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县
象州县 象州 象州县历史沿革 象州县行政区划 象州县地理环境 象州县自然资源 象州县人口民族 象州县经济概况 象州县社会事业 象州县交通运输 象州县地方文化 象州县名优特产 象州县旅游景点
象州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来宾市,地处 广西中部、 大瑶山西麓,西接 兴宾区,南靠 武宣县,东邻 金秀瑶族自治县,北连柳州市 鹿寨县、 柳江区,介于东经109°25′-110°06′,北纬23°44′-24°18′之间,县治 象州镇距广西首府 南宁市189公里。象州县行政区域总面积1898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末,下辖8个镇、3个乡,总人口367136人,其中常住人口292500人。2014年,该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1.29亿元,比2013年增长11.1%。象州县地处山地丘陵区,西北部高土坡连绵,西南部为石灰岩群峰,中部是丘陵、岗地和平原相间交错地带;属 南亚热带向 中亚热带过渡季风区,季风特点显著,降水比较集中,有雨季和旱季之分。象州县是清代“岭南才子”、“两粤宗师” 郑献甫,现当代世界漫画作家 廖冰兄和广西区政府原主席 韦纯束的家乡 ...
详情象州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来宾市,地处 广西中部、 大瑶山西麓,西接 兴宾区,南靠 武宣县,东邻 金秀瑶族自治县,北连柳州市 鹿寨县、 柳江区,介于东经109°25′-110°06′,北纬23°44′-24°18′之间,县治 象州镇距广西首府 南宁市189公里。
象州县行政区域总面积1898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末,下辖8个镇、3个乡,总人口367136人,其中常住人口292500人。2014年,该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1.29亿元,比2013年增长11.1%。
象州县地处山地丘陵区,西北部高土坡连绵,西南部为石灰岩群峰,中部是丘陵、岗地和平原相间交错地带;属 南亚热带向 中亚热带过渡季风区,季风特点显著,降水比较集中,有雨季和旱季之分。
象州县是清代“岭南才子”、“两粤宗师” 郑献甫,现当代世界漫画作家 廖冰兄和广西区政府原主席 韦纯束的家乡 ,先后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全国“ 两基”工作先进地区 、“中国长寿之乡” 等荣誉称号。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岭南设南海郡、象郡、桂林郡,今县境属桂林郡。
汉初,今象州地属南越。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象州境内置桂林县,属郁林郡,为行政建置之始。
三国,今县境地属吴,凤凰三年(274年),境内置武安县、桂林县,属桂林郡。武安为桂林郡治。
西晋 太康元年(280年)武安更名武熙,改属郁林郡,今县境有武熙,桂林2县。东晋太兴元年(318年)分郁林郡设晋兴郡,武熙县、桂林县属晋兴郡。
南朝宋、齐时,武熙县改属桂林郡,初为郡治,后迁往 中溜,齐复将郡治迁回武熙。梁在今县地置 韶阳郡,领阳寿、 武化、 长风、 淮阳4县,阳寿(今县城)为郡治。陈沿梁制。
隋 开皇十二年(592年)置象州,在今县境内设有淮阳、西宁、桂林3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淮阳改名阳宁。大业二年(606年)撤象州,今县境置阳寿、桂林2县,将阳宁并入阳寿,西宁并入桂林县,改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重置象州,辖阳寿、西宁、桂林、武德、武仙5县,州治阳寿(今县城);今县境置阳寿、西宁、桂林、武德、武化、长风6县,其中武化、长风2县属晏州。 贞观十二年(638年)撤西宁并入武德,同年撤晏州,长风、武化2县改属象州,次年州治迁至武化。 乾封元年(666年)撤桂林县并入武仙县,天宝元年(742年)象州改为象郡(又名象山郡),撤武德县并入阳寿县,郡辖4县。 乾元元年(758年)象郡改称象州。大历十一年(776年)撤长风县并入武化县,州治迁阳寿。从此至唐末象州辖阳寿、武化、武仙3县,今县境有阳寿、武化2县。
五代十国,开平元年(907年)属楚,南汉乾和九年(951年)属南汉。象州辖阳寿、武化、武仙3县,州治阳寿。
宋开宝四年(971年)象州归宋,沿旧制。开宝七年增辖来宾县。景德四年(1007年),升象州为防御州。熙宁四年(1071年),撤销武化县并入阳寿县。元祐元年(1086年)恢复武化县,南宋时又撤销。此后至宋末,象州辖阳寿、武仙、来宾3县。今县地为阳寿县。景定三年(1262年),象州州治从阳寿迁至来宾县之蓬莱洲。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象州归元,设安抚司。十五年(1278年),改象州为路,治所从蓬莱洲迁回阳寿。大德年间(1297~1307年)复改为州,辖阳寿、来宾、武仙3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廖永忠攻下象州,象州属明。次年撤销阳寿县归并象州;改象州为散州,初辖武仙后无辖县,属柳州府。
