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陈村
刘陈村, 刘陈村村庄名片, 刘陈村人文自然
刘陈村隶属 济南市 莱芜区口镇,位于莱城西北14公里,口镇西南6公里处,北邻许家洼,东邻陶陈村和郭陈村,南邻申陈村,西界羊里镇孟中荣村,汇河自村北蜿蜒流过。土地面积697.5亩,310户,1030口人。刘陈村隶属莱城区口镇,位于莱城西北14公里,口镇西南6公里处,北邻许家洼,东邻陶陈村和郭陈村,南邻申陈村,西界羊里镇孟中荣村,汇河自村北蜿蜒流过。土地面积697.5亩,310户,1030口人。 据村碑记载:“元初村人刘禹,世祖时授镇国将军都元帅之职。足见始建村当在元朝之前。因邻陶陈村,冠以姓氏,故名刘陈村。”另据村中现存古碑记载:“元初村人刘禹曾授镇国将军左副大元帅之职。夫刘氏莱芜土人也,前五世纪在此定居,建村始在宋朝。”刘陈村由刘姓建村,明朝中叶,由山西迁入许多住户,姓氏增多。有刘、郭、亓、李、焦、辛、吴、许、孙、常、乔、张、董十三姓。刘姓人口居多,郭姓次之。<...
详情刘陈村隶属 济南市 莱芜区口镇,位于莱城西北14公里,口镇西南6公里处,北邻许家洼,东邻陶陈村和郭陈村,南邻申陈村,西界羊里镇孟中荣村,汇河自村北蜿蜒流过。土地面积697.5亩,310户,1030口人。
刘陈村隶属莱城区口镇,位于莱城西北14公里,口镇西南6公里处,北邻许家洼,东邻陶陈村和郭陈村,南邻申陈村,西界羊里镇孟中荣村,汇河自村北蜿蜒流过。土地面积697.5亩,310户,1030口人。 据村碑记载:“元初村人刘禹,世祖时授镇国将军都元帅之职。足见始建村当在元朝之前。因邻陶陈村,冠以姓氏,故名刘陈村。”另据村中现存古碑记载:“元初村人刘禹曾授镇国将军左副大元帅之职。夫刘氏莱芜土人也,前五世纪在此定居,建村始在宋朝。”刘陈村由刘姓建村,明朝中叶,由山西迁入许多住户,姓氏增多。有刘、郭、亓、李、焦、辛、吴、许、孙、常、乔、张、董十三姓。刘姓人口居多,郭姓次之。
民国初期,刘陈村隶属辛兴保;1948年起划归仪封区;二十世纪50年代改归羊里乡;1960年起划归口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成口镇办事处;1985年起属口镇管辖。
刘陈村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元初村人刘禹,世祖时拜镇国将军都元帅,义勇有为,不避权势。清朝秀才李佃禄“文思才涌,授之乡里”;武举刘成德武艺超群,威震四方;八品修植郎郭家慧“为官清正,四乡皆慕”。刘陈村人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刘陈村围子墙是战争时期防御敌人的有利屏障。1940年8月第一个刘陈村党支部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村民积极参军参战,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村内第一位共产党员刘纪昌,化名刘汉臣。抗战时签狼承期,在陈村小区当乡长兼区公安员,后转战南北,解放后任 北京市公安局局长。1942年刘纪昌在一次催缴公粮的任务中遭遇敌人袭击,他单枪匹马,打死鬼子6人,冲出敌人包围圈。留下了刘纪昌“善打游击巷战,敌人闻朵狱习墓风丧胆”的美名。在刘纪昌的感召下,亓龙昌(解放后为正县级干部)等30多位热血男儿踊跃走上战争前线,吴增奎等七名烈士为革命捐躯,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赞歌。
解放后,刘陈村人迅速组织生产自救,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到 人民公社,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前头。刘陈村重视农业,村民在这片沃土上辛勤耕作。昔日天旱,村民虽有搬智公求雨的习惯,但不能改变靠天吃饭的历史,解放后,村民注重打井治水改变生产条件。1982年在村西修成长达600米的地下水利管道。历年来共打机井32眼,主要生产道路全部硬化,水、田、路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刘陈村在发展经济方面有优良的传统,刘陈村人办企业有独到之处。清朝末年,村民许风德就办起了在方圆几十里最为先进的翻砂厂。当时泰安要为大贪官冯汝骥铸一铁像,寻找多名工匠不成,最终慕名找到了刘陈村,许氏为之铸成,此像现保留于泰安。其铸造技术名不虚传,延续至今,1995年被市委命名为“铸造专业村”。
1971年,刘陈村窑厂成立,同时,办起以打铁、加工竹笆、豆腐皮为主的副业,安置劳力60余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刘陈村人在老支书刘英廷等支部一班人带领下,掀起兴办企业的热潮。1980年办起刘陈村铝制品厂,1984年建起造纸厂,1985年建起电线厂,1987年刘陈村综合福利厂成立,刘元祥任厂长,刘庆文任会计,下辖电线、造纸、五金、翻砂、铸造、纸箱等五个车间。2000年改为民营企业。同时发展了3个联合体,56个个体户,先后上了蜡烛、机加工等10多项目,并且创造和发展了诸多名产名吃。焦氏织布杼曾闻名天下,为支援抗战纺线织布做出了贡献。焦、乔两家的手工产品竹笆在莱芜一带至今走俏,有“刘陈村两头高,焦乔两家竹笆好”的美称。李树林的豆腐皮,色香味美俏四集。刘元军、许卫祥两家的铝炒勺均以质地坚硬而畅销不衰。电线厂生产的漆包线和裸铝线是莱芜市空白产品,曾畅销济宁、日照、潍坊、东营等地。……过硬的产品质量,换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全村经济收入逐年翻番。1993年被莱芜市命名为经济强村。
