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龙崮村
柳龙崮村 柳龙崮村简介 柳龙崮村人文自然 柳龙崮村人物事件 柳龙崮村特产展台
柳龙崮村隶属于济南市莱芜区鹏泉街道办事处下辖村,位于莱城东北12公里,地处山区。辛泰铁路经其西,博莱高速公路经其东。村北距瓜皮岭村1公里,翻过北面的山岭与苗山镇相接连;村南距马龙崮村1.5公里,山区公路从村内通向东南方向,与原205国道相接;东为龙崮山,西为大崮山。总面积2542亩,411户,1252口人,盛产花生。柳龙崮村隶属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位于莱城东北12公里,地处山区。辛泰铁路经其西,博莱高速公路经其东。村北距瓜皮岭村1公里,翻过北面的山岭与苗山镇相接连;村南距马龙崮村1.5公里,山区公路从村内通向东南方向,与原205国道相接;东为龙崮山,西为大崮山。总面积2542亩,411户,1252口人,盛产花生。 据《柳氏谱》记载,明末柳姓建村,因处龙崮山西侧,冠以姓氏,名柳家龙崮,简称柳龙崮。现村内有柳、王、陈、吕、宋五姓,柳、王两姓人口最多。
柳龙崮村隶属于济南市莱芜区鹏泉街道办事处下辖村,位于莱城东北12公里,地处山区。辛泰铁路经其西,博莱高速公路经其东。村北距瓜皮岭村1公里,翻过北面的山岭与苗山镇相接连;村南距马龙崮村1.5公里,山区公路从村内通向东南方向,与原205国道相接;东为龙崮山,西为大崮山。总面积2542亩,411户,1252口人,盛产花生。
柳龙崮村隶属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位于莱城东北12公里,地处山区。辛泰铁路经其西,博莱高速公路经其东。村北距瓜皮岭村1公里,翻过北面的山岭与苗山镇相接连;村南距马龙崮村1.5公里,山区公路从村内通向东南方向,与原205国道相接;东为龙崮山,西为大崮山。总面积2542亩,411户,1252口人,盛产花生。
据《柳氏谱》记载,明末柳姓建村,因处龙崮山西侧,冠以姓氏,名柳家龙崮,简称柳龙崮。现村内有柳、王、陈、吕、宋五姓,柳、王两姓人口最多。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本村属莱东县九区。当时九区区长柳建堂是柳龙崮村人。柳建堂于1938年入党,解放后任山东省立医院书记、院长,后到新泰一中任书记、校长,现已去世。其父柳澜,开明绅士。柳建堂兄弟四个,柳建堂是长兄;老二早逝;三弟柳延豪是中共党员,烈士,1947年在章丘虎门区被国民党特务陷害,牺牲在国民党监狱;四弟柳延相曾在陈毅部队任勤务第一股总会计,参加过莱芜战役,现已去世。柳建堂家是柳龙崮村“革命第一家”。
柳龙崮村自古以来重视文化教育。解放前柳延聚就在自己家中开设私塾,自任塾师。由于在村子南头,所以现在一些老人还把他的后人住处叫“前学里”。解放后,柳龙崮、马龙崮、瓜皮岭、西峪四村在柳龙崮合办小学,1966年还办了初中,1982年合并于福山学校。柳龙崮小学培育出了很多人才,考入大学、中专的有30多个。
柳龙崮村人热爱文艺,村民爱唱戏,自发组织了“莱芜梆子剧团”,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周围村子的人都说:“柳龙崮的鸡也能叫板,唱三板子。”1953年,柳进曾到莱芜县梆子剧团应考演员,录取以后半年,因其外祖父(城里人)不同意他唱戏,把他硬送回了家。他回家后组织了庄户剧团,学唱古装戏,文化大革命时期又学唱现代戏,自编自演小节目。莱芜梆子《三定桩》就是1973年修新泰铁路时由柳龙崮村剧团自编自演的;在县文艺汇演后改编成现代戏。现在柳龙崮村的男女老少都能唱几句《三定桩》。
柳龙崮地处山区,解放前生产工具落后,木犁老牛拉,木头耩子两条腿,没有水浇条件,辘轳打水,十年九不收,人民生活非常艰苦,讨荒要饭的占多半。因生活所迫,去东北谋生的有7户40多口人,上山西的两户十几口人,还有多数靠出村扛活打短工养家糊口。屋顶漏雨墙透风,全村没有一间瓦房子。解放后柳龙崮人响应党的号召,兴修水利,改河造地。自1958年以来,在村东、村西各条山沟修建水库塘坝9座,扩大了水浇地面积,保证了农业年年丰收。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改河造地100多亩。,现在所谓“大寨田”,就是原来的河底。在造地的同时,打机井8眼,修扬水站1处,水渠几千米,保证了大寨田的用水。社会进步,时代发展,村民丢掉了辘轳,废弃了水车,用上了抽水机。现在农民已有小型机器抽水机120台,拖拉机耕地,老牛下岗,木犁退休,农村实现了机械化。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过去下莱城上博山全是步行,推着独轮车,现在全村青年骑托车上下班,买汽车的有10多户,电视、电冰箱等都进入了百姓家,还成了电话村。在改革升放的年代,人们的思路也越来越宽,过去人畜用水是从井里提水挑到家中,现在家家都有自来水,不用电,也不用水塔,就是用几百米塑料管子,把山脚下的泉水引到家中随时利用。绿水清甜凉爽,是真正的自来水。这是柳玉亭和柳玉昌二人倡仪实施的。
