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镇

中平镇 中平镇行政区域 中平镇经济概况 中平镇城镇建设 中平镇建制沿革 中平镇行政区划 中平镇地理环境 中平镇教育环境 中平镇人口民族 中平镇风景名胜 中平镇文物遗址 中平镇民族文化


中平镇为一地名,在中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和 海南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中平镇位于象州县东部,地处大瑶山西麓,运江上游多条主干河流流经镇境,水资源丰富。总面积97.22平方公里,属中低山陡坡与倾斜山前平原地形。至2010年12月底止,中平镇有耕地面积38773亩,其中水田面积33809亩,总劳动力18300人。粮食粮食种面积6.24万亩,总产量38.6万担;糖蔗种植面积0.7085万亩,总产量3.2650 万吨;桑园面积2.8万亩,总产量8.13万担;水果种植面积2867亩;有林面积48393亩,森林覆盖率31.6%,201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实现2.8亿元;工业总产值73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62元。1999年6月撤乡改镇,辖梧桐、良山、中平、谢官、大架、落沙、多福、...

详情

中平镇地名网_广西壮族来宾市象州县中平镇资料简介

广西壮族来宾市象州县中平镇介绍

中平镇为一地名,在中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和 海南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中平镇位于象州县东部,地处大瑶山西麓,运江上游多条主干河流流经镇境,水资源丰富。总面积97.22平方公里,属中低山陡坡与倾斜山前平原地形。至2010年12月底止,中平镇有耕地面积38773亩,其中水田面积33809亩,总劳动力18300人。粮食粮食种面积6.24万亩,总产量38.6万担;糖蔗种植面积0.7085万亩,总产量3.2650 万吨;桑园面积2.8万亩,总产量8.13万担;水果种植面积2867亩;有林面积48393亩,森林覆盖率31.6%,201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实现2.8亿元;工业总产值73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62元。1999年6月撤乡改镇,辖梧桐、良山、中平、谢官、大架、落沙、多福、古磨、架村9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镇内道路四通八达,集镇有一流的宾馆,程控电话、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镇79个自然村,交通、住宿、通讯十分便利,镇内建有廷岭、中平、江西、三斗四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6000kw,有炮竹厂、砖厂,大米加工厂等乡镇企业。民间的唱壮欢、师公戏、朝阳舞等文艺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是开发民族风情旅游的宝贵资源;古榕树成群成带分布,享有“古榕之乡”的美誉;独鳌山为太平天国前期主要战场之一;雄奇的大冲瀑布气势壮阔。桑蚕茧、生姜、红谷糟为当地特产。依托丰富的农业产品、水力和旅游据资源优势,是投资农业开发、农产品加工、水力、旅游开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地方。

中平镇风光 (11张)

中平集市 (2张)

2010年全镇财政收入437.4万元,完成任务的110.63%;农民人均纯收入4862元,比上年增加873元。桑蚕和优质谷生产是该镇优势产业。2010年全镇有桑园面积2.8万亩,养蚕10.72万张,产鲜蚕9.13万担,产值9810万元,农民人均从桑蚕业获益3232元,创历史新高。今年,全镇桑园面积达到3.2万亩,2004年10月该镇通过国家桑蚕生产标准化验收。2005年4月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到该镇视察桑蚕生产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水稻种植面积为6.38万亩,其中优质谷种植面积6.1万亩,占水稻面积的95.8%,年产稻谷43.3万担,其中优质谷达38.3万担。由于该镇气候适宜,以及特有水源和土壤环境,盛产的优质大米做饭淳香、柔软,富有光泽,该镇已成为"桂中粮仓"---象州优质大米的主产区,被称为象州县的“鱼米之乡”。旅游

该镇水力、旅游资源丰富。全镇河网密布,河沟纵横,水源稳定,落差大。现在镇内建有廷岭、中平、等水电站和花王水电站投产发电。该镇山岭迭起,稻野连绵,河川蜿蜒,风光旖旎。有当年太平军重创清军的战场独鳌山、汉代古墓群、大冲瀑布、罗汉岩风光、仁义河漂流、壮乡七星古榕群等观光旅游景点。

中平街 (9张)

