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西镇

溪西镇 溪西 溪西镇乡镇介绍 溪西镇管辖区域 溪西镇历史 溪西镇农业 溪西镇工业 溪西镇交通 溪西镇市政建设 溪西镇旅游 溪西镇生态建设 溪西镇杰出人士


溪西镇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西部,地理坐标为116°1'北纬23°1',东连隆江镇,西接大南山华侨场及东埔场,南濒临南海,北离位于国道324线旁的葵潭23公里,距离县城15.6公里。镇域呈条幅状,北部为丘陵山地,南部为平原,总面积为50.38平方千米。溪西镇倚山面海,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区,夏无酷暑,冬无霜冻。年平均气温21.8℃,年日照2039小时,年降雨量1838毫米。2014年溪西镇被揭阳市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管辖,2019年7月25日,溪西镇重新回归惠来县管辖。在 惠来县城西部。镇政府驻溪一村,距惠来 惠城14公里。地处龙江中游右岸。西北部丘陵,中部、南部平原,面积50.38平方千米。1987年全镇人口3.76万人。山地2.46万亩,种植各种果树1.6万亩,其中 荔枝8590亩。耕地2.17亩,主要种植水稻、蕃薯、花生等作物。 山塘、 水库4座,总库容168万平方...

详情

溪西镇地名网_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溪西镇资料简介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溪西镇介绍

溪西镇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西部,地理坐标为116°1'北纬23°1',东连隆江镇,西接大南山华侨场及东埔场,南濒临南海,北离位于国道324线旁的葵潭23公里,距离县城15.6公里。镇域呈条幅状,北部为丘陵山地,南部为平原,总面积为50.38平方千米。溪西镇倚山面海,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区,夏无酷暑,冬无霜冻。年平均气温21.8℃,年日照2039小时,年降雨量1838毫米。

2014年溪西镇被揭阳市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管辖,2019年7月25日,溪西镇重新回归惠来县管辖。在 惠来县城西部。镇政府驻溪一村,距惠来 惠城14公里。地处龙江中游右岸。西北部丘陵,中部、南部平原,面积50.38平方千米。1987年全镇人口3.76万人。山地2.46万亩,种植各种果树1.6万亩,其中 荔枝8590亩。耕地2.17亩,主要种植水稻、蕃薯、花生等作物。 山塘、 水库4座,总库容168万平方米。镇办工业7家,主要产品有草艺制品、果菜加工制品。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1654.8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139.78万元。

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2所,卫生院1所,葵和公路从镇境通过,葵西公路西湖村汇人葵和公路,内隆公路在镇区西侧分出,经过陆丰县甲子到陆丰县内湖。 广东省揭阳市溪西镇

溪西镇管辖一下行政村: 军林村,溪南村, 山陇村,埔洋村,溪二村,曲溪村, 尖坑村,山头村,新圩村,镇前村,溪一村,村头村,院前村,西尉村,西湖村,清平村,后山村,鲁阳村,盟山村,永安村。

军林村位于镇区东南部,龙江河下游南岸,距离镇区3.1公里。由军上、军下二个自然村组成,村址设在军上村。 村现有人口3251人。土地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5亩,其中水田558亩,旱园337亩。主要种植水稻、萝卜、瓜类、薯类等。 元至大年间(1308-1311),村先祖林氏由隆江镇林太村分居于此,村名居林。明朝晚期,其十五世祖林野鹏原为平民,因乐善好施,得升授为南京镇平卫,为树君子仁人之风改村名为君林。清康熙年间1612-1688,为避讳改为今名。 村现拥有学校1所,教职工12人;村在校学生413人。村安装普及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完成电网改造,接通自来水,使村民饮上洁净自来水,通讯、用电用水方便。 90年代初,村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萝卜生产,以寻求发展,打破了原先传统种植的束缚,镇提出小萝卜做大文章的发展策略后,村大力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群众扩大萝卜种植面积,村现已种植萝卜1500多亩,总产量660多吨,创收入200多万元。

