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寨镇

彭寨镇 彭寨镇建制历史 彭寨镇自然条件 彭寨镇经济状况 彭寨镇社会事业 彭寨镇名胜旅游 彭寨镇民俗文化


彭寨镇,为广东省 和平县辖镇,位于和平县东南部,东与 古寨镇、 贝墩镇以及龙川县交界,西与 公白镇、 阳明镇相邻,南与 林寨镇、 东水镇接壤,北与阳明镇、优胜镇交界。 镇内辖兴隆、聚史、龙安、长沙等27个村委会和街镇、红星等4个居委会,总面积207.44平方公里。彭寨镇常住人口42502人(2017年),为和平县下半县的经济、交通中心,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广东省中心镇之一,2014年7月入选全国重点镇。彭寨镇明正德十三年(1518)至清光绪二年(1876),属全县分设四图的仁义图(彭镇、村镇、马塘、东水、杨洞、粮溪等地)。清光绪三年(1877)实行保安局约制,县城设总局,下设8个分局,彭寨其中之一。民国初,沿袭旧制。民国十年(1918),全县划为33个保卫团区,彭寨、安坳各属一区。民国17年(1928),县设治安委员会,下分设5...

详情

彭寨镇地名网_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资料简介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介绍

彭寨镇,为广东省 和平县辖镇,位于和平县东南部,东与 古寨镇、 贝墩镇以及龙川县交界,西与 公白镇、 阳明镇相邻,南与 林寨镇、 东水镇接壤,北与阳明镇、优胜镇交界。 镇内辖兴隆、聚史、龙安、长沙等27个村委会和街镇、红星等4个居委会,总面积207.44平方公里。

彭寨镇常住人口42502人(2017年),为和平县下半县的经济、交通中心,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广东省中心镇之一,2014年7月入选全国重点镇。

彭寨镇明正德十三年(1518)至清光绪二年(1876),属全县分设四图的仁义图(彭镇、村镇、马塘、东水、杨洞、粮溪等地)。

清光绪三年(1877)实行保安局约制,县城设总局,下设8个分局,彭寨其中之一。

民国初,沿袭旧制。民国十年(1918),全县划为33个保卫团区,彭寨、安坳各属一区。民国17年(1928),县设治安委员会,下分设5个区治安委员会,彭寨、安坳属第三区(彭寨、林寨、古寨、东水、贝墩)。民国20年(1931年)全县设立11个自治区、2个镇(时保卫团制仍存在至民国21年2月始撤),彭寨属第三区(高山乡,粮溪乡、马塘乡、彭镇乡),安坳属第十一区(泷溪乡、水西乡、安坳乡),民国26年(1937年)全县设立5个联乡办事处,彭寨属第四联乡办事处,辖彭镇、粮溪、高山、马塘、贝墩、石村、河唇、安坳、古寨。民国30年(1941年)9月,将36个乡镇改为24个乡镇,安坳属古寨乡,彭寨单列一乡。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6月,全县设4个区,1个镇20个乡。彭寨区辖彭寨乡、贝墩乡、古寨乡、粮溪乡,安坳隶属贝墩乡。1952年,彭寨镇属全第五区(含粮溪镇)。1958年10月,撤销乡镇成立东山、四联、彭寨、俐东,浰江、九连等5个人民公社。1959年四联人民公社分为彭寨、贝墩2个人民公社。1961年贝墩人民公社分为贝墩、古寨、安坳3个人民公社。1963年彭寨人民公社分为彭寨、粮溪2个人民公社。1983年人民公社改为区公所。1987年撤区改镇,彭寨为镇,安坳为乡。1994年4月8日安坳等10个乡改为镇。2003年6月13日,安坳镇并入彭寨镇,镇名沿用彭寨镇。

彭寨镇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属低山丘陵区。自然资源丰富,有稀土矿、松脂、石灰石、温泉等。境内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拥有彭寨河、浰江、贝墩河、群联河、川梅河、泮溪河等河流,建有万深坑、白石坑、座背坑、川九东坑、华表等小(二)型水库。

彭寨镇全面推进“工业立镇”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5年,开发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实施项目带动,把招商引资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000万元。2015年,工农业总产值5.5亿元,地税完成217.92万元,国税完成415.18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0647元。