清顺治八年(1651年)春,孔有德略取柳州旁近诸州县,象州归清,建置沿明制。咸丰六年(1856年)大成国李文茂率部攻取象州,改象州为相州。咸丰十一年(1862年)清兵收复相州,复称象州。
民国元年(1912年)象州改称象县,属柳州府。二年(1913年)6月改属柳江道。十五年(1926年)改属柳庆区。十七年(1928年)属柳江行政督察区。十九年(1930年)属柳州民团区。二十三年(1944年)11月属梧州行政监督区。二十五年(1936年)9月属浔州行政监督区。三十一年(1942年)3月属第二区(柳州)。三十六年(1947年)属第三区(治苍梧)。三十八年(1949年)解放前夕,属第二区。
1949年11月29日,象县解放,属 柳州专区。
1952年9月,象县与武宣县合并,改称石龙县,属宜山专区,县城暂设于武宣镇,1953年6月迁至石龙镇。
1958年宜山专区更名为柳州专区,石龙县属柳州专区。
1960年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石龙县更名象州县。
1962年3月,复置武宣县,象州县城迁至 象州镇。
1971年柳州专区更名柳州地区,象州仍属之。
2002年,撤消柳州地区,成立地级 来宾市,象州县属来宾市管辖。
截至2014年末,象州县下辖8个镇、3个乡,即: 象州镇、 运江镇、 寺村镇、 罗秀镇、 石龙镇、 大乐镇、 中平镇、 马坪镇、 水晶乡、 百丈乡、 妙皇乡。县政府驻象州镇金象路。 象州县城 (3张)
2016年1月11日,被誉为“中国泉都”的广西象州县被认证为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 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隆重举行。目前,中国老年学会公布73个“中国长寿之乡”,其中广西有25个,占34.2%,数量居全国首位。
“象州县是一个美丽宜居的好地方,也是2016年全国认证的首个‘中国长寿之乡’,同时也是全国首个温凉泉长寿之乡。” 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的长寿与他所处的环境十分相关,在所有的长寿地区,地理环境里都富含硒元素,象州人的长寿得益于大瑶山和养生温凉泉。
象州县委书记龙秀在致辞中说,“中国长寿之乡”名片是象州宝贵的无形资产,今后象州将充分发挥这块国字号金字招牌的巨大效应作用,宣传象州,推介象州,发展象州,提升象州,大力发展富硒长寿产业,打响“富硒象州·长寿之乡”的品牌,促进象州更好更快发展。
“如果说良好的生态、舒适宜人的气候是人们长寿的必然条件,那么独特的温泉、健康的生活方式,则是象州人长寿的灵丹妙药,是象州百岁老人的养生秘诀。”象州县县长陈代军介绍,象州荣膺“中国长寿之乡”有其“长寿密码”。
据了解,地处大瑶山西麓的象州既是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被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东方三圣人”之一的六祖慧能的隐修地之一,也是清代著名教育家、“江南才子”“两粤宗师”郑献甫和现当代漫画大师、著名美术活动家廖冰兄的故乡,全县人口36万,2014年末存活实足百岁及以上老人有4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98/10万人,高出评审标准1.98个百分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象州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7.46岁,高出评审标准0.66岁。2014年末,象州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58233人,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10019人,占17.21%,高出评审标准3.21个百分点,属于山地型中国长寿之乡。
近年来,该县将依托象州温泉、凉泉旅游资源,努力打造成全区健康、生态养老基地,在老年疗养、老年用品、老年服务、养老地产、老年文化、老年出行、老年餐饮等七个方面做足做好养生养老产业文章,重点突出“六大产业”,即:休闲旅游景区养生(养老)基地、生态休闲旅游业养生(养老)房产业、养生(养老)医疗与健康管理业、养生(养老)文化教育产业、生态养生农业、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业,不断拓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工作新领域,为象州“十三五”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当前,象州拥有全区最大的养老基地,基本建成的一期设计床位1000张,二期按“医、养、康”三位一体定位,以PPP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运营、管理。养老基地建成后,将夏天吸引南方的老人来养老泡凉泉,冬天吸引北方的老人来养老泡温泉。
象州县地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 大瑶山西麓,西接 兴宾区,南靠 武宣县,东邻 金秀瑶族自治县,北连柳州市 鹿寨县、 柳江区,县治 象州镇距广西首府 南宁市189公里;全县总面积1898平方公里,介于东经109°25′-110°06′,北纬23°44′-24°18′之间。
