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围子村
王围子村
王围子村隶属莱城区寨里镇,位于莱城西北17公里,距寨里镇东南3公里。汇河东岸,地处平原。北临刘大村,南临杨庄镇冷家庄村,东临王大下村、郭大下村,西面隔河与涝坡村相望。耕地977亩,352户,1145口人。据《王氏谱》记载,明朝中叶,王姓由王大下迁此建村,因村址原为韭菜园子,曾名韭菜园子。清朝初年,为御匪患,绕村筑有围墙,改称王围子。据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民国初期该村属寨里区(第八区);后为水北区(第九区);1951年属第十四区;1955年10月复归水北区;1958年3月属寨里乡,后寨里乡、水北乡合并,成立寨里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为办事处;1985年10月改为寨里镇。解放前,土匪刘黑七烧杀抢掠,周边村民扶老携幼,纷纷来该村避难。后刘黑七又率众攻打王围子,遭该村护村自卫队“红枪会”的抵抗,“红枪会”并用自制火炮轰击,土匪仓惶逃...
详情王围子村隶属莱城区寨里镇,位于莱城西北17公里,距寨里镇东南3公里。汇河东岸,地处平原。北临刘大村,南临杨庄镇冷家庄村,东临王大下村、郭大下村,西面隔河与涝坡村相望。耕地977亩,352户,1145口人。
据《王氏谱》记载,明朝中叶,王姓由王大下迁此建村,因村址原为韭菜园子,曾名韭菜园子。清朝初年,为御匪患,绕村筑有围墙,改称王围子。
据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民国初期该村属寨里区(第八区);后为水北区(第九区);1951年属第十四区;1955年10月复归水北区;1958年3月属寨里乡,后寨里乡、水北乡合并,成立寨里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为办事处;1985年10月改为寨里镇。
解放前,土匪刘黑七烧杀抢掠,周边村民扶老携幼,纷纷来该村避难。后刘黑七又率众攻打王围子,遭该村护村自卫队“红枪会”的抵抗,“红枪会”并用自制火炮轰击,土匪仓惶逃离。
清朝中叶,村中建起一座关帝庙,主殿坐北朝南,配有东西两厢,南有钟鼓楼,内有巨钟一口,其声洪亮,可传几里。庙门外栽有两棵稀有松柏,称为“麦、豆二柏”。后关帝庙改为小学。
该村村南有一清泉,据说其泉眼井口大小,常年狂涌不止,后用关帝庙钟相扣,泉涌变小形成湾,故名钟湾。相传钟湾一带是战国时期的一条大江,北岸即钟湾之岸乃伍子胥渡江之岸。后在填河造田中也曾发现过一些船板、古剑之类,但未有考证。
王围子村村民质朴纯厚,崇尚教育。民国二十八年本村就出了一位德才兼备的私塾老先生王连茹,字子英。他是孔子七十七代嫡孙 孔德成的国语老师,深得孔德成的尊重。解放前夕,孔德成要求其师王连鲁一同赴台,被其拒绝。回家后,倾其所有,办起一座药铺,为众乡亲开方治病,后清贫谢世。
王连鲁虽贵为圣人之师,待人却谦虚和气,他把孔子的仁、义、礼、智、信言传身教,给了村民及他的后人。受他的影响,村民也都十分崇尚教育,村中有志青年本科生、研究生不下几十人,为人师表者众多,王连茹一家三代均从教为师,可谓教师之家。
王围子村民不仅崇尚教育,而且爱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该村就涌现出抗大学子王强华,后任北海舰队后勤部驻武汉办事处处长;革命烈士王子洲(时任九区区长之职),湘山武工支队队长王善术,大动参时期的王庆生、王明生、王岱生;抗美援朝时期的王尔洲;建国以后的泰安武装部长王绪功;省轻工厅食品研究所所长王绪纯;云南戍边的烈士王逢术;莱城区教育局普教科长王永利;莱城区教育局督导办公室主任王忠述。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祖国,为人民勤奋工作,勇于献身,无愧于生养他们的父老乡亲。
古往今来,该村能工巧匠甚多。古有清末精通木工手艺的王进生,他擅长雕刻,徒弟遍布莱芜各地,在他八十华诞庆寿时,当时的莱芜县知县为他授匾“寿高艺粹”。今有合作化时期的木工组长王延会,他木装房屋,制作家具,在五六十年代堪称一绝;人称“大先生”的王新开,精通医道,善于用药,在莱芜城里颇负盛名,他恃才不傲,周边村庄富者求医,其轿车不得进村,贫者求医开水一壶即可,颇得乡民赞誉。其弟王新玉人称“二先生”受家庭影响,从小刻苦钻研,对内科颇有见地。号脉开方三剂药到,疾病即刻痊愈,被乡人称为“药三副”。今有卫生室长王柏述,他虽身居村野,却医道精湛,治病扶伤,闻名乡里,深得村民赞许。
王围子村人杰地灵,交通便利,水利资源丰富。千余口村民忠厚勤劳,人人讲究“以德服人”,户户崇尚“耕读继世”。年年被评为镇级双文明村。
1990年12月,王围子村新一届党支部和村委会成立。新上任的村“两委”成员,带领村民阔步奔小康,制定了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规划,4年迈了三大步:
第一步,保障当家水,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在长埠岭上的400亩地是旱地,1991年党支部书记王永成便带领干群在村南打深井、埋设地下管道,引水上岭。一条长2000米的地下暗管,直达南岭,400亩旱田变成了生姜、大蒜基地。
第二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两个砖瓦厂、15间集体商品房及两个果园,实行了招标承包,帮助企业搞活了经营,年增收入20多万元。
第三步,作兴商文章,让村民尽快富起来。村“两委”带领村民大搞经济开发区和商业街建设,将村西紧靠牛(泉)寨(里)路的地块作为经济开发区,建商品房。王青生从事农产品购销加工,每年为村民销售姜、蒜500多吨,自己增收2万多元。
眼下,在此处经商的13户村民,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同时,村里动土4000多方,拓宽取直了3条长450米的南北街,使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①韭菜园:在寨里镇王围子村的西边,有2亩韭菜,闻名遐迩。据考,这二亩韭菜,从明朝洪武年间开始种植,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这里的韭菜之所以远近闻名,主要是有三个特点:
一是香气扑鼻,辛辣适宜,并有健肾壮阳之功能;
二是包水饺不塌皮;
三是做菜饼两面馅子均匀。
因此这里的韭菜一上市,就受到群众的青睐。
王围子韭菜所具备的三个特点,不因品种而异,而是地力之功,在莱芜素有“港里、鲁城、坡草洼,二亩好地在大下”的说法,王围子村在大下范围之内。现在王围子村韭菜园充满生机,已发展到三十余亩。
②围子墙:据村民相传,明末清初,匪患连年,为防土匪骚扰,根据地势,沿村建起三丈多高,两米多宽的围墙。据称,建墙时,周边村民踊跃参与,不足十天便大功告成,并配有火炮护村,坚固安全。
③麦豆二柏:关帝庙门外栽有两棵稀有松柏,其树龄与关帝庙相齐,每年秋天,一棵树上长有像麦穗一样的种子,另一棵则结出像豆荚似的种子,故人们称之为“麦豆二柏”,后在文革中被伐。
④凤凰采:莱芜七十二泉之一,长年流水不断,2002年王围子村投资万余元加固了该泉上的桥梁 。
周边村庄
王围子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