2015年,彭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10.77‰,政策生育率86.67%,人口出生率 15.57‰。60岁以下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2150人,60岁以上老人 8721人,参保率90%以上。

2015年,彭寨镇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工作格局。全镇刑事案件受理40宗,破案17宗,刑拘11人,逮捕3人,起诉5人;治安案件受理49宗,处罚32宗(其中涉毒案件29宗),调解13宗,共处罚38人;强制戒毒13人,社区戒毒17人。镇纪委受理信访举报31件次,办案8宗,立案8件,结案8件,党纪处分8人。

2015年,彭寨镇坚持抓党建就是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2015年,全镇党员干部累计走访农户2.1万次,解决群众反映简单问题3412件。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6个, 培训“两委”干部60人次,投入资金55万元, 解决问题17件,化解矛盾纠纷6起。

2015年,彭寨镇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加强中心镇建设。中心镇总体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建成区4.5平方公里。街镇分为三大功能区:老城改造区、工业区、商业区。街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总体框架初步形成。

彭寨镇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生活习惯、方言民谚、民间传说的乡土气息十分浓郁,名胜古迹随处可觅。

景点一:“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是一个以传统纺织业、书院教学、居家三合一的综合场馆。由曾氏族人落基祖孟荣公在朝南方向兴建梅园书屋,历经明、清、民国三个时期,发展成现今“敦厚古围”的传统建筑规模,距今560多年历史。有着孔子学生宗圣公曾参后裔曾氏支系十数代人在教育、纺织、农耕文化的积淀。

此处,民风淳朴,生态良好,与之相邻的是明朝古建筑“文昌塔(华表塔)”,“研经堂(印经房)”,古树群、溪水古桥相呼应,尽善尽美的书院环境与完整的书院设施,凸显了书屋盛学时期的整体样貌与恰好的配置。而坐落在东北两向的“崇德第”,“孟荣公祠”,是客家人崇文厚德、孝友传家的真实写照,是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后裔崇尚人文教育,尊师重教的体现,也是居住在梅园书屋自然村落后裔耕读持家的精神缩影。

据有关文献史料记载:明朝中、末时期曾传、曾继武、曾官大、曾巽等数位贤达执教在此,书院已享有名声,明朝邑候吴公赠旌匾“首倡斯文”,明朝吴邑候讳思穆赠旌匾“凤毛济美”,清邑县令尹公赠匾“家传诗礼”。

在清朝乾隆、嘉庆时期,由梅园老师(姓名:曾克常,字:敦五;别号:梅园),在梅园书屋主教,振锋者五十余年,振起儒林。因梅园老师执教有方,教绩显著,逝世后,被广东学政万承风追赞为:“东江第一儒林”,并亲自向朝廷请赐“第一儒林”旌匾,以示褒奖。广州府龙门县令师保元赠旌匾:“名德流徽”,张俭赠旌匾:“九代书香”。据考证,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是当地学子、黎民百姓及江西福建近邻学子启蒙劝学,学习经史子集等经典的地方。繁盛时期,各地各姓门生前后多达1000余人。为国家及岭南各州、府、县输送各类人才,或进士及第、举人、拔贡、副榜、岁贡而为教谕,或为分府理盐务等等,人才济济,梅园书屋因文化教育出色的作为,得到时政与社会的肯定,确定了其在东江流域,明、清时期文化教育的最高地位。

五百多年的时光沉淀,形成了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系列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方侧影,见证了广东文化教育的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岭南文化一脉,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本地文化的典范。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经历变革洗礼,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幸运的是本地历代乡贤都在努力弘扬和尽力维护,使得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依然俊雅,旧貌尚存,大浪淘沙,梅园书屋依然屹立东江流域之上。

景点二:彭镇墩头村书茅坪梅花林

景点三:“墩头蓝”之乡明清传统纺织技艺

景点四:华表墩头村大丘面梅花林南朝、南唐古墓群。

景点五:华表墩头村敦厚古围之广东历史文化名人连居老师、滕捷老师、大辅老师、梅园老师故居群。

景点三:清末民国广东知名书画家曾镜如故居艺术纪念馆。

景点七:彭寨滚水河温泉,位于彭寨镇墩史河旁,长100米、宽3-4米,温度43℃左右,是理想的露天浴场。

景点八:彭寨军屯围

景点九:牧湖顶之春

景点十:明朝文昌塔·华表塔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华表塔、梁屋埂遗址、名胜尖石等景点。

