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村

垂杨村, 垂杨村发展历史, 垂杨村附录


垂杨村隶属莱城区口镇,位于莱城北12.5公里处。西北距口镇政府2公里,东北与林马村隔河相望。西靠旧莱明公路,西南与港里村接壤,东南与小洼村隔河相望。现有土地780亩,310户,1041口人,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村庄。垂杨村名的曩由来说法不一,据祖辈相传,原名为吴家小庄,孔子至观礼时,见垂杨柳绕村,蔽日遮天,长势奇异,赞日:“乃一垂杨村故踏迎也!”自此传名垂杨村。村碑载因村西有垂杨泉命名是误。垂杨始建于何年无考证,但孔子观礼发生在公元前515年(春秋时期,嚷墓谜柜鲁昭公二十七年),时村庄已成规模。村碑载当在明前与之相差年代甚远。明朝天顺年问垂杨柳设保,为莱芜42保之一,辖周围22个村庄,足证明垂杨村为其中大村。民国初年垂杨村设观礼乡,辖港里、林马、小洼、茅茨、花水泉、御船射柜誉驾泉、北山阳等村端剃端。解放后隶属港里乡、口镇公社,现属口镇镇。祖先在此...

详情

垂杨村地名网_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道垂杨村资料简介
  垂杨村是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116005209,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116。垂杨村与雍和园社区、花水泉村、林马村、古城村、大冶村、陈林村、小冶村、庙河圈村、北崔家庄村、毛家庄村、桃花村、李家楼村、野槐峪村、龙马庄村、栖龙湾村、上毛家圈村、下毛家圈村、小庄村、林家庄村、山口村、浆水村、谷堆山村、青石桥村、太平村、官水河村、三山村、下水河村、塔山村、上水河村、陶南村、陶北村、郭陈村、马陈村、康陈村、申陈村、刘陈村、雪陈村、北山阳村、南山阳村、小洼村、茅茨村、王家楼村、藕池村、片家镇村、李家镇村、郭家镇村、张高庄村、邹高庄村、山头店村、港里村相邻。 还有2个地名与垂杨村同名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道垂杨村介绍

垂杨村隶属莱城区口镇,位于莱城北12.5公里处。西北距口镇政府2公里,东北与林马村隔河相望。西靠旧莱明公路,西南与港里村接壤,东南与小洼村隔河相望。现有土地780亩,310户,1041口人,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村庄。

垂杨村名的曩由来说法不一,据祖辈相传,原名为吴家小庄,孔子至观礼时,见垂杨柳绕村,蔽日遮天,长势奇异,赞日:“乃一垂杨村故踏迎也!”自此传名垂杨村。村碑载因村西有垂杨泉命名是误。

垂杨始建于何年无考证,但孔子观礼发生在公元前515年(春秋时期,嚷墓谜柜鲁昭公二十七年),时村庄已成规模。村碑载当在明前与之相差年代甚远。明朝天顺年问垂杨柳设保,为莱芜42保之一,辖周围22个村庄,足证明垂杨村为其中大村。民国初年垂杨村设观礼乡,辖港里、林马、小洼、茅茨、花水泉、御船射柜誉驾泉、北山阳等村端剃端。解放后隶属港里乡、口镇公社,现属口镇镇。

祖先在此地选址定居,足见经过了科学的考究。三泉长涌,河水常流,具备了人的生存之源。垂杨村水好,无人不晓。村西南以泉为中心,形成水田100多亩,其中稻田100亩,阀炒海年产稻谷二至三万斤;芦苇塘10亩,又称鲇鱼塘,塘中自然繁殖鲇鱼、鲫鱼每年上千斤;荷塘10亩,莲藕鲜脆,年产上万斤。芦苇塘与荷塘东西并列于垂杨泉东南,与稻田连为一体。芦花放,稻谷香,鱼儿肥,莲藕胖,真可谓鱼米之乡。

1973年至1975年,村民在学大寨活动中,发扬愚公精神,从河东运红土近lO万立方,在河滩造地200亩,改造荒废稻田(水位下降不能保种水稻得收)近百亩,扩大了耕种面积,村民生活改善。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土地承包,亩产量大增,村民生活基本达到温饱。1980年至1985年,科学种田、粮菜兼作(主要大白菜)大白菜丰收。垂杨村建立了全国最大的大白菜收购批发市场(站),年经营十几万吨,主销上海、东北等地,垂杨大白菜名扬一时。村民人均收入年增200多元,经济意识开始转变,市场意识随之建市。 2000年开始调整结构种植,生姜、大蒜等 经济作物大规模发展,人均收入逐年增加,萝入了小康。

