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崖村

五色崖村


五色崖村隶属 莱城区苗山镇,位于莱城北21公里,镇驻地西12公里处。北邻茶叶口镇黑山头村,西接 口镇野槐峪、李家楼村,东靠西杓山村。地处山区,耕地1707亩,1634口人,为苗山镇人口最多的村。据村碑记载: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建村,因村西蟠龙山有五色石块,故得名五色崖。后因土地耕种需要,村内部分人口分别于1962年、1979年、1981年迁出,成为现今的宅科、叫子岭、北岭,与原村为一行政村。据《莱芜市志》记载,五色崖村在清末属杓山保所辖;民国初年,称第六区;1941年初属莱东县苗山区;1945年10月仍称苗山区;1951年3月,改称第九区;1955年复称苗山区;1958年3月,分为苗山、龙角乡,属苗山乡;同年10月合并称苗山公社,属杓山管理区;1984年改称苗山办事处,属见马乡;2001年底,五色崖村隶属苗山镇。五色崖,地杰人灵,更具...

详情

五色崖村地名网_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苗山镇五色崖村资料简介
  五色崖村是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苗山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20210523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1202。五色崖村与南苗山一村、南苗山二村、南苗山三村、南苗山四村、北苗山村、东泉村、牛旺泉村、石湾子村、南辛庄村、北辛庄村、南祝家洼村、北祝家洼村、小山前村、干桥村、小后坡村、大后坡村、上郭家沟村、大漫子村、小漫子村、上朱家店村、陈家峪村、高上坡村、唐上坡村、祝上坡村、苏上坡村、西见马村、兰子村、杨家嘴村、南柳子村、北柳子村、陡峪村、王家庄村、东孟家峪村、东见马村、东杓山村、西杓山村、孙家峪村、宋家峪村、横山口村、漫道村、灰堆村、北龙角村、田家楼村、杓山前村、上方山村、中方山村、南方山村、北方山村、下方山村、南龙角村、王家桥村、水泉峪村、下郭家沟村、桃花峪村、石龙口村、铜山村、常家庄村、王家胡同村、常庄村、上周家庄村、下周家庄村、西邢村、东邢村、东张家庄村、崮山村、黄崖村、高塘村、邹家蓝子村、南峪村、北围村、南围村、蔡峪村、南文字村、北文字村、西沟崖村、响水湾村、西坡村、桃园村、磨石峪村、南古德范村、西古德范村、北古德范村、东古德范村、栾家庄村相邻。 还有1个地名与五色崖村同名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苗山镇五色崖村介绍

五色崖村隶属 莱城区苗山镇,位于莱城北21公里,镇驻地西12公里处。北邻茶叶口镇黑山头村,西接 口镇野槐峪、李家楼村,东靠西杓山村。地处山区,耕地1707亩,1634口人,为苗山镇人口最多的村。

据村碑记载: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建村,因村西蟠龙山有五色石块,故得名五色崖。后因土地耕种需要,村内部分人口分别于1962年、1979年、1981年迁出,成为现今的宅科、叫子岭、北岭,与原村为一行政村。

据《莱芜市志》记载,五色崖村在清末属杓山保所辖;民国初年,称第六区;1941年初属莱东县苗山区;1945年10月仍称苗山区;1951年3月,改称第九区;1955年复称苗山区;1958年3月,分为苗山、龙角乡,属苗山乡;同年10月合并称苗山公社,属杓山管理区;1984年改称苗山办事处,属见马乡;2001年底,五色崖村隶属苗山镇。

