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长仙村
南长仙村 南长仙村社会进步 南长仙村组织建设
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村。因曾有一鹤发仙姿的长者云游至此,遂命名为长仙村。为与后来建村于本村之北的北长仙村相区别,又改名南长仙村。 南长仙村位于海阳市北部,朱吴镇东北部,地处东经121°08′,北纬36°58′。东南与沟杨家村为邻,西南与当道村相连,北与北长仙村相交。隶属朱吴镇,距市政府驻地2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6.2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80户,237人。有王、张、冷等3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王姓。文教科技1958年村建小学,时有学生10人。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8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只能靠半糠菜半粮度日。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32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380公斤,全村收入6万元。2002...
详情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村。因曾有一鹤发仙姿的长者云游至此,遂命名为长仙村。为与后来建村于本村之北的北长仙村相区别,又改名南长仙村。 南长仙村位于海阳市北部,朱吴镇东北部,地处东经121°08′,北纬36°58′。东南与沟杨家村为邻,西南与当道村相连,北与北长仙村相交。隶属朱吴镇,距市政府驻地2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6.2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80户,237人。有王、张、冷等3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王姓。文教科技1958年村建小学,时有学生10人。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8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只能靠半糠菜半粮度日。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32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380公斤,全村收入6万元。2002年,人均粮食550公斤,全村有各种运输车28部,摩托车12辆,电话44部,彩电48台,电冰箱18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的街道不整齐,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不足5平方米。
文教科技1958年村建小学,时有学生10人。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8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只能靠半糠菜半粮度日。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32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380公斤,全村收入6万元。2002年,人均粮食550公斤,全村有各种运输车28部,摩托车12辆,电话44部,彩电48台,电冰箱18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的街道不整齐,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不足5平方米。1997年,村党支部统一规划建设了中心街和前河街。并在前河街道两边栽上花木,在通往北河路旁栽植长寿松,美化了环境,居住条件得到改善。2002年,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5年7月,王兴斌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同年11月,成立党支部,王兴斌任党支部书记,时有党员3人。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有党员8名。2002年,党员发展到12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王兴斌、王元福、王龙斌、王元增、王元志、王文成、王龙军。王龙军任党支部书记以来,村党支部曾被中共海阳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4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恢复大队管委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治安、妇女、民兵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王兆亭、王兴斌、王忠恒、冷得友、王龙斌、王元福、王龙义、王仁国、王元勤、张梅武、王元增、王仁科、王文成、王龙军。
周边政府机构
朱吴镇南长仙村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周边村庄
南长仙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北长仙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