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古德范村
北古德范村
北古德范村位于大汶河源头盘龙河的古德范山峪,隶属莱城区苗山镇,在莱城东北23公里,镇驻地东北6公里处。在黄石崖东麓,地处山区。全村现有95户,306口人。村南为西古德范村,村东与东古德范村一河( 牟汶河,大汶河正源)之隔,村北为栾家庄,村西为黄石崖。北古德范村,始建于 明朝嘉靖年间,赵姓迁此建村。从村北的古墓地看,早先康、唐、章、闫、毛、韦姓氏在此居住过。传说洪武年间因避 瘟疫而迁移。现村中有刘、尚、赵、任、夏、张6姓。据《常庄史志资料》载:北古德范 抗日战争时期,隶属老六区南文字乡;1958年隶属常庄人民公社;2001年隶属苗山镇。北古德范村在1940年被鲁中军区授予“抗日模范村”称号。1938年春组建了自卫队,全村16岁以上男村民都参加了自卫团,并选拔了40多名青壮年组成游击小组。同时组建了农救会、妇救会、青年团、儿童团。1...
详情北古德范村位于大汶河源头盘龙河的古德范山峪,隶属莱城区苗山镇,在莱城东北23公里,镇驻地东北6公里处。在黄石崖东麓,地处山区。全村现有95户,306口人。村南为西古德范村,村东与东古德范村一河( 牟汶河,大汶河正源)之隔,村北为栾家庄,村西为黄石崖。
北古德范村,始建于 明朝嘉靖年间,赵姓迁此建村。从村北的古墓地看,早先康、唐、章、闫、毛、韦姓氏在此居住过。传说洪武年间因避 瘟疫而迁移。现村中有刘、尚、赵、任、夏、张6姓。
据《常庄史志资料》载:北古德范 抗日战争时期,隶属老六区南文字乡;1958年隶属常庄人民公社;2001年隶属苗山镇。
北古德范村在1940年被鲁中军区授予“抗日模范村”称号。1938年春组建了自卫队,全村16岁以上男村民都参加了自卫团,并选拔了40多名青壮年组成游击小组。同时组建了农救会、妇救会、青年团、儿童团。
1940年鬼子来扫荡,民兵指导员夏英利带领民兵俘虏汉奸1名。1943年春,我联防民兵80余人和泰安专署部分干部住在栾家庄。日伪军突然来“扫荡”,联防民兵、共产党员刘庭俊发现敌人大队人马去包围栾家庄,便不顾自己的危险鸣枪报警。敌人听到枪声,立即用机枪、步枪向刘廷俊射击,刘中弹牺牲。栾家庄的群众干部得以安全转移。
抗战时期,男女老少积极响应党提出的“一面打仗,一面生产”的号召,在敌人眼皮底下坚持生产。
1944年春,民兵队长高秀来不怕牺牲,赤手空拳,从敌人手中夺得轻机枪一挺,受到区县的表彰,被鲁中行署、鲁中军区命名为“民兵英雄”。韩淑芬、张兴福荣获鲁中军区劳动模范称号。建国后,韩淑芬出席过山东省召开的劳动模范大会。
1942年建立了变工组,后改为四个互助组,共同组织农业生产。
北古德范村北有水库一座,名为红旗水库。始建于1965年,容水101万方,常庄人民公社组织修建。
1978年村中开始通电,截至2002年,村里家家户户有电视,多半村民家中有电话。1990年村委组织村民,硬在青石板上,靠一锤、一钎打出了一眼直径8米、深为25米的大口井。在村西半山腰建起一座容水60方的水池,埋设了4000多米的输水管道,村民们吃上了自来水。从此解决了祖祖辈辈到东占德范村挑水吃的困难。
北古德范村重视教育。1950年前,村中适龄儿童到西古德范村上学。1950年后,北古德范村小学创立。1994年莱芜实行合班并校后,该小学并人西古德范村小学。
1997年并入常庄共青希望小学。文革前北古德范村考取大专学生4名。恢复村北小水库990年12月修建的水井高考制度至2001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学生6名。
北古德范村民,世代忠厚老实,勤劳勇敢,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是远近闻名的模范村。
周边
累范势北古德村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翼泛古德范东村蒙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政府机构
苗山镇范古婪槠南悌德村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村庄
北古德范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东古德范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