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村
山口村 山口村村庄名片 山口村行政区划 山口村经济发展 山口村历史文化 山口村人文自然 山口村人物事件 山口村特产平台
山口村隶属济南市 莱芜区口镇,距镇政府6公里,村东为莱(芜)明(水)路,两傍汇河,北接江水村,南与古赢城遗址城子县村隔汇河相望。该村现由山口辛庄、山口永奉、山口常奉、山口三义和沙岭等5个自然村组成。地处丘陵,耕地4664亩,1179户,4100口人。《魏氏家谱》和《周氏家谱》记载:山口村,元朝魏姓、周姓迁此,王、胡二姓早居,山口村共有16姓氏,其他12姓均在明朝间迁入,始建村无考,因址在文峰山、雀山之间,乃进山出山之隘口,故名山口村。魏姓为第一大族,周姓次之,此二姓人口近三千,其他姓氏占少数。其中,王、胡二姓人口较少,但迁居时间最长 。明《嘉靖莱芜县志》记载:“西乡·山口保。”据《莱芜市志》载,明初正德年间由里改保,全县设乡、保,山口村属山口保(驻地在山口),辖16个自然村。民国初年,取消乡、保建制,改为区,区辖乡,山口村属雪野区山口乡,辖三村。1941年...
详情山口村隶属济南市 莱芜区口镇,距镇政府6公里,村东为莱(芜)明(水)路,两傍汇河,北接江水村,南与古赢城遗址城子县村隔汇河相望。该村现由山口辛庄、山口永奉、山口常奉、山口三义和沙岭等5个自然村组成。地处丘陵,耕地4664亩,1179户,4100口人。
《魏氏家谱》和《周氏家谱》记载:山口村,元朝魏姓、周姓迁此,王、胡二姓早居,山口村共有16姓氏,其他12姓均在明朝间迁入,始建村无考,因址在文峰山、雀山之间,乃进山出山之隘口,故名山口村。魏姓为第一大族,周姓次之,此二姓人口近三千,其他姓氏占少数。其中,王、胡二姓人口较少,但迁居时间最长 。
明《嘉靖莱芜县志》记载:“西乡·山口保。”据《莱芜市志》载,明初正德年间由里改保,全县设乡、保,山口村属山口保(驻地在山口),辖16个自然村。民国初年,取消乡、保建制,改为区,区辖乡,山口村属雪野区山口乡,辖三村。1941年,莱芜划为三县, 莱芜县(亦称莱北县)分12区,山口村属山口区;1941年,山口区改称口镇区;1958年3月,口镇区改为口镇乡,10月为 口镇人民公社,下设管理区,山口村属山口管区(驻地山口)、1984年3月,改人民公社为办事处,山口管理区改为青山乡;1985年10月,改办事处为镇,山口村属口镇青山管区。
莱芜市山口村
山口村重视发展 农业。建国初期,山口村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工作开展顺利。20世纪70年代中期,山口村整修大寨田600余亩,退林造田500余亩。必修水利,发展基础设施。1974年,山口村东岭大型扬水站竣工。2001年山口村又打了180余米深的井两座,为村民种植提供了便利。封山育林,绿化面积达到600余亩。山口村积极推广机械化耕作,20世纪60年代,县里无偿赠送1部拖拉机(铁马六),这在全镇中为第1部。以后陆续添置拖拉机5部,脱粒机,播种机、铡麦机等陆续出现。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使用良种和化肥,粮食亩产猛增,山口村成为口镇第二缴粮大村。
富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山口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更是抓住了致富商机。1992年,耗资47万元人民币的村级公路竣工使用。1999年冬破土动工的东岭峰顶人造蓄水池“天池”工程,历时两载,蓄水9000立方米,其碑上石刻“天池”二字由 莱芜市孟昭章副市长亲自题写,隽永道劲。富裕起来的山口村人不满足于现状,正由人口大村、土地大村、缴粮大村向经济强村跨越。桑园达到600余亩,养殖大户20余家。每年为莱城区种子站育种30余万公斤,种姜500亩,种蒜2300余亩。尤其是育种和姜蒜种植成了山口村的两大支柱产业,外商主动上门收购,产销红火。