溪南村位于镇区东南部,龙江河下游南岸,距离镇区3.8公里,离南海入海口仅3公里,由溪南、水口上、水口下三个自然村组成(其中溪南陈氏从潮阳溪南迁此定居;水口上、下村则由庄氏聚居而成),村址设在溪南村。 村现有人口3755人。土地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0亩,其中水田837亩,旱园243亩。主要种植水稻、萝卜、花生等作物。 村基础设施优越,建有村办公大楼,现拥有溪南小学和水口小学2所学校,教职工11人;村在校学生315人,其中规模较大、设施配套齐全的溪南学校,在乡贤陈锦标及镇委副书记陈局的倡导下,由陈娘泰、陈伟佳等热心捐资150多万元兴建,配套会议室、办公室、阅览室、音乐室等;水口小学由旅港知名人士庄声源斥资投建。村拓宽改造村道路,道路畅通,可通车至镇区。接通自来水,使村民饮上洁净自来水。安装普及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完成电网改造,通讯、用电用水十分方便。村容村貌好,社会治安稳定。1998年村被评惠来县文明单位。2001年被惠来县综治委评为安全文明小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村辈辈自有人才出。村一青年陈永龙在济南军区服役期间,以优异成绩被选派参加长江抗洪和国家50周年大阅兵,并多次立功,获抗洪硬骨头士兵等荣誉,在身患绝症弥留之际,郑重向党组织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表达了其坚定党的信念,对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其先进事迹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大媒体报道,被誉为潮汕钢铁战士称号,成为溪西镇青年爱党爱国的好榜样。

山陇村位于惠来县西南部,地理坐标为1161'北纬231',东连惠来城下,西接溪西镇深汕高速出入口,南濒临南海,北隔隆江镇,距离县城13公里。村域呈条幅状,东部龙江湖水直流入海,西部一片防风树林,北部为丘陵山地,南部为平原,总面积为8.3平方公里。 山陇村一角山陇村倚山面海,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区,夏无酷暑,冬无霜冻。年平均气温21.8℃,年日照2039小时,年降雨量1838毫米。公元1168年起至今九百余年全村人口九千余人,统一姓氏陈。当时蒙公生下三子,将全村分为三片即头村、中村、竹坑。一年四季耕田种地,村民经济收入丰厚,其次水稻、红薯、大蒜、西瓜、萝卜、包菜等为该村的特产菜。山陇村是一个农业大村,长期以来以种植水稻、番薯等粮食作物为主。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把全村合理规划定位,在此基础上,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三高农业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果、蔬、饲养业等副食品生产为主的经济型农业迅速发展起来,逐步形成特色化、基地化、集约化发展。在蔬菜生产加工区域,根据本地区萝卜生产加工厂多,农户素有种植萝卜的习惯,大力动员广大农户大面积种植萝卜,为此,山陇村被镇政府定为一村一品萝卜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

埔洋村位于惠来县西南部,地理坐标为1161'北纬231',东连惠来城下,西接溪西镇深汕高速出入口,南濒临南海,北隔隆江镇,距离县城14公里。南部为南海,总人口1986人,地处山滩沿海,由五个自然村组成,经济薄弱,人民生活以农为主。土地面积8500亩埔洋村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区,夏无酷暑,冬无霜冻。年平均气温22.8℃,年日照2100小时,年降雨量2000毫米。埔洋村是一个农业大村,长期以来以种植水稻、番薯等粮食作物为主。在水果生产、发展养殖业区域上,也有了大大的发展。特产主要有:萝卜脯、包菜、大蒜等

溪二村位于镇区中心,是溪西镇人民政府驻地,龙江河中游西岸。由溪二、尊炉二个自然村组成,村址设在溪二村。村现有人口3771人.土地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1亩,其中水田401亩,旱园410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薯类等作物。 明初,陈、吴、庄、林等姓至此定居,因村地处龙溪西岸,故名溪西,后于1980年溪西分为两个行政村,原溪西上村即为溪二村;明朝中期,龚氏从福建蒲田迁居至先有庄氏居住的庄炉村,后庄氏流失他移,为怀念旧交改村为尊炉村。

