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坪乡

谷坪乡 谷坪乡建制沿革 谷坪乡自然资源 谷坪乡行政区划 谷坪乡地理环境 谷坪乡社会事业 谷坪乡风景名胜 谷坪乡当地重要节日


谷坪乡位于 黔东南州 从江县西北部,距县城28公里,东接高增乡,西连下江、往洞两乡镇,南邻丙妹镇,北抵黎平县境的双江乡。乡政府驻谷坪乡谷洞村。下辖14个行政村(合并7个中心村),44个自然寨,77个村民小组,3199户,14311人,居住着侗、苗、壮等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97%。著名景点有银潭等。谷坪乡驻谷洞村,原名谷洞公社,于一九八一年地名普查时,根据国务院(1979)305号文件《国务院发布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和黔发(1980)19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补充规定》的有关规定,对谷洞公社这一名称更名为谷坪公社。国务院规定“全国县以上名称,一个地区内公社名称,一个县内生产大队名称不得重名”。因谷洞公社与麻江县的谷洞公社系重名,麻江县谷洞公社是黔桂铁路上的重镇,保留麻江县谷洞公社名称,更改从江县谷坪公社名称。谷坪乡名称之含义是:...

详情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所有乡中心区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介绍

谷坪乡位于 黔东南州 从江县西北部,距县城28公里,东接高增乡,西连下江、往洞两乡镇,南邻丙妹镇,北抵黎平县境的双江乡。乡政府驻谷坪乡谷洞村。下辖14个行政村(合并7个中心村),44个自然寨,77个村民小组,3199户,14311人,居住着侗、苗、壮等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97%。著名景点有银潭等。

谷坪乡驻谷洞村,原名谷洞公社,于一九八一年地名普查时,根据国务院(1979)305号文件《国务院发布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和黔发(1980)19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补充规定》的有关规定,对谷洞公社这一名称更名为谷坪公社。国务院规定“全国县以上名称,一个地区内公社名称,一个县内生产大队名称不得重名”。因谷洞公社与麻江县的谷洞公社系重名,麻江县谷洞公社是黔桂铁路上的重镇,保留麻江县谷洞公社名称,更改从江县谷坪公社名称。谷坪乡名称之含义是:该乡原来是由谷洞乡和高坪乡组成,而在这两乡中各取一字组成“谷坪”命名。

解放前,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九年,谷坪乡范围属大融乡,乡政府设在大融;一九五0年银潭乡与大融乡合并,乡驻大融,名为大融乡,谷坪乡范围属大融乡;解放初期仍属大融乡;一九五三年建政时,银潭、谷洞、高坪三地各建为一个乡;一九五七年上述三乡合并为银潭片;一九五八年属丙梅公社,划分为谷洞、高坪两个工区;一九六一年丙梅公社划小,建谷洞公社;一九八一年更名为谷坪公社;一九八四年八月改乡,称谷坪乡;一九九二年撤区并乡时建成现在的谷坪乡,辖14个村民委员会77个村民小组,2005年,撤村并村时,撤并成11个行政村,即:帮大、帮小并为帮土村,平一、平二并为平友,银上、银下并为银潭村。2014年合并成7个中心村,即:帮大、帮小并为帮土村,平一、平二并为平友村,谷洞、高余并为谷余村,银上、银下、高武并为银潭村,五一、弄盆并为弄伍村,高吊、山岗并为高岗村和留架村。

全乡国土面积为176.47平方公里,全乡耕地面积8039.5亩,其中稻田面积为753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0.6亩。年人均纯收入在2800元左右。土特产有木材、木耳、雪莲果、香糯等。森林覆盖面积62200亩左右,是县内林区之一,尚有宜林荒山40000多亩。境内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其中有宜林、果、竹、药材等经济作物。

林业谷坪乡的林业以杉、竹、阔叶树为主,是全县重点产林乡,过去,人们习惯种植杉树,林业生产以杉树为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谷坪乡林业发展成多种局面。除了传统种植杉树外,经济林生产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谷坪境内一些低海拔村寨,在四寨河两岸大量种植柑桔、橙类、密柚等果树。果树种植美化了环境,优化了生态,增加了人们收入。2005年以来,县林业部门在谷坪乡境内的宜林荒山上大量种植桉树,全乡种植桉要达6000亩。2005年,全乡森林覆盖率达76%。谷坪乡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美好。

旅游业这几年,谷坪乡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银潭村被列为全县三大民族旅游村寨之一。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原生的民风民俗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游客来到银潭,感受原始古朴的习俗、呼吸新鲜的空气、望着郁郁葱葱的红豆杉和鲜艳夺目的红豆不忍离去。旅游增加了人们收入,带动了周边村寨的发展。境内西部的山岗、高吊、留架等同样极富民族特色和旅游开发价值的村寨以银潭旅游为契机,努力向外宣传自己,等待游客光临。这些都是谷坪乡正待开发极富价值的旅游圣地。

