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封村

仪封村, 仪封村村庄名片, 仪封村人文自然


仪封村隶属济南市莱芜区羊里镇,位于镇政府3公里处。旧泰莱公路穿村而过,南依汇河与口镇许家洼村隔河相望,东与仪封洼毗邻,北为朱家庄,西为东留村,面积1.26平方公里,为羊里镇第一大村,全村1152户,3122口人,耕地2250亩。据村碑记载,村庄始建于明朝之前。相传古时此处有一巨槐,树分九杈,上有九窝蜂栖息,名为九枝槐。其上挂一铜钟,凡有外敌入侵,即鸣钟报警,群蜂闻声立即飞返,千百云集,扑向敌人,保卫居民。因此人们称为“仪蜂保”,后在此建村,用“义蜂”之谐音取名为“仪封”。《嘉靖莱芜县志》载,明嘉靖年间设仪封集,日期为四、九,是当时莱芜十七集之一,历清朝、民国至今。《莱芜市志》载,明初正德年间,由里改保,村庄设乡、保,仪封保设在仪封,辖北留村、西留村、许家洼、营子、仪封六个自然村;民国初年,取消乡、保建制,改为区,区辖乡;1941年5月至194...

详情

仪封村地名网_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羊里街道仪封村资料简介
  仪封村是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羊里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1600621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116。仪封村与羊里村、仓上村、陈家庄村、傅家庄村、雪嬴村、院上村、泉子沟村、孟家洼村、孙官庄村、陈王石村、营子村、仪封洼子村、小增家庄村、大增家庄村、城子县村、朱家庄村、三官庙村、王王石村、孙王石村、杨王前村、杨王后村、郭王石村、梁王石村、玄王石村、闫王石村、北留村、西留村、东留村、戴家庄村、南魏庄村、辛兴东南村、辛兴东北村、辛兴西南村、辛兴西北村、贾家洼子村、辛庄子村、李中荣村、郝中荣村、王中荣村、孟中荣村、址坊村、西温石村、东温石村、红岭子村、东魏庄村、东土屋村、中土屋村、黑虎泉村、响水河村、西魏庄村、西土屋村、许家洼村相邻。 还有4个地名与仪封村同名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羊里街道仪封村介绍

仪封村隶属济南市莱芜区羊里镇,位于镇政府3公里处。旧泰莱公路穿村而过,南依汇河与口镇许家洼村隔河相望,东与仪封洼毗邻,北为朱家庄,西为东留村,面积1.26平方公里,为羊里镇第一大村,全村1152户,3122口人,耕地2250亩。

据村碑记载,村庄始建于明朝之前。相传古时此处有一巨槐,树分九杈,上有九窝蜂栖息,名为九枝槐。其上挂一铜钟,凡有外敌入侵,即鸣钟报警,群蜂闻声立即飞返,千百云集,扑向敌人,保卫居民。因此人们称为“仪蜂保”,后在此建村,用“义蜂”之谐音取名为“仪封”。

《嘉靖莱芜县志》载,明嘉靖年间设仪封集,日期为四、九,是当时莱芜十七集之一,历清朝、民国至今。

《莱芜市志》载,明初正德年间,由里改保,村庄设乡、保,仪封保设在仪封,辖北留村、西留村、许家洼、营子、仪封六个自然村;民国初年,取消乡、保建制,改为区,区辖乡;1941年5月至1945年10月,莱芜划为三县,莱芜县(亦称莱北县)、博莱县(亦称莱翻谅询东县)、新甫县(亦称莱南县),仪封村归莱芜县,下设12个区,仪封属羊里区临汇乡;1945年恢复莱芜县建制,撤羊里区。1946年9月经泰安专署批准,仪封被划为仪封区;1951年3月仪封区更名为三区:1955年10月三区又恢复原名仪封区;1965年10月并乡,将十四个乡并为六个乡(羊里乡、仪封乡、温石乡、王石乡、大下乡、陶镇乡)仪封又归仪封乡;1958年3月撤区并乡,撤仪封区建羊里乡,8月又撤消羊里乡,成立人民公社,仪封归羊里公社所辖;1960年3月公社合并,撤消羊里公社,仪封归寨里公社;1964年5月恢复羊里公社,仪封又回到原公社;1984年3月, 机构改革,羊里公社改为羊里办事处,1985年撤办事处建羊里镇,下设羊里、王石、辛兴、址坊四个管理区,仪封属羊里管区所辖;1994年全镇改为五个管区(又增添营子管区)仪封又归营子管区所辖。

