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古德范村

西古德范村 西古德范村简介 西古德范村历史渊源 西古德范村行政区划变革 西古德范村地理环境 西古德范村社会事业 西古德范村地方特产 西古德范村著名人物


西古德范村位于汶水之源、原山之阳的”莱芜南谷“”,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城区东北23公里处,莱城区苗山镇东北6公里处。地处山区,北靠北古德范村,南临南古德范村,东面与东古德范村只隔一条河,该河即 牟汶河的源流盘龙河,西邻凤山,凤山西接马头崖。四村按东西南北十字排列于,分别位于三面群山环绕之间。中间峡谷蕴育一座水库,名古德范水库,如碧玉般镶嵌在山间。现有韩、张、祝、赵、马五姓,韩姓人口居多,占总人口的95%。西古德范村 古德范,古代华夏民族祭祀水神的地方。西古德范村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城区东北23公里,莱城区苗山镇东北6公里处。地处鲁中山区,北靠 北古德范村,南临南古德范村,东面与东古德范村只隔一条小河,西南面与石湾村接壤。全村198户,575口人。耕地821亩。 据韩氏家谱和村碑记载: 明朝初期,淄川珂里庄(现淄博市周村区韩家窝村)韩氏祖韩有德,因其弟被...

详情

西古德范村地名网_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苗山镇西古德范村资料简介
  西古德范村是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苗山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20210528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1202。西古德范村与南苗山一村、南苗山二村、南苗山三村、南苗山四村、北苗山村、东泉村、牛旺泉村、石湾子村、南辛庄村、北辛庄村、南祝家洼村、北祝家洼村、小山前村、干桥村、小后坡村、大后坡村、上郭家沟村、大漫子村、小漫子村、上朱家店村、陈家峪村、高上坡村、唐上坡村、祝上坡村、苏上坡村、西见马村、兰子村、杨家嘴村、南柳子村、北柳子村、陡峪村、王家庄村、东孟家峪村、东见马村、东杓山村、西杓山村、五色崖村、孙家峪村、宋家峪村、横山口村、漫道村、灰堆村、北龙角村、田家楼村、杓山前村、上方山村、中方山村、南方山村、北方山村、下方山村、南龙角村、王家桥村、水泉峪村、下郭家沟村、桃花峪村、石龙口村、铜山村、常家庄村、王家胡同村、常庄村、上周家庄村、下周家庄村、西邢村、东邢村、东张家庄村、崮山村、黄崖村、高塘村、邹家蓝子村、南峪村、北围村、南围村、蔡峪村、南文字村、北文字村、西沟崖村、响水湾村、西坡村、桃园村、磨石峪村、南古德范村、北古德范村、东古德范村、栾家庄村相邻。 还有1个地名与西古德范村同名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苗山镇西古德范村介绍

西古德范村位于汶水之源、原山之阳的”莱芜南谷“”,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城区东北23公里处,莱城区苗山镇东北6公里处。地处山区,北靠北古德范村,南临南古德范村,东面与东古德范村只隔一条河,该河即 牟汶河的源流盘龙河,西邻凤山,凤山西接马头崖。四村按东西南北十字排列于,分别位于三面群山环绕之间。中间峡谷蕴育一座水库,名古德范水库,如碧玉般镶嵌在山间。现有韩、张、祝、赵、马五姓,韩姓人口居多,占总人口的95%。