曲溪村位于镇区北部,距离镇区7.6公里。东接隆江镇邦山村,南与鲁阳村相连,西与青山乡尾寮村接壤,北与隆江镇北溪村相邻,由曲溪新村、老村二个自然村组成,村址设在曲溪新村。 村现有人口1490人。土地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8亩,其中水田768亩,旱园180亩,山地面积3155亩,其中坡度在25%以下可种果的有1500多亩,主要种植水稻、荔枝、龙眼、香蕉等。 宋末明初,曲溪老村先有曾氏在此居住,后张氏福建蒲田迁入置居,曾氏外移,由于当年经济落后名为寮地;曲溪新村于宋未年代,先有蔡氏、高氏在此置居,后吴氏从福建蒲田迁入,由于地势低洼,每逢雨天便成泽国,故名澎湖。乾隆年间,村出一千总,根据村至邻村头寮有99曲的地形地理,改村名为曲溪。

尖坑村位于镇区西部,距离镇区1.5公里。东与溪一村、溪二村相连,南与永安村、盟山村相接,西与西尉村相接,北与东埔场接壤。村现有人口2115人。土地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3亩,其中水田304亩,旱园509亩,山地150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花生、蓍薯等作物,水果种植面积达200多亩。村现拥有学校1所,教职5人;村在校学生人数385人。溪西镇敬老院设在该村。村安装普及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完成电网改造,村道路畅通,可通汽车至镇区,溪鳌路、东埔路经村通过。 在当地党政的引导下,村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积极推广良种良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乌腊蔗等经济效益可观的特色产业,现已种植乌腊蔗250亩,是镇里的甘庶种植专业村。同时,加快三高产业开发,投入500多万元开发了规模较大的溪西金贵养殖场,占地面积1000多亩,场内设有饲料加工厂,鱼塘400亩,年可产鱼13多吨,饲养北京白鸭40多万只,饲养石岐良种鸡65万只。2009年村社会经济收入645万元。

山头村位于镇区南部,距离镇区1.8公里。北与南海乡相接,南与东埔场相连,省道内隆公路穿境而过,南海公路起点在村处接省道内隆公路。由山头、山岗、埔美三个自然村组成,村址设在山头村。 村现有人口5962人。土地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50亩,其中水田1362亩,旱园1088亩,沙地300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薯、淮山等作物。 南宋末年,宋帝昊兵败南下路过村,在村的山丘上憩息,闻鸡报晓,立刻动身避过追兵。后人立亭纪念,命名闻鸡亭。唐氏慕名移居于此,后易地移居埔美、山岗。明崇祯三年1631,唐氏又从山岗分居于此,时已刘氏在此定居,因周围均为沙滩,居处为一山丘,与闻鸡亭山对望,故名山头村。 村现拥有山头小学和山岗小学2所学校,教职工25人;村在校学生774人。

新圩村位于镇区东南部,龙江河游西岸,距离镇区仅1.4分里。东与隆江镇隔河相望,南与镇前村相连,西与溪一村相接。 村现有人口5362人。土地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2亩,其中水田264亩,旱园598亩。主要种植水稻、萝卜、花生、蕃薯、荔枝等作物。 明初1368-1378,罗、古、洪等姓来此置居后,林、陈等诸姓相继迁入聚居,昔年龙江以西村民必经此渡江买卖,交通十分不便,遂在此设圩集,故取名新圩。

