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下村

小下村, 小下村村庄名片, 小下村人文自然, 小下村人物事件, 小下村特产展台


小下村隶属莱城区寨里镇,位于莱城西23公里,寨里西1公里,O九公路西侧,口(镇)姚(庄)公路南侧。据《刘氏谱》记载,刘姓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已有600余年历史。小下村隶属莱城区寨里镇,位于莱城西23公里,寨里西1公里,O九公路西侧,口(镇)姚(庄)公路南侧。据《刘氏谱》记载,刘姓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已有600余年历史。小下村民委员会辖小下和赵家庄两个自然村。赵家庄,相传明朝初年赵氏由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名村甩寒钻嚷赵家庄。据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小下隶属清西乡旧寨保;民国套纸享初属寨里区辖;1941年属莱芜县寨里区辖;1951年属水北区辖;1958年属寨里乡;同年10月成立寨里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称办事处;1985年又改为寨里镇。小下村民极富正义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保...

详情

小下村地名网_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小下村资料简介
  小下村是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11610720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116。小下村与寨西村、寨东村、寨南村、赵官庄村、魏王许村、边王许村、大高庄村、涝坡村、王大下村、刘大下村、王围子村、曹大下村、陈大下村、卞官庄村、公王庄村、前裴王村、后裴王村、前枯河村、后枯河村、郗鱼池村、大鱼池村、东鱼池村、戴鱼池村、宜山村、太平街村、韩王许村、周王许村、唐王许村、苏坡村、薛埠村、孔埠村、和平村、宋埠村、张埠村、北庵村、公家庄村、水北西村、水北东村、周家洼村、王家洼村、吴家洼村、燕家汶村、金井村、北峪村、贾家庄村、方家庄村、郝家沟村相邻。 还有3个地名与小下村同名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小下村介绍

小下村隶属莱城区寨里镇,位于莱城西23公里,寨里西1公里,O九公路西侧,口(镇)姚(庄)公路南侧。据《刘氏谱》记载,刘姓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已有600余年历史。

小下村隶属莱城区寨里镇,位于莱城西23公里,寨里西1公里,O九公路西侧,口(镇)姚(庄)公路南侧。据《刘氏谱》记载,刘姓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已有600余年历史。

小下村民委员会辖小下和赵家庄两个自然村。赵家庄,相传明朝初年赵氏由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名村甩寒钻嚷赵家庄。

据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小下隶属清西乡旧寨保;民国套纸享初属寨里区辖;1941年属莱芜县寨里区辖;1951年属水北区辖;1958年属寨里乡;同年10月成立寨里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称办事处;1985年又改为寨里镇。

小下村民极富正义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保证战争的胜利,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参军支前热潮。

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小下村有三次参军高潮,先后有65人参军,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部分热血男儿为国捐躯,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47年泰安军分区后方司令部设在小下,驻扎在财主刘增新旧宅内,政委林乎加亲自坐阵筹集支前物资。为保证前线的粮食物资供应,小下村民驼垫臭男女老少齐上阵,不仅完成了推米、磨面、摊煎饼、做军鞋、缝衣服,慰劳部队和伤病员的任务.还承担完成了将筹集到的大批物资运往 莱芜战役、 兖州战役、 济南战役前线的任务,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前线的有军级干部刘光明、大校军衔的刘沛等 。

