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家村
三王家村 三王家村基本概况 三王家村大事记 三王家村经济发展 三王家村社会进步 三王家村组织建设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王姓兄弟四人到此分别建村。本村为老三所建,故命名三王家。解放前,全村仅有王姓,后有李、徐、刘等3姓。1938年,李守庆随母讨饭,来此定居。1948年,徐泉海从冷家迁此定居。1953年,刘士忠被王洪芝招为女婿而迁入。 三王家村位于海阳市东北部,朱吴镇东北部,地处东经121°09′,北纬36°56′。东靠垛山,西与高家村山丘相连,南与冷家村相交,北与虎龙庄接壤。隶属朱吴镇。西南距镇政府驻地9公里,南距市政府驻地2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7公顷,山峦2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板栗、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239户,700人。有王、李、徐、刘等4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王姓。1934年2月28日(农历正月十五日)国民党鲁东行署所辖100多人进驻本村,生产军火,主要为手榴...
详情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王姓兄弟四人到此分别建村。本村为老三所建,故命名三王家。解放前,全村仅有王姓,后有李、徐、刘等3姓。
1938年,李守庆随母讨饭,来此定居。1948年,徐泉海从冷家迁此定居。1953年,刘士忠被王洪芝招为女婿而迁入。 三王家村位于海阳市东北部,朱吴镇东北部,地处东经121°09′,北纬36°56′。东靠垛山,西与高家村山丘相连,南与冷家村相交,北与虎龙庄接壤。隶属朱吴镇。西南距镇政府驻地9公里,南距市政府驻地2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7公顷,山峦2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板栗、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239户,700人。有王、李、徐、刘等4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王姓。
1934年2月28日(农历正月十五日)国民党鲁东行署所辖100多人进驻本村,生产军火,主要为手榴弹、炮弹等。 同年9月22日(农历八月十四日)中共党员于连江带领11人来到本村,没收了本村地主家的钱(银圆、铜钱)、衣物等,分给贫苦农民。
1941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五日)日伪军进村,抢走骡子8头,被子20多床。
同年3月26日胶东反投降战役开始,八路军解放本村。
同年七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张维兹带部队100人左右进驻。
1942年中共党员王福仁带领雇工和租地户,向地主富农开展了减租减息斗争,取得了胜利。
同年11月23日日伪军胶东大扫荡,打死村民2人,抓走22人,掳走大牲畜17头。村民王福仁夺下伪军步枪1支,送缴区政府。
同年12月31日中共党员王福仁在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 同月王守钢将拉弦石雷改造成踩弦石雷,受到区政府表扬,并推广其经验。后被评为县级爆炸模范。
1947年7-10月解放军某部后勤部队100多人进驻,其中有长征老干部。
同年10月省新华书店、大众报社60多人进驻本村。
同年10-12月解放军九纵队和十三纵队攻打莱阳城和海阳凤城,将250多名伤兵员转移到本村,其中牺牲2人。 1957年冬成立两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70-1972年整治北沙滩。全村动用劳动日3万多个,把四处漫流的西河改道到西山根,开垦出粮田3.3公顷。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00年5月村投资10万元,用挖掘机挖3个大口井,灌溉面积13.3公顷,并可供全村吃自来水。
2002年全村铺设水泥路,交通便利了许多。
2014年实行小面积安设路灯,政府发放大型垃圾箱,方便村民维护环境。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0公斤,总产12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52公斤,总产25.3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达到400公斤,比 1978年增长148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提高到586公斤,总产29万公斤。 1987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在南山、东沟、西岗等丘陵地栽植板栗5.3公顷。同时,发动各户在承包地里栽植板栗。1995年以来,党支部又发动群众养羊,并到汶上县购置优质种羊10只。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785万元,其中农业368万元,林业12万元,畜牧养殖业 364万元,其它41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仅有网扣加工等手工业,从业人员50多名,收入微薄。1963年,村集体建面粉厂,淘汰了古老的石磨。改革开放后,办起2个面粉厂。妇女主要从事勾花,上至70多岁的老妇,下至10岁的女孩都会勾花,全村从事勾花人员多达200 余名,常年收入20万元左右。男劳力有瓦工25人、木工15人。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60人,收入34万元,其中工业28万元,建筑业6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办起3个商店,1个维修部,5座豆腐坊。村民王同芹走出家门到东营开饭店。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人,收入13万元,其中运输业3万元,商饮业4万元,服务业6万元。
文教科技建国前,本村有私塾1处,仅有20名学生,适龄儿童入学率为40%。1944年,三王家、冷家、虎龙庄三个村办起了联小,校址设在本村,入学率达到了60%,教师5人,学生120多人。1946年,各村自办小学。1976年,冷家联中迁至本村西,由冷家、三王家、虎龙庄、黑崮、乔家、垛崮等村共同集资3万元,动用劳动日1400多个,盖校舍27间,有教职工10多人,在校生200余人。1982年,联中撤并,改为学区联办小学。1990年,学校被评为烟台市花园式学校。截止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有23人,其中清华大学1人,另有研究生5人,博士后1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只能靠半年糠菜半年粮度日。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口粮275公斤。1975年,人均口粮400公斤,全村总收入9.5万元。2002年,人均粮食600公斤,全村有各种运输车98辆,摩托车15辆,电话90部,彩电200台,电冰箱50台,洗衣机5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凹凸不平,雨后粘得没法走,96%的村民住草房。1952年,用大石块铺筑街道。1979年,在东岗盖两排新房,共19栋。1981年,在西泊盖30多栋新瓦房,街道整齐,房区规范。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由建国前的5平方米,扩大到2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1年,村合作医疗站建立,村民平常用药,药费报销一半。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王福仁在莱西其舅家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5年7月,成立党支部,王云伦任党支部书记,时有党员5名。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职工会,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9人,配合东海二团参加万第讨伐赵保原战斗,王典德被评为县级模范,奖钢枪1支。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17名。2002年,有党员40名。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王云伦、王文才、王守璞、王文生、王文修、王仙福、王风亭、王文先、王文福、王志江、王守田、王建斌。其中王文先两次任党支部书记17年。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3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先后任村长的有王守吉、王令云、王福臻、王福仁、王云昌、王云财、王文修。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先后任大队长的有王福财、王文生。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先后任主任的有王志臣、王福财、王仙福。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王仙福、王京和先后任大队长。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王志江、王文先、王京山、王建斌先后任村委会主任。2014年新一届换届选举,村干部王同生,当选村委会主任,王同春续任会计 。
周边政府机关
海阳市朱吴镇委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政和路1号
周边小学
山东省海阳市朱吴镇第一小学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朱吴镇210省道西
周边乡镇
朱吴镇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周边村庄
三王家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朱吴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农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二王家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