1992年撤区并乡时辖谷洞村、银上村、银下村、高武村、高余村、留架村、 弄盆村、 山岗村、五一村、高吊村、帮大村、帮小村、平友一村、平友二村;

2005年撤村并村时,撤并成11个行政村,即:帮大、帮小并为帮土村,平一、平二并为平友,银上、银下并为银潭村;

2014年合并中心村时,帮大、帮小并为帮土村,平一、平二并为平友村,谷洞、高余并为谷余村,银上、银下、高武并为银潭村,五一、弄盆并为弄伍村,高吊、山岗并为高岗村和留架村。

人们居住在告岗山脉和山溪河谷之间。其地里特征是依山傍水,山谷起伏连绵,境内有谷洞小河,四寨河,南有都柳江,乡内各村的海拔、气温、雨量均有各异。侗、汉族多居于海拔225—450米之处,苗族多居于告岗山脉岭脊,海拔均在600—750米左右。全乡年平均气温18.3℃,元月平均气温7.6℃,七月平均气温27.6℃,元月和七月的平均气温相差20℃。年均降雨量1195毫米,无霜期320天。有发展农业、林业和亚热带作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是扶贫攻坚进入大会战的关键之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各族人民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年初既定经济发展思路,谷坪乡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围绕夯实基层、打牢基础,全面加强市政基础、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全乡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一、基础建设和农村路网建设明显改善。 一是完成乡党政政务服务中心大楼、财政分局办公楼、农业服务中心办公楼及公租房建设。 二是推进乡村公路建设,2015年集中精力打好公路建设攻坚战,着重改造“一轴两环两连接”交通路网建设,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已完成总投资约728万元的谷洞经平友至往洞则里14公里油路(差经过留架村寨中0.9公里)、总投资约672万元谷洞至帮土12公里水泥路;银上至高吊表里16.5公里总投资约924万元水泥路和观音山至高增付中22.2公里总投资约1243.2万元正在进行路面拓宽阶段;平友至高吊表里5.5公里总投资约50万元,到2017年我乡将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 三是实施完成1个30万元的乡级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和3个(留架、帮小、五一村)村级体育场所建设;完成2个村寨和5个村级校点人饮工程建设;完成帮土1200米农田灌溉渠道建设、中小学教师周转房、谷洞四桥、完成73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平友、留架、高首、岑响等村寨人蓄饮水工程。积极协助从江县供电局完成9000万元的农网改造,谷洞村60户棚户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正有序进行。

二是脱贫攻坚成效明显。认真实施精准扶贫措施,结对帮扶880户3966人的贫困户,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通过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9个贫困村各自情况,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帮扶计划。及时落实省、州、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党政班子、包片领导、驻村干部、村组干部进村入户,积极宣传“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全面开展摸底调查,精准识别搬迁对象。经调查统计,全乡“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对象506户223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0户807人;非贫困户326户1427人。整组搬迁4个组(领高、八甸、高首、留架七组),搬迁去向均为附近中心村,涉及147户699人;散户搬迁359户1535人。搬迁去向意愿到县城的177户,到园区的108户,到乡驻地的6户,到附近中心村的215户。

三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乡始终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在山上做文章,念好“山”字经,大力实施山地特色产业,已经完成了银潭村、五一村、弄盆村、谷洞村、留架村等263户600余亩墨科特种植;截止目前我乡已有40户享受微型企业创业政策,中共党员“金纽带”企业贷款有3户。

四是创新管理引向深入。坚持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民生改善的重点领域,通过积极对上争取、预算安排、整合专项资金等方式,加大投入扶持力度,教育、文体、计生、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加强劳务输出,强化就业培训,建立劳务输出和就业情况台账,建立乡村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建立科学、合理、有序、有效进行劳务输出和劳动就业。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乡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银潭侗寨 银潭村建在一个山谷里,站在半山腰上俯瞰银潭村,只见一条清澈小溪贯穿寨中,青山环抱,古树掩映,景色迷人,依山傍水而建的吊脚木屋簇拥,在一片青色的瓦檐之上两座宝顶彩楼在木屋中鹤立,那便是屹立于寨中的两座鼓楼,一座13层一座11层。这里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和保护完好的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达85%。是人类疲惫心灵最后的乐园,是人们采风度假旅游的胜地。

银潭位于从江县西北面,是谷坪乡的一个行政村,距乡政府驻地11公里,距县城16公里,海拔640米,居住着侗、苗两个民族。银下村辖2个自然寨(银潭下寨、彩塘),银下自然寨属纯侗族,即银潭原生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圣地之所在,8个村民小组,261户、总人口1209人。