仪封村人自建村聚居此处,繁衍生息,村中现有卢、孙、李、韩、吕、陈、耿、杜、高、曹、纪十一姓,其中以卢氏、孙氏、李氏为多,村民不分宗族、贫富世代和睦相处,耕读传世,民风淳朴,勤劳勇敢。人们日出而农耕,最早以种植小麦、玉米、大麻为主。仪封大麻以麻皮细薄、柔软、胶质少、纤维长、拉力强著称,闻名中外,每年出口十万余斤。当地有“山口烟、仪封麻、城子县的香椿芽”之说。仪封麻早在明朝之前就已大量种植,因仪封地势低洼,土质松软,肥沃,适宜大麻生长,所以仪担枣付封麻一直以质优久享盛名。仪封麻无红根,麻皮色泽鲜亮,拉力较强,据说麻皮可以作琴弦用。全村每年种植大麻面积达500亩,单产300斤,村民管理大麻较有经验。总结出种植大麻的农谚如:“头水晚,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头水麦子二水麻”、“麻老八十八,七十五天就该杀”等。

仪封村人极富革命精神,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羊里镇催端婶史志资料》载,1941年9月(农历八月十七)硬拳道与日伪棵洒勾结,在仪封安设伪据点,四个中队,200余人进驻仪封,在围子四角和大门上各修筑炮楼一个,共计五个炮楼。外有围壕,并插有木寨。同时设立仪封村宫,会员150余人。硬拳道在仪封盘踞期间,杀害党员干部三名,抓捕党员干部32名,搞党员悔过106名,拆毁房屋120余间,伐树3000余株。1944年5月6日八路军县独立营、羊里区中队在本村村民的配合下,利用化装打扮,里应外合的战术,拔除了仪封据点。这次战斗俘虏伪军28名,缴获步枪28支,子弹千余发,我军无一伤亡。

在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时期,仪封村青年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中,仅1946年一次就有20多名青年报名参军,一时传为美谈。战争年代,仪封村有11名村民为了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时任鲁中军区十二团某营营长的韩文连,1936年入党,是莱芜第一批党员之一,1942年在莒县战斗中壮烈牺牲,翻拳市禁时年28岁。

仪封村有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1974年解放军9662部队三营七连进驻仪封,历时一年半,全连指战员与仪封村民结下了鱼水之情。第二年8月1日,有村干部携同本村宣传队又到博山的响泉慰问了七连全体指战员。后有济南军区政治部拉练进驻仪封,又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诗篇。

仪封村向来重视教育,崇尚文明,明清朝时期村中就设馆办学,名曰“私塾”,人称“前学”。1941年由卢乃新、卢在川等人设馆授徒,创办了仪糠判遥封村初级小学。校址在三义庙,设有国文、算术、修身等课程。1943年大搞“冬阿戏捉和运”,学校活跃起来,由吕澄甫、孙伯恒、韩文刚任教。1950年规模扩大,校址迁往官宅;1951年8月改为完小,由常耕九任代理校长;1961年核定为县重点完小;被誉为小学教育的“小宝塔”;1970年设仪封联中;1977年为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又附设高中班一个;1992年合班并校.仪封联中迁入羊里二中。现村中仍有仪封小学。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2001年近二十多年,仪封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达280多人。现任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系主任、书记的卢燕为第一批跨人大学的学生,2001年,他的独生女又以644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就读于北大社会科学系,是仪封历史上第一个考取北大的高材生。