刘陈村人历来重视教育。解放前,有私塾两处。1950年建起第一所能容纳30人的复式班小学,李先锋任教师。1964年建4个班的新校。1981年为迎接校改,在村南建起占地3.5亩的规范化学校,多次为区镇教育工作提供了观摩现场。1991年所立的“捐资助教”碑记载了当年全村近300人捐款1.1万元,修缮学校的事迹。个体户郭章胜从1997年开始,每归战堡年劝达向学校捐5吨烟煤,在当地传为美谈。村委会是镇上多年的“尊师重教先进单位”,村支书刘明玉和村民郭章胜多次被评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自1977年恢复高考求浆组至今,全村有32人考上大中专院校。最出色的当属1994年考入 北京科技大学的刘鹏和1995年考入 中国科技大学的刘振涛。刘鹏现已研究生毕业,留京工作。
刘陈村是口镇有名的“文化村”。以村民爱书法、爱文艺、爱体育而出名。自1989年始,村里成立了书法协会。协会会员刘英延、郭勤宗的书法在四邻八乡小有名气。刘陈村从 文化大革命始就有一支活跃的文艺宣传队,村民刘纪泉自编的乡土顺口溜在四邻八乡广为传唱。从1995年元旦,村里就组项婚浆道织学生和村民进行文艺大联欢。2000年3月,由刘平玉编剧、李清文编曲,刘进、刘青东等四名学生演出的小歌剧“四个老汉唱国策”在参加莱城区计划生育文艺汇演中荣获三等奖。刘陈村有多年的体育活动史。自1990年始,每年元旦,村里有举行乒乓球、篮球、象棋比赛的惯例,到2002年已婚腿精举办了13届。2002年分别被莱芜市和 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一期工程先进集体”和“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刘陈村人崇尚文明。村民民风淳朴、民情敦厚。助人为乐蔚成风气、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共涌现出捐资助教、热心助残、遵老爱幼、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30余件,其中“张彬八年助残”、“李文金拾金不昧”等四件好事被评为莱芜市精神文明十件好事之一。刘陈村自1997年被评为“区级文明单位”。刘明玉被评为区级优秀党支部书记。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刘陈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泥泞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低矮的土坯草房变成了一排排前后出厦的大瓦房。自1999年,在村民亓祥恒的带头下,先后有12户人家住上了二层小楼。2000年成了电话村,彩电入户率达90%。村民做饭全用液化气,出门都把摩托骑,刘陈村过上了富裕文明的生活。
素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刘陈村人,始终坚持走 社会主义道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谱写着自己辉煌的历史,以坚实的脚步踏人了二十一世纪。展望未来,刘陈村人的明天会更加金光灿烂。
刘陈村古迹甚多。最出名当属村西镇国将军林。将军林北至代家庄(现许家洼村)、东至朱家林、西至小洼、南至官道。《嘉靖莱芜县志》载:刘禹为“一家土人元帅,有勇胆、安定一方之德”。因而受到“省府称许”,“命其率众保守一方”。他才在寨里“操地利之便,筑三里之城”“得行邑政焉”。后济南府“许其政绩”,在口镇刘陈村村西为其修墓一处,名日“将军林”。林内有一高封土堆,1971年扒平时,在土中发现五块刘氏谱碑,上有刘禹之名,相传明代济南府立。墓室未破坏,周围有金元时期的墓葬。将军林西北方一百米处有突出高台一个,东高西低,名日“点将台”。
刘陈村村中有大街一条横贯东西,大街中间有古槐数株,1947年为支援 莱芜战役,村人将古槐杀掉用来烧火做饭。村中有关帝庙,北屋三间为无梁大殿,内有粗大的圆柱支撑,旁有侧殿,殿内墙壁上有“三英战吕布”等巨幅油画四幅。庙前是一条宽阔的官道,是当时淄博和泰安之间的主干道,道旁有饮马石。庙东有玉皇阁,每逢农历3月3日有香火会。村西有土地庙三间。土地庙南方有文昌阁座西朝东,每逢农历2月19日,有学生到此烧香磕头。每年农历6月6日,村民在关帝庙前举办“甜瓜会”,以庆贺庄稼丰收。庙、驿站和饮马石均在文革前消失。
刘陈村围子墙方圆90000平方米,墙高5米,为相邻数村一绝。民国初年为防 “光棍队”“黄毛子”进村作乱,由刘氏族人刘晋臣与其他族人牵头组织修建。围子墙有西门一个、东门两个,后门一个是让许家洼人出进。战争年代,四邻八乡群众都来此避难。围子墙现有残垣10余米,余皆于文革后被破坏。
周边政府机关
济南市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文化南路006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7:00
周边
口镇街道刘陈村退伺役孪十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村庄
刘陈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陈刘村
地址:济南市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