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村
江水村 江水村村庄名片 江水村历史事迹 江水村乡村经济发展 江水村人文自然
江水村隶属莱城区 口镇,位于莱城北21公里,口镇北8公里处的狼山脚下,自古就是莱芜通往章丘的主要隘口之一。北邻 雪野镇雪野村,冬暖村;东邻口镇狂山村,谷堆山村;南邻口镇青石桥村,山口村;西邻羊里镇东魏庄村、东土屋村。全村由南江水、北江水、北岭子、南岭子、河北5个自然村组成。土地3500亩,总人口为3303人,是口镇北部最大的村庄之一。史料记载:江水村由原5个自然村,于1956年成立高级社时合并为一个行政村——江水村。南江水,西临赢汶河,东依狂山,支线公路经其西,地处丘陵,耕地560亩,230户,750人。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浆水镇,南浆水”。据《高氏谱》记载,明初高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建村。因址在江水沟南,故名南江水,隶属于江水村民委员会。 北江水,西临赢 汶河,支线公路由村中穿过。地处丘陵,耕地830亩,335户,1060人。清康熙《莱芜...
详情江水村隶属莱城区 口镇,位于莱城北21公里,口镇北8公里处的狼山脚下,自古就是莱芜通往章丘的主要隘口之一。北邻 雪野镇雪野村,冬暖村;东邻口镇狂山村,谷堆山村;南邻口镇青石桥村,山口村;西邻羊里镇东魏庄村、东土屋村。全村由南江水、北江水、北岭子、南岭子、河北5个自然村组成。土地3500亩,总人口为3303人,是口镇北部最大的村庄之一。史料记载:江水村由原5个自然村,于1956年成立高级社时合并为一个行政村——江水村。
南江水,西临赢汶河,东依狂山,支线公路经其西,地处丘陵,耕地560亩,230户,750人。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浆水镇,南浆水”。据《高氏谱》记载,明初高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建村。因址在江水沟南,故名南江水,隶属于江水村民委员会。
北江水,西临赢 汶河,支线公路由村中穿过。地处丘陵,耕地830亩,335户,1060人。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山口保·浆水沟”。据元朝石碑记载,建于唐朝,因村北山沟有泉,水自白土中流出,淡白如浆,故名浆水沟,以沟名村,后演化为江水,因重名,改称北江水,隶属江水村民委员会。
北岭子,北界雪野乡,地处丘陵。耕地154亩,50户,150口人。清雍正年间因水患,由北江水分迁至此建村,因址在山岭,故名北岭子,隶属江水村民委员会。
南岭子,赢汶河东岸,明(水)莱(芜)公路经其间,地处丘陵,耕地156亩,60户,280人。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山口保·南岭子。”据石姓墓碑记载,明初石姓由北江水迁此建村,因址在江水南岭,故名南岭子。后石姓他迁,仍沿用原村名,隶属于江水村民委员会。
河北,赢汶河西岸,明(水)莱(芜)公路经其南,地处丘陵,耕地869亩,325户,1008人,盛产花生。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山口保·河北”。据《魏氏谱》记载,明万历年间魏姓由山口迁此建村,因靠河临沟,曾名河沟村,清初改称河北,隶属于江水村民委员会。
江水村自1956年合并为一个大行政村以来,历经五届村党支部、村委会,隶属口镇公社山口管区,口镇青山管区,是口镇北部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村庄之一。江水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清代光绪年间,河北魏康田,得贡生,朝廷为其立牌坊,树旗杆,安上马石,并重修门楼御赐牌匾“经明行修”,内匾“歧斌延龄”。祖茔两厢均立旗杆座(日寇入侵时砍去旗杆)。祖茔内有“龙”头碑一座。现均无存。曾于益都劝学所(相当于教育局)任职。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许多革命人士,如魏春舫(魏振寅)魏继舟、李镜远、刘化村(刘培灿)等;南下干部:魏振宝、魏振风、魏景明、吕延举、崔宗岳、魏明、毕新德等。
