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树回族乡

博树回族乡 博树回族乡经济发展 博树回族乡农业概况 博树回族乡基础设施 博树回族乡社会经济 博树回族乡民生建设 博树回族乡民族习俗 博树回族乡特色产品


博树回族乡位于阆中市东北部,距城区20公里,东与东河相连,博树回族乡美景北与苍溪县云锋镇毗邻,地处偏僻,发展相对滞后。博树回族乡属典型的高山丘陵地形,山高谷深,境内文成山海拔650米,多硅土壤,自然生产条件差,物产贫瘠。乡境内水电资源丰富,东河绕乡而过,有罗家滩航电枢纽工程,白河水库与云台乡水库连成一片,受经济条件制约,水电利用率不高。全乡80%的村社和人口地处高山,干旱季节,群众仍面临缺水的严峻挑战,靠天吃水。博树回族乡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月温差和年温差不大,森林覆盖率为43%。该乡始终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效作为工作目标, 全乡经济总收入由2001年的1538万元增长到3500万元,2006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98元 。产业是发展致富的主体。清真风干牛肉、风干羊肉等是该乡的民族特色产品,乡党委、政府通过...

详情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博树回族乡所有特殊区域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博树回族乡介绍

博树回族乡位于阆中市东北部,距城区20公里,东与东河相连,博树回族乡美景北与苍溪县云锋镇毗邻,地处偏僻,发展相对滞后。博树回族乡属典型的高山丘陵地形,山高谷深,境内文成山海拔650米,多硅土壤,自然生产条件差,物产贫瘠。乡境内水电资源丰富,东河绕乡而过,有罗家滩航电枢纽工程,白河水库与云台乡水库连成一片,受经济条件制约,水电利用率不高。全乡80%的村社和人口地处高山,干旱季节,群众仍面临缺水的严峻挑战,靠天吃水。博树回族乡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月温差和年温差不大,森林覆盖率为43%。

该乡始终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效作为工作目标, 全乡经济总收入由2001年的1538万元增长到3500万元,2006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98元 。

产业是发展致富的主体。清真风干牛肉、风干羊肉等是该乡的民族特色产品,乡党委、政府通过扶持马青山、蒲子新、胡大均等大户建起牛、羊养殖场,带动发展了 肉 牛、 山羊养殖大户23户。在这些大户的示范下,全乡有170户农户改圈近4000平方米,户均年出栏肉牛3头以上或肉羊15只以上,形成了团结、文成等4个畜牧养殖基地村,就地解决了清真风干牛肉、风干羊肉特色产品的原料供应。在此基础上,该乡打好民族牌,按伊斯兰教规屠宰牛羊,保持回民腌制加工技术特色,培育出了“云山”、“伟志”两个 风干牛肉品牌和3户加工企业,年加工牛羊肉系列食品近10万袋,销售收入达100余万元。

同时,该乡利用有悠久油桐加工历史的优势,大力发展油桐加工,乡桐油厂年收购桐籽15万公斤,加工桐油50吨,销售收入达60余万元。 牛羊产业、 油桐产业已成该乡农民的致富产业。

全乡粮食主产小麦、玉米、水稻,年产小麦1200吨、水稻1576吨、玉米1100吨;农副产品以水果、花生、蚕桑为主,年产值100万元;畜牧业以牛、羊、小家禽为主,牛年出栏1200头,羊出栏7200头,小家禽120000只。近几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的思路,立足一村一业、一社一品,大力发展橙、柚和梨,扩大花生种植面积。在调整农业产业的同时,搞好农村劳务输出,年劳务输出3000人,劳务收入650万;2004年全乡人均纯收入2166元,低于阆中市平均水平近300元 。

基础设施方面,全乡多渠道争取资金,有效利用省“两项”资金项目、秦巴项目、 生态项目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1300亩,新修塘堰6口,新建蓄水池600口,新打人工井200眼,新建简易供水站5处,新建排灌渠5000米,整治大中小水利病患工程80处,新增灌面500亩,治理水土流失5平方公里,新修沼气池160口,完成场镇400米街道硬化,建设省道302线2公里路基工程。投资800万元的文博油路改建工程已于9月份正式启动,计划6月份铺油通车。文博油路的建成将为博树回族乡的经济腾飞注入新的活力。引进业主投资60万元接通到村广播电视光缆。对荒山地实施业主开发,引进资金50万元,建成页岩砖厂一座。但全乡仍有5个村的公路无法有效通行,1000余米场镇街道急需硬化。