山口村在改善自然面貌的同时,注意改善村民生活,村里架起电线,村民用上了电灯、电磨,山口村成为电话村,电话入户率达到60%,1996年安装了 有线电视。20世纪70年代中期,山口村有了投影电视,80年代初期,山口村有了放影机,成了全镇最早拥有电影机和放影队的村庄之一。近几年,山口村年年被评为莱城区和口镇“双文明村”。杨福德被评为市区两级优秀党支部书记,连年当选为市、区人大代表。
《莱芜市志》记载:“1915年11月15日,为反抗当局以清理土地之名而横征暴敛,境中3万多农民在栾思信等人带领下,手持棍棒、草把,汇集于口镇,捣毁验契把持者,砸烂了劣绅刘运文(口镇人)、魏广海(山口人)的店铺及知县凌念京的官轿。”1941年,日军进犯山口村,大肆抢掠,随后抓走村民魏公传等5人,除1人被赎回外,其他4人均在博山一带遇害。1941年9月,山口村发生了一次歼匪战斗——山口玉皇庙据点攻坚战。1947年2月,莱芜战役时,“山口东岭阻击战”。就是此役中非常惨烈的一幕。此外,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山口村走出了一大批干部,为国捐躯者也有许多,据《 莱芜市志》记载,山口村烈士共有30名,其中著名烈士两名。
山口村人聪明智慧,精明干练,“老字号” 很多。清末疮医宋培厚,中药炮制的祖传膏药特效独特,他对关节疼、偏头疼、甚至偏瘫等也有特别的治疗方法。此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闻名全县。次子宋传甲,子承父业,泽被乡邻,早年曾向国家捐献过银元,南方几省遭洪灾时,捐献人民币7000元。其孙辈有兄弟四人,皆从医,各有专长,长孙宋继修的门诊大楼就在山口集市中间黄金地段。二孙宋纪浩继承祖志随父在莱芜汶河桥东设门诊部,宋传甲病故后,宋继浩仍在原门诊部接诊。“万盛大行”魏家酒店,很有规模,清末时雇工若干人。周长勇是第5代传人,“三天然”(天然治曲、天然水、天然发酵)曾申请过省专利,被列为山东省及华东地区扶贫推广项目。其父周美街,当年曾率8个班子分别在章丘、东营及上游、大王庄、寨里、口镇被8家酒厂所聘,很有影响。周家、魏家油房也有300年历史,规模较小,骡马拉磨,为手工作坊,产品除供全村食用外,还销往章丘等地。
山口村以东300米有文峰山,柏树葱郁,实为胜景,海拔311.2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文峰山东麓为莱明路,乃通往章丘、济南等地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峰顶宽敞平整,有“文峰山寨”遗址。
山口村古庙众多,均建于元、明、清时期,为四村八乡之最,有“七郭子八庙”之称。“七郭子”为北郭子、南郭子(亦称中郭子,又名凤凰桥)、玉皇庙郭子(为双郭子)和龙王庙郭子,皆为发碹而成,故称为郭。“八庙”为南郭子庙(又称观音庙)、北郭子庙(又称镇武庙)、龙王庙、玄帝庙(又称关帝庙)、三义庙、土地庙、玉皇庙、镇武庙。“七郭子八庙”现仅存凤凰桥,其他均在抗日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拆除。
山口村河泊交错,各具特色。村北2华里处有干沙河,村东1华里处有人工湖,村中有横穿东西的沙沟河。沿村西50米处奔流不息的汇河是山口村的母亲河。汇河古代时常泛滥,百姓不胜其苦。据《续修莱芜县志》载:“山口庄西汇河沿东岸筑南北堤长六公里。”汇河以前河床宽、堤岸低,汛期一至,洪水肆虐,堤岸不保。1974年将河床由原来300米宽缩为50余米宽,大堤高筑,水魔驯服。旧河堤为土沙所就,经年历月,早已遍体鳞伤。1997年,山口村耗资16万余元,建成长1300 余米的混凝土结构的东岸大堤。村民自此安居乐业,滚滚汇河亦成为一大奇观。