过去柳龙崮村没有一家企业,没有一个会挣钱的人。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政策指引下,人们走出了庄稼地,开始了新的生产方式,学着办起了个体企业。起初兴起的是建筑业,陈克明、陈立文、柳善福等人开始以一把大铲一把锤给别人盖房,后来发展到能组织人员承接楼房,现在发展到有几十万元资产的建筑公司。大理石企业近几年发展起来,经常在外装饰楼房的柳善俊、柳玉昌、柳善收看到大理石在莱芜的市场好,办起了大理石工厂。起初只有4万元的资金,经过几年苦干,现在已有几百万元的资产。柳善松、柳善礼也办起了大理石厂。花岗石企业也发展起来,柳玉忠、柳善珍、柳善顺都干得红红火火,购卖了大型的机器,固定资产都在几十万元以上。由于这些能人的带动,全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人均分配达到2800多元。
村庄南北较大,多数房屋建于东山脚下。村西路边有古老国槐一株,树干中空,三人合围,中空又生树根入地,枝叶茂盛。村两季节性沙河是孝义水库上游水源。
村的西南角有古庙一处,庙内石碑记载,为康熙三十五年建造。庙内建有北房三间,四梁八柱,小瓦盖顶起脊,前出厦,据说是由瓜皮岭、马龙崮、西峪、柳龙崮四村所建,解放后成为小学,现又重修,庙内塑有神像。围墙处还建有龙王庙,土地庙各一间。每年古历三月初三庙会。
一、烈士英名录
柳延豪 1947年在章丘虎门区牺牲于国民党监狱
柳玉先 南下工作队牺牲
柳玉高 1952年抗美援朝牺牲
柳善杰 柳玉条 宋尊奠 王其连 吕济章
二、历任村支书
1947年-1956年 柳庆曾
1957年-1967年 柳同曾
1968年-1978年 柳玉常
1978年-1991年 柳光明
1991年-1993年 柳玉忠
1994年-1997年 柳善春
1998年-2001年 柳玉田
2001年- 陈克敬
三、历任村主任
1947年-1956年 柳同曾
1957年-1967年 柳玉常
1968年-1978年 王其芬
1978年-1991年 王光学
1991年-1993年 柳玉田
1994年-1997年 柳玉田
1998年-1999年 柳玉昌
2000年- 陈克敬
四、副县级及其以上干部
柳 波 河南省委副书记、副省级
柳芬曾 东北某军区副军级干部
柳永进 广州市地级干部
柳占奎 杭州市县级干部
柳善学 莱芜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室主任(副县级)
王子贤 四川水利厅任职(省级)
王子聚 南京某军区任职(团级)
王庆堂 莱芜市莱城区人大副主任
王子连 武汉钢铁公司任职(厅级)
王庆美 安徽省煤炭厅任职(县级)
王庆勤 莱芜市交通局副局长
五、副高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柳圣明 莱芜市教育局高级教师
柳君明 莱芜市凤城街道办高级教师
王子海 莱芜市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
六、槐花仙子
在柳龙崮村西,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槐,三人合抱粗的树身上有一个仅容一人藏身的树洞。槐花飘香时节,阵阵花香飘满全村。关于此槐,村里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不知哪朝哪代了,槐树下住着一个叫王生的穷孩子,自小就死去了父母,独身一人为财主王善人扛活。转眼间到了娶亲的年龄,王生也成了一位高大英俊的青年。每次劳作归来,望着草房里冷清的四壁,小伙子心里充满了辛酸。谁家肯到咱这破草房里落户呀?一个秋天的晌午,王生拖着疲惫的身子推开了柴门,奇迹出现了:缸里满满的清水,桌上摆满了热腾腾的饭菜,瓦盆里倒满了洗脸水。王生看呆了,是谁干的呀?一连三天,天天如此。第四天,小伙子沉不住气了,早晨起来他装作出去干活的样子掩好了柴门,自己则偷偷地躲进柴棚里察看动静。
约摸快到晌午了,一位十八、九岁的大闺女推开了柴门。这姑娘长得好呀,蓬松乌亮的头发,两道弯弯的月牙眉,桃花生生的脸儿,细柳一般的腰。她先打扫屋子,接着淘米做饭,饭做好了,又把水缸里挑满了水。王生看呆了,猛地跑出了柴棚。姑娘见是王生,一下子羞红了脸。“你是哪里的好心人?”“俺是槐花,是邻村的,俺见你老实厚道,想做你娘子,行吗?”“行!行!”