垂杨村村民勤劳善良,讲究礼仪,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明朝隆庆四年莱芜知县傅国璧在此立“孔子观礼处”碑(简称孔子碑),并建葛境桨立了“垂杨书院”又名“观礼书院"。后因战乱等原因,修复不及时,年久倒塌,移至关帝庙内,改名为观礼学校。观礼小学一时成为周围文人学士心目中的圣地。民国初年,亓廷修讲良(亓官庄)、吕发贤(林马)、李纯一(王楼)等在此任教。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观礼校舍又由村中富户出资进行重修,并扩大规模,增修了女子自修室一所,时为先进之举。校长车学经,学董吴统勤等主办,陶砚农(字占一,1956年去逝,生前为山东省工会秘书长,陶南人氏)任教。现存方碑一块为证,正面碑文陶占一撰书,背面有占地面积等条文。

解放后,观礼小学改名为垂杨小学,邻村仍有儿童到此读书,贾子美、吕祖珍、韩传勇、任立玄、张玉秀等历任教师。1975年至1978年扩建校舍20间,增设初中(二年制)六、七年级各1班,高中(二年制)班1个,实行9年一贯制教育,并配有实验田100亩。学生亦学亦农,在口镇大地小有名气,为县级提供现场会一次,为镇级提供现场会多次,莱芜二中教师刘文晨(后为校长)等教师曾带领二中学生在此实习过。1978年后停办中学,只留l一5年级班。2000年根据上级政府办学指示,合班并校于田庄小学。

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垂杨村已有学子近百名被大中专学校录取,其中研究生4人,教授1人(山大教授张玉军),又有6人被本科大学录取。《莱芜日报》曾以《口镇有个状元村》为题报道过该村。

一、烈士英名录

车学伦 张庆荣 车立都 张焕诗 张焕美 张学勋 张寅桂 刘庆永

二、历任村支书

1959年一1973年张焕俭

1975年一1986年 张冠军

1986年一1996年 亓顺之

1996年一1999年 周广润

1999年一2000年 张秀芝 张文福

2000年一2001年 张冠军

2002年一 张振海

三、历任村主任

1938年一1956年 张焕珠

1950年一1959年 张学勤

1959年一1967年 张焕俭

1967年一1970年 张学圣、蔺延弟

1971年一1975年 亓学禄

1975年一1985年 周广润

1985年一1995年 张永孝

1996年--1999年 张学俊

1999年一2001年 张希太 张学俊

2000年一 张振海

四、副县级及其以上干部

李洪光 曾任解放军某部师政委,省水利厅纪委书记,已离休

李 健 现任济南博物馆馆长

张永顺 青岛铁路局法院院长

李洪鑫 河南油田党委书记

李洪安 铁道部十四局一处处长

五、副高级及其以上 专业技术人员

吴长柏 中教高级,曾任莱芜五中校长,区教育局督导室主任

张玉军 中学高级教师

车敬 中教高级

张会文 中教高级

张秋美 中教高级,莱芜二中教导处副主任

宋庆云 莱芜日报社主任编辑

六、“孔子观礼处”碑

“孔子观礼处”为一石碑,简称孔子碑,立于垂杨村官街东首路南,面北而立。正面有楷书阴刻“孔子观礼处”5个大字,左下角阴刻有“莱芜县知县傅国璧立”,边有缠枝花纹。该碑为长方体式,高3.78米,宽1.05米,厚O.23米,下有石龟驮负,上‘有半圆碑冒,总重约3.5吨,此乃主碑。文革中曾被推倒,1984年市政府督协修复,予以保护。1996年村民集资2000元重修。

孔子碑另有附碑,立于正北面100米处,该碑面南而立,碑身与主碑相差无几只是略低于主碑,碑顶无冒,碑面上端O.2米高呈梯形状。碑身立于长方体形石基之上。正面碑文记述了傅国璧立碑的原因、过程,简介了孔子观礼的情况。但该碑在“文革”中破损。主碑龟头被击碎;1996年用水泥补修呈原形。