镇前村位于镇区东南部,龙江河下游南岸,距离镇区2.2公里。与隆江镇隔河相望,接大道桥与隆江镇区相通,东连军林村,西连新圩村,南与南海乡山陇村毗邻,由镇前、西安二个自然村组成(其中镇前主要由唐氏迁居而成,西安以林、翁诸姓聚居而成),村址设在镇前村。 村现有人口3209人。土地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9亩,其中水田600亩,旱园709亩。主要种植水稻、萝卜、蕃薯等作物。 镇前、西安二村均属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林河双(烈士)为红军第1l军第2师战士,1928年在石榴潭村被捕在惠城牺牲。1947年,在镇前村三房祠成立地下武装队,选唐智文为队长,唐金水为副队长,队员14人。1948年9月,成立了村政府及农会、民兵,镇前村选唐芳茨为村长,唐学加为农会主席,唐鸭母为民兵队长,唐生为文书;西安村选林奕家为村长,林奕秀为农会主席,林珠丰为民兵队长,林珍为文书。二村民兵共38人。1949年1月,村民兵35人参加围攻隆江镇敌人。 村现拥有小学1所,教职工10人;村在校学生300人村大力发展公益事业,培修改造机耕路,建造内涝河桥,拓宽改造村道路,可通车至镇区,接通自来水,使农民饮上洁净自来水,安装普及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完成电网改造,通讯、用电用水十分方便。

溪一村位于镇区中心,龙江河中游西岸,溪西镇人民政府曾设于村,隆甲公路穿境而过。 村现有人口3653人。土地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8亩,其中水田610亩,旱园298亩,山地100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荔枝等作物。 村由张、吴、李等诸姓聚居而成,后于1980年溪西分为两个行政村,原溪西下村即为溪一村。 村现拥有溪西小学,教职工34人;村在校学生1096人。村安装普及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完成电网改造,接通自来水,通讯、用电用水十分方便。1999年,村被惠来县综治委评为安全文明小区。村交通便利,富具商机。宽坦的水泥路直通镇址,东接龙溪大桥直通隆江镇市区。镇工商、兽医、食品等部门设在村,人流量多,商贸兴旺,村民多以经商为收入,被镇定为经济商贸区,现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商贸小区,并办有染纸、汽车修配等行业。2009年村社会经济收入27050万元。

村头村位于镇区西北部,龙江河中游南岸,距离镇区2公里。东与院前村相连,南与西尉村相连,西与西湖村相接,背靠龙江河。 村现有人口1915人。土地面积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2亩,其中水田116亩,旱园236亩。主要种植水稻、蕃薯、花生、蔬菜等作物。 村原为院前村人在此耕种并建仓储粮,明嘉靖年间1522-1567詹氏从院前老村来粮仓前定居,故名仓前,俗称仓头。清乾隆年间1748-1750取仓之潮语同音字村,故名村头。

院前村位于镇区西北部,龙江河中游南岸,距离镇区仅1.5公里,离深汕高速公路出入口仅数米,省道葵和公路经村前而过,由院老、院新、山仔三个自然村组成,村址设在山仔村。 村现有人口2282人,土地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3亩,其中水田296亩,旱园287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薯类等。 明正统年间1436-1450詹氏从饶平到大付双创村,由于水源不足,逐迁居于岳、陈二姓分住的岳厝寨前,后二姓他移,故称院前,后于村东北600米处扩建新居,因背靠小山丘,取名山仔,后又于村西北400米处创建新址,故有院老、院新之称。

西尉村位于镇区西南部,距离镇区1.9公里,离深汕高速公路出入口仅数米,省道葵和公路经村前而过,被镇规划为对外加工区域。 村现有人口2690人。土地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0亩,其中水田334亩,旱园426亩,山、沙地880亩。主要种植水稻、甜瓜、荔枝等,现水果种植面积250亩。 明万历年间1573-1621詹氏从村头来此置居,因地处祖籍村之西取安慰之意,故名西尉。 村属革命老区。1948年,成立了村地下武装队,队长詹吴瑞、副队长詹词在敌人围剿中被捕,枪杀于雨山。1948年9月,成立了村政府及农会、民兵,选詹四贵为村长,詹观喜为农会主席,詹芳仔为民兵队长,民兵40人。1949年2月,村民兵参加解放隆江、甲子、惠城的战斗。村现拥有西尉小学和惠来精英学校2所学校,教职工31人;村在校学生762人。其中精英学校是一所集文科、武术综合性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配有电脑室、体育器材和场所等,在县内外享有盛名。 村安装普及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完成电网改造,接通自来水,通讯、用电用水方便。1998年,村被评为惠来县文明单位。改革开放以来,村大力带领群众发展农业生产,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当地党政的大力引导下,村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重点种植反季节蔬菜,形成以瓜类为主的反季节蔬菜种植专业村,全村现种植黄瓜400亩,亩产350公斤,亩产可收3000-4000元,使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西湖村位于镇区西北部,龙江河中游南岸,距离镇区3.1公里。由西詹、西黄、吉埔三个自然村组成,村址设在西黄村。村现有人口5733人。土地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3亩,其中水田276亩,旱园437亩,山地2878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荔枝、龙眼等,现水果种植面积达600多亩。村地背靠狮形山丘,面向湖洋,故名狮湖,为书写方便后改为西湖。明永乐年1410,黄氏先祖从周田前湖村来此置居,全村皆姓黄,故称西湖黄。明正德十五年1515村民黄清隐被皇封为南京承仕郎,承教太子朱厚熄;明正德四年1510詹氏则从饶平到此定居,全村皆姓詹,故称西湖詹。

