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埠前村
前埠前村 前埠前村基本概况 前埠前村大事记 前埠前村经济发展 前埠前村社会进步 前埠前村组织建设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建村于土阜之前,因“阜”与“埠”音近,故命名为埠前村。后为区别于后埠前村,而改名为前埠前村。解放前,居民以于姓为主。解放后,尤、姜、王、孙、范等姓自外地迁此定居。前埠前村位于海阳市西北部,发城镇东部。地处东经121°02′,北纬37°00′。东与长宇村相连,西与芦头泉村接壤,南与河南村为邻,北与后埠前村交界。隶属发城镇,西距镇政府 驻地5公里。全村辖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3.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蔬菜、芋头等。 2002年,全村177户,510人。有于、尤、姜、王、孙、范等6姓,均为汉族,其中于姓人口较多。1941年本村解放。1944年日军杀死村民于顺章及于忠义之母。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81年在村东建起石灰厂...
详情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建村于土阜之前,因“阜”与“埠”音近,故命名为埠前村。后为区别于后埠前村,而改名为前埠前村。解放前,居民以于姓为主。解放后,尤、姜、王、孙、范等姓自外地迁此定居。
前埠前村位于海阳市西北部,发城镇东部。地处东经121°02′,北纬37°00′。东与长宇村相连,西与芦头泉村接壤,南与河南村为邻,北与后埠前村交界。隶属发城镇,西距镇政府 驻地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3.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蔬菜、芋头等。 2002年,全村177户,510人。有于、尤、姜、王、孙、范等6姓,均为汉族,其中于姓人口较多。
1941年本村解放。
1944年日军杀死村民于顺章及于忠义之母。
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1年在村东建起石灰厂。
1983年建起大口井。 同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仅10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提高到651公斤,是建国初的6倍多,总产达到18.9万公斤。 本村的苹果栽培较早。1985年,有红富士苹果4公顷。1989年,发展到13.5公顷。2000年,达到20多公顷,果品总收入60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950万元,其中农业611万元,畜牧养殖业334万元,林业5万元。
第二、三产业1951年,建起供销合作社代销店,后又建面粉厂2个。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发展第二、三产业,先后发展起理发店、修理部、商店、芋头加工部和运输业、饮食业等,经济收入迅猛增加。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59人,收入415万元,其中工业20万元,建筑业10万元,运输业77万元,商饮业57万元,服务业251万元。
文教科技1978年,村建起新学校,时有教师2人,学生26人。改革开放后,教育质量逐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48人。 人民生活建国前,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吃不饱,穿不暖。建国后,解决了温饱问题。2002年,有各种运输车100多辆,摩托车几乎家家有,有电冰箱30多台、彩电120台、洗衣机2台。是发城镇的电话普及村、有线电视村。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10月,于春成由姜寿念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同年,成立党支部,于春成任党支部书记,时有党员8人。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32人。2002年,有党员42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于春成、于春盛、于庆奎、于水玉、于文宝、于祥吉、刘振先、于祥勇、于明浩。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成立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主要行政负责人的有于文宝、于水风、于存礼、于春茂、尤胜宝、于明臣、于明洪、刘振先、于春太、于明洪、于明增、于明进、于明正。
周边政府机构
发城镇后埠前村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前埠前村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G308(文石线)
周边村民委员会
海阳市发城镇前埠前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文石线
周边村庄
前埠前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三零九国道
前埠村
地址:烟台市栖霞市三零四省道
埠前村
地址:烟台市莱阳市
埠前
地址:莱阳市
后埠前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前沙埠前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前夼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