1886年出生于江水河北村的魏春舫,民国初年任雪野区保卫团团长。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雪野区区长。1938年组织章莱中队,1940年任章莱大队大队长。其间他从村中动员魏继舟、魏广玺等十几人走上革命道路,均赴汤蹈火,做出贡献。
据《中共莱芜党史简编》记载:1927年冬,根据泰莱县委指示,共产党员吕敬宝等3人,携枪一支砸了民国政府浆水沟税务所,解雇所长刘子兰。“共产党砸百货捐(税务所)的事件震动全县。”
1943年,山东纵队第四旅武工队队长罗俊单枪匹马冲出日伪包围圈,身负4处重伤,在江水河北村养伤。驻雪野据点的日伪军出动抢粮,情况十分紧急,罗队长坚持随队转移,房东魏大娘说:“孩子,你伤这么重,不能走。叫俺闺女梳上纂,扮成你媳妇,你当我的儿子吧,俺豁上这条老命也要保护你。”后来,地下党员杨聋子,把罗队长送到上法山地洞里隐蔽起来,罗队长才脱了险。
爆炸英雄崔学梓,于1947年秋在章莱公路,埋设地雷,炸死国民党军一营长,两士兵,战马一匹,荣立“民兵一等功臣”。
解放战争时期,全村群众支援前线,出动担架20副,小推车50辆,民工258人,从事战地运输或当向导。有许多优秀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建国后至今,累计有130人参加人民解放军,在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保卫边疆和海防的战斗中均有他们的功绩。
建国后,逐步恢复了生产,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自1954年农业合作化运动至1956年高级社成立,5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吕延秀任党支部书记,魏振传、解同德任副书记。
农业合作化后,江水村人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治山治水,战胜自然灾害,农村生产和生活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江水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1993年秋,恢复了江水集,客商八方云集,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成为口镇以北较大的牲口市场。江水村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自1993年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涌现了许多致富户,山林承包大户,养殖专业和粮食加工专业户,有效地增强了江水的经济活力。原莱芜市电信局党委副书记魏传玺,离休后带领全家投巨资开发荒山。2001年,魏传玺以2万元的拍卖金购买了期限30年的1987亩山场,一个月就开通了6华里的进山营林路。其次架电、治水,修水库一座,打了一眼60米深的水井,建塘坝两处,容水量达70立方。建了3处护林房,投资20万元建起了一座综合科技楼,一年多来,在山梁上放炮挖穴5000个,全部栽下了高价值的经济树。基本上形成了“四园”(梨园、杏园、板栗园、柿子园),一沟(核桃沟),“一路(石榴路),被誉为“世外桃园”。
每逢集日,江水村粮食市车水马龙,蔬菜市人头攒动,成衣市熙熙攘攘,尤其牲口市,每逢仔猪上市多达二、三百头,成为周围集市上仔猪最多的集市。前来购买仔猪的有本镇的也有茶叶、雪野、上游、见马、张家洼邻乡镇的,还有章丘,泰安等外地的,每集成交额不下10万元。
市场带来经济兴,有50多户在市场附近地带干起了饮食、修理、建材批发,理发、摄影,面粉加工等服务行业。吕文广在集市办起了烟、酒、糖、茶、糕点批发零售部.经营红火,并自筹资金在集市北端盖起了高标准的二层楼。
