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虹佳园
周浦镇, 周浦镇建置沿革, 周浦镇地理环境, 周浦镇自然资源, 周浦镇行政区划, 周浦镇人口民族, 周浦镇经济, 周浦镇社会事业, 周浦镇交通, 周浦镇景点, 周浦镇著名人物
周浦镇,隶属 上海市 浦东新区,地处 浦东新区 西部, 黄浦江 东岸,是航运河网的中枢,内通钦塘内各地,外与 黄浦江 相接,是承接市区产业扩散的第一圈层,浦东十八镇,“周浦第一镇”,是“上海市一级卫生镇” 、 “上海市社区教育示范镇” 。周浦镇土地面积42.23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户籍人口7.1万,下辖13个街道,计228个社区。政府驻周浦镇年家浜路365号。 2010年,周浦镇完成三个产业总收入94.57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02亿元。著名景点有周浦八景、古捍海塘、严禁脚夫碑、浙江会馆。建置沿革 详情
周浦镇,隶属 上海市 浦东新区,地处 浦东新区 西部, 黄浦江 东岸,是航运河网的中枢,内通钦塘内各地,外与 黄浦江 相接,是承接市区产业扩散的第一圈层,浦东十八镇,“周浦第一镇”,是“上海市一级卫生镇” 、 “上海市社区教育示范镇” 。周浦镇土地面积42.23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户籍人口7.1万,下辖13个街道,计228个社区。政府驻周浦镇年家浜路365号。 2010年,周浦镇完成三个产业总收入94.57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02亿元。著名景点有周浦八景、古捍海塘、严禁脚夫碑、浙江会馆。
建置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
周浦镇地处黄浦江东岸, 浦东新区 南端, 南汇县 西北隅,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1°07’,东经121°35’。东端为牛桥村,与瓦屑镇红桥村接壤;西端为梅林村,与闵行区浦江镇相连,东西长6.90公里;北端为吴桥村,与康桥镇为邻;南端为沈西到渔台一线,与下沙镇以五灶港为界,南北长6.15公里。镇中心距上海市人民广场21公里,北离外环线为3公里,东至浦东国际机场25公里,东南到芦潮港深水码头50公里,距南汇县县城惠南镇27公里。 周浦镇地形
南汇县境域以其成陆先后形成地貌上的差异,基本上可分为老滨海平原区,早滨海平原区、中滨海平原区、新滨海平原区和潮坪区等5个区。 周浦镇属老滨海平原区,周浦镇地势较低,地面标高为吴淞零上4米左右。境内无山,地势平坦,从南向北稍有倾斜。最高为梅林、牛桥、渔潭3个村,标高为吴淞零上4米~4.50米,面积约8平方公里。最低为周南、里仁村的一部分,标高为吴淞零上3.50米~4米,面积约6.60平方公里。常年地下水位1.50米、冬季为1.80~2米,夏季为1.20~1.50米,每逢台风、暴雨、大潮汛,一部分低地、沟头田常遭水淹。气候
周浦镇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夏冬较长,春秋较短。据记载,光照较为充足,热量丰富,水分充沛,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周浦镇境域年平均气温为15.30°C,年际变化上下不超过1度。每年7月为最热,月平均气温27.80°C左右,极端最高温度出现在 民国 二十三年(1934年)7月12日,为40.20°C。每年1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7.50°C左右,有记录的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清 光绪 十八年十二月初二(1893年1月19日),为-12.10°C。冬天易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常出现低温寒潮。冷空气的侵袭,常使气温的年际变化波动较大,产生春寒与秋季降温偏早。一般初霜期为11月中旬,终霜期在4月中旬。境域平均年降雨量1120毫米,平均年降雨日141.30天。降雨5月、9月较多。冬季并不显得干旱。夏秋常受台风影响,台风暴雨较多。土壤
