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村

宜山村, 宜山村历史记载, 宜山村地理位置, 宜山村地灵人杰


宜山村隶属莱芜区寨里镇,位于 济南市 莱芜区西部,距镇政府驻地1公里。东靠白龙河,隔河相对是寨里西村,西依黑龙河,与寨里镇苏坡村隔河相望,北靠公王庄村,南跨河为赵官庄村。地处平原,耕地2235亩,人口2317人。宜山村,据《炳灵宫》碑文记载:唐朝时称禹州城,后改称小裴村,因三面临河,地势低洼,常遭水灾,相传清朝初期一风水先生说,要避水患,宜起山名,故称宜山。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旧寨保·宜山。”《寨里社志》载,民国初期至1945年10月为八区(寨里区);1945年至1950年归属十四区(水北区)的寨里乡;1951年至1954年归属十四区(张里区)的寨里乡;1945年5月又重归十四区(水格罪少北区)的寨里乡;1956年归属十四区(水北区)的公王乡;1958年归属寨里乡;1958年10月撤乡建社,归属寨里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为办事处;1985年8月又...

详情

宜山村地名网_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宜山村资料简介
  宜山村是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1610722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116。宜山村与寨西村、寨东村、寨南村、小下村、赵官庄村、魏王许村、边王许村、大高庄村、涝坡村、王大下村、刘大下村、王围子村、曹大下村、陈大下村、卞官庄村、公王庄村、前裴王村、后裴王村、前枯河村、后枯河村、郗鱼池村、大鱼池村、东鱼池村、戴鱼池村、太平街村、韩王许村、周王许村、唐王许村、苏坡村、薛埠村、孔埠村、和平村、宋埠村、张埠村、北庵村、公家庄村、水北西村、水北东村、周家洼村、王家洼村、吴家洼村、燕家汶村、金井村、北峪村、贾家庄村、方家庄村、郝家沟村相邻。 还有3个地名与宜山村同名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宜山村介绍

宜山村隶属莱芜区寨里镇,位于 济南市 莱芜区西部,距镇政府驻地1公里。东靠白龙河,隔河相对是寨里西村,西依黑龙河,与寨里镇苏坡村隔河相望,北靠公王庄村,南跨河为赵官庄村。地处平原,耕地2235亩,人口2317人。

宜山村,据《炳灵宫》碑文记载:唐朝时称禹州城,后改称小裴村,因三面临河,地势低洼,常遭水灾,相传清朝初期一风水先生说,要避水患,宜起山名,故称宜山。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旧寨保·宜山。”《寨里社志》载,民国初期至1945年10月为八区(寨里区);1945年至1950年归属十四区(水北区)的寨里乡;1951年至1954年归属十四区(张里区)的寨里乡;1945年5月又重归十四区(水格罪少北区)的寨里乡;1956年归属十四区(水北区)的公王乡;1958年归属寨里乡;1958年10月撤乡建社,归属寨里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为办事处;1985年8月又改为镇。

最初,王、汪两姓居多。今全村共有14姓,苏、王为两大姓。居民多为明洪武初年由山西洪洞县或冀州迁此。

宜山村历史悠久,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村西北250米处的黑龙河畔古冶铁遗址,是著名的唐代奔桨巩十八冶之一。

炳灵宫位于宜山村的西部,原有一院占地四亩,分前后两宫,前为炳灵宫,后为后清宫,均为雕梁画栋、红墙黄瓦古估拳雄牛典建筑。院内古树参天,碑石林立。据碑文记载:炳灵宫始建于唐朝肃宗年间(公元756年),并有泰山东、西七十五华里处各建有此宫之说。还有“禹州城,小裴村”字样。慨蒸宫正面一幅巨匾,上写着“炳灵宫”三个大字,苍劲有力,雄浑典雅。正梁上刻有两大巨龙,腾空跃起,煞是威风。宫内主要神像一炳灵,他的原名黄天化,两边各有四大护法,称为“八大金刚”。庙内文饰形象逼真,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为天宫,玉皇大帝居其中,由雷公、电母、风神娘子、雨神童子等护卫着;中层在山水之间,隐蔽着狼虎豹等野兽;下层在一条金灿灿的大道上,炳灵坐着八抬大轿,由一队人马护卫着出京。整个泥塑群,形态各异,文饰栩栩如生,可谓泥塑珍品。可惜这些古迹在1940年被日本鬼子一火焚之,现已荡然无存。

镇武庙建于元朝,坐落在村中央,在十字路的西北角,面南而居。立于一个3米见方的平台上。平台全用石头砌成,正南面用石条砌成12层台阶,两边用青石板镶嵌台阶的是斜坡,成了顽童的滑梯。整座建筑全用红砖黄瓦构成,高脊挑檐,轩敞气派。平台左边立一石碑,庙的左前方有一三搂粗、约十几米高的古槐树,树干底部有一高2米左右的树洞。如遇雨天,二人可以在内躲雨,枝叶繁茂,树冠庞大,栖息着各种鸟类。树下是用青石板砌成的半圆形围栏,上面光滑如镜,成为夏日人们消遣纳凉的好去处。因而这里异常热闹,打拳的、卖艺的、摆摊的、说书的……多会于此。庙的西南方,有一块无字碑。创立年代已无法考证,人称:“秦始皇”碑。古槐树大炼钢铁时被伐,庙也随之毁坏。