镇政府所在地有油路通往县城及周边乡镇,镇内道路四通八达。镇上街区面积有1.5平方千米,街区里商业发达,集镇中有一流的宾馆,拥有大型超市3家,中小型超市多家,极大满足镇上居名的生活需求。程控电话、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镇79个自然村,交通、住宿、通讯十分便利。该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创造良好软环境,依托丰富的农业产品、水力和旅游据资源优势,是投资农业开发、农产品加工、水力、旅游开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地方。主要乡镇企业有炮竹厂、砖厂,大米加工厂、家兴木材厂、古榕山庄、广西万春山矿泉水厂等。

1999年6月撤乡改镇,辖梧桐、良山、中平、谢官、大架、落沙、多福、古磨、架村9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

中平镇自古并非象州县大镇,而是从1999年撤乡建镇后,其经济人口都一度跃升为象州大镇,其街区面积排在象州乡镇前列,市场经济排名一直名列前三。而近年来,随着生态意识的深入人心,且由于中平镇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美丽的生态景色,县政府从2014年开始,县政府为加快旅游特色项目建设开发,把中平镇列入了特色旅游建设项目,开工建设了中平古镇商业街,及规划了仁义风光生态旅游项目,搞好生态小城镇建设,努力把中平镇建设成为旅游名镇。

中平镇现辖中平社区一个社区街道办及梧桐、良山、中平、谢官、大架、落沙、多福、古磨、架村八个村民委员会行政村,79个自然村,总人口达到3.8万。

中平镇地处象州县东部,金秀大瑶山脉西麓,三面环山,河网密布,与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象州县百丈乡在同一河谷平原之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因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所以中平镇是“桂中粮仓”象州县的粮仓,在本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中平书法馆简介

时间:2013-1-17 10:12:46 点击:786989

中平镇地处大瑶山西麓,象州县东部,总人口3.5万人。中平镇文化底蕴丰厚,是个人杰地灵,能歌善舞的地方,该镇“师公戏”被自治区收入非物质文化名录。中平书法馆位于中平镇文化综合楼三楼,成立于2013年1月。书法馆占地面积170平方米,是中平镇首家书法馆。中平书法馆的成立,一方面是为弘扬民族文化,宣传书法艺术,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发人们对艺术人生的热爱,努力推进中平镇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中平书法馆所展示的精品代表作103幅,均是李洪旺先生长期潜心探索,倾力创作的扛鼎之作。李洪旺,籍贯象州中平人,现为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水利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广西水电文协副主席、南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水电学院书法教师。长期以来,他勤于笔耕,临池不辍,先后学习欧、颜、柳、楷书,二王、米芾、何绍基行书,王宠小楷等,小有收获。已在文汇报、解放日报、广西美术出版社等出版、发表书法著述、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计一百多万字。已出版《书法教程》、《书法基础知识》、《钢笔楷书技法》、《钢笔行书技法》、《当前书坛创作现状思考》、《柳瓦匠轶事》、《李洪旺书法作品集》等。文学作品获上海市大学生征文比赛一等奖;全国水电职工文学作品征文二等奖;广西区党委宣传部举办的广西征联比赛金奖;书法作品获南宁市钢笔书法比赛第一名;广西水电系统职工书法比赛特等奖、一等奖;广西路桥杯书法比赛二等奖;广西双拥杯书法比赛二等奖;广西总工会举办的广西职工书法比赛一等奖;全国高等院校教师书法比赛一等奖;全国水利职工书画展一等奖;全国第三届金鼎杯书法比赛金奖;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君威杯书法大赛;第三届中国芮城书法大展;书法名家作品进奥运;首届中国西部书法展;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等。

中平书法馆所展示的作品书体齐备,书风迥异、内容丰富,章法形式多样,字字玑珠,件件精彩,向人们展示他深厚的文学修养,火炉纯青的书法功力,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集中展现了一位文艺家的艺术风采!