象州县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季风区,季风特点显著,有雨季、旱季之分。因地处大瑶山西麓,受地形影响,降水相对偏少,属桂中少雨中心地带,既有春旱,亦多秋旱。年平均气温20.7℃,年平均降雨量1332.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6% 。
象州县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李四光所指“广西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内侧,大瑶山复背斜的西部。构造线方向近于南北向,局部向东或向西偏转。水晶—寺村一带作北北西向;东部大乐—百丈一带和西部马坪—石龙一带为北北东向。县内褶皱简单,断裂较为发育。褶皱多为短轴背斜和向斜,局部具层间挠曲或揉皱。大小断裂共20多条,大都属高角度逆冲断层、正断层或平推断层。所有褶皱和大部分断裂皆为印支运动形成。其中象州—武宣大断裂在泥盆纪和中新生代曾发生多次活动,系广西著名控岩、控矿构造之一。
象州县境内地貌呈多样性与复杂性。具体可划分为4大类型:(一)侵蚀构造地貌,分布于柳江以东各乡、镇,由地壳上升、流水强烈侵蚀切割而成。根据海拔高度和地貌形态的差异,分为中低山陡坡地貌和低山丘陵地貌。(二)剥蚀堆积地貌,柳江以东各乡镇均有分布,面积较广。按剥蚀堆积性质和地貌特征,分为丘陵平原一平原丘陵地貌和倾斜山前平原地貌。(三)侵蚀堆积地貌,主要分布于运江及其支流寺镇河、落脉河(金秀河)、下腊河中上游、妙皇河中下游、高龙河中下游以及柳江象州镇河段两岸,由第四纪不同时期的河漫滩堆积物构成。(四)岩溶侵蚀构造地貌,分布于柳江以西广大地区,系由上泥盆统、石炭系和少量二叠系的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含燧石灰岩、硅质岩、含锰灰岩和泥质灰岩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侵蚀、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其发育程度与构造(特别是断裂)关系密切。
象州县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季风区,季风特点显著,光、热、水基本同季。降水比较集中,有雨季和旱季之分。因地处大瑶山西簏,受地形影响,降水相对偏少,属桂中少雨中心地带,既有春旱,亦多秋旱。以旬平均气温来划分四个季节,旬平均气温22.0℃为夏季,10.0~22.0℃为春季、秋季。四季划分,每年3月1日至4月23日为春季,历时54天;4月24日至10月14日为夏季,历时174天;10月15日至12月20日为秋季,历时67天;12月21日至次年2月28日为冬季,历时70天;夏天无酷署,冬短少严寒,但有时有霜雪可见。
一、春季
冬季风过渡到夏季风时期。天气多变,气温回升,湿度猛增。若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形成连绵阴雨影响早稻播种的“烂秧天气”。春季阴雨天多,日照偏少,阴天占一半多,雨天占三分之一,但雨量不大,且雨季往往至春末4月中、下旬方开始,故常出现春旱。大风、冰雹也时有出现,酿成灾害。
二、夏季
盛行暖湿气流,多偏南风。前期大、暴雨常见;后期多降阵雨、雷雨。6~7月若受高空低涡影响或热带风暴影响,出现连续性大、暴雨或特大暴雨,造成洪涝;若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期控制,天气晴朗少云,造成夏旱。整个夏季降水集中,热量充沛,光照时间长,植物生长极为茂盛,亦是出现雷雨和大风最多的季节。
三、秋季
秋季是夏季风向冬季风过渡季节,替换过程较春季快。8月仍受热带天气系统及高空槽影响,降雨较多,9-10月多为高压控制,雨季很快结束,干燥少雨,常形成秋旱。若遇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侵,形成“寒露风”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个别年份入秋后仍出现连续大雨、暴雨,造成洪涝。
四、冬季
盛行寒冷大陆性气团,且不断受北方冷空气侵袭。当冷空气强大时,形成寒潮性降温,往往产生平流型和辐射型低温霜冻,危害越冬作物。冷高压出海后常出现回流阴雨天气,一般7-10天有一次冷空气南下影响县境。12-1月多霜冻天气,2月份偶尔亦出现降雪或冰冻天气。
1991~2005年。年平均气温20.8℃;比北面、西北面相邻的鹿寨、柳江两县高0.2-0.3℃,比南邻的武宣县低0.6℃,比瑶山的金秀县高2.9℃。
1月最冷,平均气温10.9℃,7月份为最热,平均最高气温为28.4℃;3~11月平均气温15℃以上,其中,4~10月平均气温15℃。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7℃,出现在1995年7月31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6℃,出现于1999年12月23日 。