自此以后,槐花姑娘便做了王生的妻子,小两口恩恩爱爱,过着甜蜜幸福的生活。
听说王生娶了个俊俏的小媳妇,王善人心里怪痒痒的。一天,他打发王生下了地,便偷偷地来到王生家。
一见槐花俏生生的模样儿,王善人骨头都酥了。他一下闯进屋里:“小娘子,给我做小吧,我保你一辈子富贵。”接着便动手动脚。槐花姑娘躲闪着,王善人一直追到槐树边。眼看就要抓住了,这时,槐树身上忽然开了洞,槐花一下子躲了进去。王善人便探进身子去拉,突然,树身一合把王善人夹住了,老家伙没挣扎几下便一命呜呼。
后来听说,王生的媳妇是槐花仙子,王生也再没有离开村子,他伴着古槐过了一生,直到后来进山成了仙。
到柳龙崮村里看一看,直到今天,槐树身上还有一个树洞呢。
七、戏音缭绕柳龙崮
到柳龙崮做客,找柳龙崮人拉呱,说他啥不会都行,如果说他不会唱戏,无论80老翁或几岁孩童,肯定会气冲冲地冲你嚷起来:“怎么,说俺不会唱戏,到场院里比试比试。”这就是柳龙崮,一个对乡戏痴迷到足以跟你脸红的村子。
说起村人唱戏的历史,66岁的柳近增老汉最有发言权:“听老人讲,建村老祖是位唱戏的艺人,许是受祖宗的影响吧,咱村家家户户都爱唱戏,特别是到了1953年,我到县梆子剧团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培训。回来后,全村老少都争着跟我学新戏。那时的人呀,真不知中了什么邪,就是不吃不喝也跟着学,晚上学戏学到鸡叫,真是人人会唱戏,户户有戏音,连掉了牙的老婆婆也能哼上几句莱芜梆子呢。后来,我们组织了一个庄户莱芜梆子剧团,为了凑足买戏衣、乐器的钱,连祖陵里的8棵老白杨都卖了。再后来剧团越办越大,名声越来越响。外村人都说:‘把柳龙崮的鸡拽出来也能唱莱芜梆子。’每年从正月初二开始,天天有人请我们去唱戏,一直唱到三月三。”是呀,那时唱戏不讲报酬,晚上人家只管一顿饭,是什么原因使柳龙崮人对乡戏这样痴迷,除了天生爱唱之外,重要的是他们热爱生活,在戏里能将对新生活的热爱尽情地表现。说到这里,柳近增老汉还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1958年冬天,乡里一位王乡长来找他:“老柳,东龙崮村有位‘恶婆婆’尽打骂她家媳妇,你们去唱一场‘小姑贤’吧,或许她看了能改好。”第二天晚上,剧,团去了,柳近增演“小姑贤”里那位“恶婆婆”,演得入术三分,台下的“恶婆婆”看了,臊得脸通红,自此以后,再也没有打骂她媳妇。
时间到了20世纪90年代。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酷爱唱戏的柳龙崮人更是戏趣大增。在节假日,在农闲,在老人的寿辰,在青年人的婚礼上,乡戏乡音不绝于耳,有的公公操琴,媳妇演唱;有的媳妇操琴,婆婆演唱;那姿态,那韵味,真比专业剧团还“专业”。
到柳龙崮,不论在田间地头,不论在场院街口,只要有人,准能传出激越的“莱芜梆子”声。
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保护生态环境,柳龙崮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在西边大崮山上栽植了几万棵松树、槐树,使荒山披了绿装。在东边龙崮山上栽植了板栗,现在由柳善超承包了整座龙崮山,合同公证30年不变。自2001年到2002年,两年又新栽植板栗3000多株,还栽植了梨树、杏树、冬枣树等。
周边村庄
柳龙崮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东龙崮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二零五国道
南龙崮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二零五国道
马龙崮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近崮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二零五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