中平镇总人口38453人(2010年末),其中农业人口32604人,中平社区1.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6‰;镇境属壮族聚居地之一,瑶族人口亦为数不少,有壮、瑶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农民人均纯收入4862元。

中平镇山岭迭起,稻野连绵,河川蜿蜒,风光旖旎。有当年太平军重创清军的战场独鳌山、汉代古墓群、大冲瀑布、罗汉岩风光、仁义河风景区漂流、壮乡七星古榕群、下六甲库区风景区等观光旅游景点。随着中平古镇开发和我县高速公路建设,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该镇地处柳州都乐岩、象州温泉、金秀圣塘山、莲花山、下六甲库区等景点旅游线路的中心城镇,具有十分优越的交通和地理优势,将打造成为全县乃至全市观光农业和文化古镇旅游重镇。

中平镇——古榕之乡

象州县中平镇有79个自然村,村前寨后都生长着一株古榕,素有“古榕之乡”的美称。

古榕树体高大,枝繁叶茂,苍翠欲滴,枝叶一簇堆在一簇之上,不留一点缝隙,近看似一把巨伞,远看像一朵朵绿色的彩云,飘浮在村旁,多姿多彩,蔚为壮观。

古榕粗壮的树干,枝条和树冠上寄生着无数植物,各色花卉,红花衬托绿叶,藤蔓绕翠枝,好像“空中花园”。各种鸟类成群结队栖息古榕,跳跃欢歌,仿佛是百鸟的“天堂”。村旁的古榕似堵高大的绿墙,阻挡风沙,宛如守卫村寨的“卫士”。古榕冬天落叶,常在冬去春来之际,最后一次寒潮来临之时,即很快落叶,但几天之后又长出鲜红的嫩芽,预告寒冬过去,春暖来临,给农民群众提供播种的信息,成了“气象树”。

中平仁义河边的“迎客榕”,树高4米多,五六人合抱那么粗,七八条主干,直径都在半米左右,枝叶茂盛,郁郁葱葱,弯曲的巨枝伸向前方,似是笑容可掬地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这株古榕屹立在仁义河边已有五百多年,阅尽人间沧桑,饱享山林春色,它落落大方,热情诚恳地迎接宾客,不愧是壮乡古榕的代表。

自协村河边的“陪客榕”,则另有一番神态。它造形奇特,如飞龙过江,又似天女散花。那水缸一样粗的树干弯曲斜身,轻吻着流下的溪水,溪水轻抚着树叶,活似一幅“树水图”。游人到这里,可跳到清溪中游泳,也可爬上树上歇息,“陪客榕”安闲自如地陪伴游客在树下和小河旁歇息。

古榕最多,享有“古榕村”的河村,百余年以上树龄的古榕就有11株,枝干纵横交错,有的平伸,有的直插蓝天,有的弯曲向上,仿佛远道而来的“榕族之友”全都聚会这里,几乎掩映了整个村庄。其中村东边沿河的七棵古榕,布局如天上北斗星,村民称之为“七星古榕”。

至于古磨村口那株“送客榕”真是个仪态天成。它把所有的枝臂都伸向一边,微垂着头,流露出依依惜别的无限深情。

中平镇各村都有古榕,无榕不奇。有的枝桠向四周伸展成一个大圆圈,头顶却一抹齐平,简直就是一个青色的大蒲团。有的枝杈向外横伸,有规则地形成一个圆圈,层层收小,好像一个青色的大蘑菇。古磨村长潭边的五株古榕,二三十条扭如花卷馒头的巨株,把河边几乎浓阴全盖,树干倒映在水里,犹如翻江倒海的群龙,蔚为奇观。

盛夏时节,古榕遮阴,树下空气清新,清凉舒适。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三五成群聚在大榕树下或纳凉谈天,或下棋打牌,或做游戏,自娱自乐,其乐融融。

中平古榕苍老而美丽,吸引着四海宾客。自1984年以来中央民族通报的摄影师和记者先后2次从北京赶来,摄下中平古榕树的倩影,以大量的篇幅登载在《民族画报》上;还有广西画报社、区、市、县电视台的记者多次到中平摄影报道。2006年12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的几名记者,又到中平,把中平古榕的倩影和芳名传遍祖国的四面八方。

马鞍山

马鞍山,位于中平镇西北面,中平与罗秀镇交界的地方。山主海拔324米,长约1.5公里。独峰挺拔峻秀,形似马鞍,惟妙惟俏,因此得名。山上长着花草树木,花红树绿,美丽多彩。白云在山顶飘动,苍鹰在山腰盘旋,鸽哥在山间飞舞,风景秀丽。传说北宋年间,侬智高兵败杨文广,杨文广逃经此地,追兵逼近,马惊狂奔鞍掉地上,后来变成这座马鞍山。美妙的传说给这座山添上神秘的色彩。