象州县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一级支流—— 柳江自北向南流经 运江、象州、马坪、石龙4乡、镇,于县西南端汇合自西北而来的 红水河,形成黔江流入武宣县。受构造线和地形面的影响,形成“江河曲似九回肠”的弯曲河道。而大瑶山发育的河流则受穹隆地形影响,水系呈放射状向四周辐射。因县域地势周高中低,形成聚水盆地,12条主干河流呈树枝状向湖盆中央辐聚,注入柳江。唯青凌河向西南注入 红水河。全县 河网长度达1131.80公里,密度为0.5413公里每平方公里。
象州县境内土壤可分为5个土类,13个亚类,39个土属,93个土种。 红壤是分布最广的土类,包括耕型第四纪红土红壤、耕型砂岩红壤、耕型页岩红壤、耕型砂页岩红壤等10个土属;红壤土、薄沙红泥土、红粘土、红沙土等21个土种。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
象州县水资源多年平均值为1185.67亿立方米,本土固有的水资源(降水径流、地下水)14.74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县内地表水资源(不含红水河、柳江入流水资源)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24.3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2.11亿立方米,地表、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26.44亿立方米。当P(频率)=50%时,可利用量为10.76亿立方米;P=75%为9.16立方米;P=90%为7.85亿立方米;P=95%为5.93亿立方米。
象州县境内探明的主要矿藏有 重晶石、 锰、 铜、 铅、 锌等10多种,其中重晶石储量最多,截至2010年,已探明储量达3000多万吨,占广西已探明储量的55.7%。
象州县境内主要树木有64科257种,常见药用植物有 柴胡、 桔梗、 天冬、 金银花、 青蒿、 山楂、 黑草、 半夏、 大青叶、 金钱草、 鱼腥草、 鸡血藤、 黄精、 白芨、 何首乌、 血见愁、 七叶一枝花、 上山虎、 金果榄、 九龙藤、 麦冬、 夏枯草等等。
鱼类
乌草、 黑草、 乌鲤、江鲫鲤、 三角鲤、 斑鱼、 花边、 岩鱼、 青衣、 香榄、 油鱼、 剑鱼、 鲢鱼、 鲈鱼、 鳜鱼、 黄鹃、 白鳝、 竹鱼、 鲮鱼、草帽鱼等。
爬行类
龟、 鳖、 蜥蜴、 壁虎和 山瑞。蛇类主要有 南蛇、金包铁、 银包铁、 眼镜王蛇(过山风)、 眼镜蛇(扁头风)、三索线、 百步蛇、 草花蛇、 青竹蛇、 蟒(琴蛇)、 火蛇等。
鸟类
鹧鸪、 斑鸠、 乌鸦、 鹞鹰、 麻雀、 猫头鹰、 山鸡、 布谷鸟(杜鹃鸟)、 鹌鹑、 了哥、打鱼鸟、田间鸟、毛鸡、 喜鹊、 水鸭、 水鸡、 燕子、 画眉、 白鹇、 啄木鸟、 八哥等。
哺乳类
山猪、 鬣羚(山羊)、 鹿(獐子)、 赤麂(黄麂)、 穿山甲、 狐狸、 狼、 貉(白尾狗)、 豹猫(抓鸡虎)、 香猫、 豺狗、 林麝(麝香)、 果子狸、 豪猪(箭猪)、聋猪、 鼬獾(旱獭)、 水獭、 黄鼬(黄鼠狼)、 野兔、田螺狗、 猕猴、 白额、 毛冠鹿、 河麂、 小灵猫、 大灵猫等。
节肢动物
昆虫有 蜻蜓、 黄蜂、 蜜蜂、 蟋蟀、 蚂蚁、 螳螂、乌蜂、罐子王、 蝉、 蝴蝶、 蜘蛛、 蝎、 蜈蚣等。水中甲壳类有: 螃蟹、 虾。
2014年末,象州县总人口367136人(常住人口292500人)。其中男性193188人,女性173948人。18岁以下73500人,18-35岁97814人,35-60岁137589人,60岁以上58233人。
截至2016年,象州县境内共有 壮族、 汉族、 苗族、 瑶族、 蒙古族、 回族、 彝族、 布依族、 满族、 侗族、 白族、 土家族、 傣族、 黎族、 水族、 仫佬族、 毛南族、 京族等18个民族。
2014年,象州县实现生产总值(GDP)91.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3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2亿元,比2013年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44.57亿元,增长15.4%,其中建筑业8.89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20.2亿元,增长16.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9.1%、48.8%和22.1%,与2013年产业结构相比,一产业减少3.8个百分点,二产业增加1.9个百分点,三产业增加1.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68%和29.2%,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8.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力分别为0.3%、7.6%和3.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力6.5%。
