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裴王村
后裴王村
后裴王村隶属莱城区寨里镇,位于莱城西北24公里,东南距寨里镇政府2.5公里,东与羊里镇阎王石村接壤,西北临前枯河村,西南临公王庄,东南与前裴王村连接。地处平原,由两个自然村合为一行政村。耕地面积678亩,人口617人。据《王氏谱》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建村,因址在前裴王村北,以村名村,故名后裴王。与北裴王为一行政村。北裴王位于后裴王村北约0.5公里,原名断路头。有魏、王、张、杨、赵五姓,魏姓居多。建村于明朝,相传曾有人在村旁拦路抢劫,众称之为断路头,久成村名。因后人厌其不雅,址在前、后裴王村北,改称北裴王,隶属于后裴王村民委员会。 《 续修莱芜县志》记载:“裴王乡·后裴王。”据《莱芜市志》载,后裴王村1939年1月属莱芜县第九区;1939年至1941年实行三县分治,建立了寨里区,水北区,后裴王属水北区;1945年10月撤销三...
详情后裴王村隶属莱城区寨里镇,位于莱城西北24公里,东南距寨里镇政府2.5公里,东与羊里镇阎王石村接壤,西北临前枯河村,西南临公王庄,东南与前裴王村连接。地处平原,由两个自然村合为一行政村。耕地面积678亩,人口617人。据《王氏谱》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建村,因址在前裴王村北,以村名村,故名后裴王。与北裴王为一行政村。
北裴王位于后裴王村北约0.5公里,原名断路头。有魏、王、张、杨、赵五姓,魏姓居多。建村于明朝,相传曾有人在村旁拦路抢劫,众称之为断路头,久成村名。因后人厌其不雅,址在前、后裴王村北,改称北裴王,隶属于后裴王村民委员会。
《 续修莱芜县志》记载:“裴王乡·后裴王。”据《莱芜市志》载,后裴王村1939年1月属莱芜县第九区;1939年至1941年实行三县分治,建立了寨里区,水北区,后裴王属水北区;1945年10月撤销三县制,恢复原建制,寨里、水北两区合并为水北区;1951年3月水北区改称十四区,所辖12个乡,后裴王村属兴隆乡;1953年全县撤区建乡属寨里乡;1958年10月,两乡合并建立寨里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为办事处;1985年10月改为寨里镇至今。
后裴王村建村已有六百多年,建村之初只有王姓。其后、魏、张、杨、赵、陈、崔、李七姓陆续迁此,其中王姓占85%,族姓之间从不分众寡、贫富、强弱,都以团结友善,和睦相处,互相耕耘,世代相传。
后裴王地处大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生姜、大麻。据考,早时后裴王人员密集,道路畅通,是通往章丘、济南的必经之地,白龙河、黑龙河流淌于村东、西一公里外。这村经商者、木工居多,自古当地就有“金辛兴、银裴王、铁打的朱家庄”一说。银裴王是说后裴王村富有,当时有名的富户属王丙绪、王英世兄弟俩,分东西两院,两家为防匪患,保家护民,各建有围子墙,墙高六尺(白布尺,一尺等于二市尺),各有东西两门,围墙四角设有角楼,遇有强人来骚扰,四周百姓可入围子暂避。1941年2月,日寇侵占寨里,并先后在寨南、枯河等8个村庄安设踞点。从此,后裴王不得安宁。1942年日军两次放火,几乎把全村烧个净光。
村原有观音庙、关帝庙、娘娘庙,都为明朝所建。是村人为祈求风调雨顺,一方平安而修。传说,北裴王建村早于后裴王。唐朝时就有人居住,村庄规模较大。尤其魏姓是大户,地居要道,南来北往的客商,东行西去的官民,多经此村。李世民,曾路经此村。最盛时,有七座酒店,八座油坊。村北建有大型养猪场,最多时存猪五百头。后人称村北地为猪圈地,可见当时该村地之多。据说当时有魏龙、魏虎、魏豹三人力大无比,专干除暴安良之事,深得贫民爱戴。但后来三人受强盗影响,也做了强盗.,不过三人姓名至今还在流传。据说后来强人不断骚扰该村,为免受灾难,村民多数移居他乡,只有几户留住此处。至今经过六百多年,现在还不超过一百户。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后裴王村就有许多村民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中,地下党员王夏元就是其中之一。王乐亭参加过淮海战役,大商人张训海在西安事变之后,是风云人物,在济南等地为八路军从敌人内部购买无数枪支弹药,军鞋十几万双,在淄博一带享有盛名。只要提到他的名字,进戏院看戏可以连看五天,不用花钱买票,可见名声之大,威望之高。大动参时,村中先后有十几人奔赴战场,五人捐躯,三人伤残退伍。已故王增元(王子泉)1947年莱芜战役伤残退伍,尚健在的王希儒(王松亭)现在83岁,胶济路战役伤残;杨松亭(杨爱学)77岁,1948年杭州战役伤残。1947年2月中旬,莱芜战役即将打响,后裴王村全村齐发动,一切为前线,在莱芜战役后方服务工作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裴王村人勤俭持家、民风淳朴,守本分,勤于耕作,不乏经商致富的精明人士和活跃四乡的能工巧匠。建国前王清元创办的宏大油坊,兴业时间从1945年至1947年。最早干经销的张俊武(已故)具有“电驴子”之称,是因为张俊武走路腿脚特别快。王洪永干裁缝已经30多年,他做的服装紧跟形势潮流,赢得市场先机。运输大王魏光德原是靠一台12马力拖拉机起家,现有10吨大卡车一辆,搞农副产品运输。魏庆茂兄弟4人,从经营大豆起家,最初靠木板车赶集到使用拖拉机,发展到现在用车皮发货,现在莱芜火车站专门搞大豆批发,日进、出货上百吨。
