4尺不拘,上端刻环沟系绳悬,下端刨圆便于擂转;后者乃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而形成细牙的特制陶盆,有大有小,呈倒圆台状。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叶、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桔皮,有时也加些青草药。茶叶其实不全是茶叶,可充当茶叶的品种很多,除采用老茶树叶外,更多的是采摘许多野生植物的嫩叶,如山梨叶、大青叶、中药称淮山的雪薯叶等等,不下十余种。经洗净、焖煮、发酵、晒干等工序而大量制备,常年取用。加用药草则随季节气候不同而有所变换,如春夏温热,常用艾叶、薄荷、细叶金钱、斑笋菜等鲜草;秋季风燥,多选金盏菊或白菊花;冬天寒冷,可用竹叶椒或肉桂。 原料备好,同置钵中。一般是坐姿操作,左手协助或仅用双腿夹住擂钵,右手或双手紧握擂持,以其圆端沿擂钵内壁成圆周频频擂转,直到原料擂成酱状茶泥,冲入滚水,撒些碎葱,便成为日常的饮料。

相传擂茶起源于中原人将青草药擂烂冲服的“药饮”,客家先民在流迁过程中,艰辛劳作,容易“上火”,为防止“六淫”致病,经常采集清热解毒的青草药制药饮,上砂镇可供采用的药草很多,“茶”就是其中的一味。茶,古称贾,《本草经集注》谓主好眠,兼有清热、解暑、止渴、生津等多种功效,所以成了药饮必不可少的用料。后又有人在药饮中添加一些食物,便改良成了乡土味极浓的家常食饮。劳动归来,美美地享用一碗,甘醇的清流沁人心脾。如果用来淘饭,一股馨香,格外爽口。逢有普通客到,一勺笊饭,一把炒豆,搅入茶中,便可以招待。令人称绝的是擂茶不排斥任何“飨料”,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可加入,可荤可素,可粗可精。农家取材,极为方便。豆米花生、粉条干果之类应先煮熟,连水冲入;菇笋香料和肉类应另行炒熟再加;芝麻米花则可直接撒入茶中。用勺搅匀,即成佳品。既可解渴,又可充饥,用以待客,经济实惠。客家人热情好客,吃擂茶往往见者有份,越吃人越多,客人吃了一碗又一碗,主人添满这碗舀那碗,欢声笑语,彼此间感情得以充分交流。是具有客家特色的传统食品。先把茶叶、花生、芝麻等放在擂缸里擂成酱,加少许食盐(亦可加糖),后将沸水冲进缸里,即成擂茶。食擂茶,是把擂茶舀进大米饭里,混成粥状,加上虾米、花生、葱、韭菜、大蒜、萝卜干等炒熟配料。配料可按各自口味选择,少则三、五种,多则二十余种。还有一种是用擂茶泡“甫米”,叫“甫米茶”。正月初七,习惯用七种蔬菜  泡擂茶,叫“七样菜茶”;元宵那天,习惯用十五样蔬菜泡擂茶,叫“十五样菜茶”。擂茶芳香可口,风味独特,能增进食欲,提神醒脑,可作正餐,也可作点心敬客。

米呈是揭西县河婆、龙潭、坪上、五云、上砂、良田等客家地区乡镇,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茶料食品。探索这种食品的由来,既可领略客家人独特的习俗和米呈文化,又可从中窥视人们生活的变化、观念的更新和社会的进步。

据揭西县志记载,米呈是一种甜食品,在揭西客家地区盛行。其制法是,先备好米子,再把糖和水,配上花生油及麦生一起,放在锅里煎煮,到糖浆近乎凝结的火候、倒进甫米混和,加上花生、芝麻,然后捞起,在特置的方格中碾平切细即成。其中糯米制的叫“米干呈”,粳米制的叫“甫米呈”。还有很多可以制作成米呈的.“米干呈”较柔软,“甫米呈”较酥脆,均甜香爽口,久吃不厌。其制作工艺虽不复杂,但极其讲究,尤其是煮糖的火候,要结合天气和糖料,太老太嫩都不行。太老了,要反砂松散,太嫩了则过于柔软压不成形。同时配料麦生也要适中,少则粘不成块,多则坚如盘石。

过去客家人制米呈(当地叫打米呈),或作点心茶料,或作敬品礼品,十分普遍,又十分上乘。春节期间,家家妇女,备好花生、芝麻和各种香莱,擂成香喷喷的大钵咸茶,摆上米程,把左邻右舍、上家上屋请来共吃米程茶。亲戚到来,一入门就是检米程茶(客家人上叫检),而且这家请了那家请,把能请到客人视为体面,十分惬意。