小下地处平原,土地肥沃。但在民国时期,小下的农业并不发达。以玉米、谷子、高粱为主要种植作物,小麦很少。生产工具简陋,耕作方法原始,产量低下,大部分土地为财主所有,百姓所得无几,仅能糊口。解放后到1957年,小下人历经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小麦、玉米为小下人的主食作物,大麻、白菜、萝卜为 经济作物,产量均有较大提高,小下人的生活初步好转。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由于“共产主义风”、“大跃进”、“大炼钢铁”的影响,加上三年的自然灾害,小下的大片良田改种地瓜、萝卜、多穗高粱等。引进种植的多穗高粱,猪吃了痄毛,难以生长;鸡吃了不下蛋;人吃了干结,大便不下,坑苦了老百姓。农业发展严重失调,小下人的生活急剧下降。到70年代中期,小下的农业才逐步得以恢复,在“ 农业学大寨”,“深挖洞”“广积粮”口号的感召下,2000亩土地被整修为连片良田,新开河滩地60亩,打机井30眼,并配套使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每年向国家交售”忠”字粮近40万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只耻船炒,小下村全部更新了灌溉设备,又先后购置了“东方红”铁牛拖拉机两台,轮式大马力拖拉机两台,小拖协榆拉机5台。每个生产队均配有播种机、收割机、脱粒机若干台。耕、耩、锄、耙、灌全部机械化。在计划经济时期,小下人就有科学种田的意识,为图发展,小下人四处挂钩,跑化肥、购农药,尽量满足了种地需要。小下村曾成立科技队,即“五七红校”,定期聘请山东农学院教授来小下讲课,开设有《土壤结构》、《化肥的生产与使用》、《植物田间管理》、《植物栽培》、《病虫害防治》、《良种培育》等课程,为小下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1985年1月,张增江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这一时期,小下的粮食产量达亩产小麦1200斤、玉米1000斤,户户有余粮,村中年年有储备,并每年向国家出售“爱国粮”50多万斤,为当时寨里公社第一交粮大户,有“寨里第一粮仓”的美誉。同时期,小下人在西河开辟一林场,约60亩,百姓受益至今。在村南、村西各开辟一果园,面积约40亩。在村北修一养猪场,占地15亩,集繁殖、配种、育肥于一体,为小下人发展农副业起了一定作用。小下盛产大白菜,曾用地20亩建一菜市场,容全公社料钻立百姓来此卖菜,使用时间达10年之久,渗誉体规模较大,为全公社的大白菜销售,为完成计划需要起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单一粮食种植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农民的收入受到限制,“农民要想富得快,种姜、种蒜、种蔬菜”,这是小下人最早提出的口号。近十几年来,小下人利用当地的优势,全面调整了种植结构,年种生姜1500亩、大蒜1000亩,年产生姜600多万斤,大蒜300多万斤。同时,小下人还注重养殖业的发展,养猪农户有100多家,养鸡大户3家,养羊大户5家,所养小尾寒羊、波尔山羊市场前景特好,奶牛养殖户一家,所产鲜奶供不应求。农用物资专卖部、食品作坊、农机修理部、商店、菜店等遍及小下,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小下人逐年富裕起来 。

小下村人自古精明,经济意识强。早在明、清时代村中就多有石匠,采石于羊丘山,房前屋后,皆为作坊,主要加工石磨、墓碑、石狮、石马、门砧石等,其雕刻艺术,独具风格,闻名四乡。薛姓几家均建有弹棉花作坊,精拉细弹,其工艺他乡人所不能及。村中有柏籽作坊多处,利用当地资源,几经加工后,到外地换回钱、物,至今,村中还存有柏籽磨,柏籽杆等。前人的意识影响着后人,解放前,村中有油坊两处,约铺1处,铁、木业作坊10多处,土窑1处,但其发展冷落萧条。解放后至70年代,小下村经商的人,从事手工业的人逐年增多,但在那以粮为纲的年代,经商的人未能发家,手工业发展也相当缓慢。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下村的工副业才蓬勃兴起,小下村建有两座大型砖瓦场,一座锻造厂,一座木工综合加工厂,一处农机修配厂,均发展较快,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逢年过节小下人均可享受现金10元,这在其它村是没有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小下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小下村两委班子致力发展经济,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扶持,积极招商引资,小下村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现在小下村有姜蒜购销大户6家,年吞吐量近万吨;大小预制厂5处;大型砖瓦窑1处,其产品皆供不应求;锻造厂2个、冷藏厂、农副产品加工厂、带锯加工厂、蜂窝煤厂等十几家民营企业,均兴旺发达,从业人员达600多人。小下人在致富的道路上,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小下村先后被授予市《文明单位》,市级《个体私营经济专业村》、《市级小康村》、《市级先进文明村》、《市级先进党支部》等二十几个光荣称号 。

