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上村
院上村, 院上村村庄名片, 院上村人文自然
院上村隶属济南市莱芜区羊里镇,位于镇政府驻地1.5公里处。村东北为泉子沟村,村南隔一条小河与陈家庄村相望,村西与孟家洼村地界接壤,村东与陈家庄相邻。人口778人,耕地面积978亩。院上村北原有一座古寺,称为,上院,大舟山寺为下院。自明朝洪武年间,由河北枣强移居,因陈姓、卢姓等姓陆续迁此建村,因邻“上院”故取名为院上村。1941年春以前,院上村属寨里区;1946年9月归仪封区管辖;1942年10月归羊里区管辖;1945年10月归口镇管辖;1946年9月归仪封区管辖;1959年3月至1960年4月属羊里公社泉子沟管理区;1964年4月至今属羊里管区;现隶属羊里镇。1938年全村已有3个党员,1939年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由陈玉贤同志(1941年九·一八扫荡时牺牲)任书记、张连桂任组织委员、卢诗宣任宣传委棕乃体员。1940年党员人...
详情院上村隶属济南市莱芜区羊里镇,位于镇政府驻地1.5公里处。村东北为泉子沟村,村南隔一条小河与陈家庄村相望,村西与孟家洼村地界接壤,村东与陈家庄相邻。人口778人,耕地面积978亩。
院上村北原有一座古寺,称为,上院,大舟山寺为下院。自明朝洪武年间,由河北枣强移居,因陈姓、卢姓等姓陆续迁此建村,因邻“上院”故取名为院上村。
1941年春以前,院上村属寨里区;1946年9月归仪封区管辖;1942年10月归羊里区管辖;1945年10月归口镇管辖;1946年9月归仪封区管辖;1959年3月至1960年4月属羊里公社泉子沟管理区;1964年4月至今属羊里管区;现隶属羊里镇。
1938年全村已有3个党员,1939年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由陈玉贤同志(1941年九·一八扫荡时牺牲)任书记、张连桂任组织委员、卢诗宣任宣传委棕乃体员。1940年党员人数达到20人,1941年“九·一八”扫荡后,由于白色恐怖,党组织被破坏,直到1944年区中队副队长李杰因战斗负伤后在院上居住,由李杰任支部书记。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民兵队站岗、放哨、接巩厚雄纸送情报,埋地雷、打游击,经常配合区中队袭击骚扰敌人。1943年11月份,民兵队禁驼墓去羊里据点袭击敌人,在村西吕家林与敌人激战,受到上级登报表扬并奖给 三八式步枪一支。解放战争期间,院上村村民积极参加抬担架,送军粮,做军鞋,形成了送子参军,送郎参军、踊跃支前打仗的局面。
1966年秋,为改变院上无一亩水浇田、完全靠天吃饭的局面,突击建成南北长800余米、宽3米的水渠,改变了水浇条件。1975年冬至1978年春,大搞 农田基本建设,实行了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由于当时院上处于“村东、村西高凹不平,大小地若干层,村北土质差,伸手一把沙,沙丘到处是,河滩面积大”的状况,虽然雪野西干渠放水,但能浇地块寥寥无几,因此,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为彻底改变生产条件,1975年冬到1976年春广大干部群众,连续四个月吃住在工地,早4点起床,晚挑灯夜战到10点,出现了“冻地赛钢砖,大家干得欢,零下20度,全身冒热汗”的动人场面,农田基本建设搞得热火朝天。经过120多天的奋战,将村东大小52块地,削高填洼,整成一片地,动用土石10万方,投入工日6万个。
1976年冬到1977年春又转战新河北,经过一冬春的大干,将原来大小几百块丘陵地,整成6片梯田。动用土石8万方,动用工日5万个。1977年冬和1978年春又削高填洼,平河垫地80亩,动用沙土方8万方,工日5万个。通过三年的农田基本建设大奋战,彻底改变了过去土地高凹不平,沙丘遍地成垅的状况,使院上土地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小平原。在1976年到1978年期间,院上村年年被评为公社先进单位,每年都为公社提供麦收、夏种、秋收、秋种,大积大造土杂肥、送公粮等多次现场会。
1986年底,打机井3眼,配套两眼,进一步扩大了水浇地面积。1989年投资近万元,安设了从科技队到新河的符弃南水北调地下管道450米,使水浇地面积又增加近200亩。
1993年,随着水利配套的增加,投资1.5万元,购置新1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并投资6000元购置脱粒机4部。
水利是制约院上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使大部分农田能使上当家水,1997年架设线路1000米,搞好了三眼机井的配套,修防渗渠700米,总投资1.4万元。年底,又搞好了从村北到新河的 南水北调工程,辅设地下管道800米,投资5万元。
