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杨格庄村

东杨格庄村


东杨格庄 位于盘石店镇政府驻地西部。三面环山,西南与虎山村隔河相望。隶属盘石店镇,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距市政府驻地17.5公里。明 万历年间(1573-1619年),于、杜两姓建村。因建村处有杨树林,故命村名杨格庄。后赵姓从即墨迁入,陈、陶两姓从莱阳迁来。清 雍正年间(1723-1735年),薛姓从大庄村、董姓从大柴村迁入。清末,胡姓从龙塘埠村、牟姓从栖霞迁入,后又有刘、黄、王姓等相继自外地迁来居住。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且处重名村之东,故改称东杨格庄。全村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3.33公顷,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苹果、蔬菜等。2002年,全村有260户,744人。有牟、刘、薛、董、杜、邵、黄、王等8姓。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34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6.2万元。2002年,农村经...

详情

东杨格庄村地名网_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盘石店镇东杨格庄村资料简介
  东杨格庄村是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盘石店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68710323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687。东杨格庄村与盘石店村、潘家沟村、仙人盆村、东庵村、薛家村、野口村、北鲁家村、嘴子后村、栾家疃村、金银崮村、柴岚崮村、桃李村、周家沟村、潘家庄村、霞石村、嘴子前村、缪家村、井家沟村、大庄村、龙头村、大榆村、小柴村、下垒子村、朱兰夼村、大柴村、望山村、徐家泊村、马格庄村、松岩庄村、炭岚村、周家村、上垒子村、南鲁家村、于家河村、北山后村、小榆村、崖下村、东姜家庄村、平岚村、虎山村相邻。 还有4个地名与东杨格庄村同名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盘石店镇东杨格庄村介绍

东杨格庄 位于盘石店镇政府驻地西部。三面环山,西南与虎山村隔河相望。隶属盘石店镇,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距市政府驻地17.5公里。明 万历年间(1573-1619年),于、杜两姓建村。因建村处有杨树林,故命村名杨格庄。后赵姓从即墨迁入,陈、陶两姓从莱阳迁来。清 雍正年间(1723-1735年),薛姓从大庄村、董姓从大柴村迁入。清末,胡姓从龙塘埠村、牟姓从栖霞迁入,后又有刘、黄、王姓等相继自外地迁来居住。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且处重名村之东,故改称东杨格庄。

全村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3.33公顷,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260户,744人。有牟、刘、薛、董、杜、邵、黄、王等8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34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6.2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34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60%、10%、30%,人均收入3162元。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30公斤,总产18.2万公斤。1983年,亩产460公斤,总产39.2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669公斤,总产55.2万公斤。

1986年后,逐步扩大果园面积。2000年,有果园40公顷,收入60余万元;全村农业收入20万元,林业收入10万元,畜牧收入80万元。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32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33万元,畜牧业收入185万元,林业收入2万元。

第二产业1983年,村集体建起面粉厂。1987年,建起添加剂厂。后又成立羊毛衫厂。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86人,收入54万元。

第三产业1951年,村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后又办起了小规模粉坊3座,油坊1座,收入微薄。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勾花、修理业和商店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98人,收入160万元,其中服务业收入54万元,商饮业收入106万元。

文教科技1942年,成立杨格庄小学。1970年,投资13万元,建小学教室15间,教学用具配套齐全。自建国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45人。村党支部重视科技教育,经常聘请专家来村讲课指导,并派人外出学习,提高了村民的科技素质。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只能半糠半菜度日。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收入不断增加。2002年,全村有运输车辆110辆、摩托车70辆、电话170部、彩电150台、电冰箱50台,村集体有推土机1台、拖拉机1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齐,住房破烂不堪,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1983年以来,全村建房实行统一规划,划出新房区2公顷,建房320间,面积达8000平方米。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

集体福利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福利不断提高。1970年,村成立合作医疗站,村民平常用药集体报销50%,重病住院的医药费报销70%。1978年,村集体投资3.5万元,自行发电照明,结束了煤油灯时代。1982年,购置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1992年,投资7.6万元,修建蓄水池,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同年,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村民,负担20%的保金;对年满70岁的老人,免去一切提留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