架于山口村沙沟河之上的石桥,风格迥异,各有千秋。村中石桥主要有两座,一座是村北两华里处干沙河上的“青石桥(渡糟)”,五个大拱均匀排列,横亘原野,桥宽5米有余,高10米有余,气势恢宏。桥上中间为渡糟,两边石堤为人行道。此桥为雪野水库东干渠干沙河上的渡糟,建于1965年。另一座是架于村中横穿东西的沙沟河上的桥,名曰“凤凰桥”。桥上有石栏、石鼓、石柱,石柱上有木瓜状、硕瓶状石雕。桥下发碹,两头有怪兽各一,似兽似人。传说不知哪路仙人因犯天条而被罚下人间,然众说不一。桥旁石碑,早已被毁。
古老的村庄,淳朴的村民演绎了几多美丽的民间传说,魏家“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在山口村可谓家喻户晓:故事中的魏娘娘“成仙井,’(现于凤凰桥南30米处),已成枯井。魏娘娘坟茔位于沙岭村以东魏家林,长3丈有余,状如蛇,“文革”时被毁。“壮汉李珠、李盼的故事”出自李家,也被村人津津乐道。
山口庄素有“忠孝遗风”,古来多有名将、雅士。明朝弘治年间,村民李杲追随朱元璋在太原起事,官至“都督”。据《续修莱芜县志》武仕目载:“李杲,山口保人,弘治间都督。”《莱芜市志》也有记载:“李杲,弘治间授都督,挂征朔将印,镇守辽东,智勇过人,为一代名将。其子李勋拜骠骑将军,20岁袭父爵,屡建奇功。”李杲晚年犹效“黄忠之勇”,可在镇守辽东时不幸阵亡为国尽忠。其坟茔位于魏家林正中间,墓前有龙头碑一座,“文革”后期被毁。碑文记叙的是他与明朝大将常遇春、胡大海等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经历。清康熙五十七年三月“孝子马约忍痛割肉给母煮食”的动人故事出自马家,堪称孝道入范。清康熙五十七年,莱邑县令钱邑侯赐匾“至性可风”,此匾至今在马绪平家保存完好。据说,为表彰其人,让村民皆效仿,特拨银两一千,设南郭子等。
山口村人勤劳敦厚,崇尚知识,教育发达。清末民初的文人雅士,虽不十分显达,但亦颇具名气,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创建于民国十二年的山口玉皇庙高等小学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的栋梁之才。1995年7月山口村自筹资金60万元,在玉皇庙高等小学。遗址上建起山口完全小学教学大楼,为全镇第二家拥有教学大楼的单位。山口村自20世纪50年代出了第一位大学生(魏传道,大连海运学院)以来,每年考中的大学生均有10余位,他们毕业后工作在祖国各地,各行各业,敬业爱岗,成就不凡。
一、烈士英名录
周美杏 男,山口人,1902年生,1936年入党,l938年入伍,1944年牺牲于莒南县,生前为鲁中军区募给处处长
魏述信 男,山口人,1921年生,1938年入伍入党,1948年牺牲于四平战役,生前为东北野战军某团参谋长
马方同 魏广富 陶振华 赵建周 张丰祥 胡尊贤 宋传水 魏广杰 魏询传 魏慈传 魏信传 陈守业 魏述海 魏述文 魏广址
魏秀传 马方盈 魏述雨 魏广臣 刘恕增 马方书 周传敬 周广顺 同广钊 周庆永 周传诗 周庆璧 周广禄
二、历任村支书
1937年-1940年 杨宝岑 任抗日推动会会长
1941年-1943年 周隆斌
1949年-1958年 李孝炎
1958年-1961年 魏传亮
1961年-1985年 魏传友
1986年-1987年 魏传军
1987年-1992年 魏传芳
1992年- 杨福德
三、历任村主任
解放后-1958年 杨登先 村长
1962年任大队长
1963年-1966年 杨秀申 大队长
1972年 任革委主任
1985年 魏传军
1986-1987年 魏传方
1988-1992年 魏广举
1992-1993年 陶文祥
1993年 魏述庆
四、副县级及其以上干部
魏金广 曾任徐州市公安局局长
刘建珂 曾任浙江省温州市委副书记
周美武 曾任浙江《金华日报》总编辑、金华物资局副局长
陶振川 曾任福建某军师政委
魏述善 曾任泰安市肥城一中校长
魏广县 北京地质学院副院长
马绪芬 曾任吉林丰满水电站动力车间部总支书记
杨秀莲 曾任郑州一中校长
