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行沟村

柳行沟村 柳行沟村村庄名片 柳行沟村行政区划 柳行沟村发展历史 柳行沟村人文自然


柳行沟村隶属莱城区 方下镇,位于莱 城西12公里,方下镇政府驻地西3公里处。东接乔家义村,西越长埠岭是石家泉村,南为卢家庄村,北邻辛泰铁路。耕地面积1618.47亩,全村390户,1162口人。2019年,柳行沟村入选山东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名单。该村建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当时由常姓一家从山西迁来,看到沟水潺潺,沟旁柳树成行,遂安家于此,故取名为柳行沟。柳行沟村早期有11姓人家,分别是常、孟、亓、孙、王、李、杨、汪、邓、毕。常姓人口居多。现汪姓,邓姓已无后人。清康熙《 莱芜县志》记载:“方下保·柳行沟。”1948年划为鲁西区。1954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隶属方下 人民公社。1984年3月公社改称办事处。1985年11月撤处建镇至今,柳行沟村隶属方下镇。革命战争时期,柳行沟村...

详情

柳行沟村地名网_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方下镇柳行沟村资料简介
  柳行沟村是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方下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20210223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1202。柳行沟村与方下北街村、方下南街村、孟公清村、耿公清村、张公清村、谷家台子村、安家台子村、时家方下村、王家方下村、嘶马河村、刘封邱村、田封邱村、李封邱村、孙封邱村、台头村、沟头村、铁牛岭村、徐封邱村、土楼村、沈家岭村、刘家庙村、方赵庄村、亓官庄村、韩官庄村、谢官庄村、兰沟崖村、王家义村、李家义村、鹿家堂村、王家岭村、梁家庄村、蔺家楼村、陈家庄村、乔家义村、雪官庄村、小义和村、何家庄村、石家泉村、龙泉官庄村、丰登官庄村、何官庄村、贾官庄村、许小洼村、石泉官庄村、冶河村、卢家庄村、大辛庄村、小辛庄村、石桥子村、鲁西村、龙口东村、龙口西村、李家店子村、西五龙口村相邻。 还有1个地名与柳行沟村同名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方下镇柳行沟村介绍

柳行沟村隶属莱城区 方下镇,位于莱 城西12公里,方下镇政府驻地西3公里处。东接乔家义村,西越长埠岭是石家泉村,南为卢家庄村,北邻辛泰铁路。耕地面积1618.47亩,全村390户,1162口人。

2019年,柳行沟村入选山东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名单。

该村建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当时由常姓一家从山西迁来,看到沟水潺潺,沟旁柳树成行,遂安家于此,故取名为柳行沟。柳行沟村早期有11姓人家,分别是常、孟、亓、孙、王、李、杨、汪、邓、毕。常姓人口居多。现汪姓,邓姓已无后人。

清康熙《 莱芜县志》记载:“方下保·柳行沟。”1948年划为鲁西区。1954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隶属方下 人民公社。1984年3月公社改称办事处。1985年11月撤处建镇至今,柳行沟村隶属方下镇。