自古以来,每当客人来到银潭,村民都要举行独特且隆重的迎宾仪式迎接客人的到来。热情好客的侗家人,常以其俗食――糯米饭、腌肉、腌鱼、红肉、牛瘪、羊瘪、烧鱼、鱼生、米酒、米炖菜等来款待客人,席间侗族姑娘常向客人唱歌敬酒,用歌声表达对客人的热情,让客人感受侗族的习俗。银潭传统的节日有侗年、三月的下谷节、四月的棉花节、六月敬牛节、七月七吃新节,古藏节(五年一次两头过)。

银潭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开发于2001年10月份。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胜利承办了两届“中国西部.从江 柑节”。游客来自法、美、英、日、韩、德、意、加拿大、新加坡等12个国家和地区,国内省市都有游客来过。

银潭旅游专线:寨门迎宾――鼓楼祭祀、民族文艺表演――慢游青石板步道――欣赏吊脚木楼、晾侗布、侗族服饰、银饰、刺绣――红豆杉下寄相思、荡秋千――欣赏大自然风采,感受大自然神奇――品尝侗族俗食(糯米饭、腌肉、腌鱼、红肉、牛瘪、羊瘪、烧鱼、鱼生、米酒、米炖菜)――“行歌坐月”(倾听温柔缠绵琵琶歌、牛腿琴歌)。

留架花桥 又名回龙桥,据说当时是为调节寨子前山与后山的龙脉矛盾,保证人们风调雨顺、安居乐业而建的风雨桥。该桥始建于道光丙戍年(即1826年),于道光辛丑年落成。横跨村南小溪上,上层为木质结构走道,为花桥,建有木柱梁瓦顶,成六角古塔状,下层由青石板、石灰砌成石拱桥。桥上绘有代表民族特征的各种图案,桥头的佛像及碑文是全寨人民求神拜佛、祈祷许愿的地方。于1980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留架村群众集资维修风雨桥。

高吊百鸟裙“百鸟裙”是以众多的鸟羽毛织成的裙,在高吊苗族人民的心中寓意着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关于它的来历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传说一个苗女与地主的儿子相爱,但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反对他们在一起,男子独自外出,打算有一番成就后便回来接苗女,一走就是很多年,苗女认为男子失信于她,终日郁郁寡欢,与鸟为伴,若干年后,便郁郁而终,家里人精心给她制作了一条百鸟裙作为寿衣。不久,该男子事业有成,回到家中得知与自己相爱的苗女已遽归道山的消息,哀叹不已。他始终接受不了苗女已经去世的消息,自己便独自一人到苗女墓前把苗女的坟墓挖开,美丽的苗女尸体竟然没有丝毫腐烂,男子低叹三声过后,苗女奇迹地复活。从此以后,百鸟裙在高吊苗族人民的心中寓意着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忌雷节 每次从新年农历正月初一起,以新雷声为起点往后推13日为节气。在这一天中男女均不得下水进田,不担肥料、鸡、鸭等家禽,祈祷一年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清明节 祖传“三月清明二月挂,二月清明三月挂”,布谷鸟叫吃黄米饭。黄糯米饭是用天然植物黄花捣烂,其花极香,浸泡于水,使水呈黄色,滤去杂质,放入糯米浸泡再用木蒸蒸制而成。

园秧节 清晨男人上坡看田,捉来泥鳅为节日主菜,晚上各家各户杀鸭备餐,又以一种天然树叶“美秧冬”捣碎制成的黑糯米饭,全家共吃。

六月六节 吃棕子、送媳妇,新旧情侣均送。早上男家煮一只熟鸭,另拿米酒一斤,托媒人送到女家,女方分别各收一半,余下转归男方。

撒向节 此节是专为辛勤耕作的老牛洗尘。谁家养黄牛的就以活肥公鸡一只,谁家养水牛的就以活肥鸭一只到牛圈门口宰杀,煮熟烧香,祈祷耕牛去劳消邪,除去一年疲劳,今日还有缘言:男婚女嫁今天者,百年恩爱,长命百岁。

吃新节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初七为当地的吃新节,初六吃鱼、初七杀牛。初七早上潘姓男女全部到吴家早餐,中午吴姓男女全到潘家午饭。祖传:古时吴、潘两公去外地买粮,吴公早到家,潘公晚到家,为纪念祖德特分先后进餐。此节在当地极为隆重,有吹芦笙、牛打架、荡秋千、对歌等。

牯藏节 每逢5年吃一次。全寨男人于清晨4点钟先将众人抽钱买来两角宽、四大圈明的牯子牛当场处死,神父施魔术引来妖怪与人共吃此牛肉。生吃部分,所余下分给每户一股,然后众人祈祷、祭拜、警告妖魔从即日起不可随入身后作恶,违者狗血淋头;活人从即日起一帆风顺,十全十美,百战百胜,万事如意。

周边中学

从江县谷坪中学 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谷洞四银线谷坪中学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谷洞四银线谷坪中学

周边出口

G321/从江(北)/谷坪出口 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

周边乡镇

谷坪乡 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

周边村庄

谷洞村 地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

银潭 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

帮土村 地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

当苟 地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