马鞍山上有三个营盘遗址,据文献史料记载,是清朝军队修建的。1985年5月27日,太平军4000多人分作七股攻打驻马鞍山上的清军,然后佯败诱敌。清军参将佟攀梅率领官兵出营追击,太平军杀回马枪,清军官兵有“跪受刃者”,惨败逃回营盘。太平军毙伤清军数百人,赢得胜利。

马鞍山脚下的军田村,原是古代一座规模宏大城池。据史书记载,三国时吴国分郁林郡设桂林郡,管辖6个县。桂林郡治所设在军田村这个地方,这是桂中历史上第一郡治的驻地。

马鞍山峰秀丽,风景优美。军田村历史悠久,古迹众多。这里是广西风光人文荟萃的一大胜地。

仁义仙泉

仁义仙泉,位于中平街西面,仁义河岸边的古榕树下。泉水从岩石中喷涌而出,约有两架水车的水量。泉水透明晶莹,清洌甘甜,可以直接饮用,无需消毒。传说很久以前,人们从遥远的地方搬来榕树在这里种下,均因泥薄石多干旱无法生存。有一天,一位白发仙翁路过这里,看到人们仍在辛勤地种植榕树,便用拐仗在岩石上截了一个洞,泉水立刻喷涌出来,在榕树脚下缓缓流过,滋润着榕树,榕树很快地生长起来了,仙泉因此得名。现在村民用砖和水泥砌成池子,在中间开两个水口,上面放上盖子,把泉口密封起来。水从里面源源不断地流出来,神秘有趣,可谓是一大名泉,到过这里的人们都要喝上几口,以求无灾无疾,终生平安。

古磨圣泉

古磨圣泉,位于中平镇北面的古磨村边。泉水从岩石洞中涌流出来,约有6架水车的水量。水质清纯甘甜,可以直接食用。泉口水流形成一条宽约1.5米的小溪。村民们用石块砌成两个坝把水隔开,前边的池水挑水回去食用,后边的池水用来洗涤东西。泉边,古榕遮荫,凉风习习,空气清新。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圣人曾慕名来到边里喝水,因此叫圣泉。泉水冬暖夏凉,水温宜人。凡到这里来的人都喜欢用手捧水洗洗脸,然后喝上几口圣水,企望自己能沾上些灵气,聪明伶俐,终年舒心如意。

太平天国古战场——独崖山

独崖山,又名独鳌山,位于中平镇中平圩西面5公里的地方。山海拔252米,长300多米,四面无山相连,孤峰挺拔,石呈棕红色大理石构成,似翠屏屹立,是一座宝山。

山南面数十米的地方,是龙宫河与仁义河的交汇处,清清的河水从脚下缓缓流过,到独崖山下便形成一个黛绿色的深潭。山上怪石嶙峋,山石缝隙间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花草灌木,红花衬绿叶,苍翠秀绿。奇峰倒影于潭中,山光水色,风景美丽如画。山的东面是象刀削过一样的峭壁。距深潭面10余米处,是一块较平坦的地台,这是清同治年间修建独鳌寺的遗址。从平台再往山上10多米高的峭壁上,刻着“东南保障”四个大字,每字约一平方米,端正飘洒,古色古香。

这里曾是太平天国的战场。史志记载,一八四三年,洪秀全与冯云山等人于广东花县以宗教为形式,创立拜上帝会,从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次年,冯云山来到桂平紫荆山区,而象州中平石龙村的谭文亮,常过山与之联络,回象州宣传拜上帝会精神。他们经常深入当时象州的大樟、百丈、中平一带,发动贫苦百姓参加拜上帝会。他们宣传“跟了上帝,有吃有穿”。象州东部一带的壮、瑶贫苦农民,纷纷到谭文亮的象乡中平石龙村参加拜上帝会。

