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坪村

张坪村


张坪村,是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庄子乡下辖村。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庄子乡张坪村位置境域张坪,位于榆次城东南26公里的黄土丘陵区,黄彩梁西白线北侧1公里处。东临长凝镇杨庄,西毗神头、马兰,南连黄彩,北接长凝镇南蔺郊、鱼儿池。面积5.43平方公里。境内有土地等资源。村名由来其一,以姓氏和古遗址命名。在“废台”遗址上形成了一个以张姓为主的村庄,因“台”与“坪”意思相近,故定村名为“张坪村”。斗转星移,不知什么原因,此村张姓人氏早已在宋代以前消失,而后迁居的赵姓等不忘建村先人,一直未改村名。其二,有可能以人名命名。据明万历《榆次县志》记载:“废台,在张平村……。”“张平”系人名,西晋末流民首领,是十六国时期继冉闵之后的一位并州刺史,统领过很多坞壁。后演变为“张坪”。其三,传说早年村境内有个地区挖土削低...

详情

张坪村地名网_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庄子乡张坪村资料简介
  张坪村是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庄子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70220222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40702。张坪村与庄子村、南赵村、北赵村、榆城坪村、季麻村、紫坑村、六台村、山头村、马兰村、郝都村、井峪村、东墕村、牛村、杨方村、义井村、西墕村、上黄彩村、下黄彩村、桥头村、杨壁村、窑上村、西凹村、南头村、蒲池村、西赤土村、寨底村、东赤土村、怀元村、白田村、冯家局村、西河村、麻地沟村相邻。 还有30个地名与张坪村同名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庄子乡张坪村介绍

张坪村,是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庄子乡下辖村。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庄子乡张坪村

位置境域

张坪,位于榆次城东南26公里的黄土丘陵区,黄彩梁西白线北侧1公里处。东临长凝镇杨庄,西毗神头、马兰,南连黄彩,北接长凝镇南蔺郊、鱼儿池。面积5.43平方公里。境内有土地等资源。

村名由来

其一,以姓氏和古遗址命名。在“废台”遗址上形成了一个以张姓为主的村庄,因“台”与“坪”意思相近,故定村名为“张坪村”。斗转星移,不知什么原因,此村张姓人氏早已在宋代以前消失,而后迁居的赵姓等不忘建村先人,一直未改村名。

其二,有可能以人名命名。据明万历《榆次县志》记载:“废台,在张平村……。”“张平”系人名,西晋末流民首领,是十六国时期继冉闵之后的一位并州刺史,统领过很多坞壁。后演变为“张坪”。

其三,传说早年村境内有个地区挖土削低后,土地会自然升高成为平地,故得“长平”,后演变为“张坪”。这只是传说而已,无历史依据。

隶属沿革

明代以前,属思凤乡。明和清前期,属杨壁都,领都为南关二都。清嘉庆年间(1796~1820),属东南路。民国八年(1919),是第二区第二十二编村下黄彩附属村。抗日战争时期,属日伪政权管辖区。曾是榆次(路东)县政府公安局临时驻地。解放战争时期,属中共榆次路东县管辖区。1953年,属第二区上黄彩乡。1956年—2014年底,依次属黄彩乡、黄彩前进人民公社、黄彩人民公社、黄彩乡、庄子乡。

人口姓氏

1949年,全村人口约90户300人。1978年98户387人。2014年底,常住人口129户327人,户籍人口124户307人。户籍人口中,男157人,女150人;0—14岁31人,15—59岁193人,60—9岁64人,80—99岁19人。全部为汉族。

坐地户先有张姓,后以赵姓为主。传说宋朝时期,赵姓从洪洞大槐树迁居张坪村,成为四乡闻名的望族,至今18代,修有家谱。截至2014年底,按户主统计全村有5个姓氏:

赵(111),王(7),杨、安、成(2)。

历史大事

民国四年(1915)2月,张坪村初级小学成立。

民国三十四年(1945)11月23日,中共榆次(路东)县委在村召开减租减息动员会,减租、订约、保佃。12月,榆次路东民主县政府在村举行冬学义务教师集训,受训86人,开展新解放区冬学(民校)教育。