过去的小下村,留给人们的是一处处低矮、昏暗的住所和一条坎坷、狭窄的街道,这些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后,在村两委整体规划和积极引导下,小下村有600户人家的住宅逐步地由土木结构翻新为砖木结构的新瓦房,30余户盖起了二层楼,村里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新小学1处,幼儿园l处,敬老院1处。1996年,村里投资20万元,搬迁40余户,开通了东西大街,东起O九路,西接姚口路,村内路面长1000米,宽24米, 沥青路面。中心路两边均设计为商品户,村委积极扶持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一条经济带。中心路两端建有东西两门,铁柱,钢梁,结构合理,造型美观大方,上方均装饰有二龙戏珠,特聘名师制作,颇具气势,象征小下村的康乐与富庶。次年小下村又投资20万元,搬迁旧宅20余户,开通了南北大街,长500米,宽30米,沥青路面,是寨里镇环镇路的重要路段。两条大街在村中心交汇,东、西、南、北均装有豪华路灯。历经十几年,昔日道路狭窄曲折,住所参差零乱的小下村变成了宽敞、平坦、整洁、亮丽的不夜村 。

小下村人杰地灵,自古多出名人,据记载,贡生刘宗徽几经考试,官及四品,为人正派,执法严明,曾担任泰安州科举主考,为选拔当时国家栋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深受同僚赏识。为标榜其功名,翰林院嘉奖其扁额一块,上书“文秉社稷”。刘圣徽自幼习武,成人后,多行侠仗义,扶弱济贫,四乡邻里皆称其贤,同治八年考中武举,有一定业绩。为此,官府为其在宅旁树一旗杆,以示威武。现仅存旗杆台遗址。光绪初年,文士刘春徽、刘真徽均在本村成立私塾,为传播文化、培养人才做出了一定成绩 。

在缓慢的历史进程中,小下人始终没有忘记对文化的传承和对知识的渴求,在民国初,村人就不惜重金聘请3位名人为师,建立了初级小学,建国后建有兴国乡小学,到20世纪60年代,小下村的学校初具规模。1958年小下村曾成立“共产主义小学”。70年代村中办起了小学、初中为一体的学校,规模较大,质量较高。1980年初中联办,村中只留小学,1992年小学联办,村中只剩幼儿园,到1998年幼儿园联办,园址迁往寨里。2001年8月幼儿教师毕秀美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在原幼儿园的基础上,投资20000余元,建成寨里第一个民办幼儿园,设施先进齐全,方便了村民,被评为市级规范化幼儿园 。

建国后,小下村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近百名,“文革”前的有北京科技大的张振恒,曲师院的刘炳安,山大中文系的赵学力,北大的刘桂桓,长春地质学院的赵凤江,山工院的刘桂同等。赵学力花六年心血注释完毕《容斋随笔》,现即将付梓。1977年恢复高考后,小下村考人大学专科以上的学生,每年均有数十名 。

承前人之遗风,启后人之智慧,小下人的聪明才智使小下村经济繁荣,环境优美。走进小下,处处树成行,柳成荫,整洁卫生,秩序井然,百姓新房横成行,纵成排,更有“小康楼”镶嵌其中,人均住房面积可达50㎡,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上,家家装有住宅电话,每20人就有手机一部,每15人就有摩托车一辆,每100人拥有汽车一辆,小轿车也正在逐步进入部分家庭,家用电器在不断更新换代,呈现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小下人的生活如日中天,富裕、文明、康乐、规范的小下村已成了莱芜西北坡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眼下,小下人正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改革创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

小下村,因村小,曾名小庄,清嘉庆年间易名高小庄。相传一年大旱,数村民众联合到黑龙潭抬龙王,祈求降雨,返至该村时,巧逢小雨,村民皆大喜,为庆祝久旱得雨,故称小下 。