居于村东的观音庙、白衣庙一院坐落前后。据碑记载,建于清嘉庆年间,占地2亩有余。东门处路南便是两庙,红墙围庙,正北门13层台阶。两旁巨型条石镶嵌,大门两边各有谜艰牛两人合搂粗的槐树,显得十分壮观。沿台阶直上便是观音庙,南海观音像立于三间大厅的中央。北方墙壁上裱画着《三国》人物和《二十四孝图》及花草鸟兽。出观音庙门向东顺其山墙向南有3米左右的通向白衣庙的砖铺路,这里有朝东的小门,进去便是白衣庙。庙门有台阶五层,门两旁各有大槐树一棵。其间石碑两座分列两边,布局与观音庙相仿,只不过壁画是送子送孙之类的,真可谓布局严谨,美丽壮观。正对北门便是月牙池,它分大小两池只承乎套,大池长7米、宽4米,小池长1.5米左右、宽有0.7米。大小两池南北相隔2米之多,整体看上去酷似待发的弓箭。传说这样可以免去宜山的不祥之灾。月牙池向东便是若干石板砌成的通向河道的石路。路约4米宽,两旁是高l米、宽0.7米的石墙,北石墙外是一行柏树。南石墙外是一行国槐。河里哗哗流水,上面绿树成荫,煞是好看。月牙池、观音庙、白衣庙,在文革时已拆除。

20世纪70年代初,一村民在建房挖栏池时,曾挖出铁制手铐、脚镣等刑具。l962年地质队在村南探矿时,在地下30多米处,勘察出船板、蛤蜊,据考古学家推测,当时此处是一片湖泊。

宜山村的文物古迹在莱芜西北乡是首屈一指的。除此之外,还有坐落村中的关公庙、龙王庙、村西的土地庙等嚷良汽,为古老的宜山又增加了一份色彩,构成了一道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的古建筑群。建筑工艺精美之极,雕刻砌凿具有独到之处。

宜山村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是羊丘山的东麓,黑、白龙河两河的交汇点。三面环河,周围地势低洼,欲进村,从四面均须爬坡。故有“推着车子上宜山,不上崖头是神仙”之说。

建国前,宜山村只有一条东西大街,长约500米、宽5米;南北路8条,4个大车门(赵、陈、马、毕四家),1989年实行新村规划,已基本完成。现有“四横五纵”(东西街四条:月牙街、大桥街、学校街、和平街;南北路五条:白龙路、向阳路、文化路、商业路、凤凰路)。1996-1997年,村投资70多万元,把长800米、宽14米的凤凰路、白龙路进行硬化,并沿街建起购销服务房。两条街上,天天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寨金路从村前通过,两边已建起高标准商业楼十几座,商场、饭店、车行、修理部,应有尽有。

宜山村的土地较为宽阔,只有村东和村西少最的黄土地,其余均为洼地,占总地面积的70%。特别是村南是一片盐碱涝洼地“春冬白茫茫,夏秋水汪汪”,只能种植高粱,大豆等作物,亩产仅百来斤。真是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就是不能长庄稼,故有“收了宜山洼,神鬼都害怕”之说。1957年,一场洪水,河坝被冲毁,整个田野一片汪洋。洪水过后,淤沙满坡,平均淤沙达40厘米厚,一冬一春,全村老幼齐上阵,除沙改良田,修筑堤坝13华里,植树万余株。1962年公社领导实地考察,进行挖沟排涝,引河灌溉,初步形成了遇涝能排,遇旱能灌的合理体系。从1973年至1976年进行 农田基本建设,把昔日盐碱洼地进行了统一调整。划方,修路,压沙改良田,总投工15万个,投资120万元,改良千亩涝洼地,修高标准生产路15华里,打机井45眼,修防渗渠2.5万米,使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稳产高产田。

宜山村地灵人杰。前清时就出过四名秀才:赵金兰、马学经、马学论、毕德方,一名廪生王绥之。据说王绥之在莱芜较有名气,威望甚高。宜山村从1938年就建立了地下党组织,是我党的重要革命根据地,八路军廖容标部(四支队)常住该村。在党的培养下,一批热血青年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陈芳圃、李灿忠等18名男儿为人民血沃中华,苏中玉、苏西桂、苏东、陈炳义等同志,在枪林弹雨中成长为省厅级干部。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一批又一批的青年逐步走上领导岗位。毕岩海、毕玉奎等同志成为县级干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大批冒尖户、科技带头人、购销大户脱颖而出,李胜传、贾桂芳、陈西华、陈丙坤、苏金水、苏汝银、苏庆章、马兴文、孙秀海等,他们为宜山的发展,为宜山的振兴,立下了功劳。