1968年,知识青年5人进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2年,架设电网全村通电。

1974年,村建水塔。

1975年,建磨坊,有磨面机1台,碾米机1台。

1976年,建砖厂。

2002年,开始退耕还林。

2003年,全村铺设吃水管网,自来水实现户户通。

2005年,修建公路1400米。

2011年,建大河水库水利项目,投资1万元。

2012年,开始实施吊炕取暖工程,惠及20户。

2014年,总投资7.5万元,实施省级“一村一品”项目,砖铺田间路。

同年,在村西交子坡、红头洼、正南坡进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共造地 300亩。

同年,实行乡村清洁工程,配备保洁、清运人员1人,清运车辆1辆。

古今人物

革命烈士名录

赵转子,1924年生,榆次独立营战士,1947年在河南汤阴县战斗中牺牲。

经济发展

1949年全村拥有耕地1900亩,1978年增加为2000亩,主要作物有玉米、谷子、豆类。到2014年,有耕地1859亩,粮食种植和林果业为其主导产业。其中,粮食作物1000亩,主要品种有玉米、谷子、豆类;蔬菜种植50亩;林果种植600亩,主要品种有红星、富士苹果。

2011年,赵引柱成立晋中张坪果树合作社。

公益事业

民国四年(1915)2月,成立村初级小学,在村内一座寺庙内,有学生24人。1952年,成立完全小学。1958年,成立扫盲班。1984年,将村委原大队库房修建为学校。1992年,在村口新建校舍。2006年,小学撤并至立坚小学。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村考取中专以上的学生有10人,本科以上的学生4人。

1974年,建村卫生室,医生赵贵林。2008年,村民入新型农民医疗合作保险。2011年,村民入新型农民合作养老保险。2014年,新农合参保率达98%,新农保参保率达98 %,60岁以上领取养老保险金78人。

1973年,通有线广播。2008年,建立文化大院,配套健身器材1套4件。

遗踪古迹

村境内除旧《榆次县志》记载的“废台”外,还曾有:安国寺(三进院)、山神庙、关帝庙、财神庙,以及和尚墓(墓葬上圆下方)等。

现残存一座乐亭。建于清代,戏台前仅留台口,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檐用四柱,明间移柱造,三架梁对三架梁构架,卷棚硬山顶,前檐斗拱三踩单昂,耍头雕为龙头。梁架上有残留彩绘,檐下保存有木雕券口、雀替。内三墙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三十三年(1907)太谷锦梨园唱戏时留的题记。

废台,清乾隆《榆次县志·古迹》记载:“废台,在县东五十里张平村。土地记云:冉闵为并州刺史(汉武帝时,全国分13州,设置刺史。后来,刺史权渐重,积久成制,成为行政长官。西汉末到东汉,刺史改称州牧,级别提高,成为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当置台壁以御秦寇”。《永乐大典》引《太原志》中有:“冉魏永兴元年(350),冉闵立也,并州尝徙治台壁焉,台壁即今张平村”的记载。以上史料之事发生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全国出现了南北分裂。南方是东晋王朝,北方则是许多政权迭立,即旧史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后赵政权中有一汉人将军,本姓冉,名闵,为后赵石虎时并州刺史。公元350年,冉闵在今张坪村建造台壁(属军事设施),用来抵御外敌入侵,还曾经想把刺史府迁往台壁。就在这一年,他发动政变,杀石鉴(后赵皇帝),自称皇帝,国号大魏。建国后的第三年,冉闵被兴起于东方的鲜卑人慕容格所擒,斩于龙城拮径山附近,葬于今北田镇张胡村,北方开始了前燕政权的统治。后来,冉闵所造的台壁废弃,人们称之为“废台”。

艺文语谚

张坪修路碑记

张坪,原名长坪,谋生宝地也。怀坐太行腹地,背靠涂河,面瞰群山。蔺相护佑,十里浅霜;麻活桥头,传奇留世;民风厚朴,温饱无忧;百代村民,安居乐业。惜古道五里许,九曲八弯,随高就低。雨则沟冲辙泥,雪则冰陡路滑,村民受制于斯久矣。

欣逢盛世,百业振兴,古道翻修,迫在眉睫。区、乡、村三级政要宁山岗、程完忠、赵有扣、毕顺年、宇文峥明、何永亮、赵肖波、马宏等心系村民,屡抵现场,筹谋调度,运筹帷幄;村中商富义士等怀荐大义,捐资捐物;武跃勇、王月生、赵吉志、赵引志等谋计安排,现场指挥;村民八十余户,三百余口,群情振奋,出钱、出力、出机具,历时两夏,耗资三十余万,终成长五里,宽丈余的水泥混凝土进村大道及长三里、宽八尺的红砖砌石入户便路。千年山路变坦途,百姓阴霾一旦除。因筹资建碑,以励后人。

(文章及照片摘自《榆次乡村简

周边村庄

张坪村 地址:晋中市榆次区

庄子村 地址:晋中市榆次区
晋中市榆次区

张村 地址:晋中市榆次区

张庄村 地址:晋中市榆次区

瓦子坪村 地址:晋中市榆次区

高坪村 地址:晋中市榆次区

张村 地址:晋中市介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