魂述瑞 曾任总参部副师级干休所长
杨福涛 任总装备部团级研究员
宋继亨 青海某实验基地高级干部
魏 忠 任莱芜市教育局副局长
五、副高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魏述惠 中学高级教师
魏庆祥 中学高级教师
耿瑞芳 莱芜市人民医院
六、“文秀才”魏广海
出自“万盛大行”的富贵之家,他曾任雪野区首任区长、莱芜县议会议员,为山口玉皇庙高小创建人兼首任校长。其后人称,他去逝前说过,一生主要办了两件大事,一是创建山口玉皇庙高小,二是创修《魏氏家谱》。其“万盛大行”家园所出雅士颇多,为人师表者就有10余位。
“武秀才”魏嘉贞,清末人。据说,正当他骑马舞刀舞得山响之时,稍不留神,大刀滚落,他急中生智,用脚猛然勾起,弯腰仰面接住,抖擞精神,赢得掌声一片。赛后,主考官问其这是哪一招?他美其名曰:“金钩钓鱼。”主考官颔首称许。当其返家脱靴之时,方知满靴是血。其上马石和旗杆座子在原大街20米处。
七、七郭子八庙
位于原集市两首的南北两郭子(又称南北两郭子庙)最为庞大气派。其构造设计相当奇特。郭子筑在下,庙修于上,为双层建筑。庙有5间北屋大小。飞檐翘壁、高脊叠瓦、龙头风尾,颇为壮观。庙内神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南庙以观音神为主,北庙为镇武神为主,有“南观音北镇武”之说。据说,观音为女性,身边有文昌神常伴,常住南房;镇武为男性,为统领军事的神官,统领12位大将,常住北房。可容50人跪拜。西北角放鼓、罄、钟。鼓需两人合抱,一般在大年时道士敲鼓、击罄,念经默拜,以求超度;钟亦需两人合抱,为铜铁合铸,足有500余公斤。一般不敲钟,非常之时逢危急之事方可敲钟,因此有“听钟一响,满街恐慌”之说。各庙均有道士看守,据说南庙为赵登山看守,北庙为蔡振修看守。逢年过节,香客云集,三叩九拜,以祈福佑,虔诚之至。位于汇河东岸边的龙王庙,创建于清康熙十六年五月。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无梁大殿(因此又称为龙王庙郭子),内顶均为长方形石块发碹而成。据说,所用近200块石料均取自5华里外的米山上的青石18层。整庙均为石块筑成,浑然一体,故有回音现象。其内壁均为彩色壁画,内容为龙王率众仙人从东海而出呼风唤雨的故事。人物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此壁画为画匠李汉章(山口人,为当地建筑名匠李得广之高祖)所作。此人画技高超,司名退迩,据说曾被邀赴泰山上作画。至今村中存有其画作。庙窗为铜钱图案的整块石料。门楣正中刻有“龙王大殿”4字,为大楷书;其左刻有“康熙拾陆年岁次丁巳伍月初二创建”字样,为小楷书。庙旁石碑刻有工匠沈宽(河北人)和画匠等捐资姓名。此庙距今约有300余年历史。
八、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传说魏娘娘是财主魏京蓝的千金,因与从八里沟庄(龙太子投胎之地)乞讨而来的小伙子李某(俗称秃尾巴老李,寄居魏家当了伙计)长期接触,产生了恋情。魏京蓝因门不当户不对为由横加阻拦,终酿悲剧。故事凄婉动人、荒隆离奇,经过艺人艺术加工,有顺口溜为证:
神话出在莱邑县,追溯时光洪武年。
别看地盘荷叶小,天然形成有八宝。
八宝能引龙与凤,龙官太子投胎至。
出生之地八里沟,因贫乞讨到山口。
小小年纪整十三,魏家伙计把活干。
大件虽然不能干,样样碎杂干周全。
掌柜名叫魏京蓝,休息时间常夸赞。
掌作顿生嫉妒心,低眉一皱出坏点。
小李啥活都会干,蓝棵旱了打倒灌。
照顾小孩分工干,大人浇一你浇半。
大人浇完就家走,你不浇完休家还。
眼瞅别人都浇完,逼急小李把身显。
摇身一变井里钻,二亩蓝棵眨眼完。
大伙洗手刚坐稳,小李身影现眼前。
忙报活儿已干完,不信你们去查看。
结果到地细细观,邻居田园都浇完。
打那才知人非凡,谁也不敢来小看。
丫环上楼把信传,咱家小李他会变。
小姐一听心里羡,方知小李不简单。
