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后村
峨山后村 峨山后村概况 峨山后村经济作物 峨山后村人口 峨山后村社会发展 峨山后村生活提高 峨山后村组织建设 峨山后村基层行政组织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于姓自文登大水泊来此定居,后刘姓自外地迁入。因村处峨山之后而得名。隶属朱吴镇。西距镇政府18公里,南距市政府驻地3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3.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等。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于姓自文登大水泊来此定居,后刘姓自外地迁入。因村处峨山之后而得名。峨山后村位于海阳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21°12′,北纬36°57′。东与乳山市山岚相连,西南与河西村相交,南与下尹家村相接,北与前寨山沟村相连。隶属 朱吴镇。西距镇政府18公里,南距市政府驻地3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3.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 小麦、 玉米、 花生等。2002年,全村有301户,856人,自然增长率2‰。有于、刘2...
详情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于姓自文登大水泊来此定居,后刘姓自外地迁入。因村处峨山之后而得名。隶属朱吴镇。
西距镇政府18公里,南距市政府驻地3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3.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等。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于姓自文登大水泊来此定居,后刘姓自外地迁入。因村处峨山之后而得名。
峨山后村位于海阳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21°12′,北纬36°57′。东与乳山市山岚相连,西南与河西村相交,南与下尹家村相接,北与前寨山沟村相连。隶属 朱吴镇。
西距镇政府18公里,南距市政府驻地3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3.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 小麦、 玉米、 花生等。
2002年,全村有301户,856人,自然增长率2‰。有于、刘2姓,均为 汉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于姓。
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峨山后小学。1978年,建新校舍15间,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29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仅90公斤左右,多靠吃糠咽菜维持生活。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180公斤。
1975年,人均粮食200公斤,全村收入3万多元。2002年,全村有各种运输车72辆,摩托车48辆,电话80部,彩电200台,电冰箱30台,洗衣机3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街道修理整齐,草房全部改修为瓦房。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由建国前的5平方米,扩大到20平方米。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7月,成立党支部,于之臣任党支部书记,时有党员5人。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村里成立了互助组,并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30余人,随军参加了万第讨伐赵保原战斗。1947年,全村有党员16名。
2002年,有党小组4个,党员41名。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于之臣、于永刚、于之芳、于佐京、于湘德、于从亭、于天付、于模文、刘学伦、于模见、刘化国、刘从波、于从乐。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3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
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
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于天保、于天付、刘化洲、于湘仙、于之堂、于从亭、于英进、刘从见、刘化国、于天军、刘从波、于奎福、于从作。
周边住宅区 小区 房地产
银风彀州杏古苑缋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周边旅游景点 动物园
谅村乡羰呢动物园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周边村庄
峨山后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朱吴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文山后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凉山后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后庄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沙蒙道蒙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后寨后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庙后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