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家庄村

戴家庄村 戴家庄村村庄名片 戴家庄村人文自然


戴家庄村隶属济南市 莱芜区羊里镇,位于莱芜西北15公里处,在羊里镇的最南端。距镇政府驻地羊里村7.5公里,地处长埠岭下,北临王中荣、孟中荣,东北口镇康陈村,东临方下镇谢官庄、亓官庄,南与方下镇丰登官庄相望,西与辛兴东北村交错居住。村庄占地370亩,660户,1867口人,有13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800亩。戴家庄村隶属莱芜区羊里镇,位于莱城西北15公里处,在羊里镇的最南端。距镇政府驻地羊里村7.5公里,地处长埠岭下,北临王中荣、孟中荣,东北口镇康陈村,东临方下镇谢官庄、亓官庄,南与方下镇丰登官庄相望,西与辛兴东北村交错居住。村庄占地370亩,660户,1867口人,有13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800亩。 据《戴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戴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建村,以姓名村戴家庄,后简化为戴庄。据传,明洪武年间,张、刘两姓从山西和河北的枣强迁来,那时就叫戴家...

详情

戴家庄村地名网_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戴家庄村资料简介
  戴家庄村是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202101229,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1202。戴家庄村与羊里村、仓上村、北陈家庄村、北傅家庄村、雪嬴村、院上村、泉子沟村、孟家洼村、孙官庄村、陈王石村、营子村、仪封村、仪封洼子村、小增家庄村、大增家庄村、城子县村、朱家庄村、北三官庙村、王王石村、孙王石村、杨王前村、杨王后村、郭王石村、梁王石村、玄王石村、阎王石村、北留村、西留村、东留村、南魏庄村、辛兴东南村、辛兴东北村、辛兴西南村、辛兴西北村、贾家洼村、辛庄子村、李家中荣村、郝家中荣村、王家中荣村、孟家中荣村、址坊村、西温石村、东温石村、红岭子村、东魏庄村、东土屋村、中土屋村、黑虎泉村、响水河村、西魏庄村、西土屋村、许家洼村相邻。 还有10个地名与戴家庄村同名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戴家庄村介绍

戴家庄村隶属济南市 莱芜区羊里镇,位于莱芜西北15公里处,在羊里镇的最南端。距镇政府驻地羊里村7.5公里,地处长埠岭下,北临王中荣、孟中荣,东北口镇康陈村,东临方下镇谢官庄、亓官庄,南与方下镇丰登官庄相望,西与辛兴东北村交错居住。村庄占地370亩,660户,1867口人,有13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800亩。

戴家庄村隶属莱芜区羊里镇,位于莱城西北15公里处,在羊里镇的最南端。距镇政府驻地羊里村7.5公里,地处长埠岭下,北临王中荣、孟中荣,东北口镇康陈村,东临方下镇谢官庄、亓官庄,南与方下镇丰登官庄相望,西与辛兴东北村交错居住。村庄占地370亩,660户,1867口人,有13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800亩。
  据《戴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戴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建村,以姓名村戴家庄,后简化为戴庄。据传,明洪武年间,张、刘两姓从山西和河北的枣强迁来,那时就叫戴家庄,看来,戴氏家族先至此无疑。后有多姓人从各地迁此居住,繁衍生息。戴家庄村早已无戴氏后人。解放后,该村共有张、刘、任、娄、许、赵、徐、杨、王、亓、彭、焦、胥、陈十四姓,其中,张、刘两姓人数最多。村民不分宗族,不论人口多少、贫富一律和睦相处,团结互助,近几十年来,当庄亲渐多,姻缘关系复杂,更加强了团结友善气氛。
  戴家庄村清末属辛兴保;民国初期属寨里区辛兴保;1946年4月属仪封区辛兴乡;1956年10月属仪封区大下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1959年2月属羊里公社;1960年4月属寨里公村委大院社;1964年5月属羊里公社辛兴管区;1984年4月属羊里办事处辛兴乡;1985年10月属羊里镇辛兴管区至今。
  戴家庄村中有宽阔平整的水泥大街直通辛兴,村东有柏油路,北通孟中荣村,南接康大路,直通方寨公路。地理位置很好,交通十分方便。往东北方向,古时就有通口镇、博山的大路,往东南方向有通方下、莱城的大路,往西有通寨里、泰安、济南的大路。
  戴家庄村民从明清时期就种植生姜、大蒜、大麻。那时村里有不少人一到冬季便推起小车(木轮车)上河北(黄河以北)下东海(青岛、烟台一带)去惠民、淄博等地卖姜、蒜,然后再把那些地方的特产(如河北的白布,青岛、烟台一带的虾酱、虾皮、咸鱼等)运回来卖。