走在彭寨镇的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的是一座座具有传统特色的围龙屋。据了解,这种始建于400多年前的客家围龙屋在该镇有近30幢,另有炮楼10多座,祠堂20多间。

走在这些围龙屋间,恍如走进一个巨大的迷宫,巷道与巷道串联,让人很难找到原来的出口。古人当年在修建围龙屋时埋下的鹅卵石依旧光滑,别具特色的建筑工艺依然精巧。走一走那排列整齐的石阶,摸一摸那根雕满龙凤图案的木柱,看一看那一堵堵因破旧而即将倒塌的土墙,便会令你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仿佛能听到远古传来的历史回声。

据记载,彭寨书院建筑面积规模较大,共有4栋,后栋较为宽敞,能供50名学生上课。二栋较小,楼上安放孔子的牌位,回廊上写着忠、孝、廉、节四字。前栋两侧直竖石柱上书一幅对联:乡风敦古训,土气作先声。

彭寨镇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当时 和平县下半县的经济中心和商业集散地,也是下半县的文化教育中心,建镇以来出了不少文人墨客,如清朝同治年间的曾光祖、曾应盛、吉轩翁等,都是和平县历史上有名的人物。

说到彭寨镇的文化起源,就要说到彭镇书院。这所坐落于原鸡鸭行(即镇政府)的彭镇书院,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始建年月已经无从考究,彭寨书院建筑面积规模较大,共有四栋,后栋较为宽敞,能供50名学生上课。二栋较小,楼上安放孔子的牌位,回廊上写着“忠、孝、廉、节”四字。前栋两侧直竖石柱上书对联:乡风敦古训,土气作先声。

在清朝光绪年间,当时一些读书人要想取得功名,必先到此参加考试,当他们考取功名以后,就在当地建起了土楼、祠堂,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文化发展,使彭寨镇成了远近有名的历史文化名镇。

彭寨镇有四个街场,分别是长岭街、彭寨街、华表街、公和街。街场是生产发展和人们生活必需品交换需要的产物,彭寨镇四街场就成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带。

当年彭寨隶属龙川县管辖时,彭寨屯围、马塘围、田心围等处均驻有军队,而且分布地区较广,军队为了解决军需,需要让平民百姓将多余的农副产品拿到市场上来进行交换,他们便决定在黄土岭岗建立一个街场,这就是长岭街的前身。如今,经过200多年的风雨摧残,当年的繁荣景象已经不复存在了。

彭寨街北上华里许就是华表街,建街前此地是华表的边缘水口,是彭寨通往和平的必经之地。1916年,绅士曾虞臣牵头出资建店,共建有店铺20间,大街建有亭、栅为集资摊档之地。每到农历一、四、七为街期,当地人均会到此地赶集,刚开街几年此街较为兴旺,但由于彭寨街离此地并不远,不久后生意便冷淡下来了。

彭寨街是彭寨镇四街场仅保留下来一个街场,该街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建街地址,选定彭寨盆地中心地带,此处人烟稠密,又有条小河直贯街西,北上可至公和、和平县城,东可至古寨到龙川车田,西至林寨经礼士可到船塘,南沿河下至东水直抵老隆,可称是个四通八达的好地方。当年建街后就有“五街”、“九行”之称,共有商店104间。当年每到墟日,附近各镇甚至船塘都有人前来赶集。据当地居民介绍,每年的八月初六前后,由九行各行值事筹集资金,请戏班演戏,时间长则半月,短则九天,台上好戏连连,台下生意兴隆,热闹非凡。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历史的喧嚣在时光的隧道里慢慢趋于平静,彭寨镇民众继承了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新建了一栋又一栋典雅别致的小洋楼。修马路、建新楼,慢慢的趋向于城市化的彭寨镇已经成熟起来,新的街道比比皆是,新的楼房拔地而起,上屋、宗祠、古塔、洋楼混杂其间,新的彭寨镇在这里崛起。

周边中学

彭寨中学 地址: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S339

周边派出所

和平县彭寨派出所 地址: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S339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8:00-12:00;14:30-18:00

周边乡镇

彭寨镇 地址: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

周边村庄

马塘村 地址:河源市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