宜山村人勤劳敦厚,崇尚知识,教育发达。“五四”后最早成立的初级小学,设在炳灵宫之后的后清官内,首任教师王培之、王立凤等,共有50余名学生,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班级。开设修身、国文、算术、练字,倡行新文化。现村中仍设宜山村小学、幼儿园。自1969年至2000年先后三次对学校进行整修、扩建,总投资近50万元,投工4万个,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育人环境,教育教学质量在全镇名列榜首。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村中共考取大中专学生130余名,其中1名博士马兴祥,1名硕士生王风玉。1985年投资5万元,建起莱芜市级示范性园所,为学龄儿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娱乐环境。

宜山人崇尚文化,名人辈出。45集电视连续剧《年轮》中“刘振兴”的扮演者——王凤滨,就是宜山村人。曾在《西安事变》、《曹植》等十几部话剧中扮演一系列角色。在《初恋,我们不懂爱情》、《生活的花环》等几部电视剧中都是主要角色。

宜山村是块英雄的土地,早在1938年就建立了地下党组织,称为该村的第一个党支部。当时共有27名党员,2002年8月已发展到70多名党员。1939年“警备一旅智歼红会”,战场就在宜山村王家林中,当场打死硬拳道宫长,活捉了道徒姚洪科等。1939年春组织13人的抗日游击小组,组长:王丙生、苏西禄。1939年10月,日伪军由莱城出动来寨里一带扫荡,来到寨里村西苏家林附近,向该村方向开枪开炮,我村游击小组,配合四支队某连进行反击,游击小组用土炮、抬杆向敌人射击,打死两人,打伤五人,敌人见势不妙,掉头逃窜,组员苏庆富因放抬杆受伤,但取得了反扫荡的第一个胜利。

1939年至1943年间,日本鬼子多次来该村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打死村民7人(其中两名妇女)。最严重的是1939年4月24日,日本鬼子来宜山扫荡时,抢去马一匹、骡子一匹、驴十一头、牛二头、衣服100余件。1943年3月间,日伪军到村南蝎虎台,苏中德被敌人当场打死,苏建三被打伤。

1942年2月,日伪军来宜山村,由于叛徒的出卖,抓去共产党员、群众共13人,敌人刑讯逼供,严刑拷打,他们宁死不屈,拒不说出地下党组织的秘密。敌人最后用烧红的火棍烙,姜文斗被当场打死,王作元被打得死去活来,成了残废,但他们还是闭口不言。敌人无计可施,最后放人。从此,党组织被破坏。1942年秋,村支部副书记李灿忠不幸被捕,在白龙河边被敌人用刺刀活活刺死。

1942年4月,日伪军来该村安了据点,在炳灵宫修炮楼一座,平房10余间,周围挖战壕,杀大小树200余棵,枣树基本杀光。寨里人苏亦奎为伪军队长,他们贪婪地向村民要钱要粮,毒打群众,敲诈民财不计其数。1944年被八路军和区中队将该村的据点摧毁,日伪军全部被消灭。

1946年大动参,该村村民踊跃报名参军,父送子,妻送郎,共有25名男儿参军,两名壮烈牺牲。

莱芜战役中,该村积极支前,组织担架40副,人员84人,小车60辆,人员124人,并抽调民兵12人参战,民兵连长陈连圃带队,配合部队杀敌。妇女推米磨面,做军鞋支援前线。

在济南、 淮海战役中,从该村抽调大批民兵参战,毕维庚等三人参加了子弟兵团,同时抽调长备夫30人(时间三个月),苏庆桂、苏西祥带队,随军南下,途中民夫赵汝元、崔林吉牺牲。宜山虽三面临河,但交通便利,河桥齐全。早在1962年就在白龙河上修建一座长70余米,宽3米的水漫桥,是莱芜市西北乡的交通要道。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1991年通过集资形式,在原桥下200米处,又建起一座长近80米,宽8米的漫水桥,方便了所有行人。1993年秋,寨金路通过宜山,又架起了一座标准较高的宜山桥,1995年12月与戴鱼池合资在黑龙河上共同修建一座凤凰桥。东西南北都架通了致富的金桥。共有8条生产路,纵横交错。东连“09”国道,南接姚口路,“寨金”路从村前通过,农用物资运得进,农副产品拉得出,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大发展。

宜山村在改造自然面貌的同时,注意改善村民的生活。村里架起电线,接上电,村民用上了电灯、电磨,宜山村早已成电话村,电话人户率达到70%,1998年12月安装了有线电视,都换 “上了大彩电,50%的农户配备了音响、VCD等。宜山村多次被评为莱城区和寨里镇的“文明村”。

宜山村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两千多村民正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描绘着宜山的锦绣蓝图,正以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更大的凝聚力、创造力向21世纪飞跃前进,宜山村会更加美好。

周边

山直膪村螗宜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村庄

宜山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三山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前裴王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S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