周浦镇境内由于成陆时间和位置的不同,各地的土壤性状略有差异。根据1981年南汇县土壤普查,境内存在2个土属、5个土种。即黄泥土属和潮泥土属,黄泥土属占大多数,潮泥土属占一小部分;5个土种是:潮黄泥土、沟干黄泥土、铁屑黄泥土、砂浆黄泥土和潮泥土。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家畜类:水牛、黄牛、奶牛、山羊、绵羊、猪、肉兔、长毛兔、猫、狗、马等。 家禽类:鸡、鸭、鹅、鱼鹰、肉鸽、鸵鸟等。 野兽类:黄鼠狼、鼠、铁鼠、刺猬、野兔、水獭、獾等。 野禽类:雁、雉(野鸡)、鹌鹑、翠鸟、野鸽、八哥、鹁鸪(花领)、布谷、野鸭、竹鸡、喜鹊、乌鸦、戴鸡、麻雀、燕子、相思鸟(小姐妹)、白头翁、画眉、绣眼(雪眼)、山和尚、荡雀(芦怪鸟)、啄木鸟、麦环、青藤紫、灵鸡、白灵、黄鹂、猫头鹰等。 水产类:鳊鱼、青鱼、鲫鱼、草鱼、鲤鱼、黄鳝、鳗鱼、黑鱼、鲈鱼、鲦鱼、白爬鱼、塘鲤鱼、钻鱼、非洲鲫、鳜鱼、黄椎、螃蟹、泥鳅、青蛙、蟾蜍、河虾、龙虾、蟛蜞、乌龟、甲鱼、河蚌、螺蛳、田螺等。 昆虫类:蜜蜂、胡蜂、蝴蝶、蜻蜓、蚱蜢、蝉、螳螂、蟋蟀、蜘蛛、萤火虫、畜蝇、苍蝇、蚊子、蚂蚁、蜗牛、树牛、蜈蚣、壁虎、蚯蚓、毛虫、香玄虫、蝼蛄、地老虎等。行政区划
2022年,周浦镇下辖向阳社区、东南社区、公元社区、中市社区、周东社区、澧溪社区、瓦屑社区、果园社区、汇丽社区、幸福社区、安居社区、欧风社区、汇腾社区、海达社区、横桥社区、丽都苑社区、中虹佳园社区、瑞阳苑社区、中城苑社区、安阁苑社区、小上海新城社区、康泰社区、欣逸社区、印象春城社区、南八灶社区、华庭社区、御沁园社区、华城社区、汇康社区、吉祥里社区、兴盛里社区、颐谷苑社区、昌盛里社区、平安里社区、九龙仓社区、中金海棠湾社区、健康里社区、祥和里社区、安康里社区、保利艾庐社区、繁荣馨苑社区、华盛里社区、三泰里社区、海棠名苑社区、姚桥村、牛桥村、周南村、沈西村、里仁村、棋杆村、瓦南村、红桥村、界浜村、北庄村,政府驻地周浦镇年家浜路365号。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周浦镇有人口6.8万人,计划生育率99.8%,人口出生率4.86‰,自然增长率0.97‰。截至2014年,周浦户籍人口7.1万,常住人口15.8万,加上流动人口达30万人。 截止2017年底,常住人口222762人。 民族 周浦镇是汉族聚居地区,解放前少数民族极少。周浦地区有少数民族有回族、 壮族 、满族、 朝鲜族 等。经济
综述
农业
2010年,周浦镇农业产值保持6500万元。食用农产品监管、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管理、不规范养殖整治、农业项目政府采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禁止露天桔杆焚烧等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种植业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周浦镇兴建盐场。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随着海岸线的东移,盐场废而农垦兴。至元代(1279年~1370年),原有盐场均改造为农田,发展种植业。以种植杂粮、棉花为主。至清末,随着河道疏浚,土壤改良,开始种植水稻,成为棉粮产区。但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制约,农业设施简陋,加之灾害频繁,故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 1949年后,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兴修水利,改良耕作制度,推广农业科技,革新生产技术,发展农业机械,增强农业抗灾能力,粮食、棉花、油菜产量不断提高。2001年,全镇种植业实现产值7175.90万元。 养殖业 周浦镇早在唐宋时期,畜禽饲养已经较为普遍。畜牧业以饲养母猪、肉猪为主。耕牛一般均由较富裕的农户饲养,主要用于耕作。个别农户饲养奶马,出售马奶。养羊、养兔的也不少,养鸡、养鸭更为普遍。凭借河多、水面多的有利条件,不少农户以捕捞野生鱼类为副业收入,农村宅河、池塘也有合股放养鱼的习惯。直至解放,周浦地区基本上是单家独户饲养,规模较小,发展不快。 1949年,特别是1958年属上海市管辖后,除保持解放前传统的家庭饲养业以外,还逐步兴办集体副业场。1958年,周浦人民公社建起畜牧场,发展集体养猪、养奶牛、养鸡等。1960年至1962年,建立起副业场124个,先后建立浦东鸡良种场、种畜场、种畜供精站,为农村提供良种畜禽。1978年后,周浦猪、禽、蛋及水产品有较大的增长。2001年,周浦镇上市生猪20 210头、肉鸡63.90万羽、肉鸭52.50万羽,上市鲜蛋1380吨、淡水水产品416吨(其中虾、蟹类23吨),牛奶产量78吨,饲养种鸡、种鸭1万多羽,哺出苗禽150万羽,养殖业产值达4 790.60万元。工业