江水村面粉加工厂厂长魏广饮,从一台磨面机起家,通过合理经营,守信服务,现已发展为年创利润上万元的小型企业。他本人也被评为“致富能手”。他致富不忘众乡亲,每年春节都拿出面粉,资金,无偿资助本村的孤寡退残老人,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表彰和村民的赞誉。
江水村境内,有一座大桥东西跨赢汶河,为明(水)莱(芜)公路大型桥,以南岭子村命名。建于1980年4月,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全长147.6米,5孔,跨径25米,桥面宽11米,其中两侧各有l米的人行道。载重汽-20吨,挂——100吨。
江水村北新修大桥南北跨汇河,为242省道上的大型公路桥。以汇河命名。全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灌注。全长180米,9孔,桥面宽25米,双向四车道。两侧各有3米的人行道。桥下为莱芜发电厂输水管道。
1973年秋,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村民自筹资金,自采石料,投工上万个,建起一座高达19米的大型扬水站,扩大水浇地面积800多亩。
江水村风景名胜颇多,有青石关柳南泉、北担山、昌祖洞等,其中 吕祖洞久负盛名。
江水村西有一铜矿洞叫吕祖洞,在北凤凰山之阴,原名绿矿洞,系早年开采铜矿遗址。因明代初期在此建吕祖庙而得名。大小洞11个,主洞5个相连,容积500多立方米,深42米。进洞后洞身向上一直到山顶,洞中“三清殿”阳台处于悬壁上。1969年建“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此处原有吕祖塑像,状如真人,栩栩如生,还建有王龙观庙殿、官房、道士屋,对面是戏台(现已拆除)。旧时每年二月十五日(阴历)有庙会,逢会必唱戏,热闹非凡。洞四周的悬崖陡壁上,奇石耸立,松柏丛生。
吕祖洞后山,也是赏景、纳凉、休闲的好去处,其中“飞来石”叹为观止,“啸天犬”栩栩如生;“板栗园”浓荫匝地,盛夏季节,凉爽宜人,鸟语花香,美不胜收。
这里三面环山,一面傍水,谷深峪长,地势险峻。环境清雅,风景秀丽。恰似“世外桃源”,是口镇地区一大胜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四支队十二团曾在此洞内设兵工厂,制造手榴弹,存放武器。同时期,廖容标,刘子正等领导人经常带兵在洞前开荒种地,练兵习武。因此,这时又是口镇地区较早的革命根据地。
位于江水境内的北担山,海拔296米,占地面积0.25平方公里,系砂石山,植松树,柏树,刺槐等。相传,二郎神担山路过此处,换肩时两山滑落于此,至今山脚下的石崖上留有插担的“石窝”,其实那是大自然的造化。
江水村重视文化教育,崇尚礼义道德。1958年成立了江水完小,1971年改为江水联中。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村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南江水村魏振龙,1962年考入山东大学数学系,是该村建国以来的笫一位大学生。
2000年,江水幼儿园被评为“区级规范化幼儿园”。
江水村群众文化生活也相当活跃。建国前后,南江水以魏振茂为首的庄户剧团颇有名气。上演的剧目有传统剧《苏三起解》、现代剧《墙头记》、《红灯记》、《沙家浜》等。北江水以付玉春,郭同俭、崔学军为首的新老剧团。上演剧目有《闹天宫》、《白毛女》等。河北村有魏传剑、魏传洲为首的剧团,上演剧目有莱芜梆子《辕门斩子》、《智取威虎山》等。有些剧目参加了镇上的调演并获奖。
江水村医疗卫生事业享誉四方。清朝末年,南江水魏君信所开中药铺,济世救人,建国前后,魏小吉、魏振盛,子承父业,中西医结合,成为口镇北部名医。
一、烈士英名录
魏振斌 吕全珍 王忠水 高文海 高 战 高文祥 崔学忠 崔化风 崔化雨 崔学庆 刘培坤 郭同贤 刘振鲁 崔学昌 苏 亮 魏传敏 张士邦 黄庆祥
二、历任村支书
1956年-1958年 吕延秀
1958年-1976年 毕同德
1976年-1998年 毕于广
1999年- 毕研峰
三、历任村主任
1956年-1958年 魏振传 解同德