一八五0年农历八月,谭文亮通知各村的拜会群众到石龙村集中,举行起义。石龙村的山野上,旌旗飘扬,战鼓咚咚,广大的贫苦农民举起刀抢,高喊杀妖。人们激动得唱起山歌来:“字字旗号飘得远,各方兄弟会石龙,兄弟姐妹都来到,降魔斩妖声震天。”此后谭文亮率领两千多名拜上帝会的民众穿越大瑶山到桂平金田“团营”,参加了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

一八五一年六月,西王肖朝贵率领太平军一千多人渡过中平仁义河,驻守独崖山的清军副都统领乌兰泰部4000人发动进攻。太平军七位勇士大败千余清兵,然后诈败诱敌过河追击,撤堰埋伏,全歼追兵。这一仗太平军击毙清军参将马善宝等官员15人,士兵1000多人,史称“独鳌之战”,是太平天国早期最著名的战斗之一。

每年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的季节,经常有游客到中平独崖山观光览胜,寻觅古迹。1992年4月在象州召开的全国性太平天国史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们集体来到这里视察参观。广西画报社、广西电视台多次到独崖山拍照摄影,成为广西区、象州县名胜景点。

坝首风光

罗秀河引水改道工程的坝首,位于中平圩西面,普化村边。坝首长144米,高6米。丰水期间,河水漫过坝首翻滚而下,形成一道横贯河中的瀑布,波光粼粼,银光闪烁,雄伟壮观。坝上水面宽阔百余亩,明静如镜,清澈见底。岸边芳草碧绿,翠竹青青,林木葱茏。这里景致佳丽,流光溢彩,乘船游览犹如船在水上走,人在画中行,美不胜收。坝首风光堪称一大美景。

罗汉岩风光

罗汉岩,位于中平圩西面2公里的地方。岩高10多米,岩洞口全敞开,洞深约5米,地面平坦。仁义河水转弯从岩石边流过,形成一个宽50余米,长100多米的大深潭。罗汉岩口贴近水面,潭水碧绿平静,清澈透明。罗汉岩对面河岸边50余亩滩地,古树参天,绿竹丛丛,鸟语花香。岸边的岩石树林倒影在潭里,潭水透出明光,交相辉映,景色神异,风光宜人。这里是开发水上乐园和森林公园旅游,供人们游乐观赏的好住处。

河村风光

河村,位于中平圩东北面4公里的地方。一条宽10余米流淌着圣塘山仙水的小河从村中流过,河水清澈。河村古榕最多,是全国著名的古榕之村,百余年以上树龄的古榕就有十几株,有400年以上树龄的古榕9棵,350年树龄的古榕2棵,都生长在河旁溪边,枝干纵横交错,有的平伸,有的直插蓝天,有的弯曲向上,上复浓荫,下托绿水。树冠面积达10余亩,全村掩映在绿树水色中,景物荟萃,风景奇丽。最有名的要算村东边沿河的七棵古榕,布局如天上北斗星,村民称之为“七星古榕”。河村。沿河两岸是新建的防洪梯,防洪梯两岸绿化、美化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三逍岭古墓群

三逍岭古墓群,在中平圩西面2公里处,中和村边的三逍岭上,在古墓20多座。墓封土堆呈圆形,直径8至12米,一般高3米余,有的高达5米。经考古学家鉴定,为汉朝古墓。这些古墓对研究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说明了中平在汉代已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桂林郡城遗址

桂林郡城遗址,位于中平与罗秀镇交界处的军田村边。据史料明确记载,公元274年,三国时吴国分郁林郡置桂林郡,桂林郡管辖6个县,即今柳州地区的大部及河池地区的部分地方。桂林郡治所设在罗秀军田村地方,至今村子外边尚存一道环形土夯城墙,墙底宽约10米,上宽3米多,高8米,长400多米。城内东西长约500米,宽400米,呈封闭式椭圆形。昔日四面皆为河沟。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城池遗址。近有学者考证发表论文说,这里也是秦始皇设置桂林郡治的地方。

