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洼村

贾家洼村 贾家洼村村庄名片 贾家洼村行政区划 贾家洼村发展历史 贾家洼村人文自然 贾家洼村民间文艺


贾家洼村隶属 莱城区 羊里镇,在莱城西北17.5公里、镇政府驻地西南7.5公里处。方寨公路穿其北境而过,南临方下镇贾官庄村,北临寨里镇陈大下村,东临辛兴西北村,西临辛庄子村,人口1670人耕地面积,1300亩。村名由来。原为两个自然村,西头为贾家洼,因为姓贾的多;东头有两座庙,故称“双庙子”;解放初期合为贾家洼村。建国前后,属仪封区辛兴乡辖;1956年10月归大下乡;1958年10月归红旗公社;后依次隶属羊里公社、寨里公社、羊里办事处、羊里镇。贾家洼村历史悠久,注重文化,在清朝年间,一位姓李的考了武举,在他大门外竖旗杆,旗杆座刚建成不久,此人突得怪病而死,旗杆未竖仅留底座。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贾家洼村有两大道会门,黄沙会和天主教。天主教系德国人举办,在村东头修了一个教堂,在此传经布道。 黄沙会开始发展旺盛,参加者...

详情

贾家洼村地名网_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贾家洼村资料简介
  贾家洼村是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20210123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1202。贾家洼村与羊里村、仓上村、北陈家庄村、北傅家庄村、雪嬴村、院上村、泉子沟村、孟家洼村、孙官庄村、陈王石村、营子村、仪封村、仪封洼子村、小增家庄村、大增家庄村、城子县村、朱家庄村、北三官庙村、王王石村、孙王石村、杨王前村、杨王后村、郭王石村、梁王石村、玄王石村、阎王石村、北留村、西留村、东留村、戴家庄村、南魏庄村、辛兴东南村、辛兴东北村、辛兴西南村、辛兴西北村、辛庄子村、李家中荣村、郝家中荣村、王家中荣村、孟家中荣村、址坊村、西温石村、东温石村、红岭子村、东魏庄村、东土屋村、中土屋村、黑虎泉村、响水河村、西魏庄村、西土屋村、许家洼村相邻。 还有4个地名与贾家洼村同名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贾家洼村介绍

贾家洼村隶属 莱城区 羊里镇,在莱城西北17.5公里、镇政府驻地西南7.5公里处。方寨公路穿其北境而过,南临方下镇贾官庄村,北临寨里镇陈大下村,东临辛兴西北村,西临辛庄子村,人口1670人耕地面积,1300亩。

村名由来。原为两个自然村,西头为贾家洼,因为姓贾的多;东头有两座庙,故称“双庙子”;解放初期合为贾家洼村。

建国前后,属仪封区辛兴乡辖;1956年10月归大下乡;1958年10月归红旗公社;后依次隶属羊里公社、寨里公社、羊里办事处、羊里镇。

贾家洼村历史悠久,注重文化,在清朝年间,一位姓李的考了武举,在他大门外竖旗杆,旗杆座刚建成不久,此人突得怪病而死,旗杆未竖仅留底座。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贾家洼村有两大道会门,黄沙会和天主教。天主教系德国人举办,在村东头修了一个教堂,在此传经布道。
  黄沙会开始发展旺盛,参加者数百人。入了会120天不在家睡觉,每天晚上集合一次,一跪就是三个时辰,起初学道门,后来为防御外来骚扰,他们造了红缨枪。1941年,受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黄沙会与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合作抗日,支持八路军扩军。
  贾家洼村有十大姓,即:贾、李、王、丁、郝、许、巩、高、井、张。巩、高两姓早在1927年(民国十六年)前后相继而绝。
  围墙始建无考,据传说大约是在明朝时,全村只有姓李的一家是大富户。土匪(俗称“毛子”)常来抢劫,李家损失严重,为防御“毛子”来抢劫,后来以李家为首组织全村人修围墙,以此抵挡“毛子”的抢劫,全村也受了益。
  傀儡戏是本村历史悠久的传统戏曲。剧种是“莱芜梆子”。解放前由十几人组成小剧团,曾多次到博山、蒙阴和邻近乡村演出,喜闻乐见的小戏,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此剧的“小人头”、服装、乐器直到现在完整无缺。原来没有剧本,为更好地保留这一传统剧目,现又有专人整理成整套剧本。
  来到贾家洼村,随处可见百年老屋,围墙旧址,随处可有传说与故事,这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的村庄。
  1996年村干部与全体村民协商,将东西大街拓宽取直,硬化了路面,整街全长800米,中间修有两处路函。两边商品房买卖红火。现安装了路灯,既大大方便了群众,也美化了村庄面貌。
  贾洼村原先是个穷村,文化也较落后,以前连个大学生也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相应的文化水平也大大提高。近几年来,该村大学生层出不穷,并有了硕士生、县级干部和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李贞峰现任莱芜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李俊海现任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军是医学硕士;李牧是工程专业技术员。
  贾家洼村的明天更美好!

