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坝镇

碑坝镇 碑坝镇历史 碑坝镇区划 碑坝镇概况


碑坝镇地处 南郑区境东南的大巴山-米仓山腹地,是红色 革命老区,辖区总面积462.15平方千米,总人口12269人(2017),普遍居住于碑坝河沿岸。镇辖区西与 四川南江接壤,南与四川省通江县毗邻,汉通路( 红军路)自北向南穿镇而过。碑坝是陕南和川东北边界重镇,是川陕革命老区重要组成部分,有战时碑坝至通江开辟的著名的“红色交通线”,境内广泛分布30多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标语等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开发原生资源。碑坝是川陕两省三县边贸经济发展的"金三角",地域辽阔,冬暖夏凉,山清水秀, 物 产 丰富,是特色资源开发的沃土。盛产 茶叶、 木耳、 香菇、 天麻、腊肉、巴山土蜂蜜、核桃、板栗、党参、大黄、当归、杜仲、枳壳等特色产品及药材。碑坝矿产资源蕴藏非常丰富, 铜、 铁、 铅、 锌等矿产已探明储量巨大,已有规模性开发。此外辖区内汉中黄玉(又称汉中香玉、金香玉)闻名遐迩,汉中玉...

详情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碑坝镇所有城乡结合区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碑坝镇介绍

碑坝镇地处 南郑区境东南的大巴山-米仓山腹地,是红色 革命老区,辖区总面积462.15平方千米,总人口12269人(2017),普遍居住于碑坝河沿岸。镇辖区西与 四川南江接壤,南与四川省通江县毗邻,汉通路( 红军路)自北向南穿镇而过。碑坝是陕南和川东北边界重镇,是川陕革命老区重要组成部分,有战时碑坝至通江开辟的著名的“红色交通线”,境内广泛分布30多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标语等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开发原生资源。

碑坝是川陕两省三县边贸经济发展的"金三角",地域辽阔,冬暖夏凉,山清水秀, 物 产 丰富,是特色资源开发的沃土。盛产 茶叶、 木耳、 香菇、 天麻、腊肉、巴山土蜂蜜、核桃、板栗、党参、大黄、当归、杜仲、枳壳等特色产品及药材。碑坝矿产资源蕴藏非常丰富, 铜、 铁、 铅、 锌等矿产已探明储量巨大,已有规模性开发。此外辖区内汉中黄玉(又称汉中香玉、金香玉)闻名遐迩,汉中玉是继和田玉、岫玉、 蓝田玉、独山玉之后又一难得的玉石种类,产地位于碑坝境内中部,潜力价值巨大,已进入陕西省重点文化开发项目。

碑坝原属四川省通江县。清代为四川保宁府通江县所辖的程家坝、碑坝场地。民国时期分属通江县涪阳区和平溪区管辖。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在碑坝建立川陕省红江县坝溪区苏维埃政府,辖今碑坝区的大部分。红军长征北上后,碑坝区又为通江县辖。新中国成立后,为通江县平溪区管辖。1952年,正式建立碑坝区,辖9乡。1954年底,划归南郑县。1958年底,为碑坝公社,1984年,公社该乡。1996年,碑坝乡和前进乡合并建碑坝镇。2011年7月,西河乡并入。

全镇辖碑坝社区、西河村、广家店村、梁堂村、南岔河村、茶园村、西江村、花园村、大竹村、韭菜岩村、大西坝村、四沟村、坝溪村、朱家坝村、松树庵村14个村委会。

碑坝镇位于东经107°08′,北纬32°36′。地处南郑区南部偏东,东部川陕交界的大巴山-米仓山腹地。东与西乡县大河坝镇、南郑区福成镇毗邻,西与四川省南江县沙坝乡接壤,南与四川省通江县诺水河镇、南江县汇滩乡相邻,北与本区小南海镇、法镇相邻。镇政府驻地碑坝社区,距县城89千米,距四川省通江县诺水河景区32千米。

碑坝辖区内为米仓山南坡,降水丰沛,碑坝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属嘉陵江水系。碑坝河河流落差较大,碧水幽峡,风光秀丽,水力资源蕴藏丰富。境内最高点位于与四川省南江县交界的铁船山,海拔2468米,也是南郑区境内最高峰。

周边中学

南郑区碑坝中学 地址:南郑区碑坝镇碑坝街川陕饭店西南处

周边乡镇

碑坝镇 地址:汉中市南郑区红军路

周边村庄

韭菜岩村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碑坝镇

石拱桥 地址:汉中市南郑区

周家坪 地址:汉中市南郑区

清坝 地址:汉中市南郑区

土地坝 地址:汉中市南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