历史上,戴庄村的能工巧匠较多,木匠、铁匠、泥瓦匠、酿酒的、榨油的、织布的、织袜的、行行都有,而且很多人手艺高超,尤其是张晋家手工摊制的煎饼,主要以纯玉米为原料,酥软可口,色泽金黄,口感卖相俱佳在周围十里八乡颇有名气,近几年经过齐鲁电视台的报道后,现已闻名全国各地。20世纪60至70年代,大队里油坊、砖瓦窑,苹果园等红红火火。

戴庄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年就有许多人积极参加革命。1930年前后,90%以上的青年都参加了共产党和青年团,当兵入伍的颇多,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不少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就有8名村民为国捐躯。1947年莱芜战役期间,村内及村外壕沟内都有军队。村民送水、送大蒜(因喝生水、特别是新四军水土不服,不少人闹肚子)热心为部队服务,男爷们组织担架队,运送军粮,抢救伤病员,妇女们做军鞋,做饭,照顾伤病员,工作出色,曾得到政府的表扬。该村参军当兵的人,战争年代在部队上有3人被提拔为军官,后又转业到地方当干部,张建农转业后任辽宁铁岭煤矿党委书记(已离休),任文清任福建省泉州市武装部长(已离休),刘效山任莱钢运输部部长(已病故)。
  戴庄村历来重视教育事业。早在清代及民国年间,村里就有私塾。过去张、刘、娄三姓都曾有富裕大户,三姓后人中有些人很小就受教育。解放前,该村曾与辛兴东南合办学堂。刚解放村里就办了小学,专门拿出两个人(娄永法、刘效周)管理学校,从本村聘请刘京湘、张子英当老师。那时的学校设在民宅当中(任绪教的北屋和小东屋)。1951年村里将一所村民闲园整修为学校。1952年上级派朱司交(羊里镇泉子沟村人)、何绪纪(高庄镇站里村人)两位老师到该村任教,他们教的学生在升高小时,升学率几乎是100%,而且历年不衰,这样的成绩在当时产生了轰动效应,周围村庄的人都很羡慕。1956年,村委又在村东新建了学校,学生告别了民房,搬进了新教室。以后的历届村委对学校建设都很重视,都能根据校舍实际情况及时维修和翻新。全村有大中专文凭的190多人。博土后1人,博士生2人,研究生3人,张军外语学院毕业后被全国政协录用。全村有20多人干教育,其中两人较有影响,张友广任钢城区教育局(教委)局长、党委书记达10年之久。张福孝干了多年中学副校长后曾任莱芜市教委高教站站长,系莱芜市作协会员、山东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在全国及省市报刊上发表文章130余篇,已出版8本书。
  戴家庄村很注重卫生事业。不同时期都有很出名的医生。民国前,村里就有娄、刘两家中医,医道很好。解放前后,娄向岳、刘效汉又继承祖业,成为当地名医。20世纪50年代初西医先生彭增训从泰安迁此定居,很快成了一位名医。从此,村里既有中医,又有西医,还有一位自学成才的张杏春,是看疮节痈的高手。该村村民看病取药非常方便。1956年,卫生部门公私合营,村里成立了联诊所,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慕名前来看病。20世纪50年代中期,村里又出了一名新秀张福成,中医、西医、内科、外科都行,在辛兴、寨里、羊里一带,颇受众人敬重。村里的卫生室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搞得很好,人数多的时候达到5、6个人。该村有十几个人当医生.其中,张建国、郭向芳夫妇二人很有名气,张建国是莱芜市中医院推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郭向芳是莱芜市卫生局副局长。
  戴家庄人很注重新生事物,在科学种田方面比较突出。该村1952年成立互助组,1953年组织初级社,1956年又转入高级社。这期间莱芜县国营农场(地址在王大下村北,距戴家庄5里地)培育小麦、玉米优良品种,戴家庄村抢先试种、积极推广,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不仅使本村的亩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带动了周围不少村庄,为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直至20世纪60、70、80年代,村里的科技队(专门一个生产队)在粮食、蔬菜、果树种植及裁培方面都很注重科学,多年培育良种。
  1982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社员群众的积极性,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念有了很大改变,经济意识逐渐加强,村内出现了生姜、大蒜运销大户30余家,他们组成了好几个运销集团,把当地盛产的生姜、大蒜收起来,用车皮运销到哈尔滨、沈阳、山西、深圳等地,1999年被莱城区命名为生姜、大蒜运销专业村。历史上做粉皮的手艺至今流传下来,村内有6家地瓜粉皮加工作坊。兴盛时全村有50多家。
  1996年以来,村两委大胆改革创新,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莱芜市蓝天公司经理张宪河是该村人,把所在公司一个项目引进村里,建起了一个工厂。村民张义波建起了100多吨的冷藏厂,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
  1998年春,村两委根据羊里镇政府村镇规划要求,对街道进行了改造拓宽,拆除65户人家民房,修建了一条长724米,宽24米的东西大街,硬化路面,成为西通辛兴、东接村东柏油路的交通大道,使该村交通极为方便。投资17万元在新修大街两头分别建大桥一座,保证了道路的畅通。
  2000年,村两委带领村民在村庄东北角五叉沟以西,修建了一座水库,可容水5万立方,能灌溉500亩地,对农作物及蔬菜灌溉起了有力地保障作用。同时,人们夏天可来这里游泳、垂钓,这里成了戴庄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从2001年开始,村两委干部带领群众抓住黄淮海平原开发的机遇,对全村土地重新规划,把所有生产路全部翻修拓宽,实现了田成方、路成网,将渠、桥、路、涵、管、闸全配套,使长埠岭土地成为旱能灌、涝能排,易管理的稳产高产田。
  戴庄村与时俱进,一定会变得更好。