村中有三座庙宇。村中间大庙,解放初期神像俱全,庙内有古钟一口,重约千余斤,院内立有三座石碑,记载着整座庙况,后因战乱石碑被毁。1948年,在此设小学一处,至1964年,小学搬迁村南。东头一庙称关帝庙,西头一庙称小庙子。
  原村北面有一株油梗古树。传说此树大概是在明朝时栽的,距现在大约有几百年。多年以来,树干中空,可钻进人去。此树很奇,无树皮,上面的枝条总是弯上几个弯,结的果子有苹果大小,里面的“仁”有十余个,全是水泡,至今没听说其它地方有此树。树的南面有高家胡同,胡同头有两面鼓子石,据说是高家的花园,后来无人保护,加之小孩糟蹋,1983年被风刮折。
  村东头有一黄瓜形大湾,20多年前,湾深6米多,长30多米,宽15米多。相传,一家姓黄的犯了抄,将此宅挖成黄瓜样大湾,现将近淤平。
  江沟:村南有一条常年流水的小河,上游发源于羊里镇戴家庄村东北部,流经辛兴东北村、东南村、西南村、贾家洼村、辛庄子村北面,最后流入汇河。30多年前,河深1人多,宽约20多米。传说伍子胥带领一部人马渡过此江,由此得名江沟。
  在河的上游有一个大湾,叫木头湾。以前人们在湾中挖泥时曾挖出船板,很多木头,下面很深,木头湾由此而得名。解放后,随着土地的开发,现已成为一条小河沟。
  围子墙绕村一周,大约有一里路之余,墙底厚3.5米左右,高4米之多,上宽90厘米,上面有两层台阶,每隔5米,有一垛口,垛口下面是了望口和放射口。武器称台炮、土火药,下一层供人站着观察情况。有三大门即:南门、北门、东门。南门称朝阳门;东门称应旭门;北门称对山门;三门建筑牢固,门板厚约二寸多(白布尺),全用铁腰子捆成,解放后将门拆除。
  村南有一大路沟,原先道路平坦,后因两边的崖头塌陷,两边高中间低遂叫做“大路沟”。
  此村是泰安至博山的交通要道。所有客商必从此经过,那时道路繁华,路经此村有两座大桥,村南一桥叫广济桥,东头一桥叫江路桥(因建于江沟之上)。
  贾家洼村还有两大石坝子,铺建无证。南面一坝长约百余米,中间一坝长约20米,全是方石铺成。因村处低洼,从村向外,不管朝哪个方向走,都得上崖头,人们估计是本村名的由来。

贾家洼村有个傀儡戏班子,当地也叫“搓古儡子”,其历史悠久。据贾家洼村业余戏班的老艺人王传江讲:他们曾听上辈艺人代代传说清朝乾隆年间,大约在1806年的冬天,南方一演出小戏班子肩挑傀儡戏道具一路卖艺来到了贾家洼村,当时,村庄较大,人口较多,村里也有个戏班子,他们就住在该村演出。每演出一场戏,观者就送给他们食物或钱币,看戏付费。由于那一年气候异常,几乎天天下雪,他们无法到别的村演出,只能在贾家洼村住下来,由于无法演出,时间久了,资费花完了,又没有经济来源,只好在村里赊欠以糊口度日,临近年关,需回家过年,欠下的许多债无法偿还,他们就把演出道具作为抵押留在贾家洼村戏班子的艺人手里,许诺说开春带钱来赎回道具,可他们走后就一直没有再回来。后来贾家洼村戏班子的艺人便凭着他们的记忆印象来模仿表演,并加入了自己本地的唱腔-莱芜梆子,由于当地的梆子粗犷豪放,更接近于当地农民的性格和口味,很快便赢得当地人的喜爱,融入地方腔的这种傀儡戏很快就迅速地在本地流传开来,并流传至今。

贾家洼村傀儡戏班子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历经二百余年,古时演出颇受村民喜爱,但因战乱、贫困等原因演出渐少,更因某些老艺人的亡故等诸多原因,时演时停,曾一时难以传承,处于濒危。1933年,贾印江、贾义贵父子又招集演员和戏曲爱好者重打锣鼓再开戏,又重新组建起了傀儡戏表演班子。
  傀儡戏属杖头木偶,木偶戏仿制各种戏剧人物的头像和能活动的木制躯体、四肢,并缀以服饰,做成各种不同戏剧情节所需的人物形象。演出设施比较简单,用一块幕布围罩住演出区,幕顶做成一小型舞台状。演出时,表演者在幕后用双手操纵木偶,做出各种表演动作,乐队及演唱者均在帷幕内根据剧情进行伴奏、伴唱。配合默契,引人入胜。其特点是说唱、表演、伴奏紧密配合,行之有序,假而不露,优美自然,能够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常使群众在幽默的欢笑中大获其益,故而很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傀儡戏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该戏在艺术表演及造型上显示了强有力的生命力和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兼收并蓄的吸纳能力,该戏种表演的特征与别的戏种表演大不相同。所谓傀儡戏,就是由演员操纵木偶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各种人物角色偶头的构造是用硬纸壳、泥等特殊材料制作而成。人物的脸谱是根据戏曲里担任的角色用各种颜色涂抹而成,头发、胡子用具等用人发制作,傀儡是由戏剧演员来操纵,戏偶内部分为头、身及双手三部分,偶头用一根木棒撑住,手则是用木头刻制而成,胳膊是用两根木棒穿在衣服里,一头绑在手上,另一头在操纵人手里,表演时一手拿头顶棒和胳膊,另一只手做摸头、擦泪、打仗、拿兵器等动作。木偶面具行当种类有四生、四旦、四花脸。现有20多个仗头。人物的装饰:官员头戴乌纱帽,将官身穿袍子,背后四杆小旗,小生头戴相公帽,旦角身穿青衣或红衣,头戴凤冠;艺人藏在帷幕之中,手、口、脚并用,以娴熟的技巧一边操作,一边演唱,活灵活现,很有生命力。

