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碾头村

上碾头村 上碾头村基本概况 上碾头村大事记 上碾头村社会进步 上碾头村经济发展 上碾头村组织建设


上碾头村位于海阳市中部偏西,隶属朱吴镇,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距市政府驻地21公里, 全村辖区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2公顷。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于姓兄弟二人从桃林村迁此建村。因以制做石碾为生,为这一带制碾之始,故命村名为碾头。后兄弟分居,又建一村,本村因居白沙河上游,遂称上碾头村。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王姓14世祖王九街,自莱阳县北麓村迁入。后有丛、姜、孙、张等姓自外村迁来定居。 上碾头村位于海阳市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21°03′,北纬36°51′。西北与湖河头村隔山相望,东北与宝玉石村接壤,西南与下碾头村相连。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芋头、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404户,106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有王、于、张、姜、丛、孙、杨、辛等8姓,人口较多的是于姓。2人为佤族,其余均为汉族。<...

详情

上碾头村地名网_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朱吴镇上碾头村资料简介
  上碾头村是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朱吴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68711222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687。上碾头村与朱吴村、后寨后村、下院口村、崖南头村、桑园村、北洛村、杨格庄村、龙湾泊村、东朱吴村、前山中涧村、后山中涧村、牛岭山村、宝玉石村、宅夼村、蜜蜂涧村、后庄村、楼底村、上孙家村、七寨村、莱格庄村、瓮窑头村、纪家庄村、乐畎村、丁家夼村、九岭夼村、张家兰村、湖河头村、上院口村、陶家沟村、西栓马岛村、上涝泊村、东栓马岛村、西乐畎村、刘家疃村、东刘家疃村、锁子前村、清泉夼村、下涝泊村、高家村、台子村、北长仙村、南长仙村、小夼村、河北村、西石现村、中石现村、东石现村、前寨山沟村、后寨山沟村、下尹家村、上尹家村、沟杨家村、二王家村、峨山后村、吴家沟村、南河东村、北河东村、虎龙庄村、三王家村、冷家村、北桃口村、大桃口村、河西村、乔家村、黑崮村、清泉庄村、垛崮村相邻。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朱吴镇上碾头村介绍

上碾头村位于海阳市中部偏西,隶属朱吴镇,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距市政府驻地21公里, 全村辖区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2公顷。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于姓兄弟二人从桃林村迁此建村。因以制做石碾为生,为这一带制碾之始,故命村名为碾头。后兄弟分居,又建一村,本村因居白沙河上游,遂称上碾头村。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王姓14世祖王九街,自莱阳县北麓村迁入。后有丛、姜、孙、张等姓自外村迁来定居。 上碾头村位于海阳市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21°03′,北纬36°51′。西北与湖河头村隔山相望,东北与宝玉石村接壤,西南与下碾头村相连。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芋头、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404户,106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有王、于、张、姜、丛、孙、杨、辛等8姓,人口较多的是于姓。2人为佤族,其余均为汉族。

1929年部分村民参加红枪会组织,攻打国民党驻夏泽部队,牺牲8人。 1942年5月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53年本村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0年设立集市。 2000年建水库2座。

文教科技1949年,成立上碾头小学,时有学生50人。1978年,村投资4000元,修建新校舍。至1985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1988年,改为学区小学。学校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000年,有教职工11人,学生180余人。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35人。 1984年,村购买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2年,人均粮食520公斤,人均存款余额2160元,全村有各种运输车153辆,摩托车47辆,电话73部,彩电241台,电冰箱17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住房破旧。建国后,住房逐年翻新。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由建国前的8平方米,扩大到20平方米。1983年,投资4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99年,投资3.5万元,修建水库和山路。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57公斤,总产4.26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03公斤,总产15.18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达到374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83公斤,总产达50万公斤。 1984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树,主要品种有红富士、乔纳金、红星、北斗等。1999年,发展蔬菜大棚6个。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570万元,其中农业283万元,林业7万元,畜牧养殖业270万元,其它收入10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只有小手工业,主要生产麻布、网扣、网花等,收入仅够自给。后来又办起了粉坊、油坊,规模不大,收入微薄。1984年,村集体建面粉厂,工人25人。1988年,联营建起磨板厂,从业人员60人,当年工业产值47.2万元。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毛衫加工业。 2002年,第二产业总收入280万元,其中工业180万元,建筑业100万元。 第三产业1952年,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电气焊、农机维修、运输和商饮业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200人,收入465万元,其中运输业105万元,商饮业360万元。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4年,于学水和于孟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最早的党员。同年,成立党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村里成立了2个互助组。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9名党员。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6个,党员61人。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于学水、于学海、于孟国、于恒堂、孙忠恕、于恒甫、于吉茂、于学利、于学起。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成立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成立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恢复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于孟国、于恒堂、于保奎、于吉茂、于学利、于学进、于学斋、李翠花、于吉恒、姜福、丛玉明、于学起。

周边政府机构

上碾头村鲁钳退役泮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周边村庄

上碾头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碾头村 地址:烟台市莱州市

碾头村 地址:烟台市栖霞市

下碾头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崖南头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烟台市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