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
长安村 长安村村庄名片 长安村人文自然 长安村人物事件
长安村隶属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鹏泉街道办事处,又名陡岭子,位于莱芜区东9公里处,京沪高速东侧,济青高铁以南,原通往博山的老路十八里岭西端。耕地面积700余亩,山岭土地面积440余亩,水浇地260亩,其中205高速国道及两侧绿化地带占去100亩。全村190户,530口人。据村碑记载,明朝成化年间刘姓由茶峪村迁此建村,邓、吕、赵、马四姓陆续迁来。因村东一岭陡峭,众称陡岭子,借以名村。后村西出土的古碑上有“长安”字样,于是改为长安村。 长安村2001年前属北孝义乡,后归于凤城街道办事处。该村属搬迁村庄。由于原村址土地肥沃,水源条件好,为了扩大水浇地面积,增加农民收入,1975年决定搬往北岭。北岭东西走向,新建房屋沿博莱公路两侧,因而村形东西长,南北窄。 长安村属半丘陵地带,水源条件较差。1966年兴修水利,修水库一座,水渠长达1000余米,基本上解...
详情长安村隶属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鹏泉街道办事处,又名陡岭子,位于莱芜区东9公里处,京沪高速东侧,济青高铁以南,原通往博山的老路十八里岭西端。耕地面积700余亩,山岭土地面积440余亩,水浇地260亩,其中205高速国道及两侧绿化地带占去100亩。全村190户,530口人。
据村碑记载,明朝成化年间刘姓由茶峪村迁此建村,邓、吕、赵、马四姓陆续迁来。因村东一岭陡峭,众称陡岭子,借以名村。后村西出土的古碑上有“长安”字样,于是改为长安村。
长安村2001年前属北孝义乡,后归于凤城街道办事处。该村属搬迁村庄。由于原村址土地肥沃,水源条件好,为了扩大水浇地面积,增加农民收入,1975年决定搬往北岭。北岭东西走向,新建房屋沿博莱公路两侧,因而村形东西长,南北窄。
长安村属半丘陵地带,水源条件较差。1966年兴修水利,修水库一座,水渠长达1000余米,基本上解决了农田灌溉,但吃水仍有困难。在驻长安村莱芜县卫生局工作组的帮助下,打机井4眼,从根本上解决了吃水和浇灌的难题,庄稼年年丰收,农民生活温饱。
长安村注重改善农民生活,1972年架设了电线,装上了电灯、电话,现已成为电话村。要想富先修路,由于205国道改道,原路长年失修,村西河上的桥也被大水冲毁,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村两委带领大家集资,在村西河上重新建起了水泥结构的石桥,公路拓宽,一条宽阔的公路修好了。村民先后购进拖拉机、三轮车20余辆,村民赵其圣、赵卫、刘永水也先后购进大汽车跑运输。村民邓延青在家开设了小型化工厂,收入可观。邓延会、邓延轩从江苏学会了制作糯米糕的手艺,一年收入万余元。他俩毫不保留,言传身教,一时间涌现一大批糯米糕专业户。农民有了钱,生活富有了,电话、彩电、摩托车、农用车基本上家家齐全,过上了小康生活。
近几年长安村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大面积种植的红提葡萄,现已初见成效,前景可喜。
如今的长安村村民,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正以新的精神风貌,新的观念,新的步伐,为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富裕的长安村而不懈努力。
“陡岭子”:在长安村的东侧,通往东南的一条小道。相传早年有一迭官贵人,骑马路过此道爬上陡坡,回头叹曰:“长安村,陡岭也。”人人相传,故将该村称“陡岭子”。后因有出土碑载有“长安”二字,又改为长安。
长安村注重教育,年年被评为尊师重教先进单位。该村办学时间很早,解放后成立了速成识字班,对青壮年进行扫盲教育。1956年办起了本村自己的小学,1992年合并于福山联小。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先后有十几人考入大学,其中邓庆昌在莱芜市宣传部工作。
长安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不少有志之士,报名参军,保家卫国,刘浩民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们南征北战,奋勇杀敌,为国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有5人英勇牺牲。
一、烈士英名录
邓延顺 在淮海战役中壮烈牺牲
邓延庆 在莱芜战役中壮烈牺牲
赵克亮 在河南开封战役中牺牲
刘福江 在渡江战役中壮烈牺牲
刘福玉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
二、历任村支书
1947年-1949年 吕士勤
1950年-1955年 吕士学
1956年-1960年 邓继珠
1961年-1976年 赵俭芝
1977年-1990年 刘先孔
1991年-1992年 吕济春
1993年- 刘成
三、历任村主任
1947年-1950年 赵俭芝
1951年-1954年 赵克亨
1955年-1960年 赵俭芝
1961年-1967年06月 邓延松
1967年07月-1967年10月 邓延勤
1967年10月-1992年 邓延松
1992年-1993年 吕济春
1994年- 刘 成
周边
长安村退役肺埸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村庄
长安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