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上村
芦上村 芦上村基本概况 芦上村大事记 芦上村经济发展 芦上村社会进步 芦上村组织建设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王姓建村。因建村于芦苇塘高处,故命村名为芦上。后孙姓由云南迁入此地定居。 芦上村位于海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20°56′,北纬37°02′。东邻孙家油坊村,西接莱阳市岔河村,南连莱阳市东野后村,北靠姜家秋口村。隶属徐家店镇,距市政府驻地45公里。全村辖区面积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5.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90户,257人。有王、孙2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孙姓。1941年本村解放。1978年投资6万元,用上电网供电。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7年安装自来水。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0公斤,总产4.6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00公斤,总产12.9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
详情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王姓建村。因建村于芦苇塘高处,故命村名为芦上。后孙姓由云南迁入此地定居。 芦上村位于海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20°56′,北纬37°02′。东邻孙家油坊村,西接莱阳市岔河村,南连莱阳市东野后村,北靠姜家秋口村。隶属徐家店镇,距市政府驻地4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5.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90户,257人。有王、孙2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孙姓。
1941年本村解放。
1978年投资6万元,用上电网供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7年安装自来水。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0公斤,总产4.6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00公斤,总产12.9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500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20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42公斤,总产6.5万公斤。 1987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6.7公顷。2002年,苹果产量10万公斤。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111.6万元,其中农业50.7万元,畜牧养殖业27.1万元,林业5.7万元,其它28.1万元。
第二产业改革开放后,第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2年,第二产业总收入301万元,其中工业111万元,建筑业190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开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2002年,第三产业总收入278万元,其中运输业100万元,商饮业130万元,服务业48万元。
文教科技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 中专院校的学生6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70公斤左右,只能靠糠菜度日。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35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400公斤,全村收入6万元。2002年,有各种运输车辆12辆,摩托车13辆,电话34部,彩电30台,电冰箱5台,洗衣机2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齐,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6平方米。建国后逐步翻新为瓦房。2002年,全村人均住房面积22平方米。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5年,孙有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6年,成立党支部。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张文卿、孙必勇、孙必孟、孙有连、孙有平、孙建波、孙有臣。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2个,党员15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3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为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孙必龙、张文卿、孙必孟、孙必连、孙必仁、王年华、孙有广、孙建波、孙有臣。
周边生活服务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晟滂舷猬久废旧物资收购站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槐香路30
周边烟花爆竹专卖店
干洗机缝纫设备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S202与岚丁线交叉路口往东北约220米
周边村庄
芦上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廒上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芦山村
地址:烟台市莱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