社会和谐、经济发展。象州县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城建塑县、文化旅游兴县”战略,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县工业园区是全区县级规模最大的A类产业园区,列为全区30个产城互动示范园区之一。我县是广西唯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全国试点县,在全区率先实现整乡颁证;成为全区唯一县、镇两级同时获批实施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县份。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全国科普示范县、中国最适宜粤商投资地区、西部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等荣誉称号。
象州这座千年古郡,正焕发生机,加速腾飞。
2014年,象州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3年增长1.0%。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3.20亿元,比2013年下降0.3%;林业增加值3.4亿元,下降0.4%;畜牧业增加值9.09亿元,增长3%;渔业增加值0.84亿元,增长7.1%。粮食总产量19.05吨,比2013年下降0.4%。早稻产量9.66吨,下降5.6%;晚稻产量7.65吨,增长7.4%。
2014年,象州县谷物产量18.49吨,比2013年下降0.2%;糖料蔗 农业生产 (2张) 产量162.64万吨,下降5.9%;蔬菜产量14.55万吨,增长6%;水果产量6.53万吨,增长6.4%;油料增长6.3%。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89万吨,比2013年下降1.0%;其中猪肉产量1.21万吨,增长2.4%。活家禽出栏295.7万只,下降4.3%;生猪出栏16.17万头,增长2.5%。年末生猪存栏11.41万头,同比增长3.7%。全年禽蛋产量800吨,下降5.4%;蚕茧产量3.39万吨,增长3.4%。水产品产量1.18万吨,比2013年增长7.1%。
2014年,象州县实现工业总产值98.36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1.07亿元,同比增长17.2;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7.28亿元,同比增长5.3%;工业销售值96.55亿元,规模以上的工业销售产值89.26亿元,同比下降19.2%,规模以下的工业销售产值7.28亿元,同比下降19.2%;工业增加值36.37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65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2.73亿元,同比增长3.8;轻工业总产值54.05亿元,轻工业销售产值52.85亿元,轻工业增加值18.60亿元,重工业总产值37.02亿元,重工业销售产值36.41亿元,重工业增加值15亿元。中型企业总产值23.85亿元,小型企业总产值67.22亿元,国有企业总产值1.66亿元,私营企业总产值57.71亿元,外商投资企业总产值7.81亿元。
2014年,象州县金融企业累计为县域企业融资13亿元。全年全县按销售类型分:批发业销售额10.61亿元,比2013年增长5.8%,零售业销售额21.78亿元,增长19.9%,住宿业营业额0.59亿元,增长11.8%,餐饮业营业额2.98亿元,增长12.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8亿元,比2013年增长11.2%。全县接待游客203万人次,旅游收入12亿元。全县公路客货周转量7.94亿吨公里,比2013年增长9.0%;水路周转量7.24亿吨公里,增长13.8%;邮政业务总量0.14亿元,增长20.3%;电信业务总量1.82亿元,增长16.4%。2014年末,象州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90亿元,比2013年增长14.7%;各项贷款余额42.05亿元,增长16.5%。
2014年,象州县获区级文化集体奖项共6个,市级文化集体奖8个,市级文化个人奖6个;国家级体育奖项1个、区级体育集体奖项共4个、市级体育集体奖9个、个人奖2个。5月,累计投入资金共507.2万元,县城建成一个体育休闲公园,一个中型全民健身中心,一条健身步道;各乡镇基本建成一个乡镇体育健身中心、一个文体活动室、一条健身步道;95%的行政村建成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文体活动室、一条健身步道和两张乒乓球桌;人均运动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及乡镇文化站共接待人馆(站)群众120万人。总共普查全县体育场地604个。
概况
2014年,象州县小学人学率达100%,初中阶段入学率100%,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88%;小学生辍学率为0,初中生辍学率为1.69%;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4.2%。象州县全县教育按照人口分布情况:每万人口拥有幼儿园幼儿307人,小学生596人,普通初中生272人,普通高中生117人。2014年,全县高考一、二、三本上线人数分别为14,376,317,本科上线率达到49.09。