从此小姐细留意,绣楼下望瞧仔细。
眉来眼去目光连,羞煞小姐涨红脸。
暗做鞋子藏一边,丫环捎去代问暖。
装作下楼洗衣裳,约会相见在井边。
有人捎信与老爷,盛怒之下施家法。
你若下楼再相会,砸断狗腿把你扁。
有朝老爷不在家,井旁相会实话言。
泪眼朦胧欲寻短,急死李哥忙阻拦。
妹子莫怕心放宽,海枯石烂心不变。
若要有人想拆散,天塌地陷自有俺。
小姐听罢破涕笑,风摆荷柳笑开颜。
都说李哥你会变,变来让俺看一看。
变个怪物你会怕,稍安勿躁待来年。
小虫变来地上爬,好似蚯蚓摔尾巴。
眨眼小虫变巨蟒,小姐头昏眼又花。
抓起棒槌瞄尾巴,轰隆一声响雷炸。
一缕青烟绕三匝,直上九天如彩霞。
神笺有意天际垂,肉眼凡胎明心间。
上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九、壮汉李珠、李盼
大约明朝来年,南方边远地区匪贼近百之众从山口村西汇河岸边路过,欲进犯此村,李珠、李盼两壮士召集青壮年若干,在村周围皆拖树枝,故使尘土暴起以诈敌,同时在汇河岸边芦苇丛中设下埋伏,用“甩绳套贼”的绝技捕获贼徒数人,后来所捕匪贼告饶:“宁走九江口,不打山口走”,经谈判交涉,放之。匪徒未敢久留,逃之夭夭,山口村免遭一劫。后来两壮士因打抱不平触怒南村财主,被约去饮毒酒,日渐消瘦而亡。据说,村东“三义庙”是南村人集资所建,企图以“刘、关、张”之勇镇住李家不再出此壮汉。
十、李杲、李勋
《续修莱芜县志》载:李果,山口保人,明弘治间都督。原姓魏,因先世赘于李氏,遂袭其姓。初编太原中卫伍,由镇抚历升指挥,世袭。至杲,智勇过人,为一代名将,实授都督,挂征朔将军印,守宣府,后移守辽东。
其子李勋,拜骠骑将军,年二十岁,袭父爵,升环庆守备,供职宁夏固原、延绥游击,升延绥东路参将,前后皆有战功。九边谓榆林将官,尚忠义,多气节,以勋为最。
十一、孝子马约
《续修莱芜县志》载:马约,字性初,山口庄人。家故贫。拥力以养母。尽出操作,暮归省亲,虽疾风甚雨无司也。会母病,思食肉。孝子急切不能得,遂潜口股,和以进。母食之,甘,病以瘥。越日,谓孝子曰:“汝昨所市肉,味甚美,可为吾再买之”子仓猝,无以压。母觉其有异,固诘之。约度不能隐,以实告。母视之,惊泣,孝子抢母曰:“母病愈,儿即创无苦也。娘勿悲。”里中父老闻而往视,成啧啧称叹曰:“此孝子也。有关风化多矣!”为上其事于钱邑侯,额其门曰:“至性可风。”事在清康熙五十七年三月。
十二、山口村老干部
如李平阳,周长道、魏传友、杨宝岑、李孝炎、宋继云、魂述香、魏华堂、魏寅广等。
十三、山口村戏剧团
山口村戏剧团成立于1940年,建国初达到极盛,演职员多时达60余人。“文革”前解散。此剧团,以莱芜梆子为王,兼唱豫剧,后主唱豫剧,兼唱莱芜梆子。芜梆子主唱剧目为《陈英征西》、《刘连征东》、《李云征北》、《姚刚征南》、《卢明征西》、《樊梨花征西》等;豫剧王唱剧目为:《海潮珠》、《两狼山》、大破红州》、《五凤岭》、《铡西官》等。剧团团长先后是魏振霄、周长勇等,生、旦、净、末、丑分工明确,四生、四旦、四花脸各有领衔主演。骨干演员有周长怀(花旦)、魏传林(花旦)、魏荣传(白花)、周长勇(武生、小生)、周光厚(胡生)、耿宪云(红花脸)、魏振霄(红花脸)、魏传彪(黑花脸)、周传道(青衣)、魏述增(青衣)等。除在本村演出外,剧团还到雪野、土屋、河北(村)、口镇、上游等地演出。莱芜会演时豫剧《秦香莲告状》获过二等奖。
山口村昔日盛产土烟即山口烟,今以人口大村、桑蚕大村、育种大村、姜蒜大村而声名远扬。
周边出口
莱芜北/口镇出口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乡镇
口镇街道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村庄
山口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横山口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