全乡累计投入“普九”资金100万元,新建校舍3500平方米, 办学规模明显提高。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初保、传染病防控能力有所增强;计划生育率100%,实现了人口负增长。筹资60万元,贯通乡到村广播电视光缆传输,覆盖8个村,32个合作社。民政工作扎实有效,确保优抚、低保、定补的按时发放,特困户能得到及时救助。投资32万元架通了文博通讯光缆,现装机容量750部;投资80万元,建成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通讯塔。

博树回族乡境内回汉杂居,回族主要居住在团结村和清真村等五个村,全乡共建基层党组12个,其中农村支部8个,实有中共党员337人:其中女党员65、回族党员55人。全乡回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和睦相处,多年来未出现过民族之间的纠纷,团结一家,意气风发奔小康 。

座落在乡鼓锣半山腰的回民圣地——清真寺,古朴清幽,在青山绿树的掩映下,更显出庄严肃穆的气氛。该清真寺建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距今已有264年的历史。它是全乡回民的重要活动场所。每年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的开斋节,十二月十日的占尔邦节,三月十二月的圣纪节,由阿訇率领广大穆斯林同胞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有时宗教仪式完毕还要宰牛羊聚餐祝贺。

回族人视《古兰经》为“圣训”,这是他们的行为法则,他们有五大信仰(即信安拉、信天仙、信经典、信使者、信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讲究五功(即念、礼、斋、课、朝)。回族人特别讲究清洁卫生,如象上厕所不用便纸而用水洗,不吃死亡的动物,不吃动物的血等。回族人生活简朴清淡,不食猪肉,以牛羊肉类为主,清真食品成为特色产品。回族人个性耿直,“遇事让三分”是穆斯林人的优良传统,但若“让三分”而仍不领情,那就“舍命不让人”。

回族青年男女到婚嫁年龄后,先请介绍人(媒人)介绍,双方见面同意后就算订婚。到结婚前男方向女方下聘礼。回族人不崇拜佛,婚前不抽签算命、不合八字等,因为这被看作是对回族宗教信仰的亵渎。只有遵守这些的青年男女才能到清真寺举行婚礼。在清真寺举行婚礼,请阿訇作主婚人,阿訇念“伊扎木”(音)(相当于证婚词),有3——5人在场证婚就算正式结婚(当然,从法律上讲,到政府领取了结婚证才算正式结婚)。新婚夫妇不拜天地,只拜父母、拜“真主”,祈求“真主”认同他们是正式夫妻。婚礼完毕再迎亲到家。回族人的迎亲队伍不搞吹吹打打,不燃放鞭炮(他们认为是一种浪费)。打“柏树皮”火把(后来演变成马灯,意为男方是打着灯笼火把去接的女方)是回族人迎亲队伍中特别壮观的景象。迎亲打火把有“明灯高照”的意思,主张红红火火,认为黑灯瞎火是极不光彩的。

回族人丧葬讲究一切从简。他们主张“早死晚埋,晚死早埋”(早上死了下午埋葬,下午死了第二天早上埋葬),人死后不停放,不穿衣服,女裹42尺白布,男裹38尺白布,石料做棺材,无底,体现“人死入泥”、“入土为安”,念经人念《古兰经》中的相关部分,送亡人讲究“洗(亡人在入土前要找三人从头洗到脚,回族人叫洗迈体)、穿(给亡者穿上由老师傅当场撕扯的白布衣服)、贺(由念经人主持念经,后人跪着听经)、葬(亡者下葬),亡者安葬后一般由念经人每天早晨或下午给亡者念经(意为超度亡灵,颤悔亡者生前所做的错事),一直要念够四十天。

博树场上的回民风味浓厚的传统名特产品“伟子牛肉”、“云山风干牛肉”可以和阆中的“张飞干牛”、“华珍干牛肉”相媲美,干牛肉干而不硬,润而不软,红润鲜亮,味道鲜美,咸淡适宜,回味无究。“牛肉臊子面”热而不烫,温而不凉,麻辣鲜香,余味悠长,四季适宜,老少喜爱。每到年关节气,产品供不应求,深受顾客喜欢。回族特色食品油飨,用面粉、白糖、鸡蛋、芝麻、菜油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做成,经油炸后,外脆内酥,吃起来爽口舒心,风味独特,是回族人待客的神圣礼品,每逢丧、新年佳节之际,回族人就做油飨招待客人。

周边政府机关

博树乡人民政府 地址:南充市阆中市

周边行政地标

垭惮博树摘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

周边乡镇

博树回族乡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

周边村庄

跑道子村 地址:南充市阆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