用米程作拜神供品,也是当时的一种景观。尤其是大庙爷出游之时(即河婆历史悠久的三山国王),河婆六约(古制六个区域),游到那里,那里的殷实人家和灵巧妇女,便用大托盘赛结米程塔,有六角形和八角形的,也有四方形楼阁形的,高的竞达一二尺之多;形状各有千秋,色泽也各不相同,有的金灿灿,有的黄彤彤,有的白雪雪,令人赏心悦目。观赏一托托米程塔,尤如欣赏一幅幅艺术品。

孩童是最喜欢吃米程的,但过去因生活所迫,一般家庭制作米程,毕竟有限。因此,穷苦人家为了接待人客,打一锅二锅米程,把边角料给小孩试尝后,便把存下的藏在棚角最隐蔽的地方。一些嘴馋的孩子看到别人吃米程,便回家上楼棚翻缸倒瓮偷吃。

米程,到底始于何时,何人所创,史料没有记载。但自古以来,它一直长盛不衰。今天,不但原来的客家人春节要打米程,而且外地人,包括讲潮语的潮州人和来河婆镇打工的北方人,也跟着准备米程过春节.  同样,今天的米程,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仍然是上乘的茶料、送礼的佳品。家里有人外出,再远也要搭一罐(或一包)米程去,给亲人及其同事尝一尝,吃了米程,意味着又过了一个年头。不过今天的送礼除了亲朋之外,还增加了生意公关的味道。

另外,今天米程的制作者也有较大的变化。过去打米程,是家家户户自己备料,自己动手,只有一些无本事者,才请高手来家里帮忙。可现在,由于许多家庭劳力转移,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办厂经商,都赚别的钱去了,无暇学习打米程的手艺,加上手头又比较宽裕,不像过去花钱如“针头削铁”,因此都乐意请人代劳或干脆向糖果厂购买。

上砂白石庄氏宗祠,位于上磁盘白石茭洋段,明代名墓“乌鸦落洋”三世祖何婆太墓左侧,坐壬兼亥,祠向东南方上砂名山“一笔指天”塔凸。宗祠为祭祀上砂开基始祖耀德九郎庄氏之祠,同时设主拜祭九郎公以上福建始祖森公以下各代先祖及祖妣 宗祠堂号 “天水堂”.。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由上砂十五代孙倡导合族兴建,首推君腾公为总理。乾隆四年(1739)族人庄有恭高中已未科一榜一甲状元,本应要到上砂祭祖,升状元匾,故祠堂门楹曰:“都督家声远,状元门第新。”但状元庄有恭因事未能前往参加庆典祭祀,由太封郡其父代为拜祭,升状元匾。潮惠之族长、宗亲前往庆典,热闹非凡。庄氏宗祠在道光丁未岁(1795)重新修整,增添一些进士,翰林院士等匾额。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宗法社会被废除,因破除迷信,神坛社庙和祖祠内神主牌、龛台被废弃,白石庄氏宗祠被白水乡用作办公地址。

1984年,随着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许多根在大陆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思乡之情日趋浓烈。他们纷纷回乡寻根认祖,拜祭祖先。香港庄习贤、庄谋贤等回乡拜祖,发现祠堂、主牌、神台尽空,建议恢复庄氏宗祠。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区长庄世楼提议下由庄伟中牵头,成立恢复庄氏宗祠委员会,并推举庄监贤、庄伟忠、庄建x为总理,庄东成任财务,乃彪任经理,成员有庄成蕴、庄照博、庄吉升、庄少陵等。当年正式启动恢复宗祠工作,得到海内外宗亲的支持和拥护。修缮经费由海内外宗亲赞助。凡捐资历者均刻石或书匾留名纪念。香港宗亲习贤、谋贤等带头捐资,香港、深圳等地共集资十余万元,修祠工作于1985年冬告峻。同年乙丑岁10月20日卯时升龛进主。海内外宗亲380余人回乡,加上本地宗亲,近千人参加祭祀活动,特邀揭西政府县长和公检法、统战部、侨联等有关部门数十人参加庆典。上砂到处张灯结彩,庆典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六十余辆大小车辆和五班金狮,五班麒麟,五班大锣鼓及吹奏乐队迎送佳宾和亲人,场面热闹非凡。中午开餐八十五台,首长和佳宾频频祝酒,阔别年久的宗亲互相问候,共祝国家繁荣昌盛,桑梓富贵吉祥,融洽着亲情、宗情。晚上三班大戏,三棚电影同时登台,答谢亲朋挚友。从此以后,恢复了每年农历4月20日共同拜祭祖先和演戏庆典的纪念活动。

周边政府机关

上砂镇政府 地址:揭阳市揭西县光明路64号
营业时间:08:30-11:30;14:00-17:30
揭阳市揭西县光明路64号

周边中学

上砂中学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上砂镇络岸桥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上砂镇络岸桥

上砂第一中学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上砂镇联东社区东山大道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上砂镇联东社区东山大道

周边乡镇

上砂镇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