学前教育
2014年,象州县有幼儿园168所498个班,入园人数7007人,在园幼儿数12590人,其中,教育部门办独立设置幼儿园12所(含小学附设的幼儿园)在园人数2370人;民办幼儿园156所,在园(班)人数10220人。幼儿园教职工总人数1090人,学校占地面积10728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4529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5.78平方米;图书室1235平方米。库存图书32023册。
小学教育
2014年,象州县有村完小以上公立小学65所,教学点42个,在校学生数21652人,其中女生10508人,小学学龄儿童人学率100%。全县小学有教职工1456人,其中专任教师1337人,行政人员26人,教辅人员23人,工勤人员30人,师生比1:16.19。小学专任教师中具有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23人,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888人,具有小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353人;具有本科毕业学历的491人,专科毕业学历的567人,高中阶段毕业319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中学教育
2014年,象州县有普通初级中学11所,普通高中2所。初中有27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9895人,当年招生人数3341人,当年毕业学生人数3302人。高中有7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4254人,当年招生1511人,当年毕业学生人数1429人。全县普通中学共有教职工1157人。学校占地面积504906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筑面积132149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3.36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面积83742平方米,绿化用地面积187812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47799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5924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795.88万元。
特殊教育
2014年,象州县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数35人,其中小学阶段35人。当年招生人数1人。全校共有教职工14人,其中专任教师10人,行政人员2人,工勤人员2人。学校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10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2126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120平方米,库存图书1200册。
2014年,象州县共有医疗卫生保健机构173所,其中县直6所,即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皮肤性病防治站。乡镇卫生院11所,学校卫生室16个,厂、矿卫生室1个,计划生育服务站10个,个体诊所91个,村卫生所139个。卫生服务覆盖面达98%以上。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8万人,同比2013年增长51.3%。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22万人,同比增长179.5%。新型农村合医疗参保人数31.53万人,同比上升1.4%。
2014年,象州县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31.8万份,建档率达109.97;高血压规范管理1.17万人,规范管理率74.54;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4071人,规范管理率96.92;将排查发现的1015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全部纳入管理范围。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5年末,象州县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3340人,企业离退休人员5601人;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920人,失业率3.78%。民政养老园区基本建成。各类社会福利院1个,床位60张;社区服务设施11个,覆盖率100%;各类福利院收养80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148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1538人;筹集社会资金17万元。1700套教师保障性住房、县人民医院业务综合楼、县民族博物馆等一批工程建筑投入使用。