傀儡戏的唱腔是莱芜梆子,也称莱芜“讴”,属于“梆子系统”的分支,主要是“梆子腔”,调式与梆子系统各剧种的调式基本一致,属于“5”调式,即“徵”调式。其主要唱腔板式有大板(4/4拍),二板、三板(2/2拍),调锣(2/4拍),慢四虎头(1/4拍),快四虎头(1/8拍),乍黄(散板),另外还有金钩挂,呱哒嘴,一串铃、火力炮、洋黄、劈迷子(活迷、死迷)等十几种。

乐器主要有提琴、月琴、笛子、板胡、二胡、笙、鼓、锣、梆子等,主要伴奏乐器为提琴,也叫“大胡琴”,椿木做筒,梧桐木做板,弦轴是杜梨木,琴杆是枣木或檀木、粗而短,内弦用皮弦,外弦用老弦,6、3(正工四)定弦。身高约为45厘米,琴筒直径8厘米左右,以G调为主,传统的打击乐器很富有特色,大锣是低音锣,手镲较一般的面片大且音低,两片相击发出“扑”的声音,小锣是高音、音尖而明脆,辅助乐器主要有月琴、笛子、板胡、二胡、笙、鼓、梆子等组成。辅助乐器有八棱月琴,不带品,2、5(反尺合)定弦;小股三弦,1、5、1(上合上)定弦;梆子用实心苏木制成。
  其主要曲牌有丝弦曲牌,笛子曲牌和唢呐曲牌,主要以丝弦曲牌为主,如大金钱、愁相思、苦中乐、一字开门、二字开门、桃红、忧愁曲、怨恨曲、思念曲、四季歌、杀妲己等等;还有唢呐曲牌,如五马、二犯、一枝花、江儿水、风入松、石榴花等;笛子曲牌,如扬州、扬州开门、五六五、清江引、点绛唇等,

它的演唱方法,不论是男唱腔还是女唱腔均以真声(大本嗓)为主,假声(二本嗓和小嗓)为辅,真假声结合使用真假声分别使用的演唱方法。由于莱芜梆子的行当有“三大门头十三行”,三大门头是:生、旦、净;十三行当是:生门的红脸、老外、帮生、大小生、二小生;旦门的正旦、小旦、二旦、老旦;净门的大花脸、二花脸、副花脸、三花脸之分,而且各类行当的唱法又大有差异。
  其中生角的唱法主要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真假声结合使用。由于男女同腔同调,男唱腔只用大本嗓比较吃力,所以在唱腔的高音区就得用二本嗓,在低音区用大本嗓,在声腔中,有一种特殊的唱法叫做“力嗓”,它的唱法是用极高的假声倒吸气唱出,唱时不是呼气而是吸气,尤其是男声的“力嗓”唱出的音坚实、高亢、行腔清亮、舒展流畅、余音萦绕、气势宏伟。
  旦角的唱法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真假声明显分开使用演唱,旦角中也有一种特殊的唱法叫“小嗓”,就是按原音符翻高八度用假声唱出,所发之音细腻圆润娓娓动听。
  花脸的唱法也是以真声为主,个别情况下使用假声。

贾家洼村最早的傀儡戏是专人操纵表演,专人演唱,现在由于业余剧团的人手不够,操纵表演者也用来演唱剧中的人物唱腔。
  傀儡戏在它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其传统剧目也具有诸腔并陈,绚丽多姿的特色,但是由于流传年代较久,前人的病故,因而也失传不少。传统剧目由初建时的百余出,到六十年代山东省戏曲工作调查统计时,老艺人记忆的传统剧目还有二十余出,如《小清潭》、《小姑贤》、《小毛元》、《南阳关》、《单刀赴会》、《周奇送女》、《辕门斩子》、《韩信算卦》、《桑园会》、《斩黄袍》、《烧窑》、《王登云休妻》、《包公赔情》、《乱潼关》、《观花》、《汗衫记》、《锯大缸》等等,所以对这一剧种的挖掘保护,已刻不容缓。

周边停车场

莱芜市莱城区羊里停车厂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永峰家园(姚口路北)
营业时间:00:00-24:00

周边村庄

侯家洼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周家洼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孟家洼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秦家洼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贾家庄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长勺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