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峪村

姜家峪村


姜家峪村隶属莱城区茶业口镇,位于莱城北42公里、镇政府驻地东南18公里处。东界和庄乡,碌碡顶山北麓,村南与苗山镇孙家峪村接壤,位于三镇交界处。村西面是暗摇头村,正北面邻尧舜村,村距各1.5公里。现有耕地252亩,180户,520口人。相传 明朝成化年间,姜姓建村,因址在山峪之中,冠以姓氏,故名姜家峪。但姜姓没有多少后代延续下来,老人们讲,姜姓大都移到 博山李家窑居住。后来又有李姓迁此,现今李姓居民也不多。孙姓从博山孙家大庄迁此约300多年了,现今孙姓人口占全村人中的95%以上。 清朝康熙《 莱芜县志》记载:“石城堡·姜家峪”。据史料记载:1941年前,姜家峪村隶属莱芜十一区,即雪野区汇源乡;1941年5月划为抬头区;1942年下半年,重新划区,归属 淄川县;1945年10月重归茶业区;1946年2月,姜家峪村又划归莱芜县;1950年,莱芜县改名为数字区,姜...

详情

姜家峪村地名网_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姜家峪村资料简介
  姜家峪村是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20211022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1202。姜家峪村与北腰关村、船厂村、上石艽村、下石艽村、上迷马镇村、下迷马镇村、南腰关村、西腰关村、东腰关村、龙子庄村、龙堂村、埠口村、董家峪村、下温峪村、中温峪村、上温峪村、西嵬石村、南嵬石村、北嵬石村、峪门村、黑山头村、榆林前村、西榆林村、中榆林村、东榆林村、暗摇头村、尧舜村、茶业口村、逯家岭村、卧铺村、上法山村、中法山村、下法山村、上王庄村、上龙子村、下龙子村、阁老村、珍峪村、上茶业村、中茶业村、西圈村、下茶业村、上石城村、下石城村、花林村、桑科村、下宅科村、上宅科村、崖下村、史家崖村、东圈村、潘家崖村、李白杨村、刘白杨村、曼里村、高白杨村、王白杨村、吉山村、下王庄村相邻。 还有1个地名与姜家峪村同名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姜家峪村介绍

姜家峪村隶属莱城区茶业口镇,位于莱城北42公里、镇政府驻地东南18公里处。东界和庄乡,碌碡顶山北麓,村南与苗山镇孙家峪村接壤,位于三镇交界处。村西面是暗摇头村,正北面邻尧舜村,村距各1.5公里。现有耕地252亩,180户,520口人。

相传 明朝成化年间,姜姓建村,因址在山峪之中,冠以姓氏,故名姜家峪。但姜姓没有多少后代延续下来,老人们讲,姜姓大都移到 博山李家窑居住。后来又有李姓迁此,现今李姓居民也不多。孙姓从博山孙家大庄迁此约300多年了,现今孙姓人口占全村人中的95%以上。
  清朝康熙《 莱芜县志》记载:“石城堡·姜家峪”。据史料记载:1941年前,姜家峪村隶属莱芜十一区,即雪野区汇源乡;1941年5月划为抬头区;1942年下半年,重新划区,归属 淄川县;1945年10月重归茶业区;1946年2月,姜家峪村又划归莱芜县;1950年,莱芜县改名为数字区,姜家峪村属第十一区;1955年改数字区为地名区,重新称为茶业区;1958年3月撤销茶业区,并属腰关乡;同年10月人民公社成立,称腰关人民公社;1959年3月,合并为茶业人民公社;1984年成立茶业办事处,属峪门乡;1985年撤处并乡,归腰关乡;2001年,又与茶业口合并为茶业口镇。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村东和庄设有据点,因与姜家峪有一山之隔,所以村中房屋免遭烧毁,但有2名壮年劳力被日军抓走,听说是去了满洲挖煤,此后2人皆无音讯。面对日军的野蛮侵略,姜家峪村民在党的领导下,有20多人参加了民兵自卫队,由孙迎吉任队长。他们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与敌人周旋作战。村中的妇女和老人也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参加到了抗日救国之中。
  由于姜家峪村位置比较隐蔽,在战斗中受伤的八路军病员先后有50多人在村中救治。热心的姜家峪人把伤员都分散到各家各户,隐藏起来。他们不怕脏,不怕累,细心照料伤员。当时,姜家峪村被称为“第三卫生所”。
  八年的艰苦抗战胜利了,国民党反动派又对我军民进行了疯狂大反扑。姜家峪村涌现出了一批革命英雄。在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中,李家文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和敌人展开搏斗,勇夺敌人机枪,不幸中弹壮烈牺牲。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终于解放了,人民从此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姜家峪村地处山区,耕地面积较少,但在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村民耕种收获成倍增长,很快实现了温饱。改革开放以来,村民大搞多种经营,家庭收入大幅度提高。
  姜家峪村距离博山只有20公里,出产的大量农产品急待运往博山销售,但交通不便,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1978年,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村民决心打开通往博山的门户。此路要翻过村东的章家岭,施工难度较大,但勤劳的姜家峪人不怕下大力流大汗,只用了半年时间,一条公路修成了,姜家峪人通向富裕的大门打开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姜家峪人都在寻求发家致富的门路.,最有经济头脑的要数孙兆水兄弟。十几年前,孙兆水和四弟开了一家小卖铺,并买了三轮车,赴集卖布。几年的时间,兄弟俩的三轮车换为一辆四轮双排车,2001年盖起了二层小洋楼,扩大了小卖铺的规模,经营日用百货,五金等,成了姜家峪村的经商带头人。
  人们看孙氏兄弟发了家,也都纷纷想方没法奔小康。豆角是姜家峪村的特产,色鲜味美,在博山颇有名气。到了收获季节,山坡、地头、堰边全是豆角。村民们看准了这条发家致富的好门路。2001年孙启文买了双排小卡车,专门做起了豆角运销生意。村民们尝到了种植经济作物的甜头,千方百计大量种植生姜、大蒜、毛芋头、架豆角等经济作物。近年来,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家家户户通了电话,还有不少人买了农用车,干起了运销业。
  随着村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的不再只是丰衣足食,还注重精神生活。每逢节日,村民们就组织演出队,走村串巷,玩旱船,舞狮子,寂静的山村热闹起来,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在新世纪里,姜家峪人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相信明天的日子会更美好。

姜家峪坐落在一个小盆地之中,四周五座大山紧紧环抱。东有东大顶,西有牛存顶,南靠南寨顶,东边还有碌碡顶。传说这是“五虎看羊”,把姜家峪村看得人丁兴旺。从牛存顶直插村北一连九个山头,老人们说这是“九龙环山“。山中林木郁郁葱葱,林中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景色怡人,正所谓:“群山环抱,绿水长流”,实乃纳凉避暑之胜地。一条小河穿村而过,清澈见底,湍流不息,向西流入嵬石河,注入雪野湖,它哺育一代又一代姜家峪村人,也历尽了无数沧桑。姜家峪村虽小,但村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战争年代,姜家峪村也毫不例外地加入了革命洪流。 
  姜家峪村虽居深山,但十分崇尚文化、重视教育。解放初期就办起了学堂,全村有十几个学生。几十年来,全村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普及了义务教育,培养了不少的人才,村民的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发展。

周边政府机构

姜家峪村退役证结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村庄

姜家峪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