革命战争时期,柳行沟村是中共组织活动的重要地点。1931年村里一些人秘密参加革命活动。1933年村民孙启明、常凤舞等人先后加入党组织。柳行沟村在县农会的帮助下成立了莱芜十区区农会,会址设在柳行沟村。村民孙立英为干事长,常殿明、常凤舞为干事。
  是年,中共柳行沟村党支部诞生,常凤舞任书记。
  1938年村人孟宪章由县委委员孙启明介绍参加了革命。而后他被县委党组织派往延安抗大学习。
  是年9月,区委根据县委“建立地方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指示,从各村选拔政治可靠,精明强干的青壮年百人建立区中队。柳行沟村人孙启明之子孙子绍任指导员。
  1939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三日拂晓,100多名日伪军包围了柳行沟村,将本村500多人赶到了村中场上,追查 八路军和县委工作人员孙启明。柳行沟人不屈不挠,守口如瓶。敌人阴谋未逞,放火烧了孙启明家的10余间房屋,捕去了13名百姓,后保释回来。
  1940年1月,二区青救团配合县独立营,在柳行沟村东南伏击泰安开往莱芜的汽车。激战半小时,日冠被迫退回泰安。在这次大伏击战中,青救团员刘学贤、王化胜等4名同志壮烈牺牲。由于革命者的带动和影响,柳行沟村人的革命积极性很高,斗地主,分田分地,打鬼子,坚壁清野,异常活跃。
  1946年“大动参”前后,村里约有40余人当兵奔战场,8人为国捐躯,被追认为烈士。
  1949年新中国诞生,人民从此安居乐业。村长常凤来带领全村人在寒天雪地的日子里建成了柳行沟村有史以来第一个大水坝。
  村人虽多精于耕作,但亦不乏有小手工作坊,有这样一首歌谣:“柳行沟南北长,家家户户开纸坊。”这首歌谣一直传到20世纪60年代末,足见当时草纸制造业的兴盛。
  柳行沟村还以条编加工而闻名。造纸业一消失随之出现了条编。有人利用晚上编几个果筐,换点油盐。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富民政策唤起了勤劳的柳行沟人,他们纷纷行动起来,每到紫穗槐条子收割时节,人们便四处奔忙,搞条编生意,更加红火。
  柳行沟人在“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掀起了轰轰烈烈地深翻整平土地的高潮。丘陵变平原,层层梯田,土细如面,地平如镜,里凹外凸倒流水,农业生产有了飞速发展。
  柳行沟村人响应“以农为主,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伟大号召,在村东南墓地建起了约60亩的苹果园。大队部建立副业,有铸造、面粉房。后又购置了三台水磨石机,建立了水磨石厂。购置50拖拉机一台,用以耕地、运输,经济蓬勃发展。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里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做到了人尽其才,地尽其力,从而解决了温饱问题。1996年黄淮海开发工程活动,柳行沟村民在村支部的带动下,用三年时间,把村庄土地建成了田成方、树成网、沟畅通、路平坦、旱能灌、涝能排、稳产、高产、高标准的开发田。是年,被省委人事厅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村”。
  1998年村里投资10万余万元,购置了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秸杆还田机、50马力拖拉机、犁铧、深耕离合合墒器和犁底施肥器各1部。庄稼收获季节,派出收割机、拖拉机到各县帮助收割、耕耙。是年,该村被省机械厅命名为“西进东征”先进单位。
  1998年成为全镇第一个电话村之-;2000年获得“全国计划生育奖”;2001年由山东省民政厅授予山东省“模范村民委员会”。
  柳行沟村人向来重视教育,崇尚文明。民国年间建立私塾1处,1944年村立小学1处。解放后,村人在村庙里重立学校。1976年拆除了殿庙,利用其砖石瓦块和木材,修建了柳行沟联中。1997年村人制定了教学奖励措施,对村校教师所教学科成绩名列镇前十名者奖励200元现金。是年,村投资8000余元建起了“区级规范化幼儿园”。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村共100余人考上了各类大中专院校。
  柳行沟村人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入社以来,村里办识字班、夜校,同时出钱捐物,购置戏装、乐器,组成20余人的庄户小戏班,曾演过《穆桂英挂师》、《 墙头记》等,深受乡人喜爱的戏剧。每逢演出,四邻八乡扶老携幼赶来看戏。
  今天的柳行沟村,各行各业兴盛,道路四通八达,村民安居乐业。柳行沟村正昂首阔步,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柳行沟村地处丘陵,南低北高。村西有一条南北向大沟,跨沟有两座石桥,沿沟两旁树木茂密成荫。有座石桥,据碑文记载,建于明朝末年,距今约300年之多,桥名为“太平桥”。今天虽然桥上的装饰物已消失殆尽,但桥身依旧坚固。桥东侧偏北有一口古井,据说约有300年了。井水清澈透底,香甜可口。且水位极浅,伸手可取,无论多么干旱,水位从不下降。井的西侧曾立有石碑,刻有“重修太平桥”字样,这次重修约在清康熙年间。石碑在1957年被洪水卷走。沿桥东行200米即是观音庙。观音庙约建于明末,清同治年间重修。庙高15米左右。宽8米左右,长10米左右。正殿四梁八柱,前后出厦。二檐一脊,排山挂角,檐梢上饰有哈巴狗、张口兽。殿前是二龙戏珠砖叠成,其后面相对有“致公庙”和“龙王庙”。观音庙正西10米处是“关帝庙”。其框架与观音庙相似。距今约200余年了。关帝庙西南约5米处是土地庙,现除了观音庙上的许多石块和个别窗户外,其它都已毁坏。柳行沟村北建有容约13万方水的三连坝,坝水清澈透明。村里自1984年实施村庄规划以来,街道笔直,四通八达。房屋沿街一线,高低相等。田园道路,路路相通。路旁银杏树、国槐树、绿树成荫,田园、村庄一体化。
  柳行沟村人杰地灵。清同治年间亓书麟考取庠生,被誉为文秀才,清末孙廷芳考取武秀才。清同治年间,莱芜知县向村人孟继曾赠匾一面,题词是“忠心笃敬”。当时他为四邻八乡的人们排过忧解过难。因而声望很高,有口皆碑。

周边村庄

柳行沟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