西古德范村 古德范,古代华夏民族祭祀水神的地方。西古德范村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城区东北23公里,莱城区苗山镇东北6公里处。地处鲁中山区,北靠 北古德范村,南临南古德范村,东面与东古德范村只隔一条小河,西南面与石湾村接壤。全村198户,575口人。耕地821亩。
  据韩氏家谱和村碑记载: 明朝初期,淄川珂里庄(现淄博市周村区韩家窝村)韩氏祖韩有德,因其弟被老虎伤害,怒不可忍,发誓杀死老虎给弟弟报仇,寻虎直追至黄谷山下,手拔一棵枣树将老虎打死(因此后来该地被后人称为“酸枣峪”)。给弟弟报仇后,觉得饥困难耐,见东不很远处有一灯火,便前去投宿,宅主人赵氏盛情款待。晚上有恶棍孙某持斧登门跳骂诈财,赵宅老幼不敢言喘,韩有德以理劝之不听,遂以武力赶跑孙某。赵宅主人既是为了报恩,也是怕恶棍再来报复,就把韩有德留下来,并把女儿许配给他,韩有德便在此处定居下来。从此,恶棍再也不敢来侵犯了,所以当时村名叫“不得犯”。时间一长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古德范”。该村位置居西,故叫西古德范村。现有韩、张、祝、赵、马五姓,韩姓人口居多,占总人口的95%。

说起西古德范村的来历,要先从“古德范”说起,古德范是山东省 莱芜市苗山镇的一片村庄,之所以说是一片,是因为有东西南北四个村,都叫古德范。综合各种资料,“古德范”来历共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发是,是古代华夏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夷人祭祀汶水河神的地方。是由“古水泛”转变而来。是因为这里是汶水( 大汶河的干流 牟汶河)的发源地,即史料所载“汶出原山之阳”的具体所指。古汶水泛出之地,即称“古水泛”。

那么,“古水泛”怎么变为“古德范”呢?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水出山阳而南流,称为“北水”,这和“阴阳五行说”的北方属水正好一致。古人把“五行”赋予“五德”属性,由此,“五行”便成了“五德”。“五行”之“水”,即为水“德”。所以,“古水泛”就成了“古德泛”。又因古代泛、范通用,“古德泛”又成了“古德范”。

第二种说发是,由“不得反”音转而来。此地三面是山,只有南面有外出之路。相传古时山下有一个二三十户人的小村。山上一伙占山为王的强盗,逼迫村民不可造反,因而将村子叫作“不得反”。

细想起来,这种说法并不符合我们的传统习惯。你想,怎么会以强盗的说法命名村庄?所以有了另一个版本,由“不得犯”音转而来。

第三种说法,“古德范”来历要先从起源最早的东古德范村说起:

据赵氏墓碑记载,东古德范村始建于元朝末年,由赵姓从淄博赵家后门迁此建村。建村吃水是关键,所以村里人打了一口水井,水量大还不深,很理想。大旱之年,张家台等十几里路外的村都来取水吃,当时把村名定为北井庄。

明朝初,村里人口较少。当时在南文字村西的一个村庄,有一个人无理霸道,经常到周围的小村里掠夺财产,村里的人都很怕他。传说有一年的一天晚上,姓韩的二兄弟为追一只虎经过此地,天晚了看到有灯影,就入村投宿。次日正好赶上行霸人到村里骚扰。韩姓二兄弟看后十分气愤,其中一人就随手拔了一棵小枣树赶走了行霸人。当时村里人都很害怕,怕事后此人再来变本加厉地作恶。韩老大为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就自愿留下来给村里当护卫。行霸人再也不敢去骚扰。村里的老老少少觉着腰杆子硬了,有一长者便将村名改为“不得犯”,意思是不得侵犯。

事隔半年,村里的祖人觉得韩老大为人厚道,也肯下庄稼力,就把本家的女儿许配给韩老大,并在河西南给他们盖了房子,并把吃水的水井与井旁一碾作嫁妆陪送,让他们开荒种地单独生活,后发展壮大,就是现在的西古德范,因此村里姓韩的多。后人有诗赞曰:

三山四村居其问,

村名皆为古德范。

古德遗风今犹在,

打虎英雄美名传。

到了明朝中叶,村里人口逐渐增多,就不断向周围开发土地,由河东开发到河西。河西的土地开发多了,有一兄弟就自愿到河西建房居住,后发展壮大,就是现在的北古德范村。

还有第四种说法,前边说到北井庄改名为“不得犯”。后来村上人厌其不雅,恰有一读书人外出做了官,回村大家商议改村名。因此村自搬到此地,一代代人都忠实厚道,便更名为古德范村,意思是自古到今此村讲道德讲文明的模范。清朝末年,为区分相邻四个自然村的村名,就根据地理位置定四村分别名为东古德范村、西古德范村、南古德范村、北古德范村。

上面关于打虎英雄的记载也与韩氏家谱和村碑记载不谋而合:

据韩氏家谱和村北记载,明朝末年,淄川珂里庄韩氏祖韩有德,因其弟被老虎伤害,怒不可忍,发誓杀死老虎给弟弟报仇,寻虎直追至黄谷山下,手拔一棵枣树将老虎打死。给弟弟报仇后,觉得饥困投宿山下赵宅,主人盛情款待。晚上有恶棍孙某持斧登门跳骂诈财,赵宅老幼不敢言喘,韩有德以理劝之不听,遂以武力赶跑孙某。赵宅主人既是为了报恩,也是怕恶棍再来报复,就把韩有德留下来,并把女儿许配给他,韩有德便在此处定居下来。从此,恶棍再也不敢来侵犯了,所以当时村名叫“不得犯”。时间一长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古德范”。该村位置居西,故叫西古德范村。现有韩、张、祝、赵、马五姓,韩姓人口居多,占总人口的95%。

古德范村位于泰山山脉的最东侧,也是革命老区山东莱芜的军事重地,在抗战时期自然也少不了古德范村人民的英勇事迹,由由莱芜市委宣传部、莱芜市广播电视台共同拍摄的《口述历史-莱芜纪念-五古德范村战莱东》连续三集,详细介绍了抗战时间五古德范村民与日本侵略者抵抗周旋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北文字乡·西古德范”。据《常庄乡组织史资料》记载:1937年,莱芜时辖10个区,西古德范村隶属莱芜县六区文字乡;1941年5月,莱芜县划为三县,以区辖村,西古德范村隶属莱东县常庄区;1945年10月,莱芜恢复原建制,西古德范村隶属莱芜县常庄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西古德范村隶属常庄公社文字管区;1984年撤销公社建立常庄办事处,该村隶属常庄办事处文字乡;1985年撤处并乡,该村属常庄乡管辖;2001年合并乡镇后,西古德范村与其他“五古德范村”共同并入苗山镇管辖。

西古德范村村民生活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揭开新篇章。1950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该村与南文字、北文字等11个村成立文字乡高级社。1979年,该村开始分地到户,1982年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西古德范村村西有一小山名曰凤山,过去山上柏树高大林立,浓荫蔽日。村东有一条季节河,每当雨季到来,河水川流不息。由于小河河底有几段石崖使水流落差较大,河水形成瀑布,似银河从天而降,水落深潭,响声如雷。该村可称得上是依山傍水,山青水秀。村中主要街道均用青石铺成,虽然经过若干年的风风雨雨,大部分路面至今仍完好无缺。在村中和村东各有一棵古树,名曰荚板树。这两棵树,树高均几十米,树粗需几个人手接手才能合抱。两树枝繁叶茂、浓荫蔽日,树下是盛夏乘凉的好地方。两棵古树在20世纪70年代初相继枯死,被大风刮倒。

清朝道光年间,西古德范村曾与南古德范村、北古德范村、东古德范村为该村西凤山柏树所有权问题打过官司。打赢官司后,该村发布告示,禁止在凤山上放牛、伐树,并将告示刻成碑,垒在村中石墙内,字迹至今仍可见。

西古德范村属青石山区,丘陵薄地,大片土地分布小河西边。1972年该村修建一座石头拱桥,命名红旗桥。该桥改变了村民去小河东种地需下坡、上坡带来的不便,现在该桥成了通往东古德范村、北文字村的交通要道。