戴庄村的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地处长埠岭下,村庄的东北方向,有一条五叉沟,它汇集了从口镇康陈村和从方下镇的谢官庄流来的水,从村北流过,在村庄的西北角再与辛兴流来的水交汇,折转向南流。村庄东面有一条大水沟从方下镇的谢官庄、亓官庄流向该村的三角湾。再从村东往南流,在村庄的东南角与从东南方向长埠岭上流下来的水交汇,形成一个大的水湾——青杨湾。尔后,水再西流,在村庄西南角、南魏庄村北与北来之水交汇西流。这样,村庄四面环水,就像一个小洲。村庄四周天然水沟的两岸,生长着密密匝匝的树木,最多的是加拿大杨树,其次是青杨树、柳树、梧桐树、洋槐树等。树木茁壮旺盛,枝繁叶茂,把整个村庄遮盖起来,显得非常幽静。因树木繁多,这里栖息的鸟很多,常见的有喜鹊、斑鸠、黑卷尾、黄鹂等。一年四季可以听到鸟鸣。在天然溪水的流淌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水湾,较大的有黄瓜湾、三角湾、黄土湾、青杨湾。水沟和水湾是戴家庄村的一宝,除了浇地之处,夏天可以洗澡游泳,冬天可以滑冰。湾多水多,这里生长的鱼虾也多。黄瓜湾和黄土湾的土是黄色的,在里面生长的鱼虾跟别的地方不同,虾是无色的,显得干净白嫩,鱼是白条多。因村庄四周水沟和水湾多,这里常见到一种叫翠鸟的水鸟。
  1958年以前,村东有刘氏祖坟墓地一大片,石碑林立,柏树苍劲,草木茂密。辛兴的许家老林也坐落在该村的东北方向,而且距村庄很近,有石墙围绕。20世纪60年代以后平坟造地,这些地方都变成了苹果园和科技队的实验田。村内东南角原有任氏祖林,后夷为平地,盖起了民宅。清同治年间,村民为了防范匪患骚扰,在村庄四周修筑了大围墙,底宽5米,顶宽2.5米,高4米,全长约有1500多米,有东西两个大门,门很高很大,门侧有二层炮楼,整个围墙上有8个隙望台。一遇匪寇骚扰,全村及邻村的村民便躲进围墙内,紧闭大门,插牢腰杠(门栓),只派青壮年人在城墙上隙望、把守。做大门的木板很硬很厚,门栓很粗很结实。炮楼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拆除,围墙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还有断断续续的几段存在。
  1973年前,戴庄村分“围子里”和“西门外”两部分。从1973年开始,在东门外开始划分宅基地,以后又陆续在村南划分宅基地,因为有水沟相隔,几年之后,好像又派生了两个小村庄一样。
  戴家庄村曾有两座庙,一座在村中稍偏西南一点,叫关帝庙。供奉关公、周仓、关平等,每逢初一、十五,村人在此聚集,祈祷风调雨顺,平平安安。一到有旱情的时候,常有人抬龙王至此。庙前有个大湾,人们常在庙与大湾之间的路面上跪拜求雨,杀猪敬天。另一座庙在村庄西门外,水沟以西,叫奶奶庙。大殿五间,座北朝南,为石、土坯结构。正房檐下有十三层台阶,房上有龙头、张口兽、哈巴狗之类。有东、西两厢配房,南边是正阳门,东南有钟楼,西南角有参天白杨树,据说有两人合抱粗,人们都叫它白杨老爷。庙前有广场和戏台。每年阴历四月十八日是庙会,四外八乡的人都来赶庙会,有时唱大戏,有时玩杂耍、跑旱船。庙会期间,有物资交流,小商小贩都在这一天摆摊,买卖兴隆,热闹非凡。奶奶庙在战争年代拆除,关帝庙在“文革”前拆除。

周边村庄

公家庄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何家庄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李家庄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李家庄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大宅线

业家庄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叶家庄新家园西(330省道北)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叶家庄新家园西(330省道北)

沙家庄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鹿家庄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