清平村位于镇区西北部,龙江河上游南岸,距离镇区4.9公里。东接邦山村,西与后山村相连,南与西湖村相接,北与鲁阳村隔河相望。由清平、双洋、吉内、溪洋、叶厝五个自然村组成,是革命老区村,村址设在清平村。 村现有人口3997人。土地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91亩,其中水田514亩,旱园667亩,山地458亩,耕地分布在龙江河两岸,历史以来村在此设渡口,方便行人来往和村民耕种。明正德五年1512,村先祖李氏从揭西县河婆来此定居,取名李厝乡。清康熙年间,鲁阳上村蔡悦到母舅家李厝乡定居后,于雍正癸卯年1723中举,为显耀乡邻改村名李厝蔡。清同治年间,乡老请南巡的潮州总兵方耀南赠改今名。

后山村位于镇区西北部,龙江河中游南岸,距离镇区5 3公里。东与清平村相连,西与大南山华侨农场相接,南与东埔场接壤,北与鲁阳村一河之隔,由后山、塘田、油甘坑三个自然村组成,村址设在后山村。 村现有人口5526人。土地面积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6亩,其中水田1067亩,旱园589亩,山地2600亩。明初,杨、李、王诸姓在此创居,因村地原为山丘,俗称蛇地,故名蛇地埔。明万历年间1573-1621,陈氏从潮阳后坑迁入繁衍,前诸姓相继他移,村皆陈姓,遂取祖籍村名之首字,改称后山。

鲁阳村位于镇区西北部,龙江河上游北岸,距离镇区6 3公里。前临龙溪河,背靠大南山,隔溪与后山村相望,东与曲溪村相连,西北与葵潭镇兵营村接壤。由鲁阳上村、鲁阳下村、渡头三个自然村组成,村址设在鲁阳上村。 村现有人口3611人。土地面积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90亩,其中水田1030亩,旱园360亩,山地10221亩。主要种植荔枝、龙眼等优质水果。 鲁阳上村原有廖姓先居于此,宋宁宗二十五年(公元1219年),蔡姓迁徙到此创业,逐渐形成大族,还有郑、林、沈等姓聚居,村名原称廖阳,明洪武年间1368-1398,以村地似凤,改称风阳村,后又据蔡姓族谱济阳初开统之记载,为追本溯源,取山东省简称更名为鲁阳村。

盟山村位于镇区西南部,距离镇区2.4公里。东与溪一村相连,南与山头村相邻,西与东埔场接壤,北与永安村毗邻。 村现有人口4252人。土地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16亩,其中水田656亩,旱园1260亩,山地300亩。主要种植水稻、蕃薯、花生、大豆以及荔枝等,现水果种植面积达400亩。 明中叶1488-1522,王、吴、陈诸姓来此定居,因村周围平坦,村后有一山埔,取萌发之意,故名萌山。清咸丰九年1860,与近邻永安、尖坑等五村代表于山顶结盟缔约,为纪念此举,故改今名。 村现拥有学校1所,教职工17人;村在校学生732人。村安装普及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完成电网改造,通讯、通电方便。1999年,村党支部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0年,村被评为惠来县文明单位。 村道路畅道,可通汽车至镇区,溪鳌路、东埔路经村通过。石榴潭灌渠延伸至村内,农田用水方便。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注重引导和扶持村民发展资源型加工业,现办有木材加工厂1家,年创值20多万元。2009年村社会经济收入1250万元。