碑文虽无原影,清吏部官员张梅亭主编的《莱芜县志》第四部十二卷文中有载,但文缺53字。村民80岁老人吴汇潭有40岁时手抄碑文现存,全文如下(原无标点)。

天下不可一日无礼,犹不可一日无孔子也。夫孔子者,礼之宗也。何有于观入太庙,每事问,观礼问礼皆礼也。季札,吴之文人而习礼者。《易》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汲乎变鲁至道之心随处发现。季子使齐,其长子死,葬于赢博之间。曲阜去赢二百余里,乃往观之。见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右环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而遂行。仿古礼者记之。断碑古迹填没水涯,年纪无考。余近搜莱志访耆硕,得兹地隶邑西北三十里许吐丝口,则知为延陵季子葬子之地。吾孔子于斯焉观之,叹日: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孟止有亭,安仙有寺,贤哲芳迹,犹托以不朽。

矧吾孔子于昭之神,配天参地,灵译畅溢,实系后思。乃即其所观之地,捐俸旁易,接旧申明亭址新构堂三间,厨、井、磨各一,其所门匾垂杨书院四字,外树孔子观礼处五安石碑,周围环以砖甓。择曰柬诸学博寮友士,夫烹头一羊洒酒,庆兹落成。环垂杨而听观者,童冠千余人。余亦欣然指受圣人之礼,明其所向,’使人知自观焉。诸士子涌涌以为奇遇,其俊者数十集,争欲从观礼处,诵习圣贤之书,以助成化天下之志,讵日礼云乎哉?成清余文,以纪兹盛。虽然,礼原于性命,著于彝伦,散见于婚冠、葬祭、宾旅往来,即今日之礼。想吾孔子,完然在目,将不欲观之矣。岂过化之地,犹有未兴起耶?抑观礼之处未修,而莫或兴起耶?将亲炙圣人之化,蒸蒸融融。是由以兴礼让,无一日不诵习孔子之训耶。是记也,将与莱人共观圣人之礼。

文林郎莱芜县知县临川玉吾傅国璧谨撰。

登士郎莱芜县主薄李如奎谨书。

大明隆庆四年立

七、垂杨书院

垂杨书院,又名观礼书院,古迹原物早已荡然无存,但旧址可找到。它在孔子碑主碑北面,南北长约百米,附碑在书院内北端。书院正门朝南,上挂“垂杨书院”大匾,与正碑隔街相对。旧县志中明载: “在垂杨村者日垂杨书院以地为孔子观礼处也又名观礼书院明知县傅国璧建”。同时明确记载早于县东郭门外由明训导张世扬建的“南江精舍"和县东门内的“汶源书院”。

从孔予碑文’中可知,孔子为观摩吴公子季札葬子而来,而傅国璧建书院不仅为纪念孔子观礼,更重要的是为勉励后来的学者苦读圣贤书以图报效国家。他为此举行了盛大的仪式,“择日柬诸学博寮友士夫烹羊洒酒庆兹落成环垂杨而观听者童冠千余人。”碑文记述了书院的规模,正房3间,东西厢房各3问,“厨、井、磨各一”,也难怪会有“其俊者数十辈争欲从观礼处诵习圣贤之书”,足见当时影响之大。

八、垂杨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观礼书院东,据碑文记载,明朝天启五年,从村西神仙院迂至于此。庙院为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约百米,东西60米。

关帝庙大殿3间,砖、石、木、瓦结构,前出厦,四梁12柱,高约8米,飞檐迭脊,气势雄伟。进殿门正中为关羽泥塑像,高两米有余,左有关平,右有周仓,其余各神塑分列周围,甚是伟严。大殿位罟庙院南北中间。东半部,殿前立石碑两座,分别记有关帝庙迂址和重修等内容,1946年运往港里河修路。

大殿西北30米处建有白衣庙堂3闻,1952年彦4塌,堂前立有青石碑3块,分别记有白衣庙有关内容,现存一块,有碑文。

大殿南20米,贴东院墙筑一钟楼,底座高2米,底面为边长2.5米正方形,楼高6米,南北山墙,东西敞开,楼顶横梁悬一口直径为1.3米,高l米的生铁铸钟,半吨重,如有大事,击钟为号。

大殿西,白衣庙堂前是厢房6间,僧人念经护院住用,院内柏树数十株,其中3株直径l米有余。大殿门正对庙院前门,门楼高4米,门上槛挂有长约两米的“大羲参天”大匾,门两边各有石狮守门院门外是一广场,与通东南大道连在一起,面积为1000平方米。广场上有参天杨树3株,其中最大一株直径近两米,树干成空洞,但枝叶茂盛。洞裂一口面南,洞口高3米多,宽可进人,洞内可并立3人。树高十几米处蜜蜂常住,村民从树上曾挖蜂蜜数十斤。树下龟驮石碑5座。各有记事碑文,其一是记有石铺路条文,俱于1946年毁。石条、石凳排列,来往行人无不住歇观尝。