拜上帝会起义遗址

洪秀全创建拜上帝会,利用拜上帝会进行宣传组织群众起来进行革命战争,推翻清朝的黑暗统治。中平乡石龙村谭要,在桂平紫荆山会见洪秀全,加入拜上帝会。谭要回乡传教,组织拜上帝会,石龙、古磨、界岭等村民1000多人参加拜上帝会。一八五○年八月初一,石龙村会众“宰杀牲口,拜上帝”。有不从者,奔大乐告司汛。司汛带领官兵团练赶来围剿,会众据险防守,官兵团练不敢靠近。石龙村拜上帝会众宣布起义,收拾财物,放火烧掉自己的房屋,半夜前往桂平金田村集中,参加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金田村武装起义。

太平军指挥部

太平军前线指挥部,在仁义村的甘王庙里。1850年5月21日,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率领太平军20000多人(其中随军家属约占百分之七十),占领象州中平一带地方。天王洪秀全驻毕新寨村。太平军大部队驻扎在中平圩、仁义、谢官等村庄,前线指挥部设在仁义村甘王庙,正军师领前军主将肖朝贵在这里筹划指挥太平军与清军16000多人进行战斗,取得了中平反围剿的胜利。7月2日,洪秀全率领太平军顺利回师桂平金田。

太平军营盘遗址

太平军平贯营盘遗址,位于平贯村东面2公里的大面岭上。1950年5月21日,太平军屯驻在中平一带地方,修建营盘防守与清军进行战斗。平贯营盘修筑在岭顶上,三面皆为冲槽,岭后仅有一条小路通向深山。山头上有一道壕沟围绕,呈随圆形。营盘东西长约300米,宽100米。现存壕沟深0。8米,宽1。2米。壕沟外缘有一道土墙,墙高1。1米,厚0。6米,墙上每隔1。5米有一个用三块石头镶成的枪眼。营盘内有37间兵房,每间占地约15平方米,尚有1米余高的石砌墙基。这是太平天国早期的营盘。自从太平军在这里修建营盘后,人们称这座岭为营盘岭。

江西村革命根据地

1948年,中国共产党桂柳区工委决定建立中共象县区领导机关,区机关设在中平乡江西村。当时在象县活动的共产党员有36人,负责领导象县和柳江县的里壅、武宣县的黄茆、二塘,修仁县的头排、四排、十锦、桐木一带的革命斗争。1949年4月,中共象县区领导机关改称中共象修雒区领导机关。随着武工队的建立和发展,革命武装斗争在各地广泛开展,江西村成为革命指挥部和重要的根据地。

中平烈士陵园

中平烈士陵园,位于中平圩西面,占地约10亩,陵园内有烈士塔和烈士墓,是当地人民政府为纪念在中平剿匪战斗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于1950年3月3日建成的。陵园大门两侧写着:“为祖国牺牲革命英雄永垂不朽;与人民造福辉煌成就万古长存”的楹联。陵园中央矗立着烈士纪念塔,塔高9米,顶端有一颗鲜红的五角星。塔正面写着:“革命之光”四个大字。塔脚镶嵌着石碑,镌刻着解放大军剿匪辉煌的战果和烈士的芳名。塔旁砌有栏栅,庄严肃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象州县建立的第一座烈士纪念塔。

该镇文化底蕴丰厚,是个人杰地灵,能歌善舞的地方,该镇“师公戏”被自治区收入非物质文化名录,来宾首个乡镇书法馆中平书法馆顺利开馆。各村民俗文化丰富,有地方特色的“分龙”、“六月初一”、“六月初二”、“六月初六”“六月廿一” 等民俗“六月丰收文化节”。

中平镇民族文化节

中平镇位于象州县东部的大瑶山脚下,是壮、汉、瑶等民族集居的地方。在民族民间风俗文化中,有壮文化习俗,也有汉文化古风遗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加上外来风俗文化的融合、整合、升华,除了现代节日和传统节日外,还形成了一种中平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不少村屯有自己的传统和自立的“村庆日”。“村庆日”原来是杀鸡宰鸭,烧香纸供雨神祭禾神或保佑顺利,乞求降雨或希望寄托禾神保佑早稻丰收,祝福家族顺利;后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在一年抢收早稻抢种晚稻最忙的“双抢”来临前,邀请亲朋好友来村做客,一是庆贺一年的早谷丰收登场;二是到“双抢”时节,亲朋好友,发扬互助精神,相互帮忙,换工收早稻、种晚稻。”每逢“村庆日”,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们汇集一起,互道问候,交流信息,看戏聚餐,联络感情。凡有村庆,各村都不失礼仪,照例轮流庆祝,不论各家相邀的客人,或是村请的贵宾,均以客多为荣耀。中平镇的农历五月有贯村的“分龙日”。中平镇的农历六月更是个充满“人情味”的月份,有多福村委廷珠村的“六月初一”、架村、新庆村等村“六月初二”、河村、落沙村、江头等村的“六月初六”、苏村的“六月廿一”。各村的“村庆”风俗就象中华民族龙图腾崇拜一样,代表了一种向往或信念,祈望家族平安、风调雨顺、消灾解难。现如今,中平镇如架村、多福、河村等不少村屯已把“村庆日”办成文化节来庆祝。