永安村位于镇区西南部,距离镇区2.2公里。东接盟山村,南接东埔场,西北接尖坑村。村现有人口2159人。土地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9亩,其中水田305亩,旱园734亩,山地150亩。主要种植水稻、蕃薯、辣椒、冬瓜、萝卜等作物,水果种植面积达500多亩。 村现拥有学校1所,教职工11人;村在校学生275人。村道路畅通。可通汽车至镇区。溪鳌路、东埔路经村通过。村安装普及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完成电网改造,通讯通电方便。2001年村被评为惠来县文明单位。村经济以农为主。在当地党政的大力引导下,村大力发展农业商品经济,推广良种良法,调整种植结构,形成农业五大生产基地,大面积种植辣椒美国1号和404品种,面积达280亩,亩产值7000多元,青头萝卜种植面积250亩,乌腊蔗种植面积220亩,冬瓜种植面积240亩,荔枝种植面积400亩,几乎所有农民都种有辣椒,增加农民收入,成为镇里的辣椒种植专业村。勤劳的农民手头宽裕了,纷纷建起新房,基本实现农村楼房化。

山仔村

该村属溪西镇所管,全村人口1000余人,属于镇上一个比较小的村,不太起眼。

1958年建溪西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设镇。

现辖2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70651人,其中农业人口66414人,占全镇人口94%,旅外侨胞1万多人。耕地面积23216亩,其中水田12300亩,林地21704亩。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2332.8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9432.87万元,工业产值2290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095元。

溪西镇是一个农业大镇,经济比较薄弱,长期以来以种

植水稻、番薯等粮食作物为主。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把全镇合理规划定位,在此基础上,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三高”农业开发力度,溪西镇被省政府定为“一乡一品”萝卜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在镇委、镇政府的指导下,各村根据实际,走“一村一品”发展路子,使全镇“一村一品”达89.9%以上。山头、西尉、永安等村大胆种植淮山薯和反季节黄瓜、辣椒,取得明显社会效益,提高了农民收入。在水果生产、发展养殖业区域上,也有了大大的发展。特产主要有:萝卜脯、龙眼、荔枝等。

溪西镇在加快投资环境建设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筑巢引凤,引凤筑巢,效果明显。全镇拥有工业企业119家,初步形成了果蔬加工、造纸、建材、塑料、食品、编织等骨干农业,主要工业产品有萝卜脯系列、卫生纸、塑料花、谷寿牌纯斋绿豆、赤豆、油麻、糕系列、草砖等。全镇拥有萝卜加工厂40多家,年加工成品8000吨,创产值6400万元。珠海宏馨经贸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纯斋绿豆糕等豆类加工,该食品厂档次高,注册商标、电脑条码、刨冰包装装潢都申请国家专利,年可创产值120万元,产品已打入珠海、深圳、广州等城市超级市场,并在广州百方国际机场设置专卖柜,产品远销海内外。位于经济综合区域的造纸、渔网厂、塑料丝花厂、粮油加工、石板材加工等行业相继创办、发展,促进了全镇工业经济持续增长。

招商引资方面:溪西镇委、镇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资源,交通优势,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精心组织做好“回归”工程,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对本镇籍在外乡贤知名人士进行拜访,积极推介家乡发展前景,引导和鼓励他们回乡投资办业。如:“院前村服装厂”、 “西湖村铃木汽车配件加工厂”先后在该镇落户投产。

交通条件优越。深汕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在镇内腹部设立1个出入口;接国道324线的葵和路越境而过;起于镇区中心的内隆线直通陆丰市甲子港;起于葵和路镇区西湖路段的溪鳌路直通本县鳌江镇直达汕尾市,隆青公路穿境而过。水路运输也十分方便。龙江河从腹地经过直通南海。