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的需要,1997年冬至1998年春,对全循多剃村道路(田间生产路)和水渠进行了重新规划和修复,运砂垫路近千车,修过路管道15处,总计用工24000个,投资1.4万元。
为大力发展畜牧业、养殖业,村划出10亩地,建起了畜牧小区,发展养殖大户5户。
1999年在用电线路老化,网络混乱的情况下,投资3万元,购置线杆40根,架设高低压线路500米,使全村所有线路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
由于近几年水位急剧下降,旧机井耻承战颈有的报废,有的水源不足,制约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 经济作物不能发展。为此,支部、村委下决心,投资2.5万元,建起了新变压器室,并新上变压器(100千伏)一台。2001年又投资2.7万元购置深水泵2台,从新河至大水沟建500米地下管道的南水北调的续建工程。至此,院上村除部分山岭薄地之外,全部用上了自己的当家水,彻底改变了院上村靠天吃饭的状况。看院上村:大旱之年不见旱,经济作物连成片,庄稼绿油油,群众生活有奔头。
村中古迹
①院上寺:院上寺,名曰延庆寺,又名泉林寺,寺内正殿三间,坐北朝南,塑有玉皇像,两边塑有四大天王泥像。正殿前佛爷殿,殿内有 释迦牟尼像。罪葛洪此外,还有大小铜像30多尊(其中,大的约有60公分高,小的约有30公分高)。大殿两边配有东、西厢房各六间,两廊立有石碑18幢。厅门外正中设一大供桌,前面是“削发桥”,顺桥而过,铺有石子插花的路一条。佛爷殿门前,各有一棵古柏,郁郁葱葱,顶若华盖。顺甬路筑有两座阁式寺门。寺门外,植有两株老槐,皆是盘根错节,身若游龙,枝若龙爪,奇形怪状,老态龙钟,与阁式寺门互相映衬,更觉古朴幽静。相传院上寺,寺田上百顷,北至大舟山,东至汇河,西至护驾泉,南至营子庙。此寺位于嬴城西北角,是烧香拜佛的地方。寺中塑有的四大天王,是保平安的意思。
传说,寺中有99个和尚,皇上身边的人进言说:“寺中和尚超过百人就会造反”。皇上念及是皇家寺院只说了句“罢、罢、罢”(意思是不管),但他身边的人,却认为是:“耙、耙、耙。”于是到寺中,以练功为名,让每个和尚依此挖一个大坑,又命令他们跳下去,便用土埋至心口窝,只露着个和尚头,又命令人用一匹快马挂上大耙,耙了过去,顿时血流如注,上窜有丈高。清末民初时,寺内只有两三名和尚,后改为学堂。一老和尚把寺迁至泰山脚下下建一寺名曰“普照寺”,寺的结构布局与院上寺相同。村民侯佃忠的祖父早年去寺内,老和尚还热情接待了他。并有个传说:老和尚迁居时从院上寺带去一头猪,因恋及故土,猪通人性,一直趴着不动,当院上村人去时,老和尚说了声“老家来人了”,猪就爬起来,围着去的人转了一圈,亲了亲,回到栏里就趴着一直没再起来,由此而来传下了“识主”的一段佳话。此寺在 抗日战争期间被毁。
②削发桥:宽约2米、高约3米,用刻花的石头垒砌而成,是院上寺前面的护寺河上的桥,为通往寺院的必经之路,只要去该寺出家做和尚的人,必须在此落发,并在此举行“落发仪式”。从此,进了寺门即为和尚。
③龟驮碑:是院上寺里的寺碑,高2米多、宽约1 5米。龟头抬着,反面刻有花纹,龟背上立有一宽0. 8米、高约3米多的石碑,碑帽为二龙戏珠,又叫龙头碑。相传建造这样的碑是皇上批准而建的。而且,1999年在距寺院西南发现了大量汉代古墓群,说明汉代以前就有寺。但该碑在修大增桥时抬去。
④汉代古墓群:2001年3月24日上午,院上村村民候佃海在村南挖房地基时,挖到一四出头纹砖墓室,挖出红陶壶4个、红陶罐1个、铜钱若干枚。侯立意挖地窖时也发现了两个墓室;墓室呈船形,长5米,宽2.2米,深1.6米;砌墓的陶砖长0.43米,宽0.15米,厚0.065米;朝墓室内的一面有四出头纹,砖之间有牙扣,垒砌坚固,至今完好。同时出土的有4个灰陶罐,一个灰陶钵,2个铜镜,戒指2枚,手镯一个,五铢钱200余枚等,根据挖出的文物及墓制情况,定为汉代砖墓。
周边政府机关
三合村委会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玉羊街与政通路交叉路口往北约150米
营业时间:08:30-17:30
周边村庄
院上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东上庄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上佛羊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二零五国道
刘家庄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沙家庄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