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林村
桃林村 桃林村概况 桃林村社会进步
桃林村地处东经120°56′、北纬36°39′。位于海阳市西南部,东与前黄塘村接壤,南与鲁岛村相邻,西北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隶属行村镇。 全村辖区总面积9.22平方公里。地形北高南低,北依黑牛山,南濒黄海。耕地面积342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桑树等。浅海滩涂133公顷,主要养殖对虾、虫益蛏等。 2002年,全村1010户,3007人,有于、张、李、刘、王、隋、苏、孙、徐、项、黄、由、陈、赵等14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于姓。据于氏族谱载,元元统二年(1334年),都元帅于遵道从莱阳迁来,建村于桃树和梨树林附近,故命名桃梨村,后演变成桃林村。另一说为因建村处桃树成林而得名。1947年,桃林村分为桃西、桃南、桃北三个行政村。1956年合并为一个行政村。 桃林村文教科技清末、民初时,本村设映雪书房,于墨斋执教。1944年,成立...
详情桃林村地处东经120°56′、北纬36°39′。位于海阳市西南部,东与前黄塘村接壤,南与鲁岛村相邻,西北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隶属行村镇。 全村辖区总面积9.22平方公里。地形北高南低,北依黑牛山,南濒黄海。耕地面积342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桑树等。浅海滩涂133公顷,主要养殖对虾、虫益蛏等。 2002年,全村1010户,3007人,有于、张、李、刘、王、隋、苏、孙、徐、项、黄、由、陈、赵等14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于姓。
据于氏族谱载,元元统二年(1334年),都元帅于遵道从莱阳迁来,建村于桃树和梨树林附近,故命名桃梨村,后演变成桃林村。另一说为因建村处桃树成林而得名。1947年,桃林村分为桃西、桃南、桃北三个行政村。1956年合并为一个行政村。 桃林村
文教科技清末、民初时,本村设映雪书房,于墨斋执教。1944年,成立了桃林小学,由县抗日民主政府派姜鸿渠、赵文舟、姜洪秀等任教。1948年,成立了桃林完小,在校学生200余人。1969年,桃林完小改为联办中学,内设小学部。1977年,为更好地发展教育事业,在村北新建校舍67间,占地面积19486平方米,建筑面积13327平方米,运动场占地面积5710平方米,购置教学仪器1229件。之后,学校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1978年以来,先后有12名教师被评为县优秀教师,5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学校曾5次被烟台市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1995年,幼儿园被烟台市教委评为“烟台市一类幼儿园”。自建国到2002年,有120人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有1人获得博士学位,有6人获得硕士学位。 人民生活解放前,人民生活极其贫苦,常年人均粮食仅在100公斤左右,吃的是半年糠菜半年粮。不少人衣不遮体,食不饱腹,靠扛活、讨饭维生。建国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1500元,有运输车辆20辆,农用拖拉机500辆,摩托车200辆,电话600部,彩电900台,电冰箱36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多数是“一把泥”建筑,碎石砌墙,低矮狭小。1992年,为改变村貌,清洁环境,村统一规划街道、房屋建设,浆砌西大街800米。1994年,又整修浆砌东大街500米。2000年,修进村路1300米。村民建房进深由过去5米改为6米,并且白墙红瓦,玻璃门窗,既宽敞又亮堂。1995-2000年,全村新建标准住房700幢。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平方米。 集体福利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73年,村建立了合作医疗站。1979年,村投资5.3万元,架设高压线,修建配电室,全村用上了照明电。1993年,投资7.86万元,增建了1处配电室,满足了村办工业用电。1979年,购买16毫米移动式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同年,购买了1台21英寸彩色电视机,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1994年,投资18万元,安装了闭路电视,进一步活跃农村文化生活。1989年,投资6.2万元修建了封闭蓄水池,引水进村。1990年,投资19.91万元,改换管道,送水到户,农民用上了自来水。1993年,修建邮电所,设100门总机,安装转拨电话75部。1996年村内撤换了转拨电话,改装了256型数字电脑程控交换机。到2000年,已有600户村民安装了直拨电话。
周边政府机关
栖霞市桃村镇人民政府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福盛街桃村镇政府桃村镇委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 09:00-17:00
周边乡镇
桃村镇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
周边村庄
桃林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桃村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农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