象州县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境内有国道209线、省道307线贯通,另有 柳武高速公路过境。截至2014年,全县管养公路里程863.3公里,11个乡镇全部通等级柏油路,112个行政村100%通等级公路,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沥青路),实现通行政村公路硬化率100。
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国道209线、省道307线贯通全境,距柳州市68公里、距来宾市90公里、距南宁市265公里。过境的柳武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梧柳高速公路完成总投资额70%,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三条高速公路建成后,县内11个乡镇20分钟均可进入高速公路。象州港猛山作业区已开港运营,大藤峡水电站蓄水后,3000吨船舶从象州可直通粤港澳。
象州县内流行的语言,大致可分为 壮话与 官话(汉语方言)两种。以操壮话者最多,约占全县人口数的60%,多数居住在乡村;其次为官话,约占全县人口的30%,大部分居住在圩镇,亦有部分杂居于乡村。此外尚有石龙、象州等地客家人聚居的村庄,居民均操麻戒话( 客家话);石龙、象州、运江一带沿柳江河居住的居民,有少量操 白话(粤语)。其中,不论操何种语言的居民,一般均能以汉语方言会话,故读书、教学、交际均通用 汉语方言,其它语言形式仅限于相同语言之间的民间交往使用。
春、秋社日
象州县民间信仰社王,以立春起按日推算“五戊”为春社日;以立秋起满“五戊”为秋社日。春社日,人们集资买猪,备办供品,祭祀社王,祈求一年风调雨顺收成好,人畜平安。秋社日供奉社王,意为感谢“神灵保佑”,赐给好年成,亦有庆祝丰收年之意。
牛魂节
相传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为牛王诞辰,称“ 牛魂节”,人们为感激牛在农业生产中所立下的汗马功劳,慰劳耕牛而形成。这一天,让耕牛全部休息,一大早小孩即放牛出栏,把它牵到绿草如茵的山坡或田边吃嫩草,有的还煮鸡蛋甜酒及糯米饭喂给牛吃。人们习惯于这一天用黑饭叶(枫香叶)煎水,蒸煮成黑亮喷香的黑糯饭掺糖吃,家家户户于门前插黑饭叶,有的杀鸡宰鸭以示庆贺。
中元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为 中元节,相传死去的祖先于这天要回家探视,各家各户均杀鸡宰鸭备酒供迎祖先。嫁出门的女儿回娘家烧化冥纸做的寒衣、纸币,家人要给祖先烧化纸钱,以示让祖先于阴间有吃有穿有钱用。晚上还要到野外泼水饭、烧化纸钱给无人供奉的“孤魂野鬼”,以祈求平安,叫“施幽”。
冬至
冬至这天,象州县各家各户均杀猪宰鸡,做汤圆、糍粑,一为庆贺当年年景好;二为祈求来年继续交好运,素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冬至期间,气候干燥,是腌制腊肉及各类肉脯的好季节,故各家屋檐前向阳处,常常挂满肉脯、腊肉、腊肠。
戏剧
1.师公戏(壮戏)
师公戏主要流行于象州县中平、百丈、罗秀、马坪等壮族及壮汉族杂居的乡村。1985年,国家文化部舞蹈研究所和广西戏剧研究室派员到中平乡进行对师公戏录像、录音。到1988年,县文化部门已搜集整理师公戏锣鼓牌11个。其剧目有《甘五娘》、《鲁班》、《农婆》、《五海》、《杨文广》、《山伯与英台》、《土地扫坛》、《韦察院》。
2.桂剧
桂剧在清代光绪年间传入象州。当时象州只有“玩子馆”(坐唱)后镇人聂朝宾聘湖南蒋福林为师傅,传授桂剧,组成“同乐堂”。解放后,各乡镇普遍建立业余桂剧团,演出剧目有《薛刚反唐》、《甘露寺》、《凤仪亭》、《拾玉镯》、《梨花斩子》等。20世纪90年代起,农村业余剧团均弃习桂剧而学彩调。
3.彩调
彩调是象州县最流行的地方剧种,特别在农村。彩调原来叫“调子”或“采茶”,也有叫“花灯”或“那嗬嗨”的。彩调唱腔接近民歌,表演形式新鲜活泼,表演程式简单,对场地要求不高。象州县内专业、业余艺术表演团体,几乎每队都会演彩调。
舞蹈
象州县内民间舞蹈可分为2种类型:一类为祭祀舞蹈,如师公跳神仪式的《土地扫坛舞》、《社王朝阳舞》、《灶王舞》、《白马、北府舞》、《三献罢坛舞》等;另一类为仿百兽形象生活舞蹈,如节日喜庆表演的《瑞狮舞》、《彩龙舞》、《草龙舞》、《春牛舞》等。
民歌
象州县内民歌以语言形式大体可分为“欢”与“山歌”两种类型。以壮语演唱的叫“欢”,流行于壮族地区。以体裁划分,有叙事欢、勒脚欢、长诗等;以文字结构划分,有5字欢、7字欢;以句式分,有5言2句、5言4句、5言6句、5言不定句及7言4句、7言6句、7言8句、7言不定句;以内容分则更多,如时政歌、情歌、苦情歌、劳动歌等;以曲调又可分为东部欢与西部欢。以汉语演唱的叫“歌”,形式一般为方整式7言4句,部分句首为3字起头,但绝不会有3、5、7等奇数句形式出现。所唱内容大致与壮欢相同,有情歌、散歌、叙事歌等;按曲调可分为东部山歌与西部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