五色崖,地杰人灵,更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中,五色崖村组织小车队、担架队积极支前,跟随主力部队转战南北。更有无数的有志青年毅然参加人民子弟兵,南征北战,奋勇杀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十几人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五色崖是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的山村。从 清朝末年起就有一蒋氏自觉与他人组建了梆子剧团,经过三四代人的不懈努力,历经百余年,终于唱响了小山村,影响了周围各村。在剧团兴盛时,演员多达60多人,多次在莱芜县组织的庄户演出比赛中获奖。即使现在,你走在村中也会听到几句有板有眼的唱腔。村中在很早以前就有私塾,30年代就建有小学。解放后,1956年正式建立小学,一直到今天从没有间断过。其中1952年、1960年至1962年分别两次建立完小,1969年至1979年成立戴帽初中。浓厚的文化底蕴,加上完善的教育机制,使五色崖村历代人才辈出,名人遍及全国。清朝 光绪年间张圣林、白振东两人中秀才。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2002年,共30余人考住各大学。蒋华是第一个考中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的本科生。

五色崖村民具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该村山多地少,人多粮少,生产、生活条件很差。可是五色崖人祖祖辈辈不断与山作斗争,与大自然要粮食。在解放前,就有人开梯田,垒地堰,变荒山为绿地。解放后,响应政府号召,把村子“搬”到山上,由此而诞生了宅科、叫子岭,更好地利用了每一寸土地。由于是沙质土壤,使五色崖成为莱芜市出产花生最多的山村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农业学大寨”开始,五色崖村搬村庄、修水库、筑水渠、建扬水站、垒地堰,改河造地,山、水、田、路、村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先后建成水库7座。拦水坝11座,总蓄水量69.6万立方,打机井23口,建扬水站4座,修环山水渠9.9公里,修盘山公路43公里,修桥涵7座,并捞沙清理河道,修筑防洪墙。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终于使五色崖村山山通公路,全部耕地旱涝保收。部分山坡果园实现了自流灌溉,水害变水利,荒坡变良田,粮食林果连年丰收。

五色崖村注重改善村民生活。村中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通了电,装上了电灯。90年代安上了电话,现已成为电话村。村中有11家买上解放牌大汽车跑运输,跑客运。彩电、电脑、摩托车、液化气炉等已走进普通百姓家庭。

五色崖寿星多,名人多。现90岁以上有6人。五色崖村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年年被评为市、区、镇先进单位。

五色崖村山青水秀犬更美。在新一届党支部村委的带领下,正以新的观念、新的姿态、新的步伐,为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富裕、美丽的新山村而奋斗。

人文自然

五色崖村,环境幽美,民风古朴。在村中有一民谣:“九顶蟠龙山,溪水哗啦泉,朝阳梅花洞,雪花桥一孔。”蟠龙山九座山头连绵不断,略无阙处,仿佛一条巨龙在云中腾飞。春夏之时,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隐隐透出山顶的古寨,更增添了些许历史魅力。在此山的第四个山头下,有一座朝阳梅花洞,村民称之为西洞。当朝阳东升,照耀着洞口的臭椿花(干后不落,宛如梅花),激起了一代代人探源的欲望。洞内冬暖夏凉,成了村民们避暑的最佳胜地。

溪水哗啦泉,雪花桥都有其美妙的传说,但历经年代久远,现已无法考证其所在。叫子岭,位于莱城北22公里,距苗山14公里。1979年村民由五色崖迁此建村。相传古时有一男孩在此丢失,其父母在此呼叫,故名叫子岭。

与五色崖村声名共扬的是莱芜市境内唯一遗存的石坊——赵氏节孝坊。该节孝坊位于村南北大街中间,牌坊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修建,全用花岗石构筑而成,为一门洞挑檐式节孝坊。总高6.2米,底部进土深1.7米,门宽l米,门高2.33米,挑檐最宽处5.32米。共用料石99块。料石间用铁扒扒捆。狮子12个,铃铛8个,钟4个,大小神像l5尊,石画20副,对联两副,南面匾额为“柏节松龄”,上阴刻“圣旨”二字.,北面匾额为“旌表白之妻赵氏节孝坊”。每一石柱、梁坊、匾额都饰有精致的图案。浮雕与透雕相间,阴刻与阳刻相结合。其中的玉皇图、二龙戏珠、文房四宝、花卉鸟兽等,雕刻细致,形象逼真,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文化大革命期间,赵氏节孝坊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毁坏,但整体保存完好。

周边政府机构

茇退色五崖村役礤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村庄

五色崖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