建国后,村里先后经历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社,生产大队。1964年建立的村西果园,盛果期产量达几万斤,远销省内外,1982年张圣泽承包其果园,1983年成为莱芜市第一批万元户。村东河果园建于1966年。1971年“农业学大寨”,后裴王村治理涝洼和干旱沙土地200多亩,使过去的“水沟地”、“大沙窝”变成一年两季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1972年从东河挖地下水渠五百米,在村东建成扬水站一处,扩大水浇地300亩,因生产需要,1985年秋后在村东河修建水漫桥一座。该桥长30米,宽4米,方便了农业生产。1970年至1985年,后裴王农产主要以粮为主,当时推广粮食间作套种为主要种植模式,1987年开始大面积种植大蒜及生姜。
后裴王自1977年3月开始实施村庄规划,每户住宅总面积210平方米,同年修成南北长850米、宽12米的中心街。1979年全村通电,1985年春,与公王管区合办砖窑一座。同年春,在村南打深水井一眼,铺设地下管道2500米,动用资金4万余元,完成南水北调工程,改变了北庄缺少水源的历史,80%的土地得到了灌溉。
1993年大搞农业结构调整,以经济树种银杏为主导产业,1993年试种成功,1994年发展30亩,1995年发展为160亩银杏园,育苗120万株,村民家家成为富裕户,是年全村185户全部完成旧村改造任务,住进了整齐划一的砖瓦房,1997年银杏面积达到400亩,成为市长(时立军)、副省长(邵桂芳)育苗基地,成为全国知名的银杏村。王希明被誉为银杏科技大王。为了搞好银杏产品的深加工,使银杏产品增值,1996年4月,建成银杏茶厂,生产出纯天然绿色饮品银王牌银杏茶。1997年5月全村140户安上了程控电话,成为电话村。1997年春,建成150亩银杏苗圃喷灌园。6月,中心街道铺油2500米,形成了进村银杏路,满坡银杏苗的格局。
后裴王村早在1935年就有中药铺。1959年10月卫生所合并成立寨里公社卫生院,王希儒在寨里卫生院中医科当医生,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1970年全社四十七个大队建立了卫生室,1974年全社实行合作医疗。
后裴王注重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早在1953年村中就有学堂,有王润源等人先后任教,王润源是当地的书法名人,写过不少碑文。1945年到1949年,学堂停办,1950年再次成立学校,1973年对原学校进行大规模扩建,在旧址的基础上拆除原有房屋,新建教室12间及其它配套设施,1980年以后,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取消黑屋子、土台子,后裴王又于1983年10月进行了第二次学校改建。1980年至1984年连续四年代表寨里镇小学组参加区运动会并取得好成绩。1984年参加莱芜市少年组乒乓球赛。1986年又投资3万元在学校西侧建村级幼儿园一处。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后裴王共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达30人。
后裴王村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六百多村民,正用勤劳的双手、丰富的智慧,描绘着后裴王的锦绣前程。
周边政府机构
寨里镇村方王后裴拔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村庄
后裴王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孙王后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前裴王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S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