村西建有观音庙,占地约2亩。据史料记载,为明永乐年间所建。庙内有正殿、配殿、钟楼等建筑。正殿面向北,砖木结构,廊柱两根,高约3米,粗合围,红漆照人,殿内供有泥塑观音神像一尊,金童玉女在前,左右神仙伴之,个个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四壁有巨幅壁画,《南海诸神出游图》、《观世音面圣图》、《降魔图》等,画面清晰,气势恢宏。殿门外楹柱,上书右联为:“问观音为何倒座”;左联为:“因世人不肯回首”。配殿内供有土地爷,村人有丧事,均到此泼汤、送灵。钟楼在庙的西北角,高3米余,四柱擎顶,楼内铁钟重吨余,钟声浑厚,响震四野,村中若有大事,则撞其钟,村人闻钟声集合于此,开会、议事 。

观音庙古朴典雅,集能工巧匠之大成,为人们求福祈安之圣地,每逢初一、十五,善男信女多来此供奉,求观音大士普度众生,保佑平安。当地有“红长袍,蓝短袖,遮住了莱芜这一溜”的俚歌,足证实此地无大灾大难,风调雨顺,村民安居乐业,一派升平。此庙于1958年被毁 。

村北建有关帝庙,规模不大,占地半亩,正殿一间,建筑典雅别致,风格迥异,内塑关老爷神像一尊,左有关平,右有周仓。关老爷手持青龙偃月刀,活灵活现,煞是威武。殿内墙上有《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的巨幅壁画。殿外两根粗大的红漆楹柱,上书对联:“兄玄德弟翼德释孟德活捉庞德,生蒲州过徐州平冀州威震荆州。”横批为:“协天大帝。”据传是明代永乐年间,村人为抵抗外来骚扰祈求平安集资所建。逢年过节,殿前香火缭绕,四乡邻里均聚于此,祈福求祥,代代相传。该庙毁于1966年“ 文化大革命”中 。

赵家庄建有石庙子,于清顺治年间修建,当年为村内能工巧匠用六块巨石雕凿合缝而成,用料为大理石,做工精细,玲珑剔透,浑然一体。庙高两米,阔三米,大门内香炉后一石碑,上书一大“佑”字。后殿供奉的也是关老爷、关平和周仓。因本村多石匠,为祈求外出保平安,归来降吉祥而建造。村人信其灵验,所以逢年过节香火不断。此庙毁于1966年 。

一、烈士英名录

刘乐增  刘仲新  刘京新  刘春告  刘洪顺  刘汝功  刘汝海  赵学仓

刘洪进

二、历任村支书

1940年-1945年  村中刘京文,村东赵学功,村西刘之新

1945年-1947年  刘乐江

1947年-1949年  刘新武

1949年-1950年12月  刘新武

1951年-1952年  刘增元

1952年-1953年  刘洪义

1953年-1957年  赵西之

1958年-1961年  刘向荣

1962年-1976年  刘洪义

1976年-1985年  张增江

1985年-1987年  刘洪林

1987年-1990年  张增江

1990年-1991年  刘桂建

1991年-1995年  刘增亮

1995年-1998年  刘桂建

1998年-2000年  刘桂宪

2000年-  刘业贵

三、历任村主任

1939年4月-1944年12月   刘德茂(村长)

1944年12月-1945年12月  赵学德(村长)

1946年1月2月-   刘之新(村长)

1946年月-1947年8月  刘汝阶(村长)

1948年1月-1949年  刘振典(村长)

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刘洪义(村长)

1953年1月-12月   刘汝汉(村长)

1954年1月-1965年12月  刘洪琪(村长)

1966年5月-1968年7月   刘洪敏(大队长)

1968年8月-1976年10月  刘洪义(革委会主任兼核心小组组长)

1976年10月-1981年1月  张增江(革委会主任、管委会主任)