西古德范村建国以前有私塾,1950年该村与东古德范村、南古德范村合办西古德范小学。1972年该村与北古德范村、栾家庄等村合办古德范联中。1978年该校合并入文字联中。1998年西古德范小学并入常庄共青希望小学。文革前该村有一人考入山东大学。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2002年,该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有20多人,获副高级职称的有3人,有一人读研究生。

抗日战争时期,西占德范村隶属莱芜县第六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和泰山专署领导机关,经常活动于该地区。

1938年下半年建立了古德范党支部:村民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中。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有韩香甫等7人为革命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早年参加革命的许多人成了部队干部或地方干部,其中副县级以上干部11人,他们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西古德范村妇女在妇救会主任韩玉珍带领下,积极给部队做军鞋、送给养。特别是莱芜战役期间,她们挑起了站岗、放哨、送给养的担子。莱芜战役结束后,妇救会主任韩玉珍被莱芜县命名为“支前模范”。

西古德范村村民有种谷子的习惯。古德范流域是上等小米的理想产区,用这里出产的谷子碾出的小米色泽金黄、透亮,做成稀饭既粘又香,营养丰富。用小米磨糊做的煎饼,有细、薄、香,不散口的优点。

韩玉祥 韩德祥 韩同发 韩言祥
  韩同祥 韩文祥 韩香甫
  韩香甫 1937年入伍,曾任八路军某师部参谋长,益都县政府秘书等职,1943年牺牲。
  韩玉祥 1940年入伍,曾任邹平县武装部政工科科长,1944年牺牲。

1950年-1959年 韩寿发
  1967年-1968年 韩伦祥
  1970年-1973年 韩乙祥
  1973年-1976年 韩胜祥
  1976年-1980年 韩彬祥
  1980年-1984年 韩克宝
  1993年-1994年 韩克金
  1994年-1995年 韩克梅
  1995年-1996年 韩克修
  1996年-2013年 韩克荣

1950年-1959年 韩其绪
  1960年-1982年 韩胜祥
  1982年-1985年 韩美吉
  1985年1986年韩克浩
  1986年-1994年 韩克学
  1996年-1998年 韩克荣
  1999年-2001年 韩克宝
  2001年-  韩克珍

韩玉樽 曾任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已故
  韩鹤祥 曾任广东军区司令员,已离休
  韩鼓祥 曾任济南步兵学院医院院长,已离休
  韩立标 曾任石油部某局局长,已离休
  韩玉武 曾任上海水利部部长,已离休
  韩教民 曾任东海舰队某师政委,已离休
  韩柱祥 曾任新泰县工业办公室书记,已离休
  韩其纯 曾任蚌埠市副市长,已故
  韩其顺 曾任上海市无线电九厂书记,已故
  韩英法 曾任新疆地质局局长,已病故
  韩灿祥 曾任黑龙江省敦化市医院书记,已离休
  韩源祥 蚌埠市人大主任
  韩克佑 任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副局长

韩其龙 莱芜市中医院副院长、主治医师,病故
  马祖山 莱城区第二医院副院长,主治医师,已离休
  韩忠吉 泰安交通学校书记

苗山镇西古德范村人。1926年出生,1946年入党,同年担任该村妇救会长。莱芜战役期间,韩玉珍带领女民兵和其他妇女,积极投入站岗、放哨、送给养、做军鞋等支前工作。1947年3月26日的大众日报曾以《莱芜妇女立大功》为题报道了莱芜妇女在莱芜战役前后的贡献。其中就列举了韩玉珍看押俘虏和修路的事迹。莱芜战役结束后,韩玉珍被莱芜县命名为支前模范。

周边

村范观德古痫西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政府机构

苗山镇范古婪槠南悌德村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电动汽车充电站

国家电网充电站(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香山风景区镇公交车站)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大王庄镇龙尾村委会龙尾充电站

周边景区,

古德范水库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村庄

西古德范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西见马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