1958年-1964年 吕全满 魏传效
1964年-1976年 吕全满 魏传林 毕于广
1976年-1990年 吕全满
1990年-1998年 魏述河
1999年 吕桂儒
四、副县级及其以上干部
魏继舟 原济南军区后勤部副参谋长,张家洼工程指挥部总指挥
刘化村 (刘培灿) 原广东省军区副政委
李镜远 曾任莱芜县县委书记,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莱钢党委书记
魏 明 原济南市人防办公室主任,一级书法师
魏传忠 南京军区某师师长
魏振宝 武汉钢铁公司书记
魏述进 原任化工部某司司长
魏传起 原浙江省人民银行行长
毕司云 原济南铁路局党委副书记
卢凤文 山东省政法学院院长
魏传玺 莱芜市邮电局副局长,已退休
魏 英 北京某部队正团级干部(上校)
魏 强 任莱芜市卫生防疫站党支部书记(副县级)
魏振凤 南昌某师部作战科长
魏传来 原泰安市人民银行行长
李光进 原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魏清明 泰安一中党总支副书记
李光前 曾为莱芜市(县)卫生局副局长、党委书记(正县级),已退休
五、副高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魏振龙 北京第三建筑公司高级工程师
魏广升 青岛大学政史系教授
魏广进 莱芜县民政助理,高级教师
魏广贝 中学高级教师
魏凤广 中学高级教师
魏 珉 山农大博士研究生
彭 波 中学高级教师
吕桂林 副主任医师
郭立峰 副主任医师
六、村名的传说
江水村,原名浆水沟。据《续修莱芜县志人物志》记载,列女,唐、赵氏女。唐末兵乱,同嫂李氏避兵。天旱,行久而渴。人馈浆水,其嫂饮之,女不受,覆之地,遂渴死。至今名之地曰“浆水沟”,有祠塔在县北五十里。
又传,唐王兵马由北向南行进,路径黑虎山前,天旱酷热,大军口渴难耐,无法行进,只见前面路边一大柏树下,有一卖豆腐的老妪,其豆腐筐下一小砂锅盛满浆水,兵丁上前讨要,老妪使用木勺舀给他们,待这一队兵丁喝足后再看,砂锅内浆水丝毫未减,唐王感念,名此地为“浆水沟”。
七、孝子门弟
据《续修莱芜县志·人物志》记载:“魏瑚,浆水沟人,生有至性,母病久不愈。医穷于术,谓尝粪,辨甘苦可卜痊。魏瑚即潜尝母粪味之苦,复延医进药,病遂愈。后遭大水,村中卢舍多沉没,独瑚宅无恙,事闻于钱邑候,举为孝廉,表其门曰:孝子门弟。此清康熙年间事也。”
八、力士沈宽
相传,古时江水河北村,有一大力士,名曰沈宽,身高8尺,膀大腰圆,力大如牛,因家境贫寒,以采石为生,石窝坍塌,被砸于内,其母哭嚎奔来,忽听乱石下有话传出:“娘啊!你莫哭,快回家拿窝窝来,我吃饱了就能出去。”其母揩泪回家,将还没来得及蒸熟的一笼子窝窝端去,从石缝中递进,一会他吃个净光,传出话来“您老躲远点”。沈母急走几步,回头看时,沈宽已从乱石中拱将出来。
据说,每年二月十五(阴历)吕祖洞庙会看戏的人群中,总有一大汉用碗口粗的檩条背着一块碾盘(或磨盘)在看戏。有人劝他放下,他却说:看一霎就走。人们避之不迭,结果一出戏演完了,他便不知不觉凑到了戏台跟前,此乃沈宽。
据说,附近几个村庄中凡是碾盘,磨盘间有一个洞的,都是当时沈宽送去的。
九、村民被逼做劳工
据部分健在的老人回忆:1941年村伪政府某些人通知全村青壮年劳力都带上锨镢,到村南集合修公路,不去者若被抓,村里一概不管。结果全村青壮年达100多人,齐集于村南蓝科地,就被持枪日伪军看守起来,并令其一律将锨镢把朝上扛着,编队向南开发。下午集中于口镇东门以外,加之从其他村赶来的达数百人,就地露宿。于第二天押解至莱城。由于饥渴难忍,在过港里河时,有的用鞋壳舀河水喝,竟被日伪军用枪托打倒。有的不堪其苦,半路逃走,被发现者,当场打死数十人。下午被赶到莱城“文庙大殿”关押起来,翌日用汽车押送泰安转车到济南、青岛、大连直到三叉口,大部分被押至黑龙江省密山煤矿,下矿挖煤,死伤无数。后来一部分在当地熟人的帮助下分批逃回,存者苟且偷生,直到解放后,有少数转成了国家煤矿工人。部分被掳到日本,杳无消息。
周边村庄
江水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北江水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