1981年1月-1984年12月  刘洪林

1985年1月-1991年   刘增亮

1991年-1995年   赵风勇

1996年-1998年   刘桂宪

1998年-   刘业贵

四、副县级及其以上干部

刘光明  副军级1997年病逝

刘 沛  师级

刘桂文  原莱芜市经贸委主任,莱芜市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正县级

刘洪友  副师级,已离休

赵 明  泰安市商业局副局长

刘增祥  泰安市劳动局局长

刘汝安  原莱芜市知识产权局局长

刘 涛  莱芜市地税局征收分局局长

刘桂同  原莱芜市经贸委总工程师,已离岗

五、副高级及其以上 专业技术人员

张振恒  高级工程师

赵学力  主任记者、主任编辑

赵凤江  高级工程师

刘桂传  副教授

刘德善  中学高级教师

刘兴善  中学高级教师

刘桂涛  高级政工师

刘建成  中学高级教师

张松茂  中学高级教师

刘海善  中学高级教师

刘增哲  中学高级教师

刘 华  副主任医师

刘丙峰  中学高级教师

六、小下“莱芜市锻造厂”

莱芜市锻造厂位于寨里西南角,小下村东200米处的原农具厂旧址。1991年建成,占地24亩,有高温反射炉6只,重型夹板锤6台,各类运输车辆6辆,拥有固定资产1500万元。有工人160名。主营锻压加工件,产品销往河北、青岛、北京、江苏、山西等地,年创产值2000万元,利税100余万元,并每年交镇提留16.5万元。该厂十分关注 社会福利事业,每年的救灾、救急、救伤等捐赠均在20万元以上。现任厂长吕桂亭。1999年锻造厂被莱芜市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00年被评为市“纳税模范”并奖轿车一辆,2001年被评为镇“模范纳税户”。眼下,又投资1000多万在小下村南、0九路旁,建起一占地20亩的新厂。十月份投入使用后,生产效率可成倍增长,其效益也会相当可观,必将为振兴小下经济作出重要贡献 。

七、经纬农副产品加工厂

经纬农副产品加工厂坐落于小下村北,环镇路旁,于1998年建厂,占地10亩,加工设备齐全,并配有运输车辆4台。固定资产120万元,厂长刘增国。该厂以加工出口生姜大蒜为主,年吞吐量3000吨以上,主要出口韩国、日本、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年创产值100万元以上,利税10万元以上,并向村缴纳提留2万元.该厂的建成,给本村的农副产品销售带来极大方便,也给本村剩余劳力带来就业机会。目前,该厂正谋划进一步扩大收购范围和加工规模,为振兴小下经济再创佳绩 。

八、鲁鑫锻造厂

鲁鑫锻造厂位于小下村东南角,0九路旁,占地5.5亩,1988年7月建厂,并投产使用,拥有固定资产500万元,厂长刘桂峰。鲁鑫锻造厂主营锻造加工件,其产品销往河北、江苏、青岛、淄博等地,年产值可达200万元,利税十多万元,每年向村缴纳提留5万元以上。2001年被评为“先进私营企业”。现在,鲁鑫锻造厂在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

九、刘雷冷藏厂

刘雷冷藏厂位于村南,0九路、环镇路交叉口,占地5亩,建有恒温库3栋,总容量可达4500m³,加工厂房800㎡,拥有固定资产600万元。厂长刘雷。刘雷冷藏厂集收购、加工、冷藏为一体,出口蒜苔、大蒜、牛蒡于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年吞吐量可达3000吨以上,创利税十多万元,并向村交纳提留2万元 。

十、丙军农副产品加工厂

修建中的丙军农副产品加工厂在村北、环镇路旁,占地8亩。投产后,以加工、出口生姜、大蒜为主,年加工、出口能力可达千吨以上安置剩余劳力百余人。年底可投产使用 。

十一、其晶农副产品加工厂

其晶农副产品加工厂是小下村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是王大下村民赵其晶在小下村两委的大力协助下,于1993年在0九公路与村东大街交汇处投资300余万元所建,占地3亩,厂房1千余平方米,拥有现代化大型洗姜机一台,运输车辆5部。年加工出口生姜大蒜3千余吨,产品销往美国、日本、朝鲜、韩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年创外汇10万美元,利税15万元人民币,上交村提留2万余元,安排剩余劳动力150余人。近期该厂与村两委协商,生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也将会为村民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 。

小下村地处平原,耕地2743亩,盛产生姜、大蒜。

周边

小下河村役冉迪退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小学

莱芜区方下镇石泉小学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村庄

小下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小下河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济南市莱芜区

崖下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小山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小楼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