有一石龟,重约200斤,背呈“×”样纹条,传说是偷吃邻家村民剪饼糊时,被主人砍了两批子,逃回原地后呈现此形。

九、垂杨官路(街)

明、清时期,垂杨村处于交通要道上,从吐丝口通蒙阴、临沂,必经垂杨,成为一条官道,原村中大街又称官街。

原官街东西长约200米,宽约10米。街道中间3米宽援青石板铺成,两旁各有边沟。街道中段北侧备有上马石3块,每块间隔5米,东西排列,现存阶梯形一块。南侧筑一广播台,底面东西长约5米,20阶至顶,阶梯向东,顶面为2米的正方形。青碜砌成,顶部3面有石栏。在广播台上喊话,全村都可听到。

往西40米,道北设青石槽1个,长2米,宽深各0.6米,是官方驿站备用,现存槽底,槽帮被砸碎。再向西20米,有一舂米石臼,重约1吨,已被毁。1999年书院旧址建民房从地下挖出相似舂米臼1个,也被砸碎。道南有竹园、花园各1个。出西首经神仙院,是通口镇大道。官街东首接垂杨书院、关帝庙前广场。

凡路经此地大小官员,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于孔子碑前极尽礼仪。

十、季札子墓

春秋时期,吴公子“季札使齐,其长子死,葬于赢博之间”即季札子墓,位于垂杨村南300米处。后期无碑记。墓堆为近似圆锥体形土堆,底面直径近30米,高6米左右,初年何状无考。1974年墓土被运往河滩造地,当时见砖、瓦等物,但并非墓穴。墓穴未见,只见通道,并保存完好,内情不详,后用土掩埋,估计无损。观礼碑文中载: “见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右环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

十一、垂杨泉

垂杨泉是三泉的总称,即垂杨泉、喷珠泉、乌江泉。三泉水合为一股,流通汶河。三泉各有一潭(湾),分别在潭北岸有高1.8米,宽0.8米,厚O.2米的青石碑立于青石基座上,正面向南,阴刻泉名,三泉长年喷涌,曾有许多人前来考察并观赏泉景。

垂杨泉位于村西首路南十几米处,主泉眼碗口大,小泉眼数10个,各有特色。潭水清澈见底,水湾面近似长方形,面积300平方米有余。东南与芦苇塘、荷塘相邻水通,西面隔南北路20米处即喷珠泉,两泉水相通。两潭形相近,犹如日月潭一般。一座古老的石拱桥跨越在两泉之间的南北路和东西水道上。桥面离水高约两米,宽约两米,跨度两米有余,青石结构,构筑精巧,始建何年无考,1960年整修一次。再往西200米是乌江泉,潭水面约有一亩,碑座尚存,原名伍江泉,是昔日伍子胥统兵过此,掘地获泉,泉口直径40公分,喷量大,且味如江水,后谐音为乌江泉。垂杨泉与喷珠泉石碑分别立于康熙三年,乌江泉石碑立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张文渊立。

古时每年出资雇泉夫两名,清理泉道,以保旱涝无损害,水流畅通。

由于自然环境变化,水位下降,泉水已数年不喷涌。

十二、河桥与石铺路

出垂杨官街东首,东南方向走200米,过小汇河,经黄崖头(又称虎头崖)石铺路,是官道的重要一段。河上每年古历九月六日架桥,保证东南客商和乡民赶每年九月九日吐丝口的骡马会(物资交流大会)。四月八日拆桥,阱防夏季桥板和桥礅被水冲走。男性青年壮年村民,到时无需召唤,自持铁索、木杠、锨镢自动出工,各尽义务。哪年始建无考记。河桥面为青石板连接而成,连接处下面为青石礅。全桥长约40米。每块桥板长约两米,宽约O.8米(即桥面宽度),宽面离水面高30厘米不等,每面桥板上的车辙印约有10厘米。过桥上岸,踏着300米长的青石板路,登上高约20米的黄崖头,别有一番情趣。

此地为红粘土地,昔日夏季多雨水,浸水不断,即使春冬两季也是如此,非石铺则泥泞难行。石铺路用青石板砌成,宽约3米,石板上车辙痕迹与桥面相似,始建何年亦无考。1924年曾由吐丝口顺香斋、盐店与东乡各商家、富户出资,垂杨村民出工重修一次。现石板、石块已很少见到。

周边政府机关

济南市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文化南路006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7:00
济南市莱芜区文化南路006号

周边

口镇街道块垂村附猁杨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香港东路

周边乡镇

杨庄镇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村庄

垂杨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