周浦镇区工业兴起时间较早,解放前较为著名的工厂有:大中华火柴厂、茂新纱厂、建南印刷厂、中兴烟厂和福安烟厂等。解放后,工业进一步发展。据1985年统计,全镇已有各类工厂68家,其产品门类有机械制造、棉纺、毛纺、平板玻璃、塑料制品、化工制笔、光学仪器、装饰涂料、水泥制品、服装加工、建筑配件、家具灯具、食品加工、文具纸品等。其中镇办厂10家,年产值2818万元。 2010年,周浦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2009年相比增长20.3%,其中申茂电磁线厂、海尼药业等前20位企业合计完成产值约29.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6%。园区经济壮大提升,厂房出租率已达82%,瑞教实业、华联金泉、通用集团、人民电力、荟泉实业,万香日化等项目已竣工、投产。商业
社会事业
教育
卫生
文体
2010年,周浦镇成功举办了2010年首届“周浦杯”上海市乒乓裁判员混合团体乒乓球比赛、“精彩世博、美好生活”2010年上海市桃花节集邮展览等活动,极大丰富了我镇举办大型活动的经验。编排了《红梅家事》《耿头寻娘》《宗旨》《融入》《扎根》等一系列优秀节目,共参加区、市级大赛7次,获得各类奖项9个,其中浦东宣卷《桂花立规矩》通过层层选拔,代表上海市参加文化部最高奖项“群星奖”角逐。市政
2010年,周浦镇普通住宅天燃气配套改造工程已完成果园一村、周东一村、莲花公寓、康健小区、澧溪公寓、梓潼公寓、西大街,占总量的75%。公元新村天燃气管道铺设完毕,百花二区提前完成二次供水改造。针对西大街、外葡萄园、贤兴公寓、康沈路南段的积水问题和文化中心雨污水管道堵塞问题,进行了下水道改造,并对坑洼路面进行了修补。开通了社区巴士7路、8路线,并对停车场、办公室、厕所、站台、站杆、站牌和交通设施进行完善建设。社会保障
2010年,周浦镇新增就业岗位1227个,完成全年指标的64.57%。成功帮助43个组织创业,完成全年指标的54.43%。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扩覆征缴人数为10027人,完成全年指标的111.41%;城镇失业登记人数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我们举办了“2010年周浦镇春季用工招聘会”和“就业援助进家入户”专项活动,推介岗位1000余个,单位意向录用882人。农保、镇保、新农合工作有序开展。发放农村养老金262.38万元,办理镇保人员50人。新农合参保率100%,补偿11.5万人次,涉及资金471.3万元。交通
景点
古捍海塘著名人物
朱紫绶 (1875-1908)原名紫左,字襄廷,周浦人。清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未半年即弃职归里。曾任教于南汇芸香草堂,主张学以致用,筹款购中西书籍数万卷。朱紫绶藏书10万卷,借读于人。工诗,著有《墨稼庄吟草》和《寓园丛稿》等。 傅雷 (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现代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出生于下沙镇王楼村,自幼居住周浦镇北大街,求读于周浦镇小学。民国9年(1920年), 傅雷 考入上海南洋小学,民国10年(1921年)转至上海徐汇公学读初中。后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中。民国16年(1927年)冬,傅赴法留学。民国20年(1931年)秋返回祖国。民国23年(1934年)秋与叶常青合办《时事汇报》周刊,任总编辑。抗日战争期间,傅雷一面从事外国文学译著工作,一面积极参与各种抗日文艺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雷被推选为第一届、第二届全国文代会代表、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书记处书记等职,傅雷一生翻译外国文学名著33部,著译约500万字。 姚养怡 (1909-1992),字永年,号祖夔,周浦人。父早丧,家境贫寒。14岁赴沪谋生,嗜学,于古诗词深有造诣,为上海“乐天诗社”、“上海市地方史学研究会”会员,南社社员。生平创作古体诗词过1000首。搜集地方掌故不遗余力,其所辑《周浦小志》1949年钞本被上海博物馆收藏。编纂有《周浦南荫堂姚氏丛刊》《周浦姚氏家乘杂咏》。 冯婉卿 ,浦东人,清代著名的女诗人。周边住宅区 小区 房地产
桃园新城中虹佳园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瑞浦路287弄-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