中平镇架村壮族师公戏

师公舞源于殷商时代的巫舞,相传南朝刘裕刚称帝不久就遭北朝骑兵侵袭,加之南朝境内贵族财主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争权夺利,在这内外夹攻的危险处境时,大樟古车村村民甘罗应被刘帝召进朝廷抵抗北掳番岳。甘罗应带着兄弟姐妹前往抗敌,他连用法术,以芝麻绿豆为兵器,打败北朝番兵,大获全胜。后来从中原流传到广西后,与“傩舞”相结合,表演时,头戴面具,双腿弯曲分开,侧身抬腿,手持木剑或者钢剑挥舞。唱腔有五言壮欢、勒脚欢等,一旁还有人负责拍击陶制蜂鼓,蜂鼓一头大一头小,发出“咚”、“嘭”声,由于是陶瓷制,声音古朴而沉雄,节奏感很强,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民间祭祀舞蹈。

架村的师公戏,历史悠久。祖师罗朝光成立于乾隆首年,成员20人,这是第一代祖师,第二代罗法伦、罗法会等18人;第三代罗文正、罗文贤等20人;第四代覃明昌、罗明宏、黄明安等20人;第五代罗显寿、罗显凤等15人;第六代罗显芳、罗喜升、韦喜旺、覃喜申等15人;第七代罗胜任、罗胜芳、罗胜世、罗胜高、罗胜用、罗胜隆等20人;第八代罗永兴、罗永和、罗永高等16人。现在幸存的就是第九代罗应福、韦应法等15人。

架村“师公戏” 在解放前,年年活动频繁,节目丰富多彩,每年秋收后村村设坛打蘸,欢庆丰收,村村请他们去演唱,热闹非凡。节目有朝阳舞、土地公舞、灶王舞、甘王舞、五海闹龙宫、北府白马、调四师、甘五粮、五谷娘娘、花婆、待郎和五娘、三奉献、鲁班、八仙过海、梁吴舞、莫一大王、三介公、三祖家仙等几十个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

解放后,1965年,罗班根据我村师公戏的形式、音乐、朝阳舞的动作、乐器、响器的节奏和旋律编写和导演了“朝阳舞”,曾到地区和自治区会演。后来,象州文艺队又根据罗开凡的“朝阳舞”改编成“丰收乐”上地区调演并获好评。

文化大革命时期,因破除迷信,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到处破庙烧神,“师公戏”被当作迷信组织而被打倒,“师公戏”的服装、道具、乐器、响器全部被烧毁。直到82年第九代祖师罗应福(最仁)去来宾开会确定,壮族“师公戏”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迷信组织,来宾文化局还拨给700元回来简单添置服装、道具、乐器、响器等,重新组织人员,开展活动。每年秋收后或春节、壮乡很多村庄设坛打蘸欢庆丰收,都来请他们去演唱舞蹈。中平镇的壮族师公舞已从宗教迷信中解脱出来,通过发掘继承、研究整理创新,在内容、动作上去粗存精,赋以了新的生命。

目前,中平镇架村的壮族师公舞,已收录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表演的剧目如《甘玉娘》、《鲁班》、《杨文广》等仍不失为民族文化遗产。中平镇架村的壮族师公舞古朴而神秘,舞蹈语汇丰富、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性格突出。

周边文化宫

象州县中平镇文化站 地址:来宾市象州县中平小学附近X613
来宾市象州县中平小学附近X613

周边小学

中平小学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罗中路

周边乡镇

中平镇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

周边村庄

中平村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中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