市政建设日臻完善,完成了镇区6平方公里市政规划。水、电供应充

足。镇有赤头巷、大坑、油甘坑、朱厝坑等四座小二型水库。拥有位于镇区的雨山110千伏变电站和位于镇域腹部的红山35千伏变电站各1座。通讯快捷:电讯设备先进,电话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辅数字化、程控电话遍布全镇各村,通信网络覆盖全镇。

溪西镇人民历来热情、好客。镇内有闻名海内外的“黄光山佛光寺”、“ 西来古寺”和“西湖贺龙亭”、“大尖山”等旅游景点。

位于镇内鲁阳村与曲溪村群山之间黄光山佛光寺始建于宋代中期,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40公顷,古寺境内奇石林立,层林叠翠,景色宜人,有全国最高站佛之一石佛1尊和汉白玉佛像1尊,是粤东著名旅游景地,也是创办旅游业的理想宝地。2004年佛光寺被省民族宗教委员会评为“广东省委文明宗教活动场所”。位于镇内北的县内第二高峰“大尖山”海拔高223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溪西镇立足实际,突出重点,从创建 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和

生态家园入手,努力推进生态建设。溪西镇位于县西南山区,境内资源丰富,人杰地灵,环境优美。镇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发展大局,注重环境保护,着力生态建设,扎实开展了生态镇创建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镇三个文明的快速协调发展。 该镇在生态建设中,因地制宜,突出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加强建设有机茶园基地,提升霍山黄芽品质,大力发展蚕桑、板栗、中药材、毛竹生产,鼓励支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特产品认证,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面贯彻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加强公益林区、 白莲崖水库淹没区周边、公路沿线及重点风景区的林政管理,严格执行“七禁止”,全方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对 白马尖、四望山、白莲崖水库等风景区实施最严厉的保护措施,主干道沿线两边一公里范围内禁止任何形式的采伐活动。严格按照规划,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系列旅游产品,推广“森林游”、“自然游”,努力形成一条“游佛子岭和白莲崖水库、品大化坪黄芽、观大化坪集镇、赏大别山美景”的精品旅游线路。溪西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面实施村庄规划,以环境整治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新型农民家园,认真落实环境评估和“三同时”制度,杜绝破坏生态的工业项目进入。

林连登(1867—1963年)又名林达科,生于 惠来县溪西镇鲁阳村。1895年到马来西亚谋生。初期替富商赶牛车,人称“牛车登”。历尽艰辛,积资开垦荒地,种植 木薯和 橡胶。经多年苦心经营,建立了泰城、泰益、茶园和泰丰等4个园区,面积3000多亩,工人近3000人。还开办顺泰和连德2个碾米厂,并在槟城开设连兴和酒厂。而後,又在 槟城创办新世界戏院和韩江中学。1936年捐款在惠来县立中学和龙溪小学各建一座“连登楼”(教学楼),在隆江至惠城 的桥埔路段建造一座“连登桥”。1938年回乡创办惠民农场(即後来的国营葵潭农场)。抗战胜利後,先後投资200多万港元,开办连通筑路行车公司。捐助港币8万元,修建 潮阳和平桥。1957年积极参与筹资创建惠来华侨中学。曾任马来西亚槟城潮州馆主席、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主席。

周边制造公司

惠来县溪西镇旺盛食品厂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

周边中学

惠来县溪西中学 地址:揭阳市惠来县溪西镇溪二村
揭阳市惠来县溪西镇溪二村

周边政府机关

惠来县溪西镇人民政府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溪西镇溪二村高宅7巷5号

周边诊所

惠来县溪西镇卫生院 地址:揭阳市惠来县溪西镇溪一村

周边小学

溪西镇中心小学 地址:揭阳市惠来县

周边乡镇

溪西镇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

周边村庄

溪南村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

后山村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S337

鲁阳村 地址:揭阳市惠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