仪封村自古以来就是东部去泰安的交通要道。在姚口路北移、交通闭塞的情况下,村支部、村委设法投巨资先后修通了与姚口路和羊里镇驻地连接的两条柏油路。2000年又投资60余万元,在村南汇河上建成了一座高标准的汇丰大桥,桥长120米,宽8.5米。随即又硬化了村南北大街,长780米,宽20米,安装路灯34盏,仪封村道路建设走上了快车道。

仪封村地处汇河岸边,水利资源丰富,原来村南有百亩稻田,盛产莲藕、芦苇;西边有“清水湾”,水位下降,稻田改为粮田。但由于历史上汇河水多次泛滥,人民生命财产损失重大,仅1957年秋一次大水淹没土地近千亩。为根治河岸大堤,支部带领村民筑起了一座长60余米的小坝,当年淤积了近百亩河滩地,保住了河堤。1974年缩河造田,公社大会战,一冬春修成一条新河岸,随之又从北岭运土造地200亩,使沿河地段变成稳产高产田。

仪封村地下水充沛,过去浇地用的是浅水井,水位下降,改用深水井。1988年建张家洼调水工程,仪封村打井九眼,井深20米以上。1989年大旱,浅水井干枯,支部、村委发动群众捐款集体投资新打深井18眼。如今,全村土地每5天可浇一遍,可谓旱涝保丰收。

仪封村地势南低北高,北岭坡地高低不平,十年九旱,村南洼地排水不良,十年九涝。为改变生产条件,村民苦干实干,削高填洼,整平了不长庄稼的茅岭地,使土地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稳产、高产田。

仪封人崇尚科学,早期,村里有科技队(科技大楼在村西,尚存),负责村里科技推广。村委积极推动科学示范户,推广先进经验,科学技术领先,以种生姜、大蒜、细菜为主,全村每年种植生姜、大蒜近2000亩,联片韭菜150多亩。仪封村狠抓产业结构调整,使农业向产业化、规范化迅速发展。

仪封村地处集市,又为原来交通要道,群众早有经商贸易的习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仪封村村办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极快。建筑行业、机械制造是村中两大支柱产业。村里有建筑队,还有个人组合的小分队若干个,全村大部分劳力从事建筑行业。邻庄村民大型建筑、居民楼,大部分为仪封村工匠所建造。仪封村兴隆机械厂,其前身为锻造厂,1970年由几个工匠组成的以修理农具为主的小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是设备齐全,拥有170多名工人,年产值达500多万元的大厂。主要生产柴油机配件、摩托车气缸和铸造。现任厂长公司经理卢平才。

改革开放以来,仪封村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人们见多识广,思路开阔,有能力的纷纷上了经济项目,有代表性的如卢成才,从部队复原回家后,开始从事经销,后主营茶叶。他每年购销茶叶40余万斤,客户发展到泰安、章丘、沂源、蒙阴等地。2001年个人投资20万元,在村北建起了营业楼和茶叶加工厂,是仪封村首屈一指的富户。卢义斌,是该村第一个在莱芜搞房地产开发的个体户,他还建有木器厂、玻璃纤维纺织厂、绝缘套管厂等,2002年又在莱芜开发区征地30多亩建起自己的工厂区。

仪封村自明朝建村已聚迁近四百余年,勤劳勇敢的仪封村人,世代居于此,生生不息,绵绵不断,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踏实前行,不辱先人,为赢牟文明增光添彩。

仪封村历史悠久,文物众多。村内原有:东寨、龙王庙、三义庙、土地庙、观音庙、南阁子,是村人为祈祷风调雨顺,佑求一方平安而建。东寨位于村东头,清朝咸丰十一年间,南匪骚扰为害,村民不得安宁,人们共议创修东寨,并修玉皇庙一座,庙宇正座为皇大帝,左右两边为金童玉女。龙王庙位于东街十字路口,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全部用石块砌成。底座1.2米高,东西长2米,南北宽1.5米,庙屋共六块石板,四面四页,顶上前后各一页,脊顶用条石四棱,两头刻有龙卷首样。庙内有五位神,龙王爷居上座,两边为风、雨、雷、闪四位神,各持用器,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土地庙在村西头,大殿三间,墙上画面艺术精湛,殿里是土地神,院内有柏树、石碑。建国后曾为学校,“文革”前被拆掉。观音庙,清朝顺治乙酉年修建,至今修庙碑完好,文字清晰可辨。村中间为三义庙,庙内塑有刘备、关公、张飞三位义士,此庙建国后曾为学堂、供销合作社,后被拆除。三义庙正南面为南阁子,建于康熙十四年,据村民口碑相传,建修此阁所用木料即是窝居义蜂的九枝槐,如今已不见踪影。

仪封人尊崇文化,人才辈出,只清朝年间就出了两个进士,一个是顺治年间卢煌。据传此人资质聪明,每十日读一文,能强记,终生不忘。顺治三十六年科选,考中进士,奉旨始就江苏邳县正堂,后因事罢职,回乡砚田笔耕。其后代移居老君堂、淄川、东龙角庄等地居住。另一个为卢乐戍,字和堂,自幼聪明好学,清朝同治癸酉年考中举人,至光绪年间殿考中进士,曾任广东南海县知县,后又封奉政大夫,因生性刚烈,不畏豪强,因案左迁,被罢官后返回山东任曹州府教授,后得同科状元曹鸿训保举,奉旨允准吏部调取,因69岁高龄,不愿复职,谢职还籍,隐居泰安,72岁而终。泰安、莱芜县志均有史载。

仪封村自古文化、体育活跃,在周围村庄有名。解放前有玩杂耍、跑旱船的习惯,村民自动组织“社火”班子,在本村上演,还到周围村巡回演出。解放后由老艺人卢汉元、卢道和、卢伦元、卢诗振、吕逢梓、卢诗普等人组成本村业余剧团。剧团自筹资金,买服装、道具,自己动手建戏台。每年春节后连续演出十几天。剧目有《辕门斩子》、《豹头山》、《长寿山》、《对金抓》,现代戏《朝阳沟》、《三丑会》等。文革前夕为配合形势教育,由团支部组织青年成立了业余宣传队,自编自演,短小精悍,形势多样,宣传力度高。如《送菜》、《争扁担》等节目参加县汇演,多次获奖,《莱芜市志》有记载。1997年消夏晚会豫剧清唱《朝阳沟》选段获二等奖,1974年万人大会演,仪封村300多青年的会演大军,豫剧表演唱《羊里公社换新颜》获优秀节目奖,广播站多次播放,誉满全县。当时的宣传队负责人是卢法平和卢义斌。村里为了进一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在全镇最早购置了 电影放映机。《羊里镇史志资料》有记载,先为8.75毫米,以后更换为16毫米,每周放一场,文化生活可谓丰富多彩。

仪封村向来重视体育活动,村民自觉参加,积极主动。1958年泰安专署、军分区在仪封村召开体育文化活动推广现场会,青年人的体育比赛,七、八十岁老人参加体育活动均得到了领导的好评。据《羊里镇史志资料》记载:1981年12月1日,国家体委群体司、团中央来仪封,重点调查民兵训练、民兵青年体育活动、文艺生活等,观看了篮球比赛、刺杀、广播体操、拔河、长拳、文艺演唱等,山东省电视台录了像,奖给长虹牌17英寸黑白电视机一台和部分文艺器具。仪封村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设施齐全,定期活动,被评为市级体育活动先进单位。

周边茶叶

独家记忆婚庆店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羊里镇仪封阳光幼儿园南500米
营业时间:07:30-20:00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羊里镇仪封阳光幼儿园南500米

张记名酒行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兴隆街安泰首府西南侧约190米
济南市莱芜区兴隆街安